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2000字关于古生物地层论文

2000字关于古生物地层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9 09:26:52 | 移动端:2000字关于古生物地层论文

篇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毕业论文

辽西古生物化石包装视觉要素研究

古生物化石发现权与所有权辨析

基于J2EE的古生物标本共享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平台的古生物复原工具的研究

甘肃礼县石炭系地层古生物研究

辽西古生物化石产地土地复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宁城和辽宁西部古生物地质遗迹评价及保护区划

黑龙江省宝清地区早泥盆世黑台组腕足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

冀北丰宁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定量古生物学方法的锥管虫形态学研究

松辽盆地白垩纪中期最大湖侵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响应

下辽河平原第四纪微体古生物和气候

3D复原应用于古生物的初探

福建前湖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及其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环境意义

博物馆陈列区空间设计探析

鲁西地块与韩国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纪沉积环境研究与对比

生物古地理信息系统与古地理重建研究

聚类分析在古生物学和矿物学中的应用

山东聊城地区阿城镇煤田二叠系生物群及其地层划分

二连浩特恐龙化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研究

江苏东台地区第四纪地层及环境变迁

“翻译三原则”指导下的英汉翻译实践

山东滕县煤田晚古生代生物群及地层划分—兼论石炭—二叠系界线 河北丰宁地区白垩纪热河生物群自然保护区规划研究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与沙四段地层对比研究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利用长江口现代潮滩硅藻建立海平面转换函数的尝试性研究

长江口第四纪地层划分及环境演变

东疆地区晚古生代古环境恢复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馆陶组沉积特征

7500aBP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海洋古环境的演化特征

黑龙江(阿穆尔)地区晚白垩世暴龙类恐龙(虚骨龙类)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西藏罗仓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划分及相分析

巢湖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及保护

基于XML的辽宁朝阳旅游WebGIS

华南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时空演化及其对早期动物演化的影响

天津市区晚更新世以来海陆交互沉积研究

贺兰山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

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厚油层河道砂体储层特征研究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史前研究引入中国

大庆长垣北部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西藏申扎地区泥盆纪动物群及古动物地理演化

道虎沟生物群的生存时代和自然环境

四川西昌盆地中二叠统储层沉积学研究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及沉积环境演化

杜84块兴Ⅵ组岩心分析技术研究

原特提斯南界的厘定及其洋—陆格局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麒麟山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化石发现及意义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纪末有孔虫和(?)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中国恐龙类地质公园恐龙化石的科学特征及其价值

辽宁桓仁—吉林通化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中国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历史

黑龙江省西部热河生物群地层年代划分及生物特征

依兰地区黑龙江变质杂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岩相古地理意义

鲁西地块寒武系划分对比研究

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储层沉积及成藏条件研究

云南瑞丽树化玉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品质评价

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鲁西地块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西藏措勤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沉积体系分析

东胜煤田柴登勘查区侏罗系延安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柴达木地块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及构造意义

滇东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阶下部综合地层学研究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动物群研究

山东省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沉积环境与山东龙集群埋藏研究

陕南宁强地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微体骨骼化石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碎屑岩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的初步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

冀西北坝上地区新生代地层层序与环境研究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志留系与奥陶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层序地层和储层分析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研究

滇西南耿马地区弄巴剖面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及地层学研究 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中晚侏罗世构造古地貌及沉积相分析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深水相古生产力的演化

辽河东部凹陷中南段主干断裂特征与石油地质条件研究

世界的表与里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石炭系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

从道金斯与古尔德之争看达尔文主义的未来发展及意义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

南华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研究

鲁西地块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

滇池地区磷矿层时空展布及控矿规律研究

辽河油田沈150-沈161井区精细油藏描述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古地理分析

辽河油田静35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研究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

长深17井单井地质评价

梨树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研究 西藏尼玛盆地南部坳陷古近纪沉积记录研究

可可西里地区渐新统含盐层系沉积特征与钾盐资源前景

新疆塔河油田TH12307-TH12116井区白垩系层序及沉积体系特征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研究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系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川东地区龙门区块石炭系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成藏研究

云和寨气田石炭系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篇二:古生物地层总结及思考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 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

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5.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

羊膜卵卵外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壳内有一层不透水的纤维质薄膜(羊膜),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内充满羊水,还有提供营养的卵黄和容纳排泄物的尿囊。羊膜卵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殖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的共祖是谁?

17.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

18. 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

19. 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 全新世生命开始发生 地壳固结 1.0万年 36亿年46亿年

20.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2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 ?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共同的形态特征、 构成一定的居群、 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

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

22. 生命形成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压力范围、液态水、基本的无机和有机物质

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2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e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

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

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H、O、CO、CO2、H2O、NH3、H2S、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3)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25. 早期生物演化的4次重大事件。

事件一: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生物进化;事件二: 生物发生分异,多样性增加;事件三: 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事件四: 后生动物出现

26. 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生物进化的特点:1、进步性发展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规律:器官相关律(环境条件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它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有些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虫筳”繁盛于(C-P纪)时期的(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2.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蜓类的演化趋势:壳体变大;壳形变化:短轴型(透镜形)?等轴型(圆球形)?长轴型(纺锤形,长圆柱形);旋壁构造复杂化: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隔壁褶皱:平直—两端褶皱—全面褶皱↗少数平直;旋脊:粗大—细小—消失其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第4章---古植物

1.叠层石的定义及其地史分布

叠层石定义: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是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繁殖形成的一种纹层状构造(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 地史分布:大多分布在前∈纪,28亿年前——柱状叠层石,27-25亿年前——锥叠层石为主,20-6.8亿年前——分叉柱状叠层石,自O纪以来为小型分叉叠层石,不再形成大块礁体

2.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生物作用 和 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3.现代叠层石发育的典型地区是(西澳大利)国(亚鲨鱼湾)。

4.高等植物的叶脉的类型有哪些?

单脉—叶片中只有一条叶脉,自茎部伸达顶端;扇状脉—叶脉均匀地几次二歧式分叉,呈扇状展布叶面;放射脉—叶脉自茎部多次二歧分叉,较直地呈放射状伸出;平行脉—叶脉只在基部分叉,伸至叶面彼此平行;弧形脉—叶脉自基部伸出后平行叶缘呈弧形至叶顶汇合;羽状脉—有一条中脉,自中脉向两侧分出羽状排列的侧脉(分叉或不分叉);邻脉—侧脉不是从中脉伸出,而是从羽轴长出;网状脉:简单网状脉—叶脉或侧脉二歧式分叉并连结成网,复杂网状脉—侧脉单轴式分叉结成网,网眼内又有细网组成次一级小网;掌状脉—叶内有几条等粗的脉(主脉)自基本一点射出。

5.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答: 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 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 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 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 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 5) 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

6.什么叫小羽片、间小羽片和间羽片?

小羽片: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间小羽片:长在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间羽片:长在末三次羽轴上的末次羽片

7.图示磷木的叶座。

第5章---腔肠动物门

1.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O2-P末)

2.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联接孔)、 (联接管)和(联接板)

3.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主隔壁 )、( 对隔壁) 和(侧隔壁)三种类型。

4.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

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 第5章----软体动物门

1.双壳类是通过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2.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分为无颈式、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四种类型。

3.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

答: 1) 具有两片钙质外壳,由外套膜分泌的;2)两壳对称、大小相等,但就每瓣壳而言,前后不对称;3) 通过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控制两壳的开合 ;4) 铰合的一侧为背、相对的一侧为腹;5) 壳顶(或壳喙)偏向于壳的前背部,同心状纹饰前端密、后端稀;外套湾位于后端

4.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成 栉齿、古异齿、异齿、厚齿、弱齿、贫齿型

篇三:古生物论文报告 2

脊椎动物的起源及演化

王文龙 资工(卓越)21301 摘要:对于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界的热点问题。因为脊椎动物起源代表动物进化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由无脊椎骨到有脊椎骨和由无背神经索到有背神经索,而且脊椎动物起源涉及到人自身的起源和演化。前人对于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还有很多争议,此文就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与模式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脊椎动物起源 脊椎动物演化 HOX基因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动物界的发展,从此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脊推动物是最高等的一类动物,是“神经系统获得充分发展的”一种动物。

脊推动物是自然界长期的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悠久的地球历史时期里,生物的发展,从三十多亿年前少数简单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经历漫长曲折的道路,进化到脊推动物。脊椎动物的历史,即各类脊椎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历史,是整个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脊推动物的发生和进化的过程,体现了自然界矛盾发展的规律。

从脊推动物中又发展出一种“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的人类。脊推动物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前奏。人身上的许多体质特征,都是从脊推动物祖先那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2.脊椎动物的起源

法国进化思想启蒙者 G. Saint-Hillaire(1822)的“发育颠倒说”. 他

引言

自Lamarck时代以来的两个世纪里, 整个动物界一直被习惯地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自然, 探索这两大类动物之间的演化关系, 或者说力图搞清脊椎动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途径源出于无脊椎动物的具体演化过程, 便一直构成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 脊椎动物起源研究包括现代动物学的各种间接推测法和古生物学的直接实证法两条基本路径. 现代动物学中的形态分类学、胚胎发育学、生理生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支学科都从各自的研究层次出发, 在亿万年生命演化长河的现代断面上提取相关的历史残留信息, 间接推断出形形色色的脊椎动物起源假说。

1.脊椎动物的出现

发现所有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分别位于身体的背部和腹部, 而这种器官布局恰好与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相反,从而提出了该学说。目前,脊椎动物起因源于无脊椎动物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和认可。而对于起源于哪一种或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分别有几种不同看法:

黑格尔非常推崇文昌鱼,他在他的《人类进化》一书中指出“因为在所有已灭绝动物中惟有文昌鱼能使我们勾画出志留纪最早的脊椎动物祖先”。至此,文昌鱼在黑格尔“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理论中占据了中心位置。(文昌鱼状似小鱼,身体无色透明,是一种不显眼的小动物,它通常生活于浅海沙砾中,很难引起人们注意);鲁东大学王磊对比了尾索动物海鞘与头索动物文昌鱼作为脊椎动物的可能性;潘江根据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是一种无颌的“鱼”类,一般称无颌类,或叫圆口类。提出了无颌类是脊椎动物的始祖;有一些学者认为 , 脊椎动物是一种由蠕虫状的原始无头类进化形成的 , 出现于距今 5 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 。阎锡海认为(参考舒德干在2004年发现的海口鱼化石)脊椎动物的祖先应该生活在距今6.0到6.5亿年并且

他认为脊椎动物的祖先更加接近于尾索动物海鞘。虽然众说纷纭但关于脊椎动物祖先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

3.脊椎动物的演化 3.1演化理论

潘江在“脊椎动物的祖先--无颌类”中提出无颌类一鱼类一两栖类一爬行类一鸟类一哺乳类一人类,这一脊椎动物的演化进程。至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基于分支系统学的“棘皮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的“四步走”演化理论。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舒德干教授基于对靠近脊椎动物“源头”时段软躯体后口动物化石系列的研究以及新的发现提出脊椎动物起源分“五步走”的新假说,即在脊椎动物的起源的“四步走”前还有更为原始的“一步”。初具鳃裂的古虫动物门(西大动物)———半索动物的多向辐射(云南虫和海口虫)———尾索动物(始祖长江海鞘)———类头索动物(海口华夏鱼、好运华夏鳗和中间中新鱼)———脊椎动物(昆明鱼和海口鱼)。其中后四步与现代动物谱系分析的“四步走”假说相一致

3.2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渡的

中间类型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生物所侯先光于1984年7月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的早寒武世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的云南虫;海口虫化石由中科院陈均远等于1995年发现于昆明海口附近5.3亿年前下寒武纪的古老地层中,属于澄江动物群的一部分云南虫类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类奇特动物,因其躯体构型独特而被列为后口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纲。该纲目前仅包括2个属:云南虫属(Yunnanozoon)和海口虫属(Haikouella)。云南虫属起初报道时被置于生物进化不定地位,后来进一步研究又被改置于脊索动物和半索动物。一直属于疑难化石。舒德干等对澄江化石库的Yun-nanozoon重新研究表明,其身体由吻、领和躯干三部分构成,躯干前段为具有成对鳃孔的咽腔,后段为消化区。这种独特的身体构造与现生肠鳃类半脊索动物几乎一致,从而表明这个动物是半脊索动物门中已知最古老的祖先类型。云南虫的研究不仅重塑了脊索动物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同时为脊索动物构型方案产生的生态学定位(即营自泳和滤食生活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于1999年11月在昆明市海口地区距今5亿3千

万年前的筇竹寺期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长江海鞘”是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动物。 3.3演化的模式

吴汝康认为脊椎动物的进化是“一分为二”的,即在这些过渡阶段里,新质和旧质不是“调和起来”,“合二而一”,而是一分为二,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新质克服了旧质,使脊推动物进化到更高的一级。而舒德干和陈苓提出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是“镶嵌式”的进化模式,即同一动物的不同性状表现出演进速率的不均一性,从而造成物种的某些原始性状和进步性状的相互镶嵌出现,这种进化形式称为镶嵌演化。也就是新老性状同时表现在同一个物种身上在相同的时期。

3.4 HOX基因在演化中起到的的作用 脊椎动物中含同源异型框结构的基因称为Hox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的形态发生主要是体节的加工以及体型的形成。同源异型基因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它的突变,可使动物肢体各部位同源器官的生长发生特定的错位,即同源病变Hox基因的进化一直是非常活跃的,主要方式是基因的串联重复和整簇复制。Hox基因的倍增为脊椎动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

础。 4总结

尽管近年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一些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渡的各中间类型化石相继被发现,一幅较为完整的早期生命演化谱系也已勾勒出来,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如脊椎动物究竟起源于哪一种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进化的模式和物质条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澄清。要弄清这些需要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化石学、分子古生物学、生物地理与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系统进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现代的一些研究技术和手段的综合运用方可有所解决。

参考文献:

01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纽带--王磊

02 海鞘与文昌鱼谁更接近脊椎动物的始祖--王磊

03 基因倍增和脊椎动物起源--张士璀 04 脊椎动物Hoxall基因进化分析与研究--薛良义

05 脊椎动物的进化--叶祥奎

06 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蒋平

07 脊椎动物的祖先--无颌类_潘江 08 脊椎动物基因组与基因复制研究进展--刘智皓

09 脊椎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不是合二而一的--吴汝康

10 脊椎动物进化中的模糊问题思考--阎锡海

11 脊椎动物实证起源--舒德干 12 脊椎动物史_第一章绪论--周明镇 13 文昌鱼--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张士璀

14 最早期脊椎动物的镶嵌演化--舒德干

15 生物进化--张昀.

16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陈孟莪,钱逸. 17 Yunnanozoon是半脊索动物的远祖--舒德干

18 试论化石证明生物进化作用的局限性--阎锡海


2000字关于古生物地层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20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