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末代皇帝》鉴赏700字

《末代皇帝》鉴赏7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7 09:34:25 | 移动端:《末代皇帝》鉴赏700字

篇一:电影《末代皇帝》赏析

溥仪从三岁起登基,他那时候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

导演对于光影的运用,已经趋于化境。影片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大量运用广角拍摄。贝托鲁奇说:“在紫禁城,溥仪从未获得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在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终同外界隔绝的,稍后,当他从老师庄斯敦那儿学到的东西愈多,我们就愈来愈多地感到阳光照着他了。光与影的博斗也就逐渐展开了,就像意识和无意识在你身上展开了搏斗一样。在满洲国那部分故事中,当他被日本人充当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梦想着重返自己的帝国时,阴影几乎又笼罩了整个画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时代一样,后来,在监狱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许多事情时,光和影也愈来愈趋向平衡,他应该在光和影完美无缺的平衡中,在平稳的色调中了结你的一生。我只希望能够实现这一设想。”在这里,光象征着开放、欢乐,而影象征着封闭、忧郁。

关于色彩,以溥仪被俘虏为界,被俘之前都是金碧辉煌的色调,而被俘之后都是灰暗的色调。从色彩上表达了溥仪从一个帝王身份转为一个阶下囚巨大人生变故的境遇。颜色之内的意境是我们常人无法理

解到人生感悟。

篇二:《末代皇帝》(电影与音乐赏析)

《末代皇帝》赏析

电影伴随着音乐《Main Title Theme》的响起而开始播放,它由戴维·伯恩所作,他在曲中充分里融合了中西音乐特点:以特色性的中国鼓的鼓点为开头,接着响起清脆欢乐的马林巴声,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段慵懒的小提琴演奏。整首曲子中乐器的衔接流畅,节奏统一,富有节奏感,一种较为平缓的曲调也就徘徊在我们耳边。

本电影采用了插叙的方法,开场先是1950年溥仪在中苏边境被捕后因为恐惧害怕而选择自杀的镜头,而这也吸引了观众的兴趣——他,是谁?为什么会被抓住?为什么要以死来结束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切?当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不对去敲卫生间的门时,随着“open the door”的喊出,主人公溥仪的回忆也随之展开。那是1908年的一个冬天的夜晚,侍卫们带着慈禧太后的旨意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并带走了年仅3岁的溥仪,慈禧太后不愿皇权没落而让溥仪接替皇位。故事情节从这开始慢慢展开。在溥仪进宫时,音乐《Open the door》响起——先以沉重的管弦乐奠定压抑、苍凉的主题,接着是凄厉的琵琶声,紧接着是紧张的行进式,给人一种压迫感,最后的二胡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而这也暗示着慈禧即将逝去,她的灵魂伴着喇嘛的锣声离开这个世界。

随后举行了登基仪式,宫殿外百官不断进行着朝拜,而溥仪却对突然的蛐蛐声倍感兴趣。那时天真的溥仪并不知以后自己将面对的是什么,也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成为世界上最缺少爱、教导的人,失去了选择自己未来的人同时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这时溥仪从回忆中醒来。他被管理所所长就起,从此开始了自己不愿面对的接受审判和改造的囚徒生活。而在那里遇见了自己弟弟溥杰无疑是一种欣慰,电影的画面也转换到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时溥仪已经6岁了,也明白了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开始肆意捉弄太监,并带着溥杰体会自己的感觉。听着《Main Title Theme》,看着看似欢快的场面,一种悲凉的感觉在心中挥之不去,情不自禁的为溥仪惋惜,也对那时的社会而有所感概。

不经意的一次溥杰告诉溥仪他不再是皇上,如今的“皇上”没有长辫子,开的是汽车时,溥仪先是生气,再来就是两人的追逐,此时响起的打击乐中加入了婉转的箫声,将当时的环境衬托得轻松愉快。可当他亲眼看见袁世凯坐着汽车进入紫禁城时,便明白了一切,而更让他感到打击的是,陪着自己长大的奶娘也离自己远去。这时《Where is Armo》音乐的响起,再一次营造了沉重、悲伤的气氛,管弦乐加上二胡、古筝、琵琶共同将溥仪追赶奶娘时的无助、伤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他再多么的难过也改变不了他那早已被人安排的命运,他唯有继续坐在那个空虚的位子上,当着没有权力的皇帝。很快,溥仪迎来了自己的14岁,他也有了自己的外国教师——庄士敦。在4年的学习里,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带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和打网球,也开始逐渐的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

在溥仪与庄士敦进餐时,采用的背景音乐是《Lunch》。这段音乐利用不连续的吹管乐、淡淡的打击乐和古筝、琵琶等烘托了沉静、伤感的情景——虽然生活条件大不如前却仍尽力维持以前的排场,凄凉的意境也从这里产生。后来当溥仪知道自己母亲自杀时,想要回家看看,却不被允许,气愤不已的他爬上了房顶,伴着此时出现的欢快的配乐,与当时的场景形成了巨大反差,也让我们更加同情他,也更感悲凉。

影片最后以《The Last Emperor》为背景音乐,描述溥仪以游客身份重回故宫,在夕阳下他的微笑再一次显得如而是那般天真。同样的地点,不同的身份,其间的沧桑非常人所能体会。沉郁、悲伤、循环往复的音乐似诉苦人儿不断讲诉着溥仪曲折的一生,音乐的音符也激荡着我们的内心。

篇三:世界经典电影赏析之《末代皇帝》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之《末代皇帝》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之《末代皇帝》姓名: 姓名:XX 学号: 学号:XX 学院: 学院:XX 班级: 班级:XX该片获第 60 届(1988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 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九项 大奖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 以溥仪的家庭教师 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出一部偏西方视角、但制作认真的传记电影。由意大利扬 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摄制。中国背景、 中国故事、中国人物,混杂了西方人的观念与技法。影片以一个特殊人物一生的 传奇经历,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的摄影和服装等尤为气派,溥仪的 人物塑造回避了脸谱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诠释的溥仪,不单纯是一个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作为皇帝 的人的故事。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向来严肃谨慎的中国人认为“讲故事和历史 完全是两回事,细节的处理应当尊重历史的真实。 ”贝托鲁奇版《末代皇帝》可 能和“史实”和“传说”都无关,他眼中的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 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 成份复杂、 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本片的编导从人性角度出发,表现了溥仪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神” ,又 从“神”变为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得到表 现。影片的艺术技巧娴熟,人物的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对人情的渴求、对外部世 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斗争,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写出了一个 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 人心弦的戏剧悬念。与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调和布景,优美的画面构图给人以审美 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国创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结果。本片获得 1988 年第 60 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 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故事从 1950 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 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 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 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 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

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 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 3 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 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 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 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 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监狱里遇见了他的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 40 年前的 往事:在养心殿院中,溥仪和溥杰玩得正起劲。他已长到 6 岁,但还在吃乳母的 奶。他已经懂得手上握有无上的权力,并开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监们。这时传来消 息,辛亥革命成功,溥仪被废黜,他只是“紫禁城内的皇上”了。 1919 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14 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溥仪不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发生改变: 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庄士敦任教的 4 年里, 戴上了眼镜,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打网球,并且朦胧地向往 西方的民主政治。 尽管他在 1922 年仍按旧制娶了婉容为 “皇后” 文绣为 , “皇妃” , 他的心已飞向英国、飞向牛津大学。 镜头又闪回监狱。溥仪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历史: 1924 年夏天,一队冯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围了故宫,迫令溥仪迁出紫禁城。 溥仪在庄士敦陪同下,带着婉蓉和文绣第一次进入了宫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 护下,溥仪到了天津。不久后,文绣耻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紧了 对溥仪的控制,女特务川岛芳子被派驻在婉容身边,庄士敦也不得不于 1931 年 离开了溥仪。1934 年,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便要求溥仪出任所谓“满洲国” 的皇帝。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顾婉容,陈宝琛等人的劝戒,以“中国背弃了我” 为理由自愿去长春登上了“满洲国皇帝”的宝座。婉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 和溥仪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她和司机的奸情败露,私生的孩子被烧死后,她精神 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仪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冈的监护下,尝够了当儿皇帝的 屈辱滋味。直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满洲国”解体,溥仪出逃未遂, 在长春机场上被苏军俘获,才结束了他的丑恶的“前半生” 。 在溥仪交代他的罪恶历史时,镜头不时回到监狱的牢房。在整整 10 年的关 押期间,溥仪已从一个连衣服都不会穿的“皇上”锻炼成一个能自理生活并从事 一些轻微劳动的平民。1959 年,溥仪被特赦了。 溥仪获释后在北京植物园任职。8 年后的某一

天,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 革命”已经开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连红绿灯的含义也都被颠倒了过来, 溥仪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队被红卫兵押着游街的“牛鬼蛇神” 。 溥仪无比惊讶地发现,在那头戴高帽、脖上挂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当年战 犯管理所的所长。溥仪急忙上前告诉红卫兵说, “同志,你们一定弄错了,我认 识这个人,他是好人。 ”红卫兵回答说: “帝国主义者!反革命分子!叛国者! ” 被搅糊涂了的溥仪独行来到故宫博物院。这里已没有游人。他独自登上太和殿, 告诉在那的故宫门卫的小红卫兵说, “我是中国的皇帝”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 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 50 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 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今天,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参观这个过去皇帝的宫殿,在雄伟的太和殿前几 乎每个导游都会向他们的游客介绍: “这是太和殿,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 3 岁的时候在这里登基,1967 年,他在北京逝世……” 皇帝,这个职位的诞生不一定是政治的产物,而应该是凝聚了男人的最终幻 想——它代表了“九五之尊” ,至高无上的权利,身后有三千佳丽,还有一个别 称叫“万岁” ,其中的任何一项对男人来讲都显得极有诱惑。用电影里的台词来 说便是: “万岁,您可以做任何事。 ”但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讲则不然,皇帝的身份 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直到后来他成为日 本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 自己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他的身边充满的阴谋和欺骗。从他三岁登基 到五十三岁得到释放,半个世纪里,溥仪给人的印象竟是犹如囚徒一般,他一直 经历着失去:亲情、自由、爱情、尊严……他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却始终 无可奈何。 被人赶来赶去, 从故宫到天津, 从天津到满洲里, 最后竟沦为阶下囚, 到抚顺看守所。另一个别称叫“战犯” 。有句名词叫“物是人非” ,对溥仪来说则 是“人是物非”矣。 有人说《末代皇帝》是中国题材拍给西方人看的电影,当年它拿下 1987 年 奥斯卡最佳原声大奖,可见当年其受到西方人的认可,后来有很多国内的电视剧 (包括《戏说乾隆》 )引用之,20 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还是那么打动人心。 甚至最近佳洁士的广告都还在引用那首宫廷乐,可见经典是岁月磨灭不掉的。 《末代皇帝》的电影音乐分别在东京,纽约与伦敦完成录制,并由海顿·宾 达以及汉斯·季默等人为唱片的发行做最


《末代皇帝》鉴赏7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04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