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3000字毛概论文终极版

3000字毛概论文终极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0 09:39:12 | 移动端:3000字毛概论文终极版

篇一:3000字毛概论文终结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号:

姓名:刘磊磊

班级:

日期:

01147048 2011级软件2班 2013052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篇二:3000字毛概论文终结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班级: 12级电气本1班 学号:2012081107 姓名:郭子良

内容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

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

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篇三:毛概论文 终极版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调查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中国教育有一个根本的思考和长远的战略。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中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次调查聚焦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投入,从大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其学习行为与大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来揭示和分析我国大学教育状况。本次实践活动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重庆大学学生为主,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对200名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论文根据参与者年级的不同类型,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学习调查;教育弊端;解决建议

目录

摘要 .................................................................................................................................................. 0

第一章 前言 ..................................................................................................................................... 2 第二章 调查工具及方法 ................................................................................................................. 2

第三章 调查数据分析 ..................................................................................................................... 3

3.1 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识 ....................................................................................................... 3

3.1.1大学教育目的 ................................................................................................................ 3

3.1.2 中国大学教育发展方向 ............................................................................................... 3

3.1.3 中国大学安排课程 ....................................................................................................... 4

3.2 大学生学习态度 ....................................................................................................................... 4

3.2.1 学生听课情况 ............................................................................................................... 4

3.2.2 散漫学习态度形成的原因分析 ................................................................................... 5

3.3当前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 5

3.3.1大学教育水平不高 ........................................................................................................ 5

3.3.2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 6

3.3.3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 6

3.3.4 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 7

3.3.5 大学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 7

第四章 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 8

4.1 良好学习态度形成的对策研究 ............................................................................................... 8

4.1.1 理想教育 ....................................................................................................................... 8

4.1.2 适应市场需求 ............................................................................................................... 8

4.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9

4.1.4 改革考核方式 ............................................................................................................... 9

4.2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9

4.3深化教育改革 ............................................................................................................................ 9

参考文献......................................................................................................................................... 10 小组成员分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 11

第一章 前言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所推动的国际化时代。全球范嗣内的知识驱动型增长模式扩大了不同地区和国家间的发展差距,也使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密集型部门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作用更加重要。“没有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难以从全球知识经济中获益”。世界银行的这一观点获得很多国家的认同。成为政府调整教育政策、加强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列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1998年后的大规模扩招。2002年已成为世界规模第一。近年来,政府明确提出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目标。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更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五大议题之首。

中国大学教育近些年快速发展,从当初严重的教育落后,到现在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这是我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大学教育培育了无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同时,我国大学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且这些弊端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解决。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切身感受着大学教育,对其弊端也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与深切的体会,同时,我们也真心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中国大学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做了这份调查,希望能够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智慧更加深入、更加具体也更加正确地认识到当今大学教育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尤其是相关教育部门的注意并为大学教育发展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第二章 调查工具及方法

本报告所使用的问卷是本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大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网络热点问题自行设计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等问题。

我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4年5月向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了初次调查,经过筛选、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调查历时一周,调查对象涉及重庆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地点包括图书馆、食堂、体育场、教室等。各学院均有一定数量的样本。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1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为 95.58 %。

第三章 调查数据分析

3.1 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识

3.1.1大学教育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82%的人选择A.获取知

识,探索未知 ;56%的人选择B.提高我们对

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有66%的人选择C.

帮助他们获得文凭得以进入社会,为未来做好准备;52%的人选择D.提高学生的自我意

识;68%的人选择E.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所在,可以说成是

教育的理想,主要是表示理想化的高等教育

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

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主要

是通过“人的培养规格”来表征的。大学的终极目标,应是造就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应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对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对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并不断创新的一种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那么,当前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台湾社会学家杨国枢教授指出了大学教育必须同时达成以下五大类目标:

(1)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内在身心特质的了解;

(2)培养大学生求取新知的方法与能力;

(3)培养大学生适应个人生活所需要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

(4)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

(5)培养大学生理解与关怀全世界、全人类所需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

3.1.2 中国大学教育发展方向

调查发现,16%的学生认为应该培养工程

型人才,14%的学生认为应该培养科研型人才,

70%的人认为工程和科研都要注重。

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

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

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

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

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的“四个应该”作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3.1.3 中国大学安排课程

调查发现,24%的人认为要开设针对个人专业的课,90%的人认为要开设动手和实践的课程,56%的人觉得要开设未来规划及就业的课程。

查找资料发现,哈佛本科生现行课程包括

三个部分:专业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三类

课程的整合,为每个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充分体现个性特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打造了

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还有日本大学的“四年一贯制”课程体系

包括四个部分:专业类课程、主题课程、开放

课程、语言文化综合课程。“四年一贯制”课程

体系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法国的科学与文化融合的多面性综合培养

成为理工学校新的教育方式,把对学生进行科

学技术教育同与对他们的经济、社会和世界文

化新秩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教育同步进行。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中普遍呈现“拼盘式”课程模式,即我国大学现行课程设置的基本状况是“拼装多,整合少”。因此我国大学课程安排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化。3.注重课程设置的知识有效性。4.注重课程设置的知识有效性。5.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3.2 大学生学习态度

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大约有67%的学生学习不努力或基本不努力;近20%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对同学之间抄袭作业的现象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的占80%以上;有近40%的学生对考试作弊表示“可以理解”;近25%的学生上课时边记笔记,边做其他事情。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松懈而散漫。

3.2.1 学生听课情况

调查听课效率低的一般原因发现,

40%的学生认为精神不好想睡觉,42%的

人认为课程乏味,19%的学生上课娱乐,

17%的人选择心情原因,22%的认为课程

太难或太简单。

大学生要明白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学习知识是为了丰富自己,而不是应付老


3000字毛概论文终极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30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