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5 00:15:23 | 移动端: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篇一: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cn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莉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1期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关键词:中学历史;学生素质;创新能力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等内容,这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搭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利用这一素材,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探究与活动课的定位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创新则是我们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创新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历史,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条条框框。

1.实践性

探究与活动课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

2.主体性

探究和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做体系。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述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的精神,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开放性

探究与活动课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二: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评论文

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钟山县钟山中学信息组 董良 联系电话:13978458001

摘要: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在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的反思中,我认为,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旋律。本文针对在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论述在教学中如何主要突出对学生技术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通过抓住教学要点,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创新课堂;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通用技术课程很好的适应了学生的这一需要,而且设计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活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 分析教材,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从《技术与设计1》教材结构上看,整个教学过程经历“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这六个过程。

发现和明确问题是教学的开始。问题的明确决定了后面环节的可行性。在明确问题时,可以采用学生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每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独到的发现,这样可以很大程

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但是采用这类问题要把握好一个度,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这样有可能导致往后会陷入思维困境,造成后面的环节无法进行下去。这个过程中需要极力引导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的问题切实符合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去制作。

此外也可以采用教材统一设定的问题,如设计便携式凳子或台灯的项目等,这类问题有的比较直观通俗,同时教材上配有相应的制作案例可供参考。但是此类问题是固定统一的,有可能造成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因此需要着重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或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创新,使学生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出新颖而独具创新的方案。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用、重科学轻技术,忽视技术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在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学科,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设计相结合;通过在实际体验和实际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思维方式和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最终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1、运用成功的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做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为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准备。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几乎丧失殆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需要我们去唤醒,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发言,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成为必要的一个环节。每个学期开学的前几节课,我都是先让学生观看一些专题节目,以及展示上一届学生的作品及设计思路。例如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我爱发明》和记录频道的《二十世纪伟大发明》,通过了解这些发明案例和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进入通用技术课堂之前对发明和技术创新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感觉到通过技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财富是非常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提高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动力,激发了创造欲望。

2、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用技术的主要教学活动是以学生通过给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最终制作出解决问题的作品为目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员,引导学生独立研究,让学生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教学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又培养了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总之,教学是个系统的工程,重视课堂实践环节,使课内外有机结合,不断采用新创意、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才能实现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论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国教师网

2、《浅谈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赖伟强

3、《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望奎县第一中学 何玉东

4、《通用技术课程中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思考》——丁良峰

篇三:浅谈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该如何来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创新。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怎样将知识以最好的效果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获,以及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对此,笔者仅从教学实践过程出发谈几点认识。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努力创新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品质。它旨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它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首先,教师必须在观念上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 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的人格的独 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

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和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它胜过了许多教育。

第二、教师的能力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积累,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开发学生创造力。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创造力。

首先,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创新的能力。教师应突破过去“教参一一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通过教育科研促使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内在需求。

再次,教师应提高自己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

2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创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评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较强 的自学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经常、最普遍、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够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指导,使其言之有物,施之有效。教师,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多样性,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动态化趋势。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 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教师如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9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