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1000字藏传佛教专题小论文

1000字藏传佛教专题小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7 11:28:49 | 移动端:1000字藏传佛教专题小论文

篇一:藏传佛教论文

【摘 要】 ××××××××××××××××××××××××××××××××××××××××××××××××××××××××××××××××××××××××××××××××××××××××××××××××××××××××××××××××××××××××××××××××××××××××××××××××××××××××××××××××××××××××××××××××××××

【关键词】 市场经济;藏传佛教;唐卡;商品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这变化。宗教本身在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被动地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中逐步走向“世俗化”1。这是世界宗教发展的一种趋势,藏传佛教在发展中也不例外。而在社会变革之中就中国的现实和社会发展而言,市场经济的开始和合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这样的变革也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藏传佛教虽然看似与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联系,但实际上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强烈的冲击。本文就试图以唐卡的商品化对青海省同仁县上下吾屯村的影响为例来探讨市场经济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一 唐卡文化及其宗教意义

唐卡是藏语音译,在藏语中,唐卡是藏式滚动条画的名称。其分类方法较多,如果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来区分,唐卡主要有两大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国唐」;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做「止唐」。止唐又可以根据画背景时所用的不同颜料划分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2。

唐卡是藏传佛教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全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不容置疑的。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唐卡是绘制在兽皮之上的,它应源于牧业文明的雅碧文化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因为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3。唐卡艺术的主题随包含医药,天文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宗教才是其最核心和主要表现的内容。唐卡发展初期的藏区,人们都是逐水草而居,为了满足宗教生活的需求,便携的唐卡就成为了“流动的壁画”4

而作为宗教生活中的元素,唐卡无论是在绘制时还是进行与其相关的事项时都会有许多严格的规定,其宗教属性相当浓重。这一点在唐卡艺术的整个工艺流程中表现的十分明1

2理解自美国学者拉里·席纳尔《经验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中对“世俗化”含义的解释。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王伯敏 福建美术出版社

3 《略论热贡唐卡艺术的文化展演及对周围族群多元文化的影响》 陈乃华

4 原载《西藏佛像绘画艺术》西藏艺术研究2003 3 纵瑞彬 ,转引自《略论热贡唐卡艺术的文化展演及对周围族群多元文化的影响》 陈乃华

显。首先从备料上来看,画布要经过反复的打磨,颜料要选用天然植物、矿物为原料,经过采集,处理,加工成粉状。而画师在作画过程中就有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包括宗教仪式等。而作画的具体顺序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而开光之后的唐卡更是被认为是菩萨的化生,以供人们供奉。总之,作为信教群众的信仰寄托,唐卡具有很深厚的宗教涵义,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 市场经济下的唐卡商品化

(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一股经济浪潮来势迅猛。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依附于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随着一股文化的热潮唐卡在被推向了公众面前的同时,也被推讲了市场经济的浪潮。

青海省同仁县的上下吾屯村,所在的热贡地区是唐卡艺术的发源地,唐卡文化的底蕴深厚。几乎家家户户绘制唐卡,也有吾屯寺这类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笔者与同学一起,于2011年8月对该地区做了田野调查,来分析当地唐卡艺术的商品化状况以及对当地的影响。下面就从不同角度来概述其唐卡商品化的状况:

×××××××××××××××××××××××××××××××××××××××××××××××××××××××××××××××××××××××××××××××××××××××××××××××××××××××××××××××××××××××××××××××××××××××××××××××××××××××××××××××××××××××××××××××××××

××××××××××××××××××××××××××××××××××××××××××××××××××××××××××××××××××××××××××××××××××××××××××××××××××××××××××××××××××××××××××××××××××××××××××××××××××××××××××××××××××××××××××××××××××××××××××××××××××××××××××××××××××××××××××××××××××××

1.××××

×××××××××××××××××××××××××××××××××××××××××××××××××××××××××××××××××××××××××××××××××××××××××××××××××××××××××××××××××

××××××××××××××××××××××××

××××××××××××××××××××××××××

××××××××××××××(图一)××××××××

××××××××××××××××××××××××××

××××××××××××××××××××××××××

××××××××××××××××××××××××××

×××××××××××××××××××××××××

×××××

2.××××

××××××××××××××××××××××

××××××××××××××××××××××××

××××××××××××××××××××××××

×××××××××××××××××××××××(图

二)×××××××××××××××××××××××

××××××××××××××××××××××××

××××××××××××××××××××××××

××××××××××××××××

3.××××

××××××××××××××××××××××××××××××××××××××××××××××××××××××××××××××××××××××××××××××××××××××××××××××××××××××××××××××××××××××××××××××××××××××××××××××××××××××××××××××××××××××××××××××××××××

作者签名:

图二 白地黑花虎纹长方形枕

图一 白地黑花喜鹊纹叶形枕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英)巴恩:《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覃方明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2.(美)沙雷尔、阿什莫尔:《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余西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3.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和官渡区博物馆等:《昆明羊甫头墓地》,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005页。

4.张增祺:《晋宁石寨山》,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303页。

(二)古籍

1.(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四《文帝纪》,中华书局,2000年,第??页。

2.(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页。

(三)期刊、论文集

1.(美)贝弗利·瑟勒尔:《观众参观博物馆花费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分配》,张微译,《博物馆研究》,1998年第4期。

2.李如森:《汉代“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考古》,1997年第12期。

3.俞伟超:《关于楚文化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的新认识》,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54页。

(四)报纸文章

1.胡金华、穆朝娜、仇凤琴:《田野考古档案资料管理现状调研及思考》,《中国文物报》,2007年11月2日,008版。

2.钱汉东:《中国陶瓷田野考古先驱陈万里》,《中国文物报》,2007年10月24日,006版。

(五)学位论文

1.姜晓宇:《考古地层学的环境考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67页。

2.张芸:《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2年,第46页。

篇二:论文承德藏传佛教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承德藏传佛教旅游

系 别:旅行社管理系

班 级:10级旅行社3班

姓 名:殷 禄

学 号:20100201093

指导教师:仇明春

日 期: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目录

一、藏传佛教概述及承德旅游现状 ...................................... 2

二、承德藏传佛教旅游的价值 .......................................... 3

(一)承德藏传佛教旅游的优势 .................................... 3

(二)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 ...................................... 3

三、承德藏传佛教旅游发展的意义 ...................................... 5

四、承德藏传佛教旅游发展现状 ........................................ 5

(一)

(二) 承德藏传佛教旅游地位 ..................................... 5 承德藏传佛教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 6

五、解决可能面临问题的几点建议 ...................................... 7

论承德藏传佛教旅游

摘要:随着旅游热潮愈来愈高涨,承德旅游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藏传佛教旅游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它的迅速崛起势必将会带动承德市的经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藏传佛教旅游是个新兴的产物,它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不足,但是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藏传佛教旅游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以下就藏传佛教旅游进行简单概述。 关键词:藏传佛教 旅游资源 文化 吸引力

一、藏传佛教概述及承德旅游现状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且影响较大,尤其它是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慈悲利他道德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塑造人们的求善人格,进而为化解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道德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藏传佛教在承德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承德整个思想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文化已经成为承德乃至中国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凭证,作为一种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正以其鲜明的特色、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意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现在承德藏传佛教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中,同时渗透到文学艺术的领域,是承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藏传佛教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承德的发展是从清朝开始的,皇帝在这里建立了寺庙群使承德从一个小山村发展起来,藏传佛教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承德所起的作用,随着藏传佛教旅游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藏传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藏传佛教

作为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德的旅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承德藏传佛教旅游的价值

近年来承德以文物、古迹、名胜等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成为承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藏传佛教旅游也已经成为承德市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藏传佛教旅游也在逐步发挥它的作用,藏传佛教旅游不仅带动承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凸显承德旅游资源的特色,也连带着使得承德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广大的下岗人创造了再就业的新蓝图。

承德藏传佛教知名度较高,佛教物化载体观赏性强,又包含深厚神秘的意蕴,无论是从实现使承德成为一流的旅游名城目标上,还是从当前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上,承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资源都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对承德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研究承德藏传佛教文化对于研究其它相关问题如清代在承德的历史活动和民族、宗教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开发利用好承德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提高承德的文化品位,丰富承德的外在形象。

(一) 承德藏传佛教旅游的优势

承德的藏传佛教旅游不单单是一种文化旅游,或者是简单的宗教旅游,它是清王朝的产物,来承德旅游参观藏传佛教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清王朝的辉煌与历史。承德藏传佛教旅游的优势更在于它是在众多佛教徒和信奉者的理想朝拜地,在这里拥有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中心。

承德的这些藏传佛教庙宇的特点是:规模大,位置集中,数量多,内容全,以佛教为主。并且承德寺庙多有所本,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佛教艺术珍品。承德藏传佛教更是承德佛教中的一朵奇葩。藏传佛教不仅以其自身的特色吸引着游人,更以当时清政府与少数民族统治关系的史实令千万人关注。

(二)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

自康熙五十二(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1780)年,承德陆续兴建了12座寺庙,

除广缘寺外,均属皇家敕建寺庙,其中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为藏传佛教寺庙。承德的寺庙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及其富丽堂皇闻名于世,这不仅仅在彰显皇家的威严和国力,也蕴含了当朝统治者的政治意图。现在就现存的承德藏传佛教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主要介绍以下几个代表性旅游资源。

1. 普宁寺

普宁寺作为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是一处佛教文化底蕴极深的富集地,正因为如此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来瞻仰。同时普宁寺为回报大众、回馈社会,普宁寺举办的“燃灯节万供”大法会,此法会是普宁寺五大固定法会之一,法会因缘殊胜、功德无量,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从2010年起,普宁寺将“祈愿大法会(正月初十至十五)、八关斋戒大法会(农历二月十九至二十一)、嘛呢经大法会(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祈愿超度大法会(农历七月十五)”等列为每年固定举办的法会,贯穿全年。通过一系列佛事活动,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彰显佛教文化魅力,使活动成为向外界展示承德的平台,成为扩大对外交流的纽带,为承德打造佛教文化品牌夯实基础,在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形成最大的亮点。

2. 普陀宗乘之庙

很多没有去过西藏布达拉宫的游客大多都会选择到承德的普陀宗成之庙参观膜拜。主要基于普陀宗乘之庙是中国迄今唯一的一座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实体建筑,它是多民族建筑艺术杰作的象征,同时它也是我国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历史的产物和见证。

3.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为班禅行宫。这座庙是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一个典范。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一种好奇心来到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去看看,去了解当年班禅住的行宫,去了解班禅的历史。现在西藏仍有班禅和达赖,也是基于人们对西藏的不甚了解,所以当很多游客有机会来承德的时候,一定到这座寺庙来身临其

篇三:藏传佛教

中国藏传佛教开始于西元七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底公主(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后寂护大师返印,敦请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莲华生大师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与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 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1]。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 后弘期 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后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苏。在朗达玛灭佛后,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 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 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着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 喇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见面殿下在蒙古传播的种子,蒙古源流说,俺答汗的从孙切尽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喇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喇嘛教

十世班禅大师曾经指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这在我国藏传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尤其将活佛组织在一起学习宗教、政治、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藏传佛教在培养高级传教人才方面的一个历史性改革,标志着藏传佛教培养活佛的教育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化教学。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将载入我国佛教史册”(班禅·确吉坚赞《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首届佛学大专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标志着藏传佛教佛学教育从经院式教学到现代学院式教学的历史性改革。

所谓经院式教学,即寺院教育。作为寺院,它是佛教徒的大本营和根据地,是以佛教经典的研习、佛教教义的宣传和培养佛教僧徒为其主要任务的。它有自己一整套的学经组织和纪律,严格培养自己的宗教人才。所谓藏传佛教现代化教学,又称现代式教学,或称现代教学,现代学院式教学,它是在继承和发展经院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采取现代化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它不同于经院式教学而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藏传佛教佛学教育从经院式教学到现代化教学这个历史性改革的标志,是在经院式教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现代化教学的光辉典范。

首先,高级佛学院的办院方针、任务和目的不同于经院式教学而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佛教以广结善缘、普度众生为目的,寻求解脱之道,以便获得正果,获“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因而倍受信众推崇。虔诚的学经之人,无不以此为激励。因而,寺院也广纳学徒,以弘扬佛法、振兴如来家业为己任。而高级佛学院所实行的现代化教学则在此基础上,将佛教的高尚境界与自己的祖国,与祖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世班禅大师所制定的办院方针“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藏传佛教”,就使得这种高尚的境界得到了升华和飞跃,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点,也真正体出了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辉传统。

藏传佛教入寺学习的僧人很多,只要虔诚信仰,能守戒律寺规者,寺院不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学历,一律以扎仓为单位,把他们编入预备班学习,然后由预备班升入正式班。学僧也分几种,一种是正规的学经僧人,专门从事学经;另一种是学习某些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如学习藏医、历算、绘画、刻板印经、雕塑等,以及宗教职业性的念咒、降神、打卦等。高级佛学院在招生方面避免了经院式的“随意性”,主要招收藏蒙地区信仰坚定、誓言清净,有一定宗教知识,有培养前途的活佛或格西等,这些人应该是首先都已接受了寺院教育,然后来此深造。因此,学院的教学目的也非是因个人意愿而定,十世班禅大师为学院所制定的任务和目的,就鲜明地体出了这一点。

其次,高级佛学院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内容与经院式教学有所不同。

藏传佛教寺院所学很多,由于教派不一,各派在学习佛教根本经典的基础上,多重视对

自己教派经典的学习。格鲁派寺院一般设“四大僧院”(显宗扎仓、密宗扎仓、时轮扎仓、医药学扎仓),传授大小五明十大学处(历算、诗学、藻词、声律学、戏剧、内明、因明、声明、工巧明和医方明)。

显宗学院又叫闻思僧院,主要学习和研究“经、律、论”三藏,唯识、中观等教义,并要求通晓“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律学根本论”五部大论。密宗扎仓又称阿巴扎仓或巨巴扎仓,主要学修金刚乘事、行、瑜伽和无上瑜伽部四个续部的重要经论和仪轨。时轮僧院、医药学僧院则在学习本扎仓侧重的佛教经典的同时,学习天文星算学、藏医药学等专业知识。时轮、医药学扎仓亦属密宗扎仓。

高级佛学院因所招学员均曾在寺院中学习,且为成绩较优者,因此避免了寺院教育注重基础知识以循序渐进和各教派多重视本派经典学习的做法,而注重学习佛教根本经典的精华以及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理论,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佛学专业是学院的常设传统专业,也是最主要的专业。其所开设的基础佛学理论科目就包括《现观庄严论疏》、《兰色手册》、《喻法论·聚宝》、《入行论注疏》等等。目的是使学员通达佛教大小乘、显密义理、修行道次,为进一步明了、实践和研究佛学奠定基础。教派源流和佛教史学则开设《宁玛派源流》、《噶举派源流》、《萨迦派源流》、《格鲁派源流》、《藏蒙佛教史》等课,目的在使学员掌握各派对佛教教义的基、道、果三方面所持的异同见解;佛教的历史渊源和传入西藏的历史过程,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在国内外的传播发展,以及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在历史上对藏蒙地区哲学及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藏传佛教在显密学修上,非常注重上师传承,《宗教仪轨》课(包括早诵和显密传承)则要求学员掌握各种法门及不同规模佛事活动的程序和仪轨,以及显密修习次第,注重学修并进。《止观修持》课则要求学员能进一步明了实践佛教的戒、定、慧修持方法。

除佛学专业外,第四届大专班开设了《藏族天文历算学》专业,第五届开设了《声明学》专业,招收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青年学僧培养深造。藏族天文历算学是“小五明”学科之一,是自然科学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声明学是“大五明”学科之一,主要是阐述古印度梵文本质、结构和组合变化规律及藏文虚词、动词等语法规律的学科,是使语言规范化的科学。目前,藏区对上述两学科造诣颇深的老一辈学者已寥寥无几,且后继乏人。十世班禅大师在世时就一直提出要选一部分人专门深入学习,予以抢救继承。学院本着这一精神,开设了以上两个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

在全面培养人才方面,学院还十分重视对学员政治素质的培养,这是与经院式教学不同的重要教学内容。藏传佛教在藏蒙群众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作为民族的传统

文化,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实。因此,不仅要对这种宗教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要对这一宗教的传播者进行正确的培养,以期通过他们来引导信教群众。这就是适应时代需要,培养高级的、具有全方位才能的宗教人才的必备因素,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本着这一精神,学院将大师的办院方针及任务等体现于教学之中。

学院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西藏历史与现状》课,教育广大学员懂得西藏的历史和今天,懂得包括藏、蒙古等民族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和应负的历史责任。学习历史上藏传佛教界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同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此外,还开设《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等课,以提高学员的爱国主义觉悟,成为爱国爱教的有用之才。

政治素质的提高还包括政策、法律水平的提高。学院及时向学员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有关指示精神,并专门开设《政策法律》课,讲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统战政策”和“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文物保护法”、“游行示威法”以及“宪法”中的部分内容等。以上所述,是属《时事政策》课所学内容。在藏传佛教地区,尤其是过去几乎全民信教的地区,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等十分复杂,我们培养出来的活佛或僧人,应该不仅能够讲经说法,以其高深的佛学知识和修养受到教徒的尊敬,而且应该是懂得政策的模范和遵纪守法的模范,以其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受到教徒的尊敬,并以此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为适应社会形式发展的需要,学院还开设了《藏文文法修辞》、《寺庙管理》、《汉语文》等课程,以便于学员掌握更多的知识以适应当今潮流。

再次,高级佛教学院摒弃了经院式的教学方式而采取了现代学院式的教学方式。

藏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院式教学方法,即经过老师传授,再经过背诵和辩论学习知识。学僧入寺之后,要自己拜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经文,老师可凭自己的自己水平教授学生,如其所有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之后,可将学生推荐到其他高僧处继续深入学习。在老师传授之后,学生主要以背诵与辩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寺内各僧院所规定的主要课程,都要求背诵下来,认为只有背诵下来才能领会其意义。要检验对所学的领会和接受的程度,提高水平,则要求进行辩论。格鲁派寺院的辩论一般分三种:一种是本僧院内学僧间互问互答的辩论;一种是由寺主主持的全寺性的辩论会,全寺高僧和格西都要参加,并由他们提出问题,答辩者为寺内各僧院高级学生;一种是在重大法会或重大喜庆的日子里,作为一种仪式或考取学位所进行的辩论,规模很大。通过背诵和辩论,能

使学员熟记更多的知识并融汇贯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却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性的发展


1000字藏传佛教专题小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08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