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4000字论文范文

4000字论文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0 10:23:16 | 移动端:4000字论文范文

篇一:4000-5000字论文论文格式

XXXXXXXX

XX

专 业: (宋体小二)班 级: (宋体小二)学 籍 号: (宋体小二)学生姓名: (宋体小二)导师姓名: (宋体小二) 提交日期: (宋体小二)

标题(黑体,小二号,居中)

姓名(楷体,四号,居中)

摘 要( 黑体,五号,加粗,顶格,单倍行距):××××(楷体GB,五号,150字左右)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顶格,单倍行距):××××(楷体GB,五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顶格)

[1]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宋体,五号,顶格)

注:

论文字数为4000-5000字,均按格式打印在A4纸上,页边距为:距上、下均为2.54厘米,距左、右均为3.17厘米,于规定日期前直接交给指导教师。

篇二:美学散步论文4000字

摘 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美学散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艺术人格;艺术美;宗白华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散步》

《美》是我国现代美学泰斗和拓荒者之一宗白华大师之作,初版于1981年,此后多次重版。《美》几乎汇集了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艺术,因此又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自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拿不出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美学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国人一直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20世纪末至今涌现出了一批美学著作,诸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美学与意境》;蔡仲德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李泽厚的《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曾祖荫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等。诚然,借鉴西方的美学理论成果,有助于创建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但是西方的美学学科始终代替不了也阐释不了中国的美学思想。

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把人生的生活创造成为艺术品的过程,把艺术看作是人生观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国美学界另一位泰斗朱光潜不同,朱光潜是把艺术作为纯正的艺术问题加以研究。宗先生的《美》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理论写作方式,采用“散步式”的笔锋将深奥的美学问题用平易通俗的语调展现开来,让诸多徘徊在美学大门之外的学子第一次有了勇于揭探美学世界奥秘的勇气。宗白华作为一位诗人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美》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其他美学著作相比《美》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美学著作

一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

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这是《美》最显著的特征。

《美》一书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占主导地位,从多种艺术门类去揭示中国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希腊部分哲学家的美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与雕刻家罗丹的艺术创作手法。最后一部分又回归到中国美学史,详细分析唐人诗歌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纵观全书,好像没有明显的逻辑主线,但细细推敲,各章节之间的先后联系性非常密切。在《中国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部分内容中,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宗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在殷代就已产生,风格的演化变迁非常显著,凭借书法来窥探中国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就如同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在《美》的第一大部分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部分内容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深邃宽广的美学意蕴:诗歌、文学、绘画、美的来源、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二、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五、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是一种从总到分的写法,分别阐释

了中国工艺美学、绘画、音乐和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文化。中国美学史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宗先生在此也提到了这点,他说:“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与特殊的困难。优点是美学思想丰富,材料丰富,牵涉的方面多;困难是中国各门传统艺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体系,相互之间影响甚至包含,因此它们在美感的特殊性方面有共通之处。有优点有困难学习起来就更有趣味。”在“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宗先生谈到了几个重要的中国美学思想问题。

首先,宗先生通过“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美,谈到了艺术中的美和真、善的关系问题,并与工艺美术、诗歌、绘画紧密相连。“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最早见于南朝梁钟嵘《诗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1]

“错彩镂金”本谓雕绘工丽,后用以形容诗文的词藻绚烂。[2]

有关艺术的真、善、美由汉代的王充提出,对于艺术作品,他提出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艺术作品要真实,强调“真美”,认为“真”才能“美”。二是艺术作品要有用,这是“善”的要求。[1]

艺术中的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此也昭示着真正的艺术人格,为中国美学史的深入探讨埋下伏笔。

其次,宗先生通过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引出了中国艺术的“虚”与“实”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我们知道“意象”就是构成诗歌最基本的形象单元。“意象”之说是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铸成此词,指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孕育而成审美意象。[1] 明代的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和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也先后提出“意象”之说。王廷相指出诗歌所以能动人,有“余味”,是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审美意象乃是诗歌的本体。陆时雍指出:诗歌的意象是“情”与“景”的统一;创造诗歌意象应是随物感兴,即景自

成。[1]“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意象境界才是中

国画的高妙之处。如果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就成为一种创新的艺术创造手法。 再次,通过《易经》的“贲卦”谈到自然、朴素之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宗先生在《美》中写到:“《易经》有六个字:‘刚健、笃实、辉光’,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健全的美学思想。”“‘贲’原意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白贲’,从欣赏美到超脱美。是一种扬弃的境界。”通过“离卦”谈到装饰美与诗意的创造,“离卦”的美学思想也是虚实相生、内外通透的美学。

[3]中国的美学思想渗透在各种传统艺术文化中,认识中国丰富的美学思想必须围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按照中国人的情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惯用的概念、范畴去揭示美、探寻美。也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才能发掘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源,才能全面的了解和总结各种美学思想。

二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其第二个特征。

《美》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引用了浩瀚翔实的古语诗词作为例证。在翻开历史画面之时引出了中国古老文化(主要是哲学)的质朴风采,在诉说中国美学思想久远浓郁之时溢出了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宗先生用古典、抒情的笔触,爱美的

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美》几乎每一页都有引用的历史典故与文人诗词,让读者在咀嚼美学思想精华之时熏嗅到传统文化的芳香气息。“散步”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的写照,也是其学术思想的风格,呈现了宗白华美学的总体特征。[4]宗白华先生在《美》中提到“意境”,他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夏昭炎教授在《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一书也说:“意境就是含深蕴于‘言’内,留余味于象外,能唤起接受主体对于宇宙人生的无尽情思与体验,以至形而上的领悟的召唤结构。”[5]有关“意境说”诞生于唐代,主要表现在王昌龄、皎然、司空图等人所著的《诗格》、《诗式》、《二十四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运用移情作用最典型的例子)等著作及刘禹锡《刘宾客集》中。王昌龄在《诗格》中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这个分类是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对象的分类,“物境”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的境界。[1]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部分中,宗先生提出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就此引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诗来表达“意境”之感: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说这首诗前三句全是写景,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随笼罩上,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在“禅境的表现”一文中,说到中国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澄怀观道”又为“澄怀味象”,是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概括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认为内心的审美内容由外在的“象”体现出来。[1]“澄怀”是指审美的心胸。强调心要虚空才能体味山水意象,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在“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中宗先生说到:“??我们突然省悟到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因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局限于机械式的模写,而旨在刻画对象的过程中折射出完美的人格格调。正如《美》中所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矿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超矿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宗先生对比了中西绘画神髓的不同:西方人“失落于无穷,驰于无及”,中国人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3]二者精神境界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殊途同归:这似漫不经意的心灵偶得和诗意点染,涌动着艺术家对此倾注的心血和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艺术品本身不管是有生命力或是无生命力的,它都会被艺术家协调地注入生命力。[4]什么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正如《易经》上所言:“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认为中国艺术中的空间表现了人与悠久无限的大自然生命的亲切统一,是一种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的空间,这种空间意识是以道家和《周易》的宇宙观为哲学基础的。在《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一文中,宗先生认为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也就是《周易》的宇宙观。像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在“中

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一文中,也提到了“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绘画六法之首。绘画六法是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谢赫说: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气”按照元气论的美学,应该理解为画面的元气,这种元气来自宇宙的元气和艺术家的元气,是宇宙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化合的产物,是画面形象与自然的负荷。“韵”指所表达的人物形象内在的个性和情调,如:风韵、天韵、性韵等等。有了“气韵”画面自然生动,换句话说,有了“气韵”画面就有了生命,画面形象就活了。

[1]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增添了《美》的古典、抒情的浪漫主义艺术气息,让人读来赏心悦目,中国诗词的风采更加博染了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令人信服地确证了“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研究方法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在所有的中国美学思想观点中无不隐含着对艺术家人格格调的塑造与培养,无不渗透着中国艺术美的精神与灵魂。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宗先生说道:“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人生观和自然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宗先生提出了“生命本体”,最初宗先生认为生命本体是一种外在的创造力;后期与中国哲学紧密联系,认为“生命本体”是内在的生命律动,开始重视中国哲学中的生命精神。他还认为大自然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一切美的根源。大自然是运动的,生命也是运动的,人们的精神也是运动的,一切处于动象之中。

“空灵”与“充实”是宗先生提出的一种对艺术家人格涵养与心灵境界的要求。“空灵”与“充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两种境界,自古以来就成为屡见不鲜的话题。“空灵”是一种心灵的特殊境界:宁静、和谐、无穷。空灵于人是一种超越现实、体验生命、认知生命与生命抗衡的理智选择,是一种心态上的崇尚美好。空灵是一种摆脱一切俗心杂念,以不沾滞与物的自由精神。空灵呈现着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唯情主义、理想主义的美学观中提倡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中具有的特点之一是“灵气可以突破常格”,[1]笔者认 为这里的“灵气”与“空灵”是相通的。“充实”是一种生活态度:饱满、踏实、幸福。充实于人是一种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与生活竞争的返璞归真,是一种浑沌纯朴、心平气和、胸襟坦荡的精神满足。我国清朝晚年文艺思想的总结者、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刘熙载,在对艺术创造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的论述过程中对一系列美学范畴的辩证本性作了深刻的表述,其中就提到了“结实与空灵的统一”,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1]“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旨在表达一种文艺自身的境界,这种境界至少包括创作境界和欣赏境界,从而让我们在境界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一种真实感。“空灵”与“充实”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关键。“虚”与“实”这对美学范畴,是创造艺术意境结构的两个重要元素,“虚”与“实”辩证的统一才能构成艺术的美,宗先生有意识地突出了意境创造与艺术家人格创造的关系。这种对于艺术家人格的重视,体现了宗白华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内在联系。

《美》没有建立什么高深莫测的美学体系,也没有给人留下沉重的负担,面对中国自五四以来,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和理念来衡量中国民族文化价值成为学术的总倾向,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宗先生旨在通过《美》教导我们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审美态度?并最终形成完美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

精神。这是何等的壮志抱负?难怪有学者高喊:“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6]宗先生深知学习美学的困惑与艰难,独创了“散步哲学”引领众学子寻找隐藏在心中的美。正如宗先生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3]美学是一种跨学科的、跨文明的艺术哲学,尽管中西存在制度、思维、文明各方面的差异,但我们正是在这种差异中寻找“和”,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求同。随着全球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人类各项文化研究也迈上了新的台阶,探寻世界各民族存在的共同心声,共唱艺术规律之歌,建立平等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态度。《美》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写就的:塑造“空灵”“充实”的艺术人格,建立真善美的艺术观念,在中国古典浪漫的艺术文化中追溯华夏血脉,弘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浓缩在《美》中,《美》不是教科书而胜似“心灵的教科书”。相信有更多的人能够在《美》中聆听到中国千年琴瑟的回响。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

典修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王德胜.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

版社,2003.

[5]夏昭炎.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M].北

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6]管丽珺.生命流畅的美感———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

步》[DB/OL].易文网,

篇三:论文4000字

浅议大学毕业生就业劳动权益的保障

谭娇玲 徐爱萍

(广东金融学院公共事业法律系 广东广州,510521)

[摘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权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从政府、企业、高校、大学毕业生等多个主体上开展工作,切实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权益,净化就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权益维护

本文系广东金融学院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实践资助项目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

动权益保障”(项目编号:CX2010006)(指导老师:张柏良)

大学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日益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进行

维度分类,构建出一级和二级指标体系,形成文本后,通过实地发送的方式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的具体态势。本节从方法和对象、数据的分析以及调查结果三个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问卷进行说明和梳理,并试图找出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劳动权益的方法。

(一)方法与对象

1、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选择答案法对广州市

的大学毕业生直接进行调查。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客观、科学。

2.对象。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大

学城,共发放500 份调查问卷,每个学校的份额根据其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其中,大学城区200 份,暨南大学100份,华南农业大学100 份,广东金融学院100份,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28 份。

(二)数据分析

本部分内容根据调查问卷中不同指标体系题目的划分,对毕业生就业权益

保障进行分析。

1. 一级指标题目的数据分析。本研究的一级指标题目是调查毕业生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是否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或就业陷阱,其目的是考察当前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程度。

表1 大学毕业生毕业生有无遭受过不公平待遇或就业陷阱的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88.51%的大学毕业生均受过不平等待遇或就业陷阱。

2.二级指标题目的数据分析。本研究的二级指标题目是调查毕业生在就业

过程中是否对《劳动法》有所认识,其目的是考察当前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现状。

表2 大学毕业生对《劳动法》的认识程度

从表2 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6.60%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很了解《劳动法》,

78.09%的大学毕业生只对《劳动法》有个大概的了解,还有15.31%的大学毕业生对《劳动法》几乎没有认识。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规范能保护自身劳动权益。但大多数人不清楚两部法律对此的具体规定以及不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3.三级指标题目的数据分析。本研究的三级指标题目是调查毕业生在就业

过程中若就业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能够通过相关渠道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其目的是考察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维权意识。

表3 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心态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3.58%的大学毕业生完全没有想过合法权益受损害

时该怎么办,60.10%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如何维权,13.8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只有22.45%的大学毕业生有应对之策。由此可以反映出大部分人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如何救济。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侵犯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现象较普遍、就业权益保护意识薄弱、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

1、企业侵犯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现象较普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切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对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上,更多的向用人单位倾斜,放松对劳动关系的监管,从而导致劳动者,特别是没有一定社会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存在试用期滥用;试用期间,工资水平低于正式员工的80% ;用人单位设置就业陷阱,如收取各种名目的培训费;健康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不同程度的侵犯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现象。

2、就业权益保护意识薄弱。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自己在就业过

程中的就业权益应受到保障,但这种认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说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就业过程中享有权利,但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种权利去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

3、相关法律知识薄弱。根据调查显示,近70%的大学毕业生对《劳动

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劳动就业的相关规定不够了解,更有15%的大学毕业生对此一点都不了解,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很了解法律法规对于劳动就业的相关规定。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归因

分析

以上的调查分析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因素

1、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在初级阶段,有关劳动、就业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执法水平不高,大量的违法企业没有受到相应惩罚,主要表现为:违法行为的究责率过低,对违法企业的追偿或惩罚不够。违法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如果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加大惩罚力度,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上升,那么,企业也就相应地减少违法行为。

2、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足。大学毕业生的法律意识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应当对大学毕业生进行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培训。据调查,美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从高中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家近年来才开始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此外,在校园招聘中,校方对招聘企业没有严格的要求,导致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良莠不齐。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作为连接大学毕业生跟用人单位的桥梁,高校应该对校园招聘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为毕业生把好第一道关。

(二)自身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学毕业生中有两类群体:一是有法律意识但怠于维权的人,二是没有法律意识且不懂得维权的人。前者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更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农村。他们大学毕业后经济负担重,除了要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如还助学贷款,自力更生;还要赡养父母。所以他们只求快速就业以解决目前窘境,无心花时间在艰辛且成本高的维权之路上。后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足。根据采访了解到,大部分高校仅在大三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每星期一个课时,授课内容有限、课程质量不高,导致毕业生对择业与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择业与就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使得自己的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十分薄弱,一旦出现问题不清楚如何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

三、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的有效路径

1、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有关就业权益保护的规定进一步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制定与相应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增强已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其次要求国家尽早制定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专门法律法规,如《大学生权益法》《反劳动就业歧视法》来明确毕业生的权益及义务,规范和监管用人单位的用人情况,让毕业生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有法可依。“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通过积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非法行为的治理,遏制和打击就业市场上侵害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现象。”

2、各省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官方网站开一个专栏,建立企业用人信用评级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依法处理劳动争议,负责劳动监察工作的政府部门,有责任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就业权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根据调查了解,各高校的招就处都会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表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仅仅只是了解其就业与否而并未关注其的就业权益,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笔者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可通过各高校已有的跟踪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笔者主张在跟踪调查表中设置是否题,因为是否题便于被调查者回答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统计分析,如:试用期间,工资水平低于正式员工的80%;面试时,承诺签劳动合同;正式录取后,改签劳务派遣合同;用人单位设置就业陷阱,如收取各种名目的培训费;你在就业过程中曾遭遇过健康歧视;试用期过长;违约金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根据回收的跟踪调查表进行统计,总结跟踪调查表中选择“否”的个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设定一个标准。举例说明:假设在跟踪调查表中选择“否”的个数超过50%,则评为差级,小于10%,则评为中级,小于5%,则评为良级,“否”的个数为零,则评为优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将最终结果在其官网公开,供大学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查询。该评级每年更新两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

3、高校完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设计并实施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从新生抓起。首先,在大学生刚入学之际,进行职业规划、心理素质测试等工作,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四年的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其次,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维权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对大三大四的学生“组织开展就业指


4000字论文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32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