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华西村1500字

华西村15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8 13:10:58 | 移动端:华西村1500字

篇一: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坝上村村委会主任:袁子才

7月底,在县委县政府和鸡场坪乡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被派到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我感到很深,尤其是对吴仁宝老书记的精神很敬佩。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余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村人民的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已经有40多年,他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把华西村从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工、农、商并举,年经营收入5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当然,这样的成就不是吴书记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吴书记发挥了核心作用,听中组部部长李部长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表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我通过学习和听取汇报资料阅读,从吴书记的身上学到了以下几种精神:

一是:实事求是,华西村富就是富在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与本村实际相结合,当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华西村却“抓生产,促革命”;当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创办了五金加工厂;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却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当中央说“抓大放小”时,华西村却“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吴书记实事求是的思想一直在指导着华西村的发展,他用益智和长远的眼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是:善于思考:吴书记的人生阶段可以慨括为五个字:

50年代“听”上面说啥干啥;60年代“顶”发现明顶要吃亏,就改为暗顶;70年代“拼”,拼命大干,有错有对;80年代“醒”,实事求是,加快发展;90年代“警”,警惕脑子不清醒说错话,既做到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吴书记总结出:“一头保持与中央一致,一头保持与老百姓一致“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一村两治”、“一分五统”的理论。

三是:为民造福:吴书记的座右铭是“有福民享、有难官挡”,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什么是社会主义?人们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四是: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华西村1961年建村,建村时该村一穷二白,从千斤石磨到五进工厂,从高坡废地变洼地良田,从小华西到“大华西”,发展历程是艰辛的,每一次奇迹、每一次跨越,都蕴含着一个对目标坚定和执着的追求。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培训得到的最深的体会,在学习资料时也有深刻的体会,做为一名边远山区的村干部,我认为华西村的经济发展这样快,离不开吴书记,我认为学习还是他们的精神,这也是我学习培训中最大的体会。

2012年8月1日

篇二:华西村考察报告

华西村考察报告

提起华西村,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这

样一个江南小村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创造奇

迹,有人怀着向往地把它看作传说中的“桃

花源”或是“大同世界”的现代版本;也有

人结合着理论说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

义未来闪耀着勃勃生机的一点星火。原因很

简单,也很现实:华西村真的很富裕,华西村

的农民真的住着三层别墅和开上了私家轿

车,而这些正是其他人所没有达到或无方达到的。

2006年7月6日上午7时,我们在文法学院社科部组织下,怀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无限向往,前去华西村参观学习。

华西村位于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它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江南农村田园旅游中心,其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自1961年建村以来的40多年

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

展之路,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华西得到

了成功实践。中央四代领导核心分别称华

西村是:希望之地、共富之地、幸福之地、

不简单之地!难怪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

达人同志这样称赞吴仁宝老书记:“仁宝仁

宝,国之魁宝;风风雨雨,红旗不倒;政

治经济,全都想到;敢想敢干,名列前矛;

改革开放,继续快跑;三个代表,又出新招;年过七十,日夜辛劳;健康长寿,人民需要。”

应该说,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决不是图有虚名的,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太显著了。比如“努力一千天,创造一千亿”,这些在别人眼里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在这里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而这些成绩上还被他们打上了深刻的集体经济烙印,这一直都是华西村人所津津乐道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华西村从无到有办工业,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步伐,在坚持合作经济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1994年组建华西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0多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建村时,人均产值不到300元,四十年以后的今天,人均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农村住宅是一色马赛克装饰的多层别墅楼,每个家庭都拥有三间三层别墅楼,水电气俱全。内有客厅、卧室、餐室、浴室、车库、庭院。30%农户拥有轿车。宅区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旅游公司拥有金塔、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万米长城等80多个特色景点,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多万人

次,收入上千万元。

走在华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听着导

游讲述的华西村翻天覆地的巨变,让我深

深感到,回顾华西的过去,实际上就是老

书记带领华西的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具体的说,

就是作到了五个坚持[1]:

一、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有福先民享,有难先官当 老书记经常对人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少数地方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难以发展呢?实践证明,凡是一个单位“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就难以发展。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得到真正实惠。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要有奉献精神,真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坚持事实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只有做改革的实践者、维护者,最终才是改革的受益者。老书记说:“发展经济办企业要坚持‘四千四万’:历经千难万险多创业,而不是千难万险装门面;说尽千言万语求效益,而不是千言万语去欺骗;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而不是千山万水去白相(玩);吃尽千辛万苦争实绩,而不是千辛万苦付高息。否则,很可能是“辛辛苦苦挑重担,认认真真搞破产。 ‘四千四万’精神,也是华西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做到一边富口袋一边富脑袋

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农村有些人对党的观念淡薄了,认为中国不如外国好;有些人对华西成就不太珍惜了,尤其是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教育问题日益显得重要。华西对村民开展“六爱”教育。就是“爱党爱国爱集体,爱亲爱友爱自己。”“六爱”是新时期华西精神的进一步具体化。通过“六爱”,带来了党风廉政、村民淳朴、民风纯真。真正达到了“老三无”:无赌博、无重大刑事犯罪、无封建迷信活动;“新三无”:无上访告状、无暗斗闹事、无“法轮功”练习者,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村风民风。

四、坚持发扬民主,坚定民主决策,做到同上面一致,同下面一致

老书记说: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我们做干部,不要做最好的干部,做不太差的就行了。这个“两头”一致,华西就可以健康长寿了,如果同上面不保持一致,单单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实际上你最终不能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如果你不同上面保持一致,上面不要你了,把你撤掉了,你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如果“两头”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危险的干部,迟早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坚持自身特色,坚定共同富裕,做到公私双富有,实现共同富

在华西人的心目中,“天下第一村”的标准就是两句话,“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美丽,定位于“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定位于“五子”——房子、票子、车子、孩子、面子。

在华西村,参观的游客除了可以听到导游如数家珍的介绍经济上的成就之外,更可以了解到他们特色的文化生活。华西村人独创的把“精神文明”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积极地开展“六爱”、“十富赞歌”、“十穷戒歌”、“三正”、“三平”、“三守”、“三不倒”的教育活动,发扬华西精神。还成立了华西特色艺术团,表演各种特色节目,寓教于“戏”。

华西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多:每晚的党委会、每

周的村民大会、每月的打工者大会、每季度的村民和打工

者全会及每天早上上班前各单位组织学习新闻时事、吴仁

宝的最新讲话精神、单位各种政策的例会。现代社会中有

各种各样的思想在涌动,因而现代人的思路要比前人开阔

的多,华西村特有一些文化现象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是无

法理解的。关于这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华西

村是集体经济,这种体制内在要求是思想上的统一,因而必须通过各种载体去传播和引导以造成这种统一,结果便形成华西村浓厚的政治气氛和独具特色的华西哲学。华西村人对社会主义的朴素理解不同于任何一部社会主义著作中的定义,也许这不是最具权威解释,但是是易于让中国人产生共鸣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诞生了一批“明星村庄”,除华西村外还有河南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及曾经辉煌,但如今已经衰落的大邱庄。它们如此耀眼,以至于观者云集,溢美之言无数。以华西村为代表的中国明星村庄的成功带来这样一个悖论: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而逻辑验证却很难,它颠覆了所谓在实验证明和数学推理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所有经典理论。

七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其前提是“公有制为主”,明星村庄的兴起是否可以视为这一理论的一个注脚——集体经济还有某些更大的,未被挖掘的巨大潜力,比现行的体制更适合当代的发展。

此外,据有关数据表明,吴仁宝和他的四个子女拥有或控制着华西村

90.6%

的资金,同时他们在华西村各个重要部门都处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吴协恩的接任,这些信息很容易使人把华西村误解为是吴氏的家族企业,或者以后会是。尽管吴仁宝的初衷也许是想体现一种“内举不避亲”式的大公无私。但无论如何,“家族企业”的印象都是要尽量避免的,不然将是体制上的退步。有些西方学者把中国明星村庄归为“能人经济”在经济学上,判断“能人经济”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功能否延续两代以上。否则,以华西村为代表的中国明星村庄就永远只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人的东方人特有的人际结合方式,只在特定环境下有效。

中国只有一个华西村,至少现在是这样的。那么,华西村存在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在华西村时看到了现在的繁华和宁静,也听说和想象了这个村庄在独立发展初期的挣扎时的种种剪影。有人说,华西模式反映了一个民族向现代社会转型中自身的政治文化性格。

我们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过华西村,书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文字,无论相信与否,都将成为一种符号,激励一代一代的少年为了使之成为现实,或者将这种现实扩展到自己身边而努力。

关于华西村外界仍在探讨和争辩,而华西村人都将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单从为父老乡亲谋福利来讲,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色彩的吴仁宝做到了,华西村做到了。

参考文献:

[1]《华西之路》,华西旅行社编,2005.9,4-30

篇三:江苏华西村调查报告

走进华西村——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2010年11月6日,我跟随学校组织的毛概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社会实践。说实在的,对于能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既激动又幸运,因为每个班级只能报上3个名额上去,恰巧我抽签时被抽中了。在活动之前,我从各个渠道深入的了解了华西村的背景以及资料。众所周知,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华西村的社会进步是全国都有目共睹的,也因此华西村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村”。

我经过前期调查得知: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经过实践奋斗,华西村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华西新农村之路。

经过前期的资料整理,我们的华西村社会实践之旅也由此展开了。 关键词:华西模式 实事求是 共同富裕

实践小组成员:XX

正文:

11月6日凌晨5点20分,我跟调研团队的其他组员一早就来到东院门口,等待学校组织出发。上车之后,经过路途中3个小时左右的颠簸,华西村村貌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整齐的小洋房,以及参差不齐的红塔。这一幅幅画面,一点都不像农村的景象。而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是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听讲座、感受华西村的氛围、拍照记录等形式展开的。

此次实践之旅,我感触颇深。华西村“中华第一村”的美誉决不是图有虚名的,因为他们在经济上真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最大的特点是这些成绩打上了深刻集体经济的烙印,这一直都是华西村人所津津乐道的。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华西村,就是这条路线的亲身实践者。冯治(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曾说过:“人无精神难成大事,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精神内核外化裂变的成果。我认为实事求是当之无愧为华西精神的内核!”

实事求是,多数人都已耳熟能详,但在华西村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和震撼力,华西用毕生的努力和心血,都在为它做实践、探索、诠释。华西村坚持走实事求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踏出了一条成功的农民的道路。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带领其他党员干部在困惑中磨砺出一把思想之剑——“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

难,只要实事求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华西的名言,也是华西探索建设道路的心路与思想历程,充分体现了华西的智慧、胆识和人格魅力,具有极为深刻丰富的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华西特色的道路,这是华西青春常驻、华西村红旗不倒的成功秘诀之一,是“华西精神”具有普适性的“精髓中的精髓”,也是最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之一。(此资料摘自2010年9月7日《新华日报》,有所改编)

到华西的第一站,我们就去听了华西村书记吴仁宝的演讲报告。吴仁宝书记用农民兄弟听得懂、学的会的语言,把“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等这些道路讲得深入浅出,明明白白,引得场下观众纷纷拍手叫好。他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实践者,对现实的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吴仁宝在报告中提到:讲实事求是,就要做到听领导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百姓的不走偏。多少年来,做决策、搞转型,吴仁宝始终跟着民意走,做到了“听民众的不走偏”。他还提到华西村的“图腾”是一头“拓荒牛”,这代表了华西人渗入骨髓的与时俱进精神。不仅如此,他还提到人民幸福是“本”。“华西村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这句华西村歌的歌词深深的感染了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那就是相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华西村是"亦土亦洋,亦城亦乡",此话已经将华西村的村貌都概况进去了。

听完报告后,我们兴奋的走出报告厅,迎面而来的是远处华西增地空中大楼,这个与首都北京最高大楼拥有相同高度的大楼,也静静地阐释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华西第二站,我们来到华西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华西公园。据我了解,华西村近几年来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并且目标设定为实现“新三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建设“新三园”,即生态园、幸福园、健康园。一路欣赏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种植物、蔬菜、花木、畜禽等优良品种,我感受到华西村正在向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大力发展着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华西第三站,我们来到村民家中进行实地考察。我们考察的是两户居民的家中。一路走来,穿过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眼中满是一幢幢的小别墅,而且目测大概占地400平方米。走进农民家中,电子家电一应俱全,家里大概都有1~3辆小轿车,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中产阶级的程度了。据导游所说,上次华西村为了奖励华西股东居民,给每位华西居民无偿添置一辆别克轿车。由此可知,华西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时在华西铜钟景点处进行了合影留念,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华西村模式也因此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结束语: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它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在2009年,华西集团更是名列全国500强第110名。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

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一路调查走来,见过华西的特色地方: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例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总结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概括地说,是体现在他们重实质不重模式,较好地做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1.%d
华西村15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80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