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谈论校园暴力

谈论校园暴力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6 09:46:38 | 移动端:谈论校园暴力

篇一:浅谈校园暴力现状与成因

浅谈校园暴力现状与成因

陈倩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系,广东 广州 510310)

摘要: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学生使用暴力的问题已经是一个放在世人面前的大难题。校园暴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

成因有家庭 、学校和社会文化因素。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 应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现状

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指的是:发生在各类型学校校园内部及有限辐射地域,学校成员(既包括学 生又包括老师)或校外进入人员采用达到一定恶性程度的暴力方法,施加于其他学校成员,攻击他人人身或财产,导致其身体、心理、财产受损的行为,或学校财产及学校教学管理秩序被严重破坏的暴力现象。

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种形式[1]:一是躯体暴力,包括推、打、踢、挤等可致他人疼痛、伤害、损伤的攻击行为;二是言语、情感暴力,包括恐吓、威胁、辱骂等;三是性暴力,包括性骚扰、性侵犯等。主要表现有:同学之间因日常矛盾摩擦产生暴力行为、帮伙同学欺负其他同学的暴力行为、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感情纠葛产生暴力行为、学生因受管教产生不服心理对教师实施暴力行为、教师因自身性心理变态或突发精神疾病等原因产生暴力行为、基于反社会心理或精神疾病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一次性连续疯狂杀伤暴力行为等。

1 日、美、中校园暴力现状

近年来,各国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关注。

1.1 日本校园暴力的现况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的统计[2]结果显示,最近10年,校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28526件,到2010年竟然达到了60913件,这种增长速度,让社会各界都极为担忧。当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暴力的低龄化趋势。该统计显示,小学校园暴力的增加趋势最为惊人,从1998年1432起,递增到2010年的7115起,增加了5倍,2008、2009、2008这3年增长最快。这3年也正好是日本政权交替频繁,经济不景气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的3年。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社会压力增大,中小学生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校园内的暴力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升级现象。

日本校园暴力有4种类型。一是,对教师的暴力。2010年一年,对老师施暴的件数为8304件,其中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就有1827件。二是,学生之间的暴力。有同班同学之间的,也有不同班、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多人长期欺负同一个学生的现象尤为严重,造成被欺负的学生不意上学,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2010年这类事件共有34277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832件,占总暴力事件数的56%。三是,对他人的暴力。例如,与陌生人由争吵引发暴力冲突的,为了抢夺财物对过路人实施暴力的行为等,2010年发生1728件。四是,对学校设施、设备的损毁。主要指故意损坏学校的设施和设备等行为,如:故意损坏桌椅、黑板、门等行为,2010年有16604件,其中学生之间的暴力在校园暴力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的56%。(数据来源文部科学省[3])

1.2 美国校园暴力的现况

虽然校园暴力行为在各国都有发生,但其中美国属于较稳严重的国家。从近年来美国校园暴力发生的实际状况看,校园暴力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暴力事件的情节更加严重,涉枪案件增多,单次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女性暴力事件逐渐增多。

据美国国家学校安全中心(National School Safety Center, NSSC)的统计和调查[4],在2007-2008学年,美国K-12年级共有5,570万学生,在该学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中共有43人死亡。在2007年有150多万12-18岁的青少年受到非致命的校园暴力伤害,包括82.68万盗窃和68.41万暴力。10% 的男中学生和5%的女中学生在校园遭到过武器威胁,32%的学生遭到过欺辱。85%公立学校至少发生过一例暴力犯罪、盗窃或其他罪行。 由于在美国宪法中有“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这一条例(原文: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美国公民可以持有手枪和猎枪等轻型武器。校园枪击案成为了美国校园暴力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999年以来的十多年间 媒体上有报道的校园枪击案就有二十余起。

面对这一问题,美国国会并非熟视无睹,也曾立法,早在1990年国会通过了《学校地区禁止枪械法》,按该法规定,禁止人们在学校周围1000英尺范围内拥有枪械,该法经总统签署而生效。但在1992年得克萨斯州一起诉讼案中,

地方法院依据该法作出的判决,竟然被联邦最高法院以违宪而判决无效[5]。该案充分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但却使《学校地区禁止枪械法》形同虚设。

1.3 中国校园暴力的现况

在我国,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些暴力表现出团伙性、报复性、残忍性等特点。2003年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6]:49. 2 %的同学承认对他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 3 %的同学承认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

1.3.1 广州、北京校园暴力的现况

2005年,荆春霞[7]等人就广州市校园暴力的情况,对广州市某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初中生、高中生)。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 890名学生中, 有1 220名在过去的1年中曾经遭遇校园暴力, 发生率为64. 6%。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占 41. 5%。男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70. 1%)高于女生(58. 9%);教室、 厕所和回家的路上是躯体暴力的多发地点。引发校园暴力最常见的原因是语言摩擦, 其次为受他人牵连和酒精、药物作用。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轻重不一,轻则无影响,重则可致使学生躯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自杀念头。遭遇暴力事件后,多数学生会将遭遇告诉同学、老师和父母,但仍有5. 3%的学生因受到威胁而不敢讲。

对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问卷调查[8]显示,20 %的同学承认“公开扬言要报复某人(教师或同学)”,18. 7 %的同学承认“经常故意找茬、欺负弱小”,16. 8 %的同学承认“事前做了些准备(找人帮忙或带工具),再找某人打架”,16. 1 %的同学承认有“结伙打架、滋事”行为。

1.3.2 台湾的校园霸凌现象

在台湾地区,校园暴力也称为校园霸凌,国外也有用“霸凌”一词代替“校园暴力”。 “霸凌”一词源自英文“bully”(欺侮)音译,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校园霸凌通常指学生之间的欺凌与压迫。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性霸凌、网络霸凌六大类。

近年来.台湾校园频繁发生霸凌事件。媒体已报道多起中小学校发生恶意欺辱同学、威胁老师的霸凌事件。据台湾当局教育部2009年委托台湾中山大学的调查[9]显示:初中校园存有13.3%的霸凌者,13.6%的人曾被霸凌,40.2%的人曾看过校园霸凌。台湾初中生约95万人,相当于有12余万的初中生是霸凌者。另据台湾“儿童福利联”的调查,台湾初高中、职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达l0.3%,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曾被同学被凌辱过,有7% 约8万中小学生自认经常甚至每天“霸凌”同学,校园“霸凌”已然成为了很多载校学生的梦魇。更有甚者,连学校老师也都成了学生霸凌的对象。对于校园霸凌现象,如果老师去管,霸凌者很可能也会对老师施暴,而老师却只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为如果老师出手制止,霸凌学生就可以告老师打学生。所以,当遇到校园霸凌时,老师一般都不敢管、也不愿管,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这又放纵和助长了霸凌者在校园进行霸凌的嚣张气焰。

2 校园暴力的成因

2.1 个体因素

比利时犯罪学者凯特勒[10]等欧美预防校园暴力的研究专家在论著中曾指出:年龄是影响暴力的最大因素之一,暴力的类型与年龄相关,年龄与暴力之间的相关性是永恒的。这种相关性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相联系的。此外 ,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暴力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超出常规的行为、学习成绩差、控制力弱等因素对暴力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报作用,早期吸烟、吸毒、女生缺乏自尊等问题都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危险性。

2.2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中介,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模范作用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行为不检点、家庭周边环境复杂等。都将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不高或道德品质低下,父母管教方法过严或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Flannery 和 Williams 研究[11]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没有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超出38 %的可能性因为暴力犯罪行为而被捕。

另外,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影响下,不少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这些会在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类似的人格障碍。这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2.3 校园文化的影响

现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学历和文凭的社会,在高考的压力下,课业已成为学生的巨大负担。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带着参加各种补习班,就为了能进好的中学,进而为进名牌大学做准备。但是,却从来没有家长关心过,孩子们是否真的需要补习,孩子们想不想去补习。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当紧张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校园暴力的形式反映出来。

部分学校还按学生的成绩,分出快班、慢班,慢班的学生一般成绩不好,部分老师还会因他们是所谓的“差生”,而对他们区别对待。这种分班方式实质上是严重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对学校和老师反感。由于课业上屡遭挫折,丧失学习兴趣.行为愈来愈脱轨。这些学生渐渐不把校规当回事,老是在外游荡,拉帮结派,结交社会不良人员。由于青春期少年很容易受到哥们义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并可逐渐形成校园“亚文化”氛围,导致他们的一些价值观和主流社会产生很大偏差。由此,校园暴力的开始产生。据某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调查[12]表明,72%的少年犯在校的时候就是备受冷落的“慢班”的学生。按照挫折-攻击理论的学说,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2.4 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媒体形式则更为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趋泛滥,宣扬凶杀、淫秽等暴力的影视作品、书报期刊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也使不良的文化传播得更快。而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刺激性很强的媒体暴力更为敏感。按照犯罪学的观点来看,暴力行为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暴力行为的形成与外界的影响有重要的关系。青少年学生心智都不太成熟,容易冲动,尤其喜欢模仿流行文化。据调查[13]表明,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媒体上犯罪新闻获悉的。由此可见,带有暴力倾向的媒体渲染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形成影响很大。

2.5 网络游戏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也不断更新,其中一些暴力性网络游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传媒业逐步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网络游戏的暴力倾向也在逐步增长。根据资料[14]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

充满血腥的网络暴力游戏已经被人们视为 “ 电子海洛因 ”,在一些互动游戏中,充满了血淋淋的逼真的暴力画面。网络暴力游戏对于性格尚未健全,对网络游戏缺乏理性认知的青少年,其吸引力尤其要大,脆弱者最终由模拟暴力发展而为现实暴力。

网络暴力游戏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 , 它加剧了青少年对暴力的麻木感与宽容度 , 削弱了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 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尤其严重。网络游戏的“暴力”还能潜在地激发出一种“暴力娱乐”,让青少年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却扭曲了社会暴力的本来面目。大量事实证明,网络暴力游戏是引发社会暴力的潜在因素。

3 防控校园暴力的措施

3.1 家庭防控

任何的校园暴力,或多或少,都能在施暴行为人的家庭中找到这种暴力倾向的原型或原因。因此,家庭防控首当其冲,每一个家庭都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经常、及时地与子女沟通,避免子女因亲情感的缺失而诉诸暴力;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子女,应当设置尽职的代管人,替监护人履行监管责任,让子女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不至于因其行为越轨和失范而酿成校园暴力犯罪

3.2 学校防控

学校是学生除家以外,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及其相关组织应当作为防控校园暴力犯罪发生的“龙头”。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力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切实提高教师处理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学生心理及行为的能力。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在每一所学校都配备心理教师,对学生和老师都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并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有不良暴力倾向或心理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建立起定期的谈心制度。通过明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预防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类活动,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从中找到归属感。同时也应设立相关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3.3 社会防控

针对引发校园暴力犯罪的外在因素,加强社会防控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鼓励多创办未成年人的娱乐活动场所,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各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并引导其行为。其次,应当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采取诸如对非法容留未成年人的网吧 歌厅等娱乐场所予以曝光

或批评指责等方式,防止负面社会文化对未成年行为人的影响。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渠道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切实保护个人的基本权益,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还需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的救济和帮助,消解社会群体的强弱矛盾和贫富差距。

3.4 司法防控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身安全的重要武器在整个防控校园暴力犯罪的工程体系中处于最后底线之地位。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育法》中关于保护未成年行为人的法律条文存在一定的缺陷,司法机关可以适当对法律条文作出扩张的司法解释,明确社会各方的责任,健全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援助制度,防止被害人因报复观念的存在而转化为犯罪人,同时对其从心理与物质两个方面予以救助。

参考文献

[1] 季成业, 等.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七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文部科学省. 平成21年度(2010年)「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について[R].日経印刷株式会社, 2011

[3] 文部科学省. 学校におけるいじめ問題に関する基本的認識と取組のポイント[R].日経印刷株式会社, 2011.

[4] 李云鹏. 美国保卫校园的安全机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2):62—65,42

[5] 贵立义. 从美国校园枪击案看宪法至上原则[J]. 文化学刊, 2012, (4):69—72

[6] 杨宏飞, 叶映华. 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10):880—882

[7] 荆春霞, 王声湧, 等. 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22—23

[8] 宋雁慧. 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现状和处理方式调查[J]. 中国教师, 2007, (11):7—10

[9] 台湾校园霸凌调查:13%初中生是霸凌者[EB/OL]. http://roll.sohu.com/20101222/n301339584.shtml

[10] Dusenbury L, Falco M, Lake A, et al. Nine critical elements of promising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 1997.

67:409 —414

[11] Orpinas P, Murray N, K elder S. Paren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s’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weapon carrying.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1999, 26(6):774 - 787

[12] 王光华. 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 法制日报, 2010 -5-26(12)

[13] 王 魏.经济转型期的台湾青少年犯罪[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90-95

[14] 冯钰.“绿色网游”离我们还有多远?[N]. 信息时报, 2009-10-26 (C1)

篇二:校园暴力事件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校园暴力事件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就连我校也出现了一起学生与校外人员发生矛盾的事儿。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减少并逐渐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在2015年5月25日德育处、安全处共同召开了预防校园暴力主题班主任会。 会上,王校长首先给大家介绍了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情况,并提出了几个案例供大家分析,讨论。与会领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应对措施及我校在预防校园暴力工作上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1、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一切手段接受着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负面的内容很多也是最容易被未成年人接受并模仿的。所以一个健康的信息摄入渠道是现在的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2、缺失的家庭教育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或校外未成年人大部分来自单亲、离异、留守家庭,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独立性比较强,同时又有着比较强的自卑感,往往有人辱及他们的父母时就成了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其次,随着4+2+1的家庭结构逐渐增多,很多家庭对孩

子的溺爱程度达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一些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孩子的无礼行为甚至打骂长辈的行为都泰然处之。这些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手段,造就了一些孩子的刁蛮、无礼、唯我独尊,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

第三、部分家长的素质不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蛮横无理、恃强凌弱。

3、无力的法制教育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实际情况呢?绝大部分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而事件的结果也不是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派出所介入最终的解决方式也只是口头上的批评教育,这样反而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受害者只能忍气吞声,最好的效果是接受对方的医药费或所谓的口头道歉。而这些完全无法抚平受害者心灵上的阴影。所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恰恰是保护了那些施暴者,而忽略了那些最需要保护的受害者。当受害者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能力时往往又会以“以暴制暴”的方式来找回自己的尊严反而又成了新的施暴者。面对这样的执法现状,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成为空谈。

二、学校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学校自身管理。

增加保安的巡查力度,杜绝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学校的现

象。学校在围墙安装了铁丝网,防止校外人员攀爬,加装摄像头对校园实行全方位监控。在厕所、教学楼间通道等场所安排管理人员,确保不留安全死角。

2、加强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

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3、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

积极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向家长介绍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极其严重危害,教育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榜样。

4、加强联系用好社会力量

加强与村镇政府和派出所的联系交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沟通,妥善处理。聘请派出所人员为学生做法制报告,用实例教育和警示学生。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

篇三: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发布者:gr 发布时间: 2014-2-10 16:00:28

最近,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轻者,致人伤残,重者,失去性命.具体原因简直不值一提,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走路样子太牛逼,被同学连捅七刀.再如:某男生被嘲笑名字滑稽,怒持刀刺杀同学.又如:认为同学总是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将其杀害......

对这些事故的产生追根求源,大致有观念冲突,过度自尊,社交失范等原因.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侧重于功利性的培养,教育功利化使人们对教育的预期是文凭能换来一个好饭碗,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加上家庭,社会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个别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对他人缺乏同情,理解和包容,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

为了防止同学之间暴力事故的再次发生,应该做到:一.平时,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二.学生面对暴力事件,要提醒施暴者,他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根据情况也可以及时报警或呼救.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申诉,报案,寻求保护,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给施暴者你好欺负的印象,而再次受到伤害.

辅导教师16 陈老师已在2014-2-10

18:31:34推荐!


谈论校园暴力》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56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