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霸王别姬影评1000字

霸王别姬影评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1 11:52:58 | 移动端:霸王别姬影评1000字

篇一:霸王别姬 影评

不风魔不成活—《霸王别姬》

摘要:1小豆子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2段小楼被迫表白:“她是妓女,我不爱她。”

关键词:1霸王别姬 2程蝶衣 3段小楼 4亦幻亦真

《霸王别姬》的成功来自故事,来自人物。来自导演,来自戏里戏外不能分割的爱恨纠缠。这样的电影看一次就是一次消耗,回头张望自己和命运的连接时,前世今生的惊觉时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这是藤井树对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的高度评价。

20世纪20年代,9岁得小豆子随着做妓女的母亲来到关家科班,恳求关师傅收留他学京戏。小豆子眉清目秀,却长了六指。六指不能当京剧演员,母亲狠心切了小豆子的畸形指头。大家都歧视小豆子,因为尽管都出身贫寒,但小豆子的母亲是妓女。唯有大师兄小石头对他怜悯关照。小豆子被迫学习坤角,“我本是女娇娥,不是男儿郎。”。对于性别颠倒到这种意识他做过强烈的反抗,但在棍棒的威逼下,小豆子和小石头技艺有了很大增长。不久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名角,一个化名程蝶衣一个化名段小楼。

慢慢的程蝶衣的心理出现了变化,他对师兄的友谊转变为了同性之恋。在蝶衣心里,段小楼就是霸王,自己就是虞姬,他与师兄约定要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但一个风尘女子—菊仙的出现破坏了他和师兄之间的关系。她对段小楼以身相许,使得蝶衣的理想遭到践踏,他把自己用屈辱换来的、师兄向往的名贵宝剑赠与段小楼,称与他分道扬镳。

抗战胜利,国民党大闹戏院抓走了蝶衣,菊仙和段小楼四处奔走就出了蝶衣,但因为误会,两人再度分道扬镳。

文化大革命爆发,段小楼与蝶衣因为无奈互相揭露了所谓的罪行。段小楼首先是逼迫揭发了蝶衣,将他历史上的丑行和美丽幻想都当做是“罪行”抖出来。震惊惶恐的蝶衣以牙还牙,大骂菊仙是“臭婊子”。段小楼被迫表白:“她是妓女我不喜欢她。”菊仙受不了打击,上吊自尽。

时光流逝,当一切都成往事,程蝶衣与段小楼在分离了22年后在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程蝶衣演罢,用那把宝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最终时间了他的人生与艺术理想,虽然理想是破碎的。

一遍又一遍地看《霸王别姬》,久久不能释怀。

不风魔不成活,那人生是一出戏,戏里要疯魔,戏外要疯魔。要爱得坚持,爱的唯一,爱的疯狂。

他是他的虞姬,从一而终,为他生,为他死。没有虞姬的霸王不是霸王,没有霸王的虞姬不是虞姬。虞姬爱霸王。

摔门而出是因为爱,眼眼里伤怀和希冀。和袁四爷唱戏,是为了那把剑,那把只属于霸王的剑,霸王要认得出他自己的剑,认得出他自己的虞姬。栓眼迷蒙不是醉酒,是袁四爷脸上那张和霸王一般的脸皮。看不见如潮的人群,听不见雷鸣的喝彩,不在乎停电的黑暗,眼中只有霸王。不在乎唱哪出戏,为谁唱,只是不唱《霸王别姬》,那是他与他的戏,是虞姬与霸王的人生,是两个人的生死离别,

从一而终,玉环和崔莺莺不过是瞬间清闲的过场。

两小无猜,勾勒着霸王的脸,那眉一定要高,人前人后威风凛凛,无限风光。时不利兮,描绘着霸王的脸,那眉一定要高,霸王永远是虞姬的霸王。

浮华靡丽的戏台,演绎一出出上古的传奇,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如花美眷,飘逝着戏魂,亘古不变,从一而终。

曲终,人散。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演员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张国荣一直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传奇,他的死是他的传奇的落幕,没有掌声,却有从高空中撞落得花瓣相伴随。据说他被摔成粉碎,只有脸是完好无损的。他有许多相片,其中一种眼睛低垂,头也低着,嘴角一弯浅笑,讽刺般的,似乎他早就预知了自己的结局。他的一个眼神,将《霸王别姬》迷恋于背叛的主题说尽了。他那双眼只能在繁华旧梦中追寻到的眼睛。

据说,导演陈凯歌在结束《霸王别姬》拍摄以后的许久,他都不知道该怎样从这个故事中脱身,在他为此苦恼的时候,却不期而遇的梦到了张国荣。他穿着程蝶衣的干净的青布长衫,依然是那双眼睛含笑对他,静静地说:从此和你告别了。他就在那一瞬间蓦然醒来发现眼角竟有泪有千行,陈凯歌早已分不清这究竟是张国荣还是程蝶衣。

所谓不风魔不成活,说的或许就是张国荣吧。《霸王别姬》一部经典的电影,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我们这些观众也早已风不清楚,戏中是程蝶衣还是张国荣本身。

篇二: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影评

为了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结业,我专门在豆瓣影视查看了经典电影中评分较高的影片,排在第一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第二位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三位的是《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已经看过,确实经典,而且上次写的影评就是它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了解到大概是关于爱情的,暂时不愿意去看,因为我觉得爱情题材的大概都是一致的。这样就剩下排在第三的《霸王别姬》了。之前本以为《霸王别姬》是像《英雄》一样的片子(我本人不怎么喜欢,感觉太花哨、太乱),本打算放弃的。但感觉它的评分这么高一定有它的原因,于是看了一下电影的简介,原来是讲的是关于京剧戏子的凄艳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国际上获过许多大奖,观众们对《霸王别姬》的评价也很高,这更加激发了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兴趣。

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是虐心!它是一部悲剧,像张艺谋的《活着》一样,是一部反映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催人泪下的电影。在现在的青年人的眼中,生活是往往是简单而美丽的,期待遇到喜欢的人,有一个好的工作,然后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而现实之中,生活往往并没有那么美好。霸气的小伙子,怎会想到为了家人,自己也许会有屈软的时候;矫情的小女子,又怎么会想到当自己的男人不在的时候,自己也许要变得隐忍而坚强。生活是现实的,它不像童话里那么美丽,特别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它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里那让人刻骨铭心的东西,往往不是幸福而是苦楚,正如同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讲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影片中的蝶衣可算是“不疯魔不成活”,对于戏剧角色的扮演达到了入境的程度,乃至连生活都像是演戏,演戏也就像是生活,如一而终,对艺术达到了痴迷、疯狂、忘我的地步。这种对于艺术的纯粹是难得的,这也体现了他本人的真性情,所以这不是偶然的。记得在先前,关师傅叫他背诵剧本时,他总是背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被打得很疼痛他也是这样。因为私自逃出去被打得要死,也还是不向师傅求饶。这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的性格。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有些人说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影片中,蝶衣对师哥不乏依赖和爱,但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执着,他真正把自己当成别姬,把师哥当成霸王了。可惜坏就坏在他是个男儿郎,不是女儿身。所以给我们一种畸恋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了解这个剧本作者的人一定知道,作者李碧华是一个人魅如妖的奇情女子,很擅长写情,但她写的情不像别人写的那么甜蜜温暖,而是“她也会在其中揭露人性的复杂甚至卑劣,剥离出些情爱之外人性的弱点,诸如自私、嫉妒、诱惑、贪婪、背叛”。这个复杂的情里面大概也有一点畸恋的成分吧,不过不是主要部分,所以不能这样定论。我们有对于蝶衣对于艺术的执着的感动,而不介意他在生活里也成了“别姬”,作者让我们对他的同情和理解付出了虐心的代价——那就是以娇蛾最后演别姬时的自刎而告终。最终他也没能从戏里走出来,像历史上的别姬一样,为了霸王而自刎。或许这是蝶衣对于戏剧最好的交代,也是对他自己最好的交代。这一死配得上他对戏剧疯魔的性格,符合他自己的真性情——真到不会说谎,不会爱惜自己,也不懂人情世故。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啊!想想生活中那些奔波于人情世故的人又有多少心思在艺术上出神入化啊?人心只有一拳,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花的心思多了,在对事业的追求上自然就少了。

好的影片当然离不开好的演员,特别是扮演蝶衣的人物。扮演少年蝶衣的是伊治,他出身京剧世家,而且人也特别斯文,信仰佛教,曾经有过出家的念头,不过被父母拦住了。不过后来在《百年虚云》中扮演过中青年的虚云法师,这也算圆了他出家的梦。他的这种安静、淡然、文斯的性情,使他演起蝶衣来也特别精致、美艳。即使是男人也不由得生起一点点的

爱恋,这种爱恋不是畸形的爱,而是对于生命中某种缺失的或者是浅淡的印记一种触动。

或许更多的观众对成年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更加倾慕。他本身也想一个传奇,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的成就。他不仅在电影、音乐创作方面卓有成就,而且为人还很亲和、重情重义,还经常做公益慈善。他的影迷习惯叫他“哥哥”,就是这个哥哥,最后在03年愚人节跳楼自杀,这不是造化弄人吗?我们了解到张国荣在小时候父母离异,他在最需要关注的年龄,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于是他对于爱护他的人,不管是否合适都容易形成一种依赖,是一种特殊的依恋。或者这种童年的畸形,造就了张国荣的特殊性情。有人说这是李碧华专门给张国荣设计的角色,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张国荣真的很适合演这个角色——都曾经在童年有过特殊的经历,都有着对于艺术疯魔的追求。所以有这么一种感慨——不知道是张国荣成就了蝶衣,还是蝶衣成就了张国荣。不过张国荣曾经说过,自己不想像蝶衣那样。但是他自己内心是否如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就像影片中关师傅说的那句话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张国荣即便在粉丝眼中是那么完美的“哥哥”,最终也免不了命运的捉弄,终身未婚,跳楼而亡。

影片在结构设计上很巧妙。首先来了个倒叙,在一开始播放的是故事的结尾——蝶衣和师哥在22年后最后一次上台表演,不过没有播放完,只是引出整个影片。然后从头开始讲述整个故事。结尾继续播放这个场景,将故事最终的结局播放完。

影片在细节上做的很好。例如,当妓女艳红带着儿子请关师傅收下他,关师傅以她儿子多长了一根手指怕吓着观众为由拒绝收下。这时画面切换到了胡同里,一个用破席覆盖的露出两只脚的尸体,不远处就是“抢刀子,磨剪子”的吆喝声。这在暗示着后面艳红为了让关师傅收下儿子,把儿子的那根多余的手指头切下来。用破席覆盖的尸体露出的那两只脚暗示着被切下的手指头。“抢刀子,磨剪子”的背景声音多次出现,也暗示着后面艳红拿刀切儿子的手指头。

影片对于光色设计的特别在意。例如,在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走进大舞台,舞台上没有什么光照,很暗。有一片光是从人物后面里透出来的,灰蒙蒙的,像梦境里要穿越的时间隧道一样。光线很长,照在漆黑的空间里,想一道雾一样。在弱弱的光线下,只能看到俩人大致的形体,细节却看不分明。黑暗微弱的光线的在一开始就给影片奠定了一种压抑的基调。暗示着即将开始的凄悲的故事。

影片的背景音乐很接地气。例如,当小豆子背错了经理考他的思凡时,经理很不看好就离开了,关师傅这时忙跟在后面赔不是。小豆子的出丑可能要丢掉给公公表演的机会,是犯了大错啊。这时的背景音乐是京剧里那种很紧张的伴奏,顿时把整个氛围给渲染出来了。当小石头把烟斗导入到小豆子的嘴里搅拌来惩罚他时,小豆子的嘴里流出了血。其实小石头也不愿意惩罚他,不过也是最好的保护他,要是搁到关师傅手里估计会被打死。小石头惩罚小豆子,也是痛在心里啊。看到流出的血,观众心也痛了,这时的背景音乐不再紧张,而是一种悠长的管乐,将观众心中的的怜惜悲痛之情带到极致。

??

《霸王别姬》不仅在外在形式上美轮美奂,给人一种绝妙的享受,而且其内涵深刻,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部影片具有很高的人性真、哲学善和艺术美。有人说这是一部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影片,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2015.5.30

篇三:《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之前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不曾了解,也未曾知晓京剧的名家名角儿,观看了该电影后至今对程蝶衣和段小楼记忆犹新,二人的成长、成名、以及后来遭受的种种坎坷,文革时期对这些人的摧残,令我难以释怀。

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文革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两处情景最让我难以释怀。其一是段小楼结婚的那天晚上,程蝶衣放下剑跑走,段小楼追到门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日本人进城了…"紧接着便是浩浩荡荡趾高气昂的日本兵闯进城来,那种眼看着外人闯进自己的家中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痛心啊。其二便是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部分--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十年。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小龙套为了自己成角的梦想而不断地伤害着那个曾给予他重生机会

的程蝶衣,段小楼为了自己能活命而供出蝶衣,逼死菊仙;再加上那爷,师傅,袁四爷等人物的丑恶嘴脸,莫不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只要外界事物危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当然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感情,片中程蝶衣,段小楼以及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挣个活路,必须断去它;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没有退路。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坤角,背弃自身的性别。执拗的蝶衣总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刀坯之苦。但他依旧不肯改口,一错再错,"这其实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坚持,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他甚至企图毁掉自己的手以摆脱唱戏的悲惨命运。蝶衣在学艺中一次又一次反抗苦难的人生,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倔强性格和反抗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艺术功底,并使得他不得不认同和依恋这种充斥暴力的文化和社会。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依恋和期盼,这种依决不是狭隘的男女之爱。然而,这种感情与他对艺术的感情一样并不为世俗社会所理解。在段小楼的世界里,充斥底层社会的谋生智慧,他经常拍砖、拍茶壶为师傅和自己解围;作为戏班里的

大师兄,他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段小楼在这一意趣中得到了意外收获--菊仙的爱,这又是一个传统的话本演义中江湖男儿与风尘女子的经典情缘。"程蝶衣+段小楼"的故事上又叠加了"菊仙+段小楼"的传奇。菊仙似乎是蝶衣在世俗社会应有的形象--在权力秩序中安分守己、稍带点练达与狡黠。但蝶衣并没有在这个既定的弱者轨迹中行进,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菊仙与蝶衣的矛盾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程蝶衣与菊仙的人生价值取向冲突在事件中不断升级,段小楼也在世俗力量面前不断妥协,终于导致了蝶衣的绝望。因为程蝶衣只有在虞姬和霸王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从一而终"的知音,在这种精神幻象中,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而当自己连出演虞姬的资格都被取消后,他的精神世界则一片荒凉,艰难的人生自然全无意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了。当小楼劝他服软时,他回答和回敬了一句"虞姬是怎么死的"以示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之后,程蝶衣烧了自己赖以维生和精神象征的行头,面对着"无法直面的惨淡的人生",他决心以死来抗争。但是,他面临着是"无物之阵",他知道小楼和菊仙的所作所为也无疑是世俗人生的最佳选择,他不能对这种愤恨追根溯源--没有谁可以为

国民性负责。但蝶衣的心已经死了,他换上了新社会的行头,成了世俗社会的冷眼看客。文革结束后,蝶衣和小楼重新回到舞台。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引起了蝶衣内心的百般滋味,他坦然地自刎而死,像虞姬一样从一而终。

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我觉得,这恰巧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同性恋感情。影片里有人说过,他才是北京梨园里的大爷,可见他对京剧的痴迷。在他第一眼看见人戏合一的蝶衣时,蝶衣扮演的正是他最爱的角色--虞姬,他为之倾倒,从此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中。从那个他与蝶衣对戏的桥段能看出,他幻想着自己是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蝶衣恰恰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虞姬。可以说他爱的是虞姬,并不是蝶衣。

片中如果程蝶衣算是真虞姬那段小楼却只能算是个假霸王,就像小楼搂着菊仙离去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一语成谶。舞台上他辜负了虞姬,现实中他辜负了菊仙。我总不能懂得为何要安排蝶衣在雨中偷窥的戏,现在想来,或许是暗示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终究不能相互安慰。你以为他是楚霸王呵,是救你出泥淖安汝之身的盖世英雄呵,你空有虞姬一腔报死意,十娘怜郎情,可他竟不是!是菊仙小姐,在后台为蝶衣盖一袭外衣,是菊仙小姐,拼了命夺回了蝶衣的剑,她最后的一笑里,是否有惺惺之意?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

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像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影评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47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