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国家生死以

国家生死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0 23:26:47 | 移动端:国家生死以

篇一:苟利国家生死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1945年7月7日,为纪念在滇西抗战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和盟军官兵,“国殇墓园”在云南腾冲落成。这里,不仅是爱国人士纪念反法西斯的战争高地,更是缅怀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的精神圣地。

岁月如白驹过隙,70载倏忽而逝。在纪念滇西抗战70周年的时刻,我们从腾冲出发,重返战场,重温历史,以纪念为中国革命取得卓越胜利的英勇将士和伟大人民。

北纬25°01′69.0″—25°01′81.3″东经98°28′77.3″—98°28′89.6″出腾冲,沿高黎贡山山脉蜿蜒北行。

数十万年以前,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猛烈的撞击,造就了这里火山地热并存的地貌,也造就了这里高蹈轻扬的独特人文。60公里之外,来凤山北麓、史迪威公路西侧,一座沉默的火山傲然耸立,一片蓊郁的山林肃穆寂静。海拔仅仅1600米的小团山,在这里,安葬着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忠骸的墓冢群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2300年前,楚大夫屈原慷慨叹息。楚怀王、楚顷襄王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屈原悲伤至极,乃做《九歌·国殇》,恸悼楚士。戴震曾注释道:“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国殇,由是成为死国事者的民族挽歌。

1945年,在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腾冲人民春燕衔泥一般,一砖一瓦,将凝聚中国血泪和骄傲的“国殇墓园”艰难垒成。

手捧洁白的菊花花束,沿着小团山拾级而上,只听得耳边山风猎猎、松涛阵阵,历史的寒意扑面而来,岁月的悲壮重返眼前。

72行,3346块墓碑。

每一块墓碑上,都深深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和军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抚摸着墓碑上那凌厉的笔锋,仿佛听得到大地深处低沉的怒吼,听得到沉睡官兵血脉偾张的心跳。一座座墓碑,如扇形从山底拱列至山顶,恍惚间,似有无数个灵魂从碑中破石而出,由石碑幻化为列队的士兵,在晨练、在出操、在冲锋、在进攻、在诀别。缓步行至山顶,阴云瞬间密布,高原的雨,霎时而至倾盆,凄厉的冬雨中,小团山变为70年前的战场,悲壮的呼号响彻耳畔,惨烈的厮杀犹在眼前。知情的人说,每个墓碑下面,其实并没有遗骨,有的,是一个巨大的骨灰合葬墓穴。当年,在战场上,数万官兵血染沙场,却只有3346位士兵的残肢断骸,更多的英雄是不足步枪高的娃娃兵,有的士兵,甚至连名字都未曾留下,只好被集体炼化。同生的战友,死也要同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纪念碑如同一把直抵天庭的长剑,凌风而立,扬眉出鞘。这柄用民族精神铸成的利剑,挑落了骄狂的太阳旗,攻破了日本军队战无不胜的神话,铸造了中国军队的英勇精魂和中国人民的浩气长歌。

“至未号始将东南三面城墙上之敌大部肃清,于马晨开始向城内之敌攻击。我预二师、一九八师、三十六师、一一六师主力奋勇直前,由南面城墙下突入市区,激烈巷战于焉展开??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在《第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中,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这样写道。

“每天,我从空中可以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到腐物在腾冲城这个巨大的尸体上蠕动蔓延。一间房屋一间房屋,一个坑道一个坑道,中国士兵在搜寻、毁灭、杀戮。凄绝人寰的战斗结束了,而消亡则刚刚苏醒。每一幢建筑、每一个生物都遭到了空前彻底的毁灭。死亡的波涛冲刷洗礼着这座古城,拍打着城北、城西的墙垣。”在《死亡的日本人和牵牛花——腾冲挽歌》中,美国陆军航空队布威尔·里维斯中校回忆。

这场战役,就是滇西抗战中最著名的腾冲之战。

位于滇缅边境的腾冲古城,最早在《史记》中被记载为“乘象国”,亦称“滇越”,据说“滇”字的古音也读作“腾”。腾冲,西汉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唐宋时期由南诏大理国治理,元代改为腾冲府。明代王骥三征麓川,平定后留数万兵建筑腾冲石城,以为边防。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朝相继于此设立府、司、卫、所、州、道、厅。民国时期,腾冲始设县治。

腾冲,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被史地学家誉为“极边第一城”,徐霞客称其为“迤西所无”。自昆明经永昌、腾冲而至缅甸、印度乃至中东地区的贸易路线历史悠久,腾冲作为中国茶马古道的藩篱重镇不可小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腾冲也历来是兵家重地,元、明、清三朝八百多年间,这里陆续修筑了八关、九隘、七十七碉,腾冲要塞,有“三宣门户,八关锁钥”之称。方志学家在史书中记载,腾冲东界高黎贡山,西至高良工山,南起龙陵,北迄片马的“崇山峻岭之间的区域”,历年来绝少兵祸。

然而,70余年前,这“崇山峻岭之间”的“绝少兵祸”之地,却遭遇了中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兵燹之灾。那一天,腾冲死了。

我们沿着岁月的河道缓缓追溯,血和泪的寂寥比时间更沉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觊觎中国,以40万兵力入侵东南亚六国,从泰国攻陷缅甸,沿滇缅路长驱直入滇西,试图从这里打开缺口,宁静的西南极边转眼之间变为战争最前沿。

1942年3月,为了防止日军从西南大后方入侵,十万精锐之师第一次出国远征,旨在御敌于国门之外。至此,滇缅抗战正式拉开序幕。

然而,由于各方原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失利,不得不退守怒江。

1942年4月,缅甸全境沦陷,使中国丧失了仅剩余的一条陆上国际运输线。同年5月3日,日军自缅甸入侵我国滇西,怒江以西的大部分领土沦入敌手。5月7日,昆明行营第二旅少将旅长兼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率军弃城而走,县长邱天培携印出逃。

5月10日,腾冲沦陷。

日军冲入腾冲县城,犹如一群凶残的野兽,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无所不用其极。在这块不足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00多名村民失去生命,45个村寨和9个集市燃起冲天大火,24000幢房屋被夷为平地??

1944年5月10日,一个普通的夏日。为了配合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的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的五个师,一个重迫炮团共计四万余人渡过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腾冲战役就此打响。

腾冲地处高黎贡山西麓,是连接中印公路北段的交通要塞。腾冲城墙全是巨石垒砌,高而且厚,日军在此驻守两年,苦心经营,筑造了坚固的军事工事。腾冲城墙堡垒环列,城墙四角更有大型堡垒侧防,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飞凤山作为屏障,易守难攻。 第二十集团军渡江后仰攻高黎贡山,攻占山顶之南、北斋公房,又经过十余日激战,攻占腾北马面关以及日军中心据点桥头、界头、瓦甸、江苴等地。肃清腾北残敌,沿龙川江南下,形成合围腾冲城之势。此时,所有由北溃逃的日寇与腾冲守城的日军合编为一个混合联队,由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指挥,奉命死守腾冲城,以待援军。

7月26日,中国远征军在空军的掩护下首先向来凤山猛攻,血战三日攻占来凤山,旋即扫清城南之敌,对腾冲城形成四面包围之势。8月22日,拉开腾冲攻坚战。战斗最激烈的是通往北斋公房的冷水沟隘口,这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队的官兵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冲锋,一个又一个死去,一个团的士兵打光了,另一个团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尸体填满了山间,血水和着泥水流到山下,凝固成鲜艳的旗帜。负责攻打冷水沟的第一九八师的两个团,最后只剩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经历大小战斗四十多场,伤亡数万人,终于将日军六千余人全部歼灭。

9月14日,腾冲光复——这是抗战以来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入侵腾冲的日军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全部被歼灭,创造了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上全歼入侵之敌的辉煌战绩。 此时腾冲城内,已无一片完整的房舍和堤坝,无一片完整的围栏和草甸,城内的战斗是白刃战,一房一屋的争斗、一寸一寸的挪动,战事异常艰难,惨烈的巷战让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伤亡军官1234人,士兵17075人,腾冲地方民众随军作战阵亡及赴义死难群众6400人,美军阵亡将士19人。

腾冲沦陷,历时859个日日夜夜,损失惨重,满城废墟,被后世称为“焦土之战”。 三

一份长长的名单:

戴安澜,陆军中将,安徽无为人,毕业于黄埔三期,去世时年仅38岁。

齐学启,陆军中将,湖南宁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去世时年仅45岁。

胡义宾,陆军少将,江西兴国人,毕业于黄埔三期,去世时年仅36岁。

凌则民,陆军少将,湖南平江人,毕业于中央军校,去世时年仅31岁。

柳树人,陆军少将,贵州安顺人,毕业于黄埔五期,去世时年仅37岁。

洪行,陆军少将,湖南宁乡人,毕业于湖南讲武堂,去世时年仅44岁。

闵季连,陆军少将,重庆奉节人,生年不详,毕业于黄埔五期。

李竹林,陆军少将,湖北长阳人,毕业于中央军校,去世时年仅37岁。

张剑虹,陆军少将,出生地不详,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投笔从戎进入黄埔三期,去世时年仅42岁。

覃子斌,陆军少将,出生地不详,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去世时年仅52岁。

李颐,陆军少将,湖南醴陵人,毕业于黄埔六期,去世时年仅36岁。

唐铁成,陆军少将,湖南永州人,毕业于黄埔六期,曾赴美就读南伽罗尼省陆军军官学校,去世时年仅39岁。

??

名单上是在滇西战役中牺牲的将军,他们静静地安睡在“国殇墓园”。这些牺牲的将军,来自全国各地,此生谁料啊!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们为了一个目的,把日寇赶出家园。他们的名字,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抗战史。

列于这份名单第一位的,是被日军称为“战神”的戴安澜。戴安澜曾参加北伐,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也正是戴安澜,率领第二百师,作为先遣部队在缅甸同古与日军开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四倍于己、配备空军的日军苦苦战斗了十二天,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并歼灭日军一千余人。

5月18日,在指挥突围的一场战斗中,戴安澜不幸身负重伤,由于无医无药,他的伤口迅速发炎溃烂。5月26日,二百师行至茅邦,戴安澜以身殉国。蒋介石为戴安澜题写挽辞:“浩气英风”,毛泽东为其题写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在这份名单后面,还有仅仅存留姓名的士兵,他们叫王光明、张道德、李德贵、幸永善、刘金生、毛富有、田国华、龙子坤、杨金堂??遥想当年,他们尚在襁褓之中时,他们的父

母该是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期待,才给他们起下了这样祈福祝愿的名字,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和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幸福就这样远离故土,静静地躺在冰冷的石碑之下。在这些琳琅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士不及枪高的十几岁的娃娃兵,他们死去时,连名字都未曾留下,他们的伙伴叫他们石头、二狗、狗蛋、小山、黑子??他们真实的名字,已经同那场战争一道,烟消云散。

在收复腾冲的战役中,同中国远征军并肩作战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美国盟军。滇西战役中,美国共牺牲了19名盟军官兵,在这19名官兵里,军衔最高的是少校威廉·麦瑞姆。1945年修建盟军碑时,战争刚刚结束,信息散佚颇多,资料记载不详,碑上只刻有“夏伯尔等14名官兵壮烈牺牲”字样。2001年,在中美社会各界人士的齐心协助下,19名盟军阵亡官兵姓名终于找全,“国殇墓园”为他们重新修建了西式风格的墓碑和纪念碑,2004年,美国总统老布什特代表美国人民,致信中国,感谢腾冲,怀念两国之间的伟大友谊。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腾冲抗战胜利结束后,腾冲军、政、民联合将反攻腾冲城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遗骨火化,并举行了本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陆法会,选择将他们安葬此地。一碑,一罐,一把骨灰,当时的埋葬方式保留至今,骨灰的安放序列按照原作战部队的序列——70年,他们保持着原有的队形,庄严排列,凝重肃立。

他们就这样长眠,却更像长身挺立,傲而不屈,壮心填海,苦胆忧天。长长的甬道遥无尽头,高高的台阶直冲云端。这些烈士虽已远逝,他们的英魂依然长存,他们的墓碑仍如同一支支整装待发的队伍,永远守卫着中国的安宁和祥和。

腾冲城内,还有一块时任腾冲县长张问德的墓碑。

1943年8月底,占领腾冲的日军头目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信,信中假意表示他关心腾冲人民的“饥寒冻馁”,约请张问德到县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对于这份名为“关心”、实则诱降的来函,张问德义正辞严,表示拒绝,这就是广为传诵的《答田岛书》。

这篇署名“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全文不足千字,然而,字字掷地有声。

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义正言辞地写道:“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供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永离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乡,于断井颓垣之上重建其乐园。”

这封信写于1943年9月12日,腾冲沦陷已一年有余,百姓饱受兵燹荼毒,哀鸿遍野,张问德以如刀之笔凛然发问:“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

篇二:苟利国家生死以

本文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征文一等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3届高三(5)班周文馨

指导教师:屠雯

自古振兴民族,振兴中华就是一种责任,它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国人的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是在汨罗江畔,将国家兴亡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屈原一生的思考。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是“历史之父”司马迁的信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的人生准则。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大声疾呼。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都在努力。

2011年9月,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和她的医学团队获得了被看作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因此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1967年5月,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书,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种整理出一种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最终得到了国际科学家的认可。这是临危受命的责任,是为国争光的自豪。

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8岁的郑哲敏说:“国家的需求 ,就是我的专业。”作为国家中科院,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三院院士。也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留学回国后,跟随老师钱学森学习钻研,20世纪50年代末郑哲敏提出了水下爆炸空化理论来解释板材的两次加载和加速的现象,形成了爆炸成形机理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模型试验所应依据的几何相似律以及

能量准则,并为工厂设计了一整套确定成形工艺参数和条件的试验方法。他与有关产业部门密切合作,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生产出高精度的导弹零部件,对中国导弹上天作出了贡献。1981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B.克罗斯兰德(Crossland)访华听了郑哲敏的报告,不胜赞叹,表示很有价值。从小就树立了富国强民的思想,郑哲敏急国家所急,忧国家之忧。

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为国分忧的能力,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校的每一天学习都是在为国家效力做准备。课堂上一直都回响着那个坚定的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篇三: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仁人志士虽位卑而不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理想有担当。

且向滚滚而来的历史长河放眼望去,无数的仁人先哲无不用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实现自己的报国志向,去追求无悔的人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禁《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恶劣的环境并不能打到和压垮他们,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陶冶了他们的品格,积累了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执着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的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这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现代并不缺少报效国家的楷模,中国核事业的创始人钱学森。五年回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和事业的研制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航天英模罗阳用自己的一生研制新型战斗机,为中国航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我们的航母能真正有实力地去征战四方。中国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他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我国海上气候的考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都是爱国的方式。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激励人民奋发进取,勇往直前的力量,是无畏艰难,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舍我其谁,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祖国要富强,民族要

繁荣,就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最现实、最需要把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下做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趁光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扎扎实实学习和工作。这个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的、踏踏实实的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所以我们要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现实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宋儒张载有言:“为天下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去奋斗、去实干。


国家生死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63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