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无为而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4 11:29:11 | 移动端:老子无为而治

篇一:老子与无为而治

老子与无为而治

《道德经》作为道教的圣典,也是中华民族不朽经典著作之一,短短五千言,字字深奥,真知灼见,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和极富启发性的人生体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其博大精深令世人为之惊叹。它涉及到哲学、政治、军事、伦理、医学养生等诸多学科。

“无为而治”为老子治政的核心思想。“无为”不等于“不为”也不等于“无所作为”一般人们可能理解为无所作为,不思上进的消极思想,其实这就是“行而上学”和“行而下学”的论理。道祖老子根据自身渊博知识和修道体悟,从“天道”的规律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政思想。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可谓为老子无为治政的经典名言,为历代执政者作为治政的重要原则。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引用了这句名言。凡是有过煎鱼经验的人都知道,把鱼放在锅中煎,一定不能随意翻过来翻过去,否则的话,煎出来的鱼必定支离破碎,煎小鱼尤其如此。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要使国家由上到下有机地成为一体,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兴盛,执政者治理国家就必须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对待,不能凭个人情绪随意左右国家的政策,滥施个人意志。道祖老子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种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这是道祖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典型发挥。

《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希言自然”等思想都指出执政者要少发号施令,才符合自然法则。

“汉唐盛世”一直为中华民族所传颂。这两个封建王朝使中华民族在古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流水平。而有这样的成就都得益于执政者实行了道祖老子“无为而治”的治政方针。西汉初期,“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也就是说,天子不能乘坐纯一色的四匹马拉的车,将相只能乘坐牛车,百姓更是无处可居。西汉初期的国力状况可想而知。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汉高祖刘邦任用萧何为相,实行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尽量不过多干扰老百姓,不过多增加劳动人民的负担政策,从而使社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至景帝时,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谷子都发霉了,拴钱币的绳子也烂了。汉武帝继位之前,整个汉代社会的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唐朝继隋而立,唐高祖,唐太宗选择了道祖老子《道德经》“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方针,起用道门高士魏征为相,崇尚“以静养民”道家政治方略,解除了隋代的繁苛政令,宽徭薄赋,去奢省费,使百姓衣食有余,最后出现了“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升平局面,造就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贞观之治”。

《道德经》中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这些思想深刻的指出了历代王朝败亡原因,其意思是说,天下的禁令越多,就会扰民,影响到民众的生产,民众就会变得越来越穷。民众之所以遭到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吞吃的赋税太多,民众才会陷入饥饿。民众之所以难治,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扰民妄为,所以民众才难以统治。民众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的奉养过于奢侈,所以民众才不怕冒死一拼。如果施行严苛的政策,民众就会起来反抗。民众不畏惧死亡,那用死亡来威胁他们还有什么用呢?民众如果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祸就要降临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以气吞山河之势兼并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人,真可谓英雄盖世。但秦帝国仅仅存在十五年,变成中国历史上可数的短命王朝之一。其中最

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为了在自己这一代巩固不可动摇的统治基础而多次推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过多的干扰老百姓的生活。如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秦皇陵、阿房宫、等工程,把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强加在劳动人民身上,实行“族诛”“连坐”等严酷的法律和政策,搅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结果,陈胜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义军四起,最后秦皇朝终于淹没在农民起义的怒涛中,建立的铁壁江山冰消雪融,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秦始皇企望承传万世的皇位,只传到二世也就气数已尽。

隋朝的第二代君主隋炀帝,曾经不可一世。他为政期间,生活奢糜,不惜劳民伤财,每月征发民丁二百万人营建东都,将天下富商大贾迁到洛阳充实东京。接着又营建显仁宫,征调长江、五岭之间奇材异石,远运洛阳,又搜求海内的佳树异草、珍禽怪兽以充实皇家园林兽苑。官吏督建的各项工程严酷急迫,服役的壮丁死亡约十分之四、五。接着又三次发动对高丽国(今朝鲜)的战争,仅第一次远征就动用了一百多万人,其中主力三十万进攻高丽国的首都平壤附近,因对方的激烈抵抗而受挫以致全军溃败,渡鸭绿江而逃归者仅二千八百人,最后财力耗尽,国库空虚,百姓疲惫,鸡犬不宁,隋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难逃灭亡的下场。

虽然老子事迹流传的少,但是他的思想却具有殷商文化的特色,可与当时的显学——儒、墨并论。不过,同样处于周王室衰没的时代,儒、墨以重仁义、轻私利的积极态度,采取入世服务。老子则倾向消极,以宁静退逊的态度自处,出世而隐遁保全身命。在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政简刑轻,和平无争,近似于西方政治所言:“做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老子无为并非真正消极或完全消极,而是有其积极的一面,或者以消极的间接方式达到积极方式达不到的功效。

黄忠天在《老子无为思想研究》中说:“老子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固然在一个?道?字,然而表现在现象界的,毋宁是以乃是以无为思想为基础,由无为的观念开展出各种相应于无为的功夫,如守柔、不争、无知、无欲、绝圣、弃智等等主张来。也由?无为?向上寻求一套理论的根据,建立了老子的本体论、宇宙论。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老子思想的形成,是由于政治上的过度有为,触发其无的思想,由无为的思想,再向上推展其政治论、人生论,并向上建立其宇宙论,完成其整个哲学的体系。”

中国有着五千年古文化的积淀,一部分人把“无为”偏激的认为“消极无为悲观厌世”的代名词。还有些人认为,“无为”的弱是为了胜强,柔是为了克刚,退是为了进,不争是为了无人和他争,无为是为了无不为。因此,它不仅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识世,而且可以治国,可以把它理解为“君王南面之术”。这几年,随着新道学的兴起,有必要对“无为”这个概念的重新辨析和解释。老子的“无”首先意味着不干涉。“天道无为,万物化育”是说万物不受天道干涉,故能自我发育成长;“我无为而民自化”是说如果统治者不干预,民间就会形成一种自发的秩序。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时,都是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以上以做例证),因此,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

篇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简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历史

和现实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 乔教授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其中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下面我将就“无为而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如下分析: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老子处在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当时各国诸侯互相侵扰;兼并战争不断,社会混乱,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平民老百姓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他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平等,没有争端,没有战争,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为此他张:“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我无事民自富”,-“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主张统治者不要枉加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不要强迫命令,胡作非为,要按自然规律行政,使老百姓顺其自然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推行老子“无为而治”的结果;唐太宗李世民也信奉道教,推行老子的政治主张,“以道治国”.老子曾经说过:“以道治国,国之福”.贞观初年,推举早年曾出家为道士的名臣魏征为宰相,他实行“无为而治”政策,减轻老百姓的税收和差役,提倡官吏“去奢从俭”,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民富而国

自然强。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太平盛世!”

二、现实意义

1、国家层面上的意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今天的成就,主要就是得益于老子的思想,邓小平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农民的意愿,同意安徽省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打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门,以后党中央总结经验,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减少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干涉,并把它推广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切领域,坚决抛弃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创太平盛世的新局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全国百强县30%集中在浙江省,它既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国家重点投资地区,国家没有给予特殊政策扶助.但是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采取不干涉政策,减少了政府许多不必要的达标`评比`检查活动,表面看来,政府无所作为,可是经济发展却很快,凭借经济规律办事,顺应民心,顺其自然发展,结果是 “政简而民富”其实就是行“无为而治”的结果,国际上,韩国老百姓有一句谚语:“如果政府在睡觉,老百姓的经济就大发展”也说明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正确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得决定性作用,推行简政放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我国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科学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尽量减少折腾老百姓,还政于民。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约束政府的行为,政府管得少一点,让企业家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企业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就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2、个人层面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社会比

之过去更丰富更开放,但也更功利更浮躁。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而 “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解决问题的良方,人顺应自然,欲望是人的自然属性,压抑甚至禁止欲望本质是在违反道的要求。所以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人的追求,使人们切实懂得自由舒畅的心境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人才能活的快乐幸福,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领略老子的自然之道,我们便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明了天地万物运行之理,进而以通达人生的观照,开启幸福快乐之门。对于自然,人类只有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应该持无为的态度,在改造自然过程中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宇宙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可以人的功利价值随意改变一切。只有反对人类无节制掠夺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如

何正确对待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显出它的重要性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改变当今政府管理机关滥用权力,提高执政者执政水平,加强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积极性,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性;对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利益多元化时代,增强人们的协商能力,在法治的环境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三: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摘要 “无为”这一思想是由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的,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学习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人修身养性、平衡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老子 无为而治 实质

一、“无为”的实质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在“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支配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1]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以“无为”达到“无不为”。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实指“道”对万物的不设不教,自然而然,这种任其自然,是靠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老子称“无为”正因为“道”对万物任其自然,万物才能得以保存其原来真朴境界,都能各其性地去生活,这也是“道”无不为的体现。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而“无为”正是“无为”的结果。《庄子·养生主》中的寓言“庖丁解牛”里的厨师,他手起刀落,一招一式,就像和着音乐节拍跳舞一样,而且游刃有余,干净利索,梁惠王连连称赞,不解其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厨师讲了一大通道理,究其解牛秘诀只是八个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也是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的肆意妄为,其宗旨在于,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

“无为而治”,“治”是目的,是对社会组织的有条不紊的成功的管理,“无为”则是手段和途径,即要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有人对老子的这句话觉得奇怪,觉得不理解,既然要达到“治”的目的,那就应该去努力,去有所作为才对,为什么反叫人“无为”呢?无所作为怎么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呢?这实际上是对老子所说的“无为”两字的含义没有搞清楚。其实老子的许多术语,都有他特定的含义。当代英国科学家兼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仔细研究了老子的思想以后,他认为老子“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做违反自然的行为,即不要违反事物的自然本性,使事物完成它们不适合的功能。李约瑟的这个理解,应该说是比较接近老子的本意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无为”二字,绝不是无所作为,绝不是放弃管理,而是要求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做违反事物自然本性的傻事,不要妄动,不要强求,不要去揠苗助长,画蛇添足,胡作非为,弄巧成拙。在道家看来,最完美的管理境界,应该像天地生成万物一样自然。天地阴阳,四时代谢,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

有一点人力强加的因素,而草木、禽兽、人类以至万物都在这自然而然的环境中生成发展,各得其所。天地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但万物却都在天地中茁壮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效果,就是最佳的境界。而这样一种管理的最高境界,便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3]

二、无为而治的应用范围及实践

治国 无为而治本来是 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 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 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己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教育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 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 道家的 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历史实践 古诗, 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 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4]

三、“无为而治”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反思

老子认为,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要遵循规律,同时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建立合理的机制,达到“无不为”。管理者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容易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其次,现代管理中要重视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强化管理艺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之术。“无为”的原则是希望统治者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发展人民的自由和维护人民的权益。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掌握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5]

老子将“道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论渐渐落实到政治层面,提出了君道“无为”的政治学说。第一,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人生而有欲,饮食男女,物质与精神的需要,无不要用“有为”去谋取,那么怎样才能够“无为”?道家首先明确将“无为”界定在君道上,上下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者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那么君与臣又如何“异道”?《管子?君臣上》:“道

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如此分工的“无为”不过是以无为为有为,它是臣下有为的制衡与补充,这与当今注重官德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有相同性的。第二,视“无为”为政治家的道德修养方法。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在老子看来,为实现天下大治,为君之道要“无为”。首先,择天地法、效法自然。天地大自然是无为的,又是无所不为的。其次,虚心谦下,宁静因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才能获得真知,变得耳聪目明。最后,国君的道德修养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同时,老子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反对人为,讲求体法自然。[6]

参考文献:

【1】《试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周薇薇,刘宾,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1-347-01

【2】梁海明《老子心译》远方出版社.2002

【3】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1

【4】百度百科

【5】魏玉昆.老子道德通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陆钦.庄子通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老子无为而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89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