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5000字论文(昆曲)

5000字论文(昆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0 11:18:02 | 移动端:5000字论文(昆曲)

篇一:昆曲赏析论文

昆曲赏析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21403039

姓名:孙玉莹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

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

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

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

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

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

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

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

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从?明-天启??清-康熙?末

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

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

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

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户户[不提防]?中

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

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

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

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

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

剧目。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 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臵法,更增设小生、小旦 、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曲的乐器配臵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

从古至今,著名的昆曲杰作数不胜数,《牡丹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

?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昆山腔的正式形成并能在多种声腔中脱颖而出,与?曲圣?魏良辅有关。魏良辅是昆山的一名曲师,他?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所度之曲,则皆《折梅逢使》、《昨夜春归》诸名笔,采之传奇,则有《拜新月》、《花荫夜静》等词。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腔曰‘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昆山腔又被称作水磨腔,用?水墨?来命名这种细腻婉转的曲调生动地体现了昆曲在声腔上柔媚绵远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魏良辅之所以会致力于创造这种新腔,有着极为偶然并有趣的原因。

明代的余怀告诉我们:?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良辅初学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新南音,足迹不下楼者十年。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辈,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在昆曲形成之前,北曲的势力相当强大,导致像魏良辅这样的优秀曲师都要努力去学习北曲。可是,他所操持的吴方言却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他在北区方面一直得不到发展,无奈之下,也许是激愤之下,魏良辅转向了自己熟悉的南曲,他希望在这方面干出一番事业来,最终,他成功了,他成功地完成了南曲的改革和创新,为南曲尤其是昆曲日后的席卷全国开创了局面。

虽然魏良辅的行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文化地理学的他者与自我的理论在这件事情上的体现。自我认同感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他者的东西再好,总会觉得有那么一层隔膜存在,而只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才会产生亲切感,并愿意为他倾注心血。

进入21世纪,昆曲的发展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使人们意外的发现,古老而高雅的昆曲又充满了活力。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一支强心针的力量一下子就使得我们的昆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受到了国际的关注。?

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几股力量的联合推动下,昆曲的演出市场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繁荣景象。昆曲培养年轻观众,大学校园是重要的阵地。全国七家昆剧院团每年都会到大学校园进行公益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和全本《长生殿》的上演,让昆曲在大学里掀起了一股热潮。 昆曲在新世纪的重振,有着政治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却是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对所有中国人而言,昆曲是中华文明的根和

血脉,它清晰地传承着我们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而我们,通过昆曲,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文化归属,也找到了发展自己、迈向世界的信心和依靠!

篇二:昆曲期末论文

昆曲演唱艺术的魅力之我见

——《经典昆曲欣赏》期末论文

【摘要】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

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本文从文本、唱腔和身段着

手,结合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中的细节具体分析,浅谈自己对昆曲魅力所在的个人

见解。

【关键词】昆曲 文本 唱腔 身段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它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于一身,熔文学、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有着较深的文化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是优美的。美在哪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在北大课堂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艺术作品如何表现它的美?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具有的意象,其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几个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彰”就是照亮的意思,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而是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照亮它。这八个字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艺术作品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二是艺术依靠人的意识,那么不同的欣赏者,或者同一欣赏者不同时期的体验、领悟也就是不一样的,所“彰”的东西也有所区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美又是具有无限性的、永无止境地生成和更新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昆曲也是如此。

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对昆曲的懵懂无知,只是凭着一些粗糙的印象和直觉去感受,到现在掌握了一些昆曲的基础知识,对昆曲鉴赏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见解和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昆曲演唱艺术之美的感受。

昆曲演唱艺术之“文”——文本的遣词造句 1 叶朗,2010年春,《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在文学史上,《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牡丹亭能取得这般成就,要从汤显祖精妙的戏本说起。

就拿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来说吧,杜丽娘独居深闺,闷闷无聊,春光正好,幽静的庭院里花絮随风飘荡,飘荡的游戏引起杜丽娘的情丝。对镜梳妆,“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端的是“”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纵然是美娇颜,然而困在小庭深院之中,无人得见,只能孤芳自赏、垂影自怜而已。于是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私游后花园。进得园林看到满园春色,于是由衷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而后杜丽娘的几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遍赏心乐事谁家院。”多少人被牡丹亭的这几句唱词所打动。这几句词太美了,美得令人心痛。“姹紫嫣红”是一派春色无边,是乐景,让人明媚让人愉悦,但是再行到深处入目却是“断井颓垣”,好景不常在,让人感慨,引发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端烦闷思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的东西,但是画风一转加上“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得这些好事都落了个空,马上就让读者和听众的情绪跟着唱词起起伏伏更为缠绵,也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表达得入木三分,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又如《牡丹亭·叫画》中,在书房内柳梦梅从猜画、疑画、认画直至发现画中美人即是自己梦中相识的意中人,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眼中画即是人,因此,喜不自胜,眼注微波,他想倘得梦里相亲,也当春风一度,因而情不自禁地声声呼唤:“小娘子!小娘子!美人!美人!姐姐!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么?莫怪小生,我叫,叫得你喷嚏一似天花睡??”柳梦生的叫画,越叫越认真,越叫越诚恳,越叫越真切,越叫越亲热。第一声“小娘子”,紧接着“美人”“姐姐”“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一声比一声缠绵,一声比一声热烈,声声传情。作者用几个渐变的称谓,将柳梦梅迷恋、痴癫之态,从这叫声中充分体现出来。声声似啼血,字字表心迹,叫得画中人为之“动情”,叫得柳梦梅为自己动情,更叫得观众为之动情。2

昆曲演唱艺术之“唱”——唱腔的轻拢慢捻

除了辞藻优美动人之外,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水磨调也是昆曲深受大家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昆曲的唱腔婉转曲折、流畅柔和,有时旋律平静柔和,如微波荡漾的河水,有时旋2 汪世瑜,《恰如春在柳梅边》

律翻高起伏,似波涛激荡的江水,往往字少腔多,一板三眼,一咏三叹,给人以缠绵清丽、余音绕梁之感受。

南昆风格唱腔的特点是成套唱腔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支曲牌连缀成套,按照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结构唱腔。3一支曲牌围绕主腔,可作多种变化,使得曲牌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也随演员情绪和情节而富有变化性。

昆曲演员强调“唱、念、做、表”,其中最首要提起的就是“唱”。而在具体唱曲之时,吐字的起伏与清晰度,高低音的转换和大小嗓的衔接,声音的宽窄粗细刚柔和气息的收放,以及唱曲里透露出的情绪流露,也都颇为讲究。

正如《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游园感慨韶光易逝,朱颜易老。满园春色留不住,孤芳暗赏垂自怜。这段结合了羽调式的抒情婉转、明朗轻快,又有商调式的忧伤黯淡、悲怆凄凉。在唱到“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时候清丽明朗,柔和婉转,悠悠扬扬,轻快而又欣悦;而唱到“断井颓垣”“奈何天”“谁家院”的时候又要细微悠长,一唱三叹,幽幽转转,透着缠绵幽怨。游园快结束时的一句“变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的“枉然”一句则要轻轻地发声,由细而慢地放出来,然后轻轻地收住,配合着低垂的眼角,透露出说不出的烦闷和倦怠。

又如《借茶·活捉》中死在宋江刀下的阎惜娇,成为鬼魂之后,不想报仇,反而去寻找过去的爱情。正所谓生前不能同衾,但愿死后同穴。于是她去情意绵绵地“捉”情郎张文远。六次长唤“三郎”,每次呼唤的情绪、语调、声音高低、长短都不尽相同。门外第一次喊“三郎”,害怕被邻居听见,所以轻轻地喊,同时声音微颤,既带上了即将见到对方的隐隐约约的期待同时也有着恐怕对方不记得自己的惴惴不安;第二声“三郎”,声音拔高,短促,有些生气,怨愤,自己为张三而死,张三却把她给忘了,无端端让人恼火起来;第三声“三郎”,声音软而怨,拉得长长的,埋怨三郎不记得自己,但是看着心上人却怎么也恨不起来,声音透着一如既往地爱慕;第四声“三郎”,带着无限的爱和娇,因为看到三郎望着自己的容颜,俨然忘记了人鬼之别,重新又爱上了自己;而第五声“三郎”,短而欢快,透着愉悦,因为张三肉体已死,阎惜娇目的达到;而最后一声“三郎”,百转千回,浓情蜜意,情深意长,是双双鬼混入冥,阎惜娇完全得到了张文远,一生如愿以偿,心满意足。4

3 李砚,《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春版”之比较研究》

4 梁谷音,《我演《借茶·活捉》》

昆曲演唱艺术之“演”——演唱的念唱做打

除了提供听觉上的饕餮盛宴,昆曲更是带来了视觉上美的感受。演剧艺术方面最重要的是“看我非我,装谁像谁”,也就是一扮三像:一是演员的身材高矮胖瘦,二是脸型和五官,三是风度气概要与角色符合。5所谓“念唱做打”与“手眼身法步”,脸上的表情,身体动作的快慢,念唱的轻重,都得注意到,方能使得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为转移。

就如昆曲折子戏《牡丹亭·惊梦》中,春香下场,柳生上场之前,杜丽娘在梦前唱的那支曲子。“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吓,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这段独白,念的声音要收敛些,轻轻的,因为这时杜丽娘已经游园结束,略为疲倦,加之伤春带来的一丝烦闷,心里困怠。同时身子要懒洋洋地斜倚在内场椅上,配合着脸上眼里的情绪,在幽静的气氛中,把观众带进戏里。

再如《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跟柳梦梅二人在梦里幽会、缠绵欢爱。杜柳梦中相会的两支曲子,都是柳生唱的,杜丽娘只有两句合唱。因为此时杜丽娘在梦中见得柳生,心生爱慕,但自己又从没有接触陌生男子的机会,于是既爱又羞,既羞又爱,与柳生那大胆坦荡热情的唱词不同,杜丽娘在这段里更着重于身体动作和眼神表情的表现。杜丽娘最多的动作是拿眼偷瞧柳梦生,四目相对,眼波流转,透出爱慕、透出惊喜,复又娇羞地用袖子遮住。只剩下会说话的眼睛和会说话的嘴角。身体动作要柔要轻要慢,缠绵又愉悦。这段无疑是整个《牡丹亭》最为甜蜜最为赏心悦目的一段了,水袖轻扬,二人偶尔对上的目光,偶尔碰到的手指,无一不在述说着缠绵的情丝。

又如《牡丹亭·拾画叫画》中柳梦生赴临安应试途经梅花庵,偶然闯进了牡丹亭。他拾到一幅画轴,误以为是观音佛像,非常虔诚、崇敬,小心谨慎地揩去画轴上的灰尘,认真严肃地准备带回书房焚香顶礼。“小嵯峨,压的这擅合,便做了好相观音,俏楼阁,片石峰前,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请将去,在炉烟上过,俺头纳地,添灯火,照得他,慈悲我。俺这里尽情供养,他于意云何?”这段表演,柳梦梅的眼神手足都敏捷、轻松,节奏加快,但是舞姿却规规矩矩、恭恭敬敬。无论是流动中的舞蹈,或雕塑造型,都处处突出画像,高托、收抱、仰视、转动,都以画轴为表演中心,着力表现柳梦生的爱画如梦,突出他对画中人的崇敬而不亵渎。感情由浅入深,逐步成痴,让观众感到柳梦生这个人物的可爱。

5 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

除此之外,一场成功的、优美的昆曲必不可少的还有很多元素,包括灯光、服装、音乐、话本的精彩程度、演员的表现能力和实力,以及最重要的,演员对话本和曲中人物的揣摩和理解。不管是程砚秋、言慧珠和华文漪的百花公主,岳美缇的卖油郎,梁谷音的阎惜娇,汪世瑜的柳梦梅,抑或是单雯的杜丽娘,无一例外,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眼神、动作、脚步,每一个思想过程,从感情、视觉层次的变化到外部动作的造型,都是经过长久的琢磨和雕琢,才最终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而这揣摩的过程,大概是千年之前的作者与千年之后的演员、话本里的角色与角色的呈现者跨越时空、跨越维度的思想交锋和灵魂碰撞、激荡和过程,而这些,大概也是昆曲之所以那么吸引我的原因,也是昆曲最美的所在吧。

篇三:《昆曲鉴赏》论文

《昆曲鉴赏》论文

2.请尝试总结并论述戏曲的未来发展方向,设想如果你是戏曲从业者,你会使用哪些方式以及途径:

个人认为,戏曲之所以欣赏的人少,是因为他的台词都是古文,我们很难理解他实际的意思。我觉得未来的戏曲主要应该存在于课堂之上,从小学到大学,一层一层地培养兴趣,才能让我们的国粹传承下去。在戏剧院,我觉得可以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写在入场券上,让观众们先理解故事,然后再听古文就可以听懂了。如果我作为一个戏曲从业者,我会主要在戏剧院工作,并找机会跟周围的各种学校联系,宣传戏曲,因为通过这门课,我觉得戏曲有点儿意思了,平时也会找一出戏来看看,所以我认为,如果可以给学生们上课,多多影响他们,那未来的戏曲观众就会增多了。另一方面,中央电视台的11套每天都会播放一些戏剧名作,如果可以将这些戏剧穿插到别的频道,那看得人就会更多,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也许某人因为无意间看了某出戏就喜欢上了戏剧。我所了解的戏曲不多,很多都是在《昆曲鉴赏》这门课上学来的,以后我想我还是很有兴趣再多了解一些的。

3.简论你在本课堂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戏曲影像资料,有何真实感受:

我在《昆曲鉴赏》课堂上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戏曲影像资料是《牡丹亭?冥判》。因为之前从不看那些鬼片,所以一听老

师介绍,我还以为会很吓人呢,但是看了之后,就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出场的是判官和小鬼们,等到杜丽娘出场,判官称杜丽娘为女俊才,小鬼们就建言让判官留杜丽娘做个后房夫人,但是判官拒绝,提及相应的天条。之后,判官询问死因,听杜丽娘的叙述后,不相信一梦而亡,又询问一些细节,叫来了南安府后花园的花神,核实其因慕色而亡,本想贬去别处,但花神们帮她求情,并说明了她的父亲杜宝为一个清官,便觉得可以奏禀天庭。杜丽娘问判官自己的丈夫姓柳还是姓梅,判官查明之后,发现杜丽娘和新科状元柳梦梅情缘未了,就放杜丽娘除了枉死城,给了一支还魂香,让功曹送杜丽娘出去。杜丽娘连谢三声,结束。

虽然戏里的有些话的意思我不太懂,但就听懂了的这些来说,杜丽娘本是个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因《诗经?关雎》启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自己不幸去世,还不忘询问判官,自己梦中的人是姓柳还是姓梅,体现出她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敢于与命运抗争。她因情而死,但毫不后悔,说明了她与其他封建社会的人的不同。这一出戏主要是表现判官和杜丽娘,为了理解全部戏的内容,我又百度了一下,知道了《牡丹亭还魂记》是一部爱情剧,本剧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⑴

作者汤显祖为明朝人,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古代对于男女之情、等级制度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将男女之情视为不好的,在那之后的明朝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但这部戏简直就像现在的偶像剧,倡导了一种新的潮流,使我对于昆曲有了新的看法。


5000字论文(昆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34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