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陌生化的叙事技巧

陌生化的叙事技巧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7 13:14:34 | 移动端:陌生化的叙事技巧

篇一:《红字》陌生化叙事艺术

《红字》的陌生化叙事艺术

摘要 陌生化手法是霍桑《红字》中一个突出的叙事艺术。这一艺术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含混,延长了读者对作品的领悟,让作品与读者保持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文学美学效果,提升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红字》 陌生化艺术 象征手法 诗性言语 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陌生化叙事艺术手法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托·什

克洛夫斯基在其文章《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来的。他指出:“艺术技巧就是让事物变得陌生,让形式增添难度,让感悟受阻延时,因为感悟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必须得以延长。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一种方式,事物本身并不重要。”陌生化叙事艺术的深刻内涵就是把熟悉和习惯的事物叙述或描述成奇特而陌生的东西,运用深邃难懂的语言形式和违反常规的情节结构,将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寻常”,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客观事物,让他们有“新奇”之感。纳撒尼尔·霍桑正是巧妙地运用了陌生化艺术手法,如反讽、对照、象征手法、意象、神秘主义等修辞技巧,使读者延长和改变了对语言、人物、事件、情节的习惯和自动感知,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因此,本文将根据叙事学和形式主义的相关理论深入解读陌生化叙事艺术的概念及文学艺术功能,探究作者这一艺术手法在《红字》中的运用及其艺术审美效果。

一 含混的主题及范式

篇二:陌生化手法

从《格列佛游记》看乔纳森·斯威夫特的陌生化手法

摘 要:“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因其极致的讽刺艺术而堪称经典。而达到讽刺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本文从人物形象、叙述视角、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四个方面用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体现《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从而表明陌生化手法对文学作品艺术魅力展现的作用。

关键词:陌生化,格列佛游记,讽刺

一、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一词,又译奇特化、反常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其著作《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来的。陌生化在语言运用中,变习见为新异,传递鲜活的感受,制造令人震惊的效果,是修辞艺术中的普遍现象与基本规律。随着对“陌生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陌生化”手法的应用扩展到了文学艺术中的题材、情节、主题、人物性格等方面,以及小说、戏剧、音乐、雕塑、影视等领域。对陌生化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艺术效果有理性把握,是正确理解陌生化理论的实际价值并进而推进文学作品的创新。

二、《格列佛游记》的陌生化技巧

小说《格列佛游记》以外科医师莱缪尔·格列佛之笔,透过一系列奇妙文化之旅对当代的科学家及政客进行辛辣的嘲讽。从形式主义角度来看,所谓陌生化就是使艺术作品增加可感觉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也是文学作品具备文学性的基本手段。陌生化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叙事视角、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上采用陌生化技巧。

1.人物形象的创造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的描绘属于陌生化,“几乎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陌生化”。因为形象的目的不是使其意义易于我们理解,而是制造一种对事物的特殊感觉,即产生“视觉”而非“认知”。例如慧嘶马国游记中的慧嘶马国是个马国,这儿的叫做慧嘶的马是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另一种动物叫野胡,被视为低等畜生。小说中描绘的这些形象和国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它们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创造出来的。作者斯威夫特只是将人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物、现象和场景陌生化了。例如第二部分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2.叙述视角的转换

18世纪的游记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格列佛游记》主要采用的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也就是说作品中的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但是,有时为了讽刺艺术的客观性和作品的生动性,斯威夫特在叙述中就转化了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的变化也是陌生化技巧之一。例如,在小人国游记中,由一位“朝廷里相当重要的人物”间接叙述小人国朝廷大臣设谋陷害格列佛的过程。这种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情节更具客观性。在大人国游记中,作者插入的大人国国王对英国法庭、财政管理、教派政党、贵族绅士的娱乐等的评论采用了间接引语的叙述形式,对英国各种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而在慧嘶国游记中,作者更是通过马民与格列佛的问答形式,从品德高尚的马民视角对人类的贪婪和虚伪进行强烈的质疑和辛辣的讽刺。

3.语言的描写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陌生化”的时候,指出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的“陌生化”,因为艺术语言是实现“陌生化”过程的重要保证与条件。语言的陌生化是体现在文学语言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加工上,使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之间产生疏离,从而更新人们对欣赏对象的认识,获得更多的感受经验。如在小人国游记中,格列佛翻译的一份由两位小人检察官呈递给皇帝的搜查清单,清单译下级向上级传达的语言形式讽刺了小人国居民少见多怪和愚昧无知的姿态。语言的陌生化还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创造上,即作者创造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陌生词汇。这种陌生化效应可以吸引读者注意,使读者感到惊奇,增加读者接收的难度和时间,从而增强读者对作品的印象。《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自造的词,如小人国的“赫够”、“那达可”,大人国里的“格里锥格”,慧嘶国游记里的“野胡”,甚至这些国家的名字都是作者创造的新词。

4.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取得陌生化效应的一种方式。《格列佛游记》中采用夸张、反语、对比等修辞手法,使熟悉的事物以这些方式转化为人们陌生的事物,从而使作品更加新奇,引人入胜。如小人国游记中,对数字和比列进行夸张性的描写,“每辆装肉车上的肉足够我吃上两三大口”(2000:14),“皇帝还指令一支六百人的队伍为我当差”(2000:16),夸张的数字有力地讽刺了英国剥削阶级生活的奢侈和本性的贪婪。”小人国游记里的小人身高不足六英寸,与格列佛的身高比例悬殊,作者采用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讽刺人类的荒唐渺小。反语的使用使作品的讽刺达到了极点,如懦夫立了伟大战功,阿谀奉承的人最诚实,出卖祖国的人具有了古罗马人的优良品质等。

三、结论

陌生化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家之所以采用“陌生化”的手法,目的就是要让接收者感受到生活化,体验到生活细节,从一个异乎寻常的角度发现隐藏在普通事物后面的道理。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对于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家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加人们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尽可能延长人们这种审美感知的过程。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广泛利用了陌生化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关于欧洲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讽刺画,成为经典之作。

篇三:《塔楼》的“陌生化”叙事技巧解读

《塔楼》的“陌生化”叙事技巧解读

摘 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旨在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和激发其阅读兴趣。《塔楼》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一部畅销之作,作者逼真的文笔和巧妙的叙事技巧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本文试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 分析《塔楼》中作者对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塔楼》;珍妮弗?伊根;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陌生化 作者简介:张雨杰(1988-),女,汉族,河南项城人,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1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于196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旧金山长大,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目前,她共出版了四部长篇作品:《看不见的马戏团》(The Invisible Circus)、《望着我》(Look at Me,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品)、《塔楼》(The Keep),以及《恶棍来访》(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

《塔楼》出版于2006年,并是当年度的柑橘奖入围作品,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论坛报》等报刊杂志上大受好评。小说从囚犯雷在监狱中写的一个故事出发,以一座中世纪的城堡为中心,讲述了一对表兄弟丹尼和豪伊如何将古堡改建为一所乌托邦旅馆的故事。小说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分别发生在过去与现在的罪行联系在了一起,在阅读过程中哥特式的氛围和神秘莫测的景象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1917年,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认为,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能够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为了让人感觉事物,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知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便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途径,而事物本身并不重要。(朱刚 2006: 5-6)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基于形成人们对事物和世界的审美感受这样的前提而建立的,它的目的是打破自动化的束缚,始终维持对审美对象的新奇感。而文学作品要想不断维持读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鲜感,就必须采用“陌生化”的技巧和形式。在《塔楼》中,伊根采用多重叙事视角和相互交叉的叙事结构,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模式,是对传统小说叙事视角和故事结构的“陌生化”处理。

1. 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在《塔楼》中,伊根一反传统的叙事模式,从三个人物的视角来聚焦人物和事件,让读者在悬念中思考。作者有意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来发展故事情节,正是为了激发读者对文本的兴趣,从而调动读者对整个故事的思考。

故事的第一叙事视角是丹尼。他由于在工作的饭店发生了争执,丢了饭碗,必须尽快离开纽约。而这时,他收到表哥豪伊的邮件,请他来对城堡进行整修。通过丹尼的视角,读者了解了故事的全貌,也深入他的内心世界窥测他的秘密

和想法,从他的角度来看待他人和发生的事情,从而对丹尼的遭遇产生同情。 塔楼的故事是雷在监狱中写的,所以第二叙事视角是雷。雷因为谋杀罪被判入狱。为了每周有一个晚上能避开室友戴维斯,他报名参加了霍莉的写作课。在写作课上,雷阅读了他写的关于塔楼的故事。通过雷的视角,读者了解到监狱中犯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

直到小说的最后一部分,通过霍莉的叙事视角,伊根才告诉读者雷和室友戴维斯一起逃出了监狱,并且无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在这一部分,霍莉从个人角度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为什么会去监狱教课,以及和雷的秘密关系。小说以霍莉投入泳池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2. 叙事结构的“陌生化”

整部小说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中丹尼和雷的故事交叉在一起,最后一部分为霍莉的自述。伊根对故事结构的巧妙安排,使读者一会儿处于丹尼的虚构故事中,一会儿好像又处于雷的现实故事中,虚构与现实交错在一起。事实上,整个故事只不过是作者的想象。小说的结构安排看似凌乱,其实,内藏玄机。 故事情节可分成两条线索,第四、七、十、十三和十六章是一条,其余章节为一条,两条线索在第十五章的结尾处相交叉,让人开始理出头绪,看清故事的概貌。第一条线索从丹尼的角度出发,叙述了他和表哥豪伊之间因小时的一场恶作剧而引发的纠缠和嫌隙;第二条线索以雷为主角,从第一人称角度叙述(最后一章是以霍莉为第一人称角度叙述的)。两条线索彼此交错,在丹尼的故事中又穿插雷的话语,以说明他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怎么写的。接着,故事又转向丹尼。作者把元小说的写作手法穿插文中,让读者始终处于真与假的对立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塔楼》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段,通过对作品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处理,以新颖奇特的方式将常见的越狱和悬疑故事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小说在叙事形式与美学上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魏向阳. 陌生化理论浅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5(4): 89-92.

[2]珍妮弗?伊根. 塔楼[M]. 禹一奇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3]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陌生化的叙事技巧》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25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