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安全心理学论文5000字

安全心理学论文5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1 11:27:33 | 移动端:安全心理学论文5000字

篇一:安全心理学论文

安全心理学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

姓 名 杨琰涛 学 号2010444599 班 级 安全103班

摘 要 安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各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成为各行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要工具。在石油企业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心理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运用安全心理学,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倍受管理层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安全心理学,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石油企业生产中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就今后从如何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来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石油生产

引 言 心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人们心理活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劳保用品层出不穷且日趋完善,但人们仍无法摆脱事故灾害。而在发生的事故中,89.8%是人为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1.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者消除事故的科学。

2.石油行业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作业环境:大部分采油生产现场位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甚至高原,比如陕西某油田,作业区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井站大多分布在孤立的山头,作业方式也较一般的平原等地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影响员工心理的因素较一般的油田要多。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作业条件,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人文观念,掺杂了很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虽然油田在通过不断改善各类软硬件来改变采油员工的生活方式,丰富一线员工的娱乐生活,但总体上看工作方式性质没有大的变化。

2.2基层管理方式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2.2.1现行的管理方式都以等级、权威、强制和控制为主要手段。这些手段虽然有力宜行,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生产极其不利的因素。它常会使得员工工作质量降低,对工作热情降低。

2.2.2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管理方式单一,行为方式粗暴,在员工做错的或者没有做到位时,往往是简单训斥,很容易激起工作人员的逆反心理。

2.2.3一些个性较强的员工抵触情绪,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带着情绪或心存偏见和对抗情绪,极易造成违章操作,从而失去对安全隐患的判断能力,造成情绪化的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而且很容易破坏工作中本来协调的氛围,使得工作氛围紧张,员工的精力不能集中或者心理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

2.2.4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挫折感,在工作中心理不快,产生沮丧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感,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危险因素识别不当,从而降低预防事故的能力。在有事故征兆出现时也不能及时的辨识出来,贻误了事故初期的控制时机,将本来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变成了较大事故。

2.2.5由于在安全管理中使用的方式过激或者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对安全管理歪曲的认识,将安全管理所做工作视为一种累赘和负担,这种氛围给安全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阻力,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3.环境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环境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可能成为安全管理不利和有力的因素。我们在分析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具体工作场所环境,也需要从社会背景来分析。

3.1社会背景的影响

某些企业将“奉献”精神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甚至于为了工作或者某种目标,可以舍本逐末,造成众多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和职业病伤害频发。最终将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的不重视。其次,由于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安全工作只是当作一部分的工作,使得很多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对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大投入和大动作不理解,对安全的漠视,是安全管理中碰到的最大问题。

3.2工作环境的影响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通风、照明、噪声及卫生设施等环境不佳,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上会有很大影响。比如某油田一线人员较分散,工作时间长,其工作的性质极为单调、枯燥而又要求职工有相当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硬件环境的不太理想,职工将面临失衡的心理状态。枯燥的生活、单调的工作环境、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焦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情况失去理智的判断,或者对事故的应急处理相应的速度变慢,从而引发或扩大事故后果。

3.3员工自身情绪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影响

一线员工每天都要进行生产活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险因素。每个员工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要是社会中正常的人都会受到家庭、同事、婚姻等等烦恼的困扰,都会受到不同价值观和是非曲直的冲击,这些都会成为员工自身影响安全意识的保持,影响员工技术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家庭或者碰到暂时超越个人能力控制范围内的事件,给个人造成重大打击的时候,更增加了当事人在情绪和理智方面的失态而酿成重大的可能性事故。

4.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提出加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4.1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式

4.1.1人性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管理人员做起,无论是基层管

理人员还是中级管理人员,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干部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考核工作有细化、量化的要求,并且部分班组员工直接参与考评打分。

4.1.2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员工个人特征,对员工性格有所了解,应根据员工性格得多种多样,在处理安全与人的管理上要讲究方式,用合适方式把其引导到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轨道上来。

4.1.3重视当班员工的心理疲劳。对于当班员工,特别是一线井、站在岗员工,管理上要注意,重视安全措施,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在岗人员的休息和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等。

4.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理念

4.2.1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员工对安全意识,改变员工对安全认识,达到真正的安全管理和全员参与。

4.2.2安全文化体现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

4.2.3我们在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同时,应重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想方设法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安全生产。为了创造较好的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使人不受环境和条件不良的影响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应对工作条件经常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2.4增加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也可提醒工作人员危险品的存在和危险部位。在危险处悬挂安全标志,用文字和色彩来提醒员工注意,增强视觉和知觉的效果,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工作区的安全标志,以此提高员工的安全警惕性。

4.2.5实践证明,心理素质强的员工,在技术素质会有到更好的发挥,在处理险情方面能力也比一般人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在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培训,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 语 由于石油开采和处理属于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而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极易受心理情况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能更好的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的心理,同时可影响人的行为,使安全工作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真正把安全管理接入科学的轨道上,为国家石油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 绍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金瑞珍,应用安全心理学进行HSE管理 2013

[4] 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3013

[5] 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陈明利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2006

篇二:论文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隐患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隐患

武小龙 13 安全B082 摘要:

很多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除了规章制度执行不够或设备因素造成之外,还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被人忽视。安全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方面对电力安全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进行分析,逐步研究并贯彻到工作中去,具有科学的意义。对其作为可行性的研究,对安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作一探讨。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

关键词:安全 事故 隐患 心理学 防止

2010年1—5月份,全国范围内各类事故总数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7.3%,比2009年同期减少11816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比2009年同期下降11.7%,比2009年同期减少3735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15.3%,但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2009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人数增长了1.2%。2010年1—5月份,全国煤矿事故共死亡1012人。2010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了5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这5起特别重大事故中,3起属于技改整合矿井非法违法生产导致的事故,两起属于国有大型煤矿在建矿井违规违章导致的事故。

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劳、情绪波动、不注意、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物的因素如设备发生故障、仪器失灵以及工作条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导致事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因此,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情况下,人的劳动由具体操作向感知判断转换,由技能向技术转换,由动向静转换,人的因素就更显得突出。 事故的影响因素:

人的个体因素:

1.智力 一般工种,智力高低与事故发生率无明显关系仅在某些需要较高判断能力的工种,智力高低才影响事故发生率的差异。

2.健康和体力状况 健康与事故有关,工人健康状况不良或经常生病者较易发生事故。

最主要的是:视力和听力不良。

3.疲劳 疲劳可以引起作业能力下降和事故增加。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疲劳引起工人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精神恍惚、觉醒水平低下而发生的。

4.工作经验 缺乏工作经验对事故发生率往往表现出有较高的倾向。

5.年龄 年轻工人事故率都高于老工人组。

6.性别 男性大多数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常是引起工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

7.生活紧张 生活紧张和事故发生率明显相关 。

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因素:

1.物质环境2.工业类型 3.工作时间4.照明5.颜色

6.噪声、音乐

机器、设备的设计因素:

机器、设备设计重点要解决人的效能、安全、身心健康及人机匹配优化等问题 。许多操作错误的发生,其实是由于机器、设备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所致。

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 :生物节律、事故倾向性、生活事件与事故有显著的联系。 心理特征与安全 :

心理过程与安全,主要有:感知觉、情绪、情感、意志等与安全。人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客观信息,通过大脑思维后形成知觉;这些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绪、情感、意志背景下完成。

情绪对安全影响:不良情绪可放大失误,降低理性。情绪影响认知、心境而影响安全。情绪水平失调导致不安全行为。

个性心理与安全,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是独一无二,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常是酿成事故与伤害的直接原因。个性心理:性格与安全、气质与安全、能力与安全 。

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

生产过程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人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影响作业安全。

作业疲劳与安全:

人在疲劳时,其身体、生理机能会发生如下变化,作业中容易发生事故。

1.在主观方面,人会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控制意志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信心不足,工作能力下降等,从而较易发生事故。

2.在身体与心理方面,疲劳导致感觉机能,运动代谢机能发生明显变化,脸色苍白,多虚汗,作业动作失调,语言含糊不清,无效动作增加等,从而较易发生事故。

3.工作方面,疲劳导致继续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下降,工作速度减慢,动作不准确,反应迟钝,从而引起事故。

4.疲劳引起的困倦,导致作业时人为失误增加。根据事故致因理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时空交叉的结果。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人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有资料统计,约70%以上的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造成的。

由此可见,消除疲劳,减少失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5.疲劳导致一种省能心态,在省能心态的支配下,人做事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能量消耗取得较大的成效,在生产操作中有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应激与安全 :

应激→紧张,导致各种效应:

(l)生理身体的变化:如心率、氧耗、皮肤电反应、脑电图、心电图、肌肉紧张、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血糖、出汗率和呼吸频率等可发生明显变化。若长期可致紊乱疾病。

(2)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表现为无聊、不满意、攻击、感情冷漠、神经紧张、心理紊乱、疲劳感。

(3)工作效绩的变化:工作质量和数量下降、反应时增长、行动迟缓、缺乏注意、缺工和离职率增加。

(4)行为策略和方式的变化:有意或无意地摆脱“超负荷”情境

(5)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后的创伤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

煤矿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1.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对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人及时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全面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煤矿工作中,大多要求作业者适当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在打眼、支护等作业中应时刻注意观察顶板的变化,留意异常的声响。注意力分散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赶任务。主要表现为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预期或期望的工作量。它既是个体决定的,也可由生产管理者决定。例如:下达任务超能力;受经济利益驱动,所定目标过高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完成难度过大。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导致不安全行为增多,事故发生几率随之升高。

3.过度疲劳及井下睡觉。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较低,职工劳动强度大,过度疲劳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感官失调、记忆失常、自控能力下降等。这样大大增加了体力和精力消耗,造成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下降和紊乱,进而导致人为失误和差错增加。另外,目前我国煤矿多采用日三班工作制,每班工作时间为8 h。考虑工作、路途、班前、班后、用餐和必要的家务劳动时间,以及部分职工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较难保证8 h的睡眠时间,职工在井下很容易出现打瞌睡现象,尤其夜班时更为严重,直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4.图省劲、走“捷径”。如不经现场检查就凭老经验盲目判断、下结论,为达到减少工作量而走“捷径”,这种不能应对井下复杂情况的经验主义和懒惰心理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经验、违章操作。其主要原因是教育培训不足、工龄较短、思想麻痹、粗心大意。

6.动作失调与体力不支。如酗酒、过度疲劳、吸烟、身体疾病等现象,均可造成动作失调及体力不支,导致失去平衡和支撑而发生事故。

7.冒险行为。许多职工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的冒险行为,如某矿1名回家探亲的瓦检员回矿当天上夜班,抱着侥幸心理不检查瓦斯就违章进入盲巷巡查情况造成窒息死亡。大量血的事实证

明,侥幸心理是造成重大事故的重要根源。

8.感知与判断失误。感知是认识世界最直接的反映。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如出现近视、花眼、听觉障碍、情绪失常、疾病、疲劳、光线强弱、错觉等现象,势必出现主观上的判断失误及行为上的错误,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9.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干部利欲熏心、贪污腐败,在职工中形成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氛围。职工不满和对立情绪较强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表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对各种安全隐患不管不问、视而不见,使安全工作失去了精神动力,严重制约了安全工作的开展。

10.超能力生产。近年来煤炭销售价格上涨较快,巨额利润的诱惑使管理者失去安全责任心,在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超能力组织生产和突击生产,给安全工作埋下了重大隐患。以上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心理原因。此外,还存在技术不熟练、劳动组织不合理、指挥失误、封建迷信、危险感、噪声、家庭矛盾等原因。

那么,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有什么应对措施呢?这时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

1、宣传、教育、基本培训;

2、岗前培训:在上岗前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再培训,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行传、帮、带;

3、优化工作环境;

4、警示牌、宣传牌、危险预知牌;

5、落实8个字: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处于安全状态中;

6、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7、注意劳逸结合;

8、管理者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人的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定。在进行各级安全教育时,要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进入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工地工作时,一定有具备安全意识,明白佩带安全防护用具、走安全通道、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所有员工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应该这样”,“不这样不行”。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

总之,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要从决策、管理、实施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及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方法行之有效,持续长久。

五、结语

利用心理学尤其是安全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煤矿井下安全影响因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生产技术与经验、不安全行为心理和生理因素及人为失误. 采用改变培训考核方式、进行心理培训和辅导及环境观察制度、改变人员工作分配方法、增加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号刺激,以及对井下环境尤其是照明环境进行改变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达到创建新型安全矿井的目标. 安全生产技术与经验缺乏在很多时候是制约新型安全矿井建设的瓶颈,这与煤矿高技术人才缺乏有关,各矿井应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尤其是高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 科学技术不但是第一生产力,同样也是矿工安全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吴海军 《煤矿安全事故的心理分析及预防途径》中州煤炭 2008年第1期

王丽娟 《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析新型安全矿井的创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年9 月

李金勇 《对当前我国安全事故成因的心理学分析》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年11月

王丽娟 《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析新型安全矿井的创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年9 月

吴再生 《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年8月

篇三:安全心理学论文

崔怡平

被忽略的精神世界

——“众症时代”下心理问题所带来的隐患

崔怡平

摘要: 精神健康已经成为决定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当下的“众症时代”

中,相当多的心理障碍症状已经在人群中显现,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这些症状的心理学本质以及成因,正确看待出现在身边的精神问题,才能在其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带来安全隐患之前有效地将其摆脱。

关键字: 精神健康人格障碍 焦虑症 安全学 心理学

2014年的夏天,一部韩国国内首部以精神科医学为背景的电视剧掀起了一阵热潮,该剧以轻松诙谐的手法,主要讲述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女主角)与一位畅销书作家(男主角)在一次电视节目录制中中偶遇,在相处过程中不断经历性格、心理以及情感的冲撞与历练,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最终彼此治愈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在为观众带来如同炎炎夏日中一场阵雨般清新幽默同时又感人至深的爱情的同时,更引起了我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好奇与思考,我们究竟有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呢?我们又是否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呢?

人类现在所处一个竞争日益激烈,人情趋于淡薄,生存压力极大,淘汰机制残酷社会中,加之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精神障碍者。大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显的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有二战后的美国和早些年的日本以及现今的韩国作为参照,中国社会在踏上高速发展的快车的同时,也在进入“众症时代”。

一、以“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例,从心理学问题角度探究安全事故频

发的原因

2013年震惊全国“复旦投毒案”可以说是颠覆了所有人对于名校高材生的幻想,一个像被告人林森浩这样成绩优秀,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又因成绩优秀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读研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沦为杀人犯?更何况,他与被害人黄洋并无深仇大恨,甚至二人由于攻读专业也不同,他们之间连学术研究、就业工作的竞争都不存在,是什么导致林森浩会下此毒手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呢?从心理

学角度剖析整个案件,我们不难看出端倪。

林森浩从小家境不优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林母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收购废品,近几年经济稍有好转,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以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加之父母的关心不够,林森浩是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的【1】,而心理学上认为,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很敏感脆弱,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不公平,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导致恶性循环,难以自拔。相反作为他的舍友,被害人黄洋性格开朗活波,外向乐观,在周围人中一向拥有好人缘,这使得林森浩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感,他一方面嫉妒黄洋阳光的性格和热热闹闹的生活【2】,一方面因为自卑而更加敏感地将黄洋和他之间的不值一提的摩擦当做是针对他的恶意,久而久之,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林森浩心中愈发强烈的嫉妒与不满逐渐转变成对黄洋的仇视,最终酿成了投毒索命的惨案【3】。

【5】在精神疾病分类中,有一种人格障碍【4】类型叫做“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的特点表现为极度敏感、多疑,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因此大家只能对他敬而远之。而从几个林森浩舍友的叙述中反映出来的他的平时的行为特点,和偏执型人格惊人的符合,他们反映:林森浩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很差,容易为一些琐碎事与同学产生误会甚至矛盾。

然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却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尤其多出现在性格内向的人群中。

由于人格障碍引发的案件数不胜数,曾经连杀四个同学的马加爵,交通事故后杀人的药家鑫,还有一个建筑工人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常妄想周围的人蓄谋害他,于是有一天将手中的电锯伸向了工友的咽喉??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性格【6】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其次,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性格发育均

有不利影响【7】。

为了减少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由于人格障碍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家庭、学校、企业单位应该密切注视孩子、学生和员工的思想状况和性格变化。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或负有重大责任的工作上应该对具有明显不良性格特征的人坚决调离【8】,对他们及时进行谈话和开导,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二、存在于身边的隐患--从心理障碍到精神疾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尧女士的《怎样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一书中,曾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年轻男患者说,自己有严重的“阅读强迫症”,就是说在他在看到一段文字,一句标语甚至一段广告词的时候,他必须完全不打绊子的流畅的读完才可以,他觉得自己如果不这样,自己的家人将会遭遇灾难。这样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他甚至曾经为了流畅读完一个公告,在一家商场的橱窗门口停留了45分钟之久。

这是典型的强迫症【9】的表现,属于一种焦虑障碍【10】。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却始终无法控制。强迫与反强迫的强烈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从而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其实我们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过这种轻微的症状,我曾经有“计算强迫症”,在高中时期尤为明显,每次考试做题时,我总是要在得出结果后反反复复验算自己的过程,一遍又一遍总觉得不放心,即使是很简单的运算我也要算到四、五遍才能开始做下一道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十分挣扎与焦虑,内心很厌烦自己的这种行为,明明知道这道题算的没有问题,但还是强迫自己再算一遍??后来上了大学,考试压力没有高中时期那么大了,这种症状也好了很多,但还是会在做完一道题后停下来多看两眼再继续答题。我父亲也曾跟我讨论过,他说自己有“锁门强迫症”,无论是家门、办公室门还是车门,总觉得自己要再检查一遍,曾经有一次甚至已经在排队办理登机手续了又返回停车场检查车门是否锁好了。这种类似于强迫症的症状在我们的家人朋友中屡见不鲜,有人总觉得手洗不干净;有人走路遇到下水井盖一定要从上方准准的跨过去;有人书桌上的闹钟一定要摆在一个特定角度和位置,如果不小心移动就会觉得一切都不顺利;还有人穿衣服的顺序一定要从上穿到下,一旦没有按照顺序或者中间被打断就会强迫自己脱掉重新穿;有人甚至站在阳台上就会有往下跳的冲动【11】??这些各种各样毫无意义,我们自己都觉得荒唐的想法冲动不断地占领我们的精神,强迫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行为上面,打扰我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带给我们莫大的焦虑,甚至很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大家都有病”正在成为中国当下都市人群的标签。越来越

多的人自嘲“神经病”,抱怨自己的“拖延症”、“晚睡症”、“选择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在豆瓣小组搜索带有“症”字的小组,数量竟然高达475个。

实际上,这些“病症”处于某种心理障碍和真正的精神疾病之间。它更像是一种对于当下精神状态的精准描述。这些“病症”的出现与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信息的特征息息相关【12】。一方面,人们承受着现实世界巨大的压力;另一面,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所依赖的“信息喂食器”,在弥合人们信息焦虑的同时又制造着更大的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症”都是人们对于自身不安全感、焦虑和恐慌的对抗与解压,同时更是这个时代病灶的映射。如果这些轻微的心理障碍得不到疏导和解决的话,很可能发展为真正的强迫症,威胁到我们的社会。2005年7月,一个北京大学的男生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拖延症让他觉得他永远无法按时完成论文,有再充足的复习时间都拖延成裸考,于是从33号宿舍楼的5楼阳台纵身跳下,成为该校当年第三名跳楼自杀者,此事轰动一时,正因如此,北京大学才于当年成立了免费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症状。

实际上,每一种症状的背后都是我们的情绪情感所导致的,集中表现为一种不可抑制的焦虑。以困扰很多人的“拖延症”为例,其实是潜意识里面我们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对于摆在面前任务的抵触的消极情绪【13】。一位大学生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做她的简历,最后也没有做出来,后来心理咨询师在和她谈话后发现她不断的拖延的原因是她认为自己在大批的毕业生中没有什么亮点,在茫茫待业人海中看不到出路所以导致她一不断拖延,永远提不起着手做简历的兴趣。

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有一个著名观点: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14】。过去的时代是安全、但不自由的时代——可选择的东西太少,人们心安理得;而现在的时代是自由、但不安全的时代。把这个理论放到目前的“众症时代”来看,似乎能很好地解释当今的现象。

三、从生活到生产,安全需要我们关注精神世界

在很多人眼里,精神疾病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我们愿意坚信自己心智健全,内心强大,也许是因为多年来中国社会对于心理障碍的污名导致人们想永远和这些障碍划清界限,存在于内心中真切感受到的压力和矛盾,我们自己不愿意去剖析,于他人我们不愿意去提及; 一些生活中不快的经历过往,我们自己没勇气去克服,他人不方便去干涉。久而久之,这些东西都


安全心理学论文5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45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