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1984读后感3000字

1984读后感3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8 14:14:55 | 移动端:1984读后感3000字

篇一:《1984》读后感

论极权社会

——《1984》读后感

在这个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实践研究》课中,老师给我们班分配了一个任务,读奥威尔的《1984》并做一个汇报。一开始我并不打算去看,但是为了制作PPT时有东西可写,我还是先去看了一下《1984》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被影片中极权统治下社会的黑暗,统治政党的残酷,人们的无知所震惊,同时我对《1984》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影片毕竟是大概的故事,为了更深的了解,我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将整本书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感觉受益匪浅。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反乌托邦小说的典型作品,也是他对极权主义本质认识和预示的触合之作。这本书是围绕着主人公温斯顿和茱莉亚的爱情故事展开的,从相恋到相爱,最后再到彼此的互相背叛出卖。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大洋国”的国家,统治阶级是一个被称为“内党”的政党组织,而这个内党的政治领导人就是一个被称为“老大哥”的人物。在这个极权世界里,人们是无知的,他们的自由被扼杀,人性被泯灭,个性被磨平,感情被欺骗,民意被强奸。

1、极权社会的经济

在“大洋国”里,经济萧条,人们过着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日子,用

书中的原话就是“不论什么时候,总是没有够吃的东西,袜子和内衣裤总是有破洞的,家具总是破旧木堪的,房间里的暖气总是烧的不暖的,地铁总是拥挤的,房子总是东倒西歪的,面包总是深色的。茶总是喝不到??”但是群众一直“被”声称生活富裕、丰衣足食。通过把几年前的预计、预算、报纸、档案通通翻出来修改一下数字,夸大现实产量,以致达到“超额”完成经济计划,给人以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大大提高的表象,让人们认为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中国的“大跃进”时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

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亩产万斤粮”“全民大炼钢”,看似生活水平超小康、农业丰收、生产力上升。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事实呢,事实就是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由于把农业转向工业,粮

食不够,饿死两千多万人。不仅仅是过去,现在这样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

2、极权社会中的愚昧

在《1984》中,奥威尔曾经说过:最明显不过的违反现实的东西,都可以使他们相信,因为他们从来不理解,对他们的要求是何等荒唐,因为他们对社会大事不发生兴趣,从来不去注意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这是“大洋国”中政党的三大原则。其实一看就知道,这三句话都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在大洋国中,所有的人们都坚信着这三大原则,视它们为真理。他们盲目的崇拜支持“老大哥”,疯狂地反对一切其他势力。在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外党”人员,在“真理部”工作。“真理部”,一个与其名字完全相反的部门,在那里,没有一丁点儿真理;在那里,他们捏造的新闻消息来迷惑民众;在那里,各种历史事实被抹灭,让你无从考证。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无法知道真相,无法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过去,永远被“老大哥”迷惑着,永远的相信热爱“老大哥”、永远都是无知的。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动了为期近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那段时期,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热爱痴迷的程度与小说中群众对“老大哥”一样,红本本不离手,吃饭睡觉都要背包泽东语录,一切反对毛泽东的统统消灭。刘少奇、吴晗、老舍等伟人在这场运动中遇害,这场运动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

朝鲜的金日成的个人崇拜。1954年朝鲜国庆,斯大林的画像不见了踪影,而金日成一人独大。金的画像在各处悬挂。甚至包括熟睡儿童的床头。《金日成之歌》在各种集会上咏唱。七十年代后,朝鲜各地大造金日成铜像。朝鲜人要向金日成宣誓效忠。金日成去世后,又将这种崇拜传给其子金正日,一直延续至今。

2、极权社会中的禁锢

在“大洋国”中,政党禁锢的不仅仅是群众的行动自由,言论自由,就是连他们的思想也收到了禁锢,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块像毛玻璃一样的椭圆形

金属板—电幕,被安装在每个房间、街道、楼道,能观察到每一个角落,不论是睡着还是醒着,在工作还是在吃饭,在室内还是在户外,在澡盆里还是在

床上—没有躲避的地方,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行为和每一个声音都会被接收并传输到思想警察那里,它甚至精细到可以接收人的心跳。党员处于二十四小时受监控状态,他们所有的信念、习惯、感情、内心态度, 甚至脸部表情都必须与党的要求一致。在这里,人们其实就像生活在一个监狱中一样,到处装满了摄像头。

美国时间2013年10月26日,“停止监视我们”联盟发起示威活动,反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的活动人士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要求美国政府停止监听。当今的社会有何尝不是到处都是监控,监听着民众的一切,民众也没有一点隐私。

语言作为一种传达思想的工具,在《1984》的大洋国老大哥的眼里,自然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专制极权主义的工具。老大哥发明了“新语”,毁灭旧词汇,目的是让那些所谓的“思想不纯洁”的人无词可用,以致无法表达他们的“荒谬”的观点。

小说中提到一个职业“思想警察”,他们的职责是通过电幕监视党员的行动找到思想与党当局不一致的党员并逮捕到友爱部。在友爱部中,主人公无法再坚持他的“2+2-4”的自由;在友爱部,有着可怕的“101牢房”,那里是你最恐怖的地方,你无法预料,你最怕什么,那里将出现什么。所有人在那里将被颠覆自己的思想,即使主人翁的思想再刚烈,在“101牢房”里,他背叛了他所爱的人,是去了自己爱的自由。核心党不仅希望控制党员的言行举止,更希望控制他们的思想,即要防止思想罪,新话中为罪思。极权统治往往十分依赖思想警察,比如二十世纪初日本的特高(特别高等警察),德国的盖世太保和苏联的契卡/克格勃等。

3、极权社会中的爱

在“大洋国”中,政党只允许一种爱的存在,那就是对“老大哥”热爱。在“大洋国”中,没有爱情,温斯顿和茱莉亚一起追求的爱情在友爱部中破灭,在严刑下,他们相互的背叛了对方,他们的爱情故事以悲剧收尾。在“大洋国”中,没有亲情,“大洋国”每星期的报刊中都充斥着“小英雄”的报道,之所以称之

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们偷听了父母的一些私下的谈话,向思想警察做了揭发。派逊斯之所以被投入监狱,就是因为他梦中的话被自己的孩子偷听并告了密。温斯顿的预感不幸而言中。在大洋国,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虽在,然而亲情关系却已经荡然无存,化成了彼此间的猜疑和憎恨。在“大洋国”中,没有友情,温斯顿认为他的朋友赛姆如果发觉他隐藏的思想,“哪怕只有三秒钟,他也会马上向思想警察告发的”。

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它更准确地预测了未来世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大洋国”统治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现实中也是数不胜数。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总有些人敢于追求真理与梦想,敢于挑战极权。尽管温斯顿和茱莉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爱情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们明知发现就是死,还是敢于迈出追逐梦想和爱的脚步,那种无畏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日本无时无刻不想掩饰他们“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篡改历史书等教育课本,让他们的后代不再相信他们的暴行,但是八十多岁高龄的东史郎老人还在奔波, 为的是让其日本同胞能正视南京大屠杀这个显然的历史事实。美国监听事件在斯诺登捅破后,民众组织游行,捍卫自己的权利。

所以面对极权,面对黑暗,我们要的不是适应、顺从它,我们要敢于挑战、推翻它,敢于寻求真理与梦想,敢于捍卫自己的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迎来光明。

班级:2014级科硕4班

姓名:谢嗣荣

学号:3140430

篇二:1984读后感

《1984》读后感

这是一本让人很不舒服的书,初看到这本书的名称,很多人会被1984这些数字误导,其实书名非一个年份,更非是描写1984年发生的某些事,或者说仅是一个书名,并无其他用意。让人无比心寒,在这本书中,乔治奥威尔通过描写为读者铺出一卷社会的没落,政治的黑暗,而本书主人公史密斯就生活在这个恐怖压抑的社会背景下。

奥威尔描写的是在一种极权政治制度下人民的生活。而这能是我联系到很多,比如现在的我们。一九八四的伦敦,人民的思想与行为百分之百的受政府控制,满大街都贴着巨幅的领袖的照片。到处都是警告的标语"老大哥在监视你",私人家里也装有电眼与麦克风,个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咳嗽都逃不过思想警察的眼睛,连写个日记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都会被抓去判死刑。这种控制,这种高压,僵化束缚民众的思维能力,最后只剩下一种思想,也是统治者需要人民只能有的思想: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奥威尔所描写的国度里,人民的思想被钳制,让人民失去了理智,失去反抗能力,失去了价值观,继而成为顺民,就像是被喝了迷魂药,他们已经丧失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但悲哀的是自己却不知道,他们只会盲目的遵从。记得书中提到了仇恨周,是政府为了让人民仇恨其他外部势力而进行得宣传,而且是经常宣传,电幕上出现仇恨的标语,出现战争图画,播放仇恨歌曲,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调低人民盲目的爱国热情,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在奥威尔描写的时代,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人们的历史都被篡改,只留下统治者需要

留下的东西,这和我们也没多少区别。书写历史的权力是掌握在胜利者一方的,我们的执政党经历千辛万苦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所以他们就有权力书写历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了教化人民,甚至可以编造历史,删掉历史,我们有特殊国情嘛,这都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只有顺从。

书中主人公温斯顿是一个具有"双重思想"的人,或许可以说是整个黑暗世界里的一盏小灯,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可怕,极权者控制了一切,人民没有任何自由,却还每天被监视。温斯顿想反抗,并且找到了组织,但是执政者太强大了,而且人民还没有觉醒,这导致最后温斯顿还是放弃了反抗思想而转化为"正统思想"。个人在一个强大的体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就像自焚者在围观干部前是何等的渺小,就像弱小的流动商贩被城管围着毒打,他们又是何等的无耐与绝望!

其实挺佩服作者的,因为他用想象力为我们献上了一场令人可怖的思想盛宴。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世界,这里到处充斥着“思想警察”“电屏”“真理部”“仁爱部”“老大哥”“党的思想”??无论是谁都生活在一个时时处处被人监视的处境中,这里没有秘密,没有和平,没有自由,没有亲情,没有家庭,这里只有老大哥,只有电屏,只有绝对的服从,只有不断变坏的物质条件,永不停止的战争和每分每秒都在被修改着的历史。作者再三强调“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最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打着和平、自由、力量的旗号,然后把战争、奴役和无知带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党——这个

世界的统治者——用“老大哥”作为形象代言人,由内党党员进行指挥和控制,由外党党员卖命地运作着整个国家的各个机器,然后对所有人进行最为恐怖和彻底的思想控制和行动的限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依然随着党的情绪而起伏,在党的指挥棒下被动地挣扎,就像演绎了一场安静、绝望、令人窒息的皮影戏,幕前幕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员,那个世界的群众甚至是外党党员们都机械、麻木地过着自己那越来越糟糕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党吸取了前辈们的教训,总结了各时代统治者统治失败的教训,因而党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想要永久地、牢固地维护其统治。

显然,这是一个极权的社会,社会的主人不会是人民,相反,他们仅是一群“奴隶”罢,满足极权阶级的奴隶罢,这让我想起历史上的许多片段时期,譬如清朝的“文字狱”,“文革”,还有许多被极权笼罩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王朝,在思想上无非一个愚民策略,“三纲五常”对国人思想的束缚不可谓不大,就算是在今天依然可寻痕迹。而“文革”更是让人扼腕,四人帮糊里糊来,随意地整改历史,随意地判人入狱,“右派们”更深受其害,本来国家建设就需这一撮人,却被无情地扣上“右派”“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帽子,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使国家发展停滞不前。尤其“两个凡是”更是愚昧可笑。

《1984》不是一个年份,而是一个社会,一个令人窒息的、压抑的、无自由的甚至无思想(尽管宣传思想言论自由)的社会。 控制人的思想能够获得权力,控制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用权力获取权力,直到权力至高无上。书中所提到的“英社”,便沉醉于这样一

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权力,可以否定一切自然科学,可以否定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这权力,可以剥夺一个人的隐私,可以剥夺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剥夺一个人的存在,也可以剥夺一个人存在的证据。这权力,可以通过篡改记忆来改写过去,可以通过控制意识扭曲现在,可以通过冻结历史让未来永不存在。

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遭遇及其内心活动, 奥威尔肯定了人类对真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同时也指出了人类社会潜在的危险。如果温斯顿真是最后一个人类精神的守护者, 如果大家都听任极权主义的泛滥而不与之斗争, 那么大洋尼亚就是我们的明天, 温斯顿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温斯顿对奥布赖恩既信赖又失望的复杂心情生动地表述了作者对现代统治阶级的怀疑。他们似乎具有高度的智慧, 但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人类的幸福和平, 或者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都不是。他们已将权力本身作为追求目标。他们随意改写历史, 对人民实行精神奴役。他们所设想的未来是“一只永远踩在人脸上的脚”奥威尔似乎在告诉我们这种对人性的践踏、对权力的追求已近乎疯狂。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在科技方面又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和平、幸福的未来依然遥远。回首本世纪, 人们可以轻松愉快地阅读《我们》和《美妙的新世界》, 但却无法以同样的心情阅读《1984》。它与现实太相似。对历史真相的掩盖, 甚至对历史的有意篡改,依然存在。八十多岁高龄的东史郎老人还在奔波, 为的是让其日本同胞能正视南京大屠杀这个显然的历史事实。对权力本身的追求、对人性的肆意践踏依然随处可见。年代初美国为了原油资源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实行了

空袭以及长期的经济封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悍然轰炸南斯拉夫, 并炸毁中国驻南使馆、炸死三名中国记者。他们这种恃强凌弱、侵犯他国主权、使无数无辜百姓遭殃的行径, 居然会得到许多政府的默许 和支持, 这无法不使人对人类的明天产生深刻的忧虑。 人民都希望在温斯顿梦寐以求的金色田野里徜徉, 静静地倾听小溪在其中轻轻地流淌, 都希望在画眉的尽情歌唱声中忘却自己的一切烦恼。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使这些依然只是美好的愿望。

奥威尔1948年写的《1984》,当时的他,想象着共产主义极权政治下的社会百态。今天,1984年已经过去29年了,他的想象,或者说他的恐惧,很多都成了现实。我们亲历其中,一字一行地读来,仍然感觉到他天才思想的光芒。

篇三:乔治奥威尔1984读后感

读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

奥威尔在《1984》里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极权社会的景象:“老大哥”无处不在,“电幕”终日不停,除了播放宣传节目外,还监视你的一举一动;遍地都是窃听器,即便是在杂草丛生的荒原;“思想警察”是最可怕的,而“思想罪”则是“英社”最大的罪过;人人都在说谎,时时都在篡改历史;爱,只有一种,那便是 对“老大哥”最忠诚的热爱;“性”是罪过,沦为“老大哥”对人民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政府只有四个部门:真理部,无日无夜的编篡谎言,抹去历史,以便让人失去记忆,和平部负责战争,仁爱部负责法律和社会秩序,裕民部负责经济。他们遵守的格言是: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一九八四》是一本让人毛骨悚然的书。让人畏惧不在于描述了一个恐怖事件,而在于制造了一个恐怖的社会。奥维尔笔下一九八四年的人们,没有自己的情感。唯一的情感就是对党的热爱和对党的敌人的仇恨。儿子揭发父亲、同事间相互警惕、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支持现代人活下去的动力都已不再存在。思想也不复存在。一九八四的人们唯一的思想是“双重思想”:有意说谎,但又真的相信这种谎言,忘掉可以拆穿这种谎言的事实。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不会思考,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一九八四》中的人们,是机器,只会执行,不懂得创造。人们无法拥有,甚至无法表达自己思想:党创造了“新话”,所有异端思想在这种官方语言中仅有一个对应的词“罪恶的思想”:很多罪行是无力犯下的,因为这些罪行是没有名词的,是无法想象的。人们没有了思维,就只能跟着党走,即使党欺骗他们。

小说中,党是万能的。纳粹的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万次就是真理。但纳粹只能颠倒黑白,党却可以创造真理。太阳绕地球转么?——是的,只要党这么认为。这显然的荒谬能让人们相信么?书中奥勃良的说辞极为精妙: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假设地球绕太阳转——仅仅作为计算方便而存在!

既然真理可以随意改变,更不用说人了。我存在么?如果党认为你不应该存在,你就会从来没有存在于世上——你会像蒸发一样,没有人再记得你,发达的科技让一切报纸书籍抹去你的名字。

一切的过去将不存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九八四》中将这么理解:一切历史都是根据当代的需要而编写的。“谁能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在时间轴的现在,记忆中的事情真的发生过么?你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切记录都被党随着现在的需要而被窜改。

《一九八四》是一部幻想小说,但他的预言真实地发生了。有研究说,《一九八四》中提到的二百多件事情,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件已经发生了。比如,苏联,研究基因的科学成了“资本主义生物学”而被批判;朝鲜,“主体思想”是唯一正确的思想。即使在我们的国家,回首历史,五十年来,也不止一次被奥维尔言中:大跃进中大放“卫星”,文革中人之间互相检举揭发。??我不得不佩服奥维尔对人的洞察力和对社会发展的预见力。

庆幸的是,奥维尔的预言没有完全在我生活的社会成为现实。奥维尔促使我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如何发展,才能避开极权主义。权力需要限制,自由需要秩序,法治的路还在走,我们一起前行。


1984读后感3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18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