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000字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1 11:51:22 | 移动端: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000字

篇一: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描述了爱与被爱的诸多痛苦,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真谛。在这样一部悲剧到底的小说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概括而言: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的爱丝梅哈达;阴险、狠毒、虚伪、没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疾恶如仇的卡西莫多。还有无情无义的弗里斯,落魄诗人甘果瓦 和丢失了孩子的可怜母亲“香花歌乐女”等,其人物各具特色,具备鲜明的个性特色。

克洛德 (阴险狠毒、虚伪狡诈、苛刻自私,可悲可怜 敢爱敢恨 )

克罗德:克罗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有教士的阴险和虚伪,但是也有人性被压抑的悲哀。一方面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加西莫多劫持爱丝梅哈达;又出于嫉妒刺杀弗比斯却嫁祸于爱丝梅哈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哈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克洛德也是被命运折磨的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他有他善良和人性的一面。他很小时候就被父母做主,要他献身神职,他照顾弟弟,收留加西莫多,但是他的人性已经被教会的制度一步步异化。所以在他身上表现的是严厉,苛刻的,自私的,虚伪的,更是狠毒。他由一开始对于爱斯梅拉达的爱就是畸形的,残缺的。 处处表现出狰狞可怕的一面,让人不寒而栗。作为一个教士,他过着清苦禁欲的生活,他回避人世间的欢乐和享受。在任何人面前他都得伪装出一副冷漠的神情。他是虚伪的,冷漠的。这就是克洛德,一个复杂多面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可怜人。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克洛德就是这样一个可憎可恨的人物。我们无法否认,他在爱情面前是个敢爱敢恨的勇敢者,他爱得真切、爱得透彻、爱得疯狂,他是经历了灵与肉的挣扎和搏斗,拿人性与神性进行了严峻的挑战。这份勇气足以令爱情游戏中的各色伪君子无地自容,面对强烈的爱情,作为一个从事圣职的副主教,他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又是无比大胆的

在赏识克洛德对爱情的勇敢追求的同时,又不得不指出这爱的畸形和变异。宗教禁欲主义在他身上造就了阴暗的心狱,他几乎丧失了爱的能力,他已不谙如何表达爱,如何取悦于所爱之人,他越是被拒绝,就得越疯狂,越失去理智,也就越不择手段,直至把所爱的人推上绞刑架,在目睹惨象中满足自己的占有欲。

多年的修士生活和充斥大脑的禁欲主义毒化了他那份真诚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利,压抑、扭曲、毁灭了他的人性,也注定了克洛德苍蝇般的可怜 克洛德最后被伽西莫多推下钟楼,摔死在巴黎圣母院,成了宗教的殉葬品。

爱斯美拉达 (质朴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 天真可悲) 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 她 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她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诗人被她的美貌和高尚所震撼,立刻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并希望能成为她名副其实的丈夫。但是爱斯美拉达为了她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平静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并告诉他,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救他的命,所以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时,爱斯美拉达宁死

不从。 当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 口渴难受时,是爱斯美拉达勇敢的递给他水喝。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也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从外貌到内心都纯洁得无与伦比,丝毫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爱斯梅拉达的心灵也和她的外貌一样美丽。她对邪恶欺骗全然不知,她热情开朗、纯洁善良,不仅富于同情心,还富于舍己救人的侠义心肠。她自尊自爱,在长期的流浪中守身如玉,白碧无暇,靠卓越的才艺自食其力。对爱情她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在她心中,爱情“是两个合成一个即一个男人和女人合成一个天使,那是天堂”。她爱憎分明,性格刚烈。对克洛德,她的恨是刻骨铭心的,她仇恨这个带给她灾难的幽灵。面对克洛德两次的威胁,她坚贞不屈。 爱斯梅拉达是完美的化身, 她纤尘不染,超凡脱俗,她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她身上寄寓了人类对于自己童年时代的缅怀追念。 爱斯梅拉达作为人类不可复归的自然状态的象征,她的美是感人的。但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她也有自身的不足。没有经过文明的熏陶和异化,她毕竟是一个人类文明社会前的“蛮人”,没有文化教养,一切出自天性,因此在认识世界和人的时候必然带有其无知肤浅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具有的人的本质。因而,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教养程度。加西莫多:(善良崇高 知恩图报 富有正义 忠诚纯正)

加西莫多是“善”的化身, 虽然他外表丑陋,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他对爱丝梅哈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质朴的爱,完全不同于克罗德那种邪恶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场作戏。身体的残缺、外貌的奇丑,使他在人们的轻蔑、戏弄与欺凌中长大,他受尽凌辱和摧残,“他从周围发现的只是惜限,他也学会了憎恨”。他拾起别人用来伤害他的武器,凶狠、粗暴。他只跟从一个人,那就是收养他的克洛德,他用深厚的、热情的、无尽的感激来报答他,对他俯首贴耳,惟命是从,“简直像他的一条狗一样忠诚”。这显露了这个外表冷漠的人内心的纯真。只不过美好的感情长期的扭曲变化,他的灵魂萎缩在一个畸形的躯壳之内罢了。愚人节那天夜晚。卡西莫多受克洛德的指使,拦路抢劫了爱斯梅拉达,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捉住,第二天,他被巴黎聋子总督司法官审判。卡西莫多被莫名其妙地判处苔刑和示众,行刑台上,卡西莫多在日晒下口渴难耐,他的主人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不但不出手相救,反而心怀鬼胎地溜开了。在卡西莫多绝望的嚎叫声中,看热闹的人个个嘲笑他,侮辱他,没人给他一滴水,而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拨开了正在对他冷嘲热讽的人群,把水送到了卡西莫多的嘴边,克洛德的无动于衷和爱斯梅拉达的温暖同情形成强烈对比,爱斯梅拉达的水,解除了他的干渴,也抚慰了他的心灵,这个苦命从未感受过人世温暖而冷漠的畸形人流下了平生第一滴眼泪。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美与善,他第一次感受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他的心灵深处善良的灵魂开始复苏了,内心沉睡的爱也开始复苏了,从此便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身上,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卡西莫多一生中只爱过两个人:自己的主子兼保护人副教主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 卡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是忠诚和献身精神的象征,为了恩人、主人克洛德高兴,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为了善良和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可以把恩人推下楼,甚至献出生命。他的生命因此而美丽,他的艺术魅力也因此而永存,这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卡西莫多的形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说明外形的滑稽丑怪,埋没不了灵魂的纯正洁白,反而衬托出他心灵的晶莹雪亮。卡西莫多形象的意义在于心灵美重于外表美,体现了善良战胜邪恶、真诚战胜虚伪,内心的美好战胜外貌丑陋的人生真谛。弗比斯(一表人才,英俊潇洒,阴险狡诈 虚伪粗野、浅薄卑劣,轻浮而又负心) 弗比斯是皇家卫队队长,长得又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马王子。聪明的弗比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有效资源,他选择了拥有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时又去追逐爱斯美拉达的美色。

弗比斯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只爱恋爱斯美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爱斯美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并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平时很善于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天花乱坠,但一到关键时刻,爱情对他们来说便立刻变得一分不值,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懂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篇二:巴黎圣母院人物简要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维克多·雨果先生的长篇小说著作《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794年雅各宾派政权被推翻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随之建立,人民群众的处境日益恶化。拿破仑以平息国内判乱和击退国外封建联军而震动全欧洲,但随后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天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1830年七月革命后,掠夺革命果实的银行家统治着法国,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故事主要围绕一名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展开。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有: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国王卫队队长弗比斯和流浪诗人甘果瓦,人物性格各异而又特点鲜明、形象饱满,各自折射出当时作者所处的错综复杂的法国社会的一角。

爱斯梅拉达,年轻、美丽、天真纯洁、心地善良的吉普赛姑娘,将自己卖艺赚得的零碎收入分给流浪的小孩子,以名义婚姻的方式救下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甘果瓦,不计前嫌送水给受刑的卡西莫多喝??同时也一个痴情忠贞的少女,深爱上救下自己的弗比斯并丝毫不怀疑他已经背叛,面对克洛德的淫威也决不屈从。爱斯梅拉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外在的完美和心灵的完美完全统一。雨果先生采取这样的塑造方式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爱斯梅拉达的怜爱和同情,产生对真善美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封建王权的强烈愤恨。

卡西莫多,圣母院的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由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收养并带大,虽然对克洛德·弗罗洛唯命是从,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受副主教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失败后受到鞭刑处罚,痛苦之中却正是爱斯梅拉达伸出援手送水,从此内心产生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慕,一种高贵的、无私的、纯朴永恒的爱。雨果先生将卡西莫多在小说中塑造为“善”的化身,通过这一形象,强烈讽刺了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的变态占有欲和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场作戏,树立起了一个人类灵魂美的典型形象,也通过小说结局体现了善良和真诚终将战胜邪恶和虚伪的主题。

克洛德·弗罗洛,圣母院副主教,外表道貌岸然、仪表堂堂,实则毒如蛇蝎,灵魂肮脏,是个不折不扣的衣冠禽兽。一方面,他是宗教势力的爪牙,内心阴险毒辣,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不择手段要得到爱斯梅拉达,就算得不到也要毁掉。另一方面,他也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时间的禁欲和自身欲望的膨胀之间的冲突扭曲了他的灵魂。雨果先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有力地撕开了当时异常猖獗的法国天主教会的丑陋嘴脸,让人们看到了教会肮脏无比的内在,对宗教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结合考虑到当时天主教会在法国巴黎的强大势力,雨果先生能够写出如此的文字,勇气是相当令人敬佩的。

弗比斯,国王卫队的队长,英俊而又强壮,在逮捕卡西莫多救下爱斯梅拉达的行动中俘获了爱斯梅拉达的芳心,但弗比斯十分花心,仅仅只是喜欢爱斯梅拉达的美貌,爱斯梅拉达只是弗比斯关于美的又一个收藏。当后来爱斯梅拉达被诬告“谋杀弗比斯”被判处死刑时,弗比斯为了自己的声誉,竟袖手旁观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丝毫不珍惜爱斯梅拉达的生命。在小说中,弗比斯被雨果先生塑造成了一个自私、花心的伪君子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腐糜和冷漠,也表达了他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

甘果瓦,流浪诗人,曾因误闯乞丐王国要被绞死,行刑前被爱斯梅拉达以名义婚姻的形式救下。甘果瓦和爱斯梅拉达之间只有婚姻没有爱情,长时间的流浪使他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代和社会,在爱情和物质面前更倾向于选择实际的物质。这是雨果先生在小说中塑造的当时法国底层社会的一个小市民形象,其言行举止也都透露着那个时代和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影

响,也体现出底层人民面对爱情和物质时无奈的选择,表达了作者雨果先生对当时法国社会的厌恶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失望和无力感。

整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雨果先生借用设定的场景在影射当时法国社会的复杂和肮脏,在庞大而黑暗的制度面前,人性脆弱得不堪一击,体现了雨果先生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悲观主义色彩,整部小说也是一首愤怒和悲壮交织的命运交响曲。

篇三: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

人物形象的丰满源自于其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相较于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体现出的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一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身上的两面性更加令我好奇。

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只会记得克洛德的“恶”,却没有人记得他“善”的一面。其实克洛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此处我便感到一个人的区区萤火之光却怎敢与日月同辉。

克洛德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忱,当学校大门刚刚打开时首先喘息着跑进来的便是他,虽然命运决定他将要成为一个牧师,但他对各种知识都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加以学习。当学完了神学课程和宗教法典之后,“他又致力于医学和高等文艺,他研究草药和膏药的学科,所以他精于治疗寒热病,跌打损伤和疮毒等等。“有人夸他是内科医生,有人夸他是外科医生。”“他经过了成为文学士、教师和博士的各种阶段。他也学了各种文字: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这三所圣殿在那时是很少人踏进去的。他用一种真正的狂热去获得和贮蓄这些学问”。因此,作者不无称赞地说:“对于这个青年,生命仿佛只有一个目标:学习。”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克洛德形象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的基本特征:对知识的渴求,并且使他们成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如此,克洛德还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年轻时起他就涉足于人类学问的各个领域,潜心研究各门科学,“去为他的难以满足求知欲寻觅食粮。”作为一个神职人员,克洛德的这些举动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究其原因也并不奇怪。尽管长期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基督教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基督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通常只注重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和冲突,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关系,即科学和宗教都对自然和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兴趣。

在克洛德的少年时期,他具有着单纯善良的本性,和一般人所没有的毅力与坚持。他重视家庭,这点可以从他对待弟弟的态度上看出。而且,他还收养了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也许有人说,他这只是一种伪善的行为,但我却认为他的这一行为完全是出自纯粹的善良。两个男孩儿唤醒了他压抑多年的人性,他发现人除了学习,还需要感情,他意识到“没有温情,没有爱的生命,就像一个干燥的车轮,转动时格轧格轧的乱响”。于是,他的第二重性格——渴望爱情,便不期而遇的产生了。

36岁以前,克洛德把他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于科学和抚养两个孩子方面上了,那么克洛德又是怎样由一个谦恭善良的青年变成一个令人憎恶的恶魔呢?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的。在没有见到艾斯梅拉尔达之前,神在克洛德的意志之战里占有上风,可当美丽活泼的艾斯梅拉尔达第一次出现在克洛德的面前时,神性与人性砰然相遇“如同雷击一般”。他看着这个16岁的吉卜赛女郎在跳

舞,眼睛里闪动着一种奇异的青春、一种狂热的生命、一种深沉的热情,艾斯梅拉尔达唤起了他长期被压抑的人性。

起先,克洛德是很想压抑这种感情的,所以他千方百计的想把艾斯梅拉尔达赶出自己的视线范围。然而,克洛德对艾斯梅拉尔达的爱是无可救药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当他发现他的肉体不再安分,他的超我正在崩溃,这是灵魂的堕落,他感到恐惧,他想要挽救超我,于是便像上帝不断的祈祷,不断的忏悔,但是本我的力量实在是势不可挡,自我疲于奔命,他的灵魂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的被异化的感情和被扭曲的灵魂开始发挥作用,在对美的追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美的毁灭的旅程,尽管克洛德意识到他不可能得到艾斯梅拉尔达的爱,但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与与生俱来的情欲又使得他时刻不能放弃这个念头,即使是在密室里钻研炼金术时也无法排除。

后来,他坠入了“得到”的深渊无法自拔,从而走向 “既然无法得到,那么就毁了她” 的偏执。在这其中,宗教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在人性与宗教间挣扎纠缠,直至痛苦不堪。克洛德性格的突变,就像一束阳光,极其神奇的照耀出他性格的丰富内涵和可怕深度。克洛德制造了艾斯梅拉尔达的悲剧,也制造了自己的悲剧。他的悲剧并不是一个僧侣不该违反教规爱恋一个女人,而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这并不是那个男人的错,错就错在“爱一个女人!而自己却是??一个被人憎恨的牧师”。克洛德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害人者,是一个害人害己的形象,而这罪恶的根源都来自于他身后的那座巴黎圣母院。所以说,克洛德才是《巴黎圣母院》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如果说,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悲剧是把美好撕碎给人看,那么,克洛德的悲剧就是把美好变为丑恶给人看,不仅让人悲伤,更让人为他惋惜,也让人更加痛恨那个丑陋的社会,正是因为它,美好才被扼杀。克洛德不仅作为“丑”的一面以反衬出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的“美”,他也反映出宗教对于人性的压制,显示了人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在我看来,他是本书中最为生动和真实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46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