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东风御柳斜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0 00:19:25 | 移动端:寒食东风御柳斜

篇一: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杨柳·清明

暮春三月,柳絮,在春风中,漫天飞舞。杨花,你是在为子推飘扬吗?你与老母亲隐居绵山,尽忠尽孝。面对漫山的大火,你抱着母亲,背靠大树,竟然在烈火中永生。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在清明前几日,就是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用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的景象。

寒食节,蕴含的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子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纷纷回乡扫墓祭祖。

张志真在他的《寒食节》一首诗中写道:寒食时节雨纷飞,春风杨柳映翠微。 家家户户禁烟火,纪念贤臣介子推。

由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形式。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 1

南北朝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 “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寒食插柳,成为寒食节的重要象征。

清明,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寒食节,一家人,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烧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屋檐插柳,还含有沾先祖德泽的意思。

李白在词中写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他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每年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清明节。清明,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清明前的寒食节踏青、扫墓、上坟。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人们踏青游玩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清明,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传说,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记忆中,当我们的亲人离去,送别的亲人会手拿柳枝。现在想来,手拿柳枝,就是不愿让亲人离去。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2

杏花村。

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难忘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的赞歌!我们会用鲜花和柳枝编织的花篮,带去我们少年儿童对先烈的瞻仰!胸前的红领巾,见证着我们每天的努力,国旗下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刻鼓舞着我们的斗志,珍惜时光,为祖国的富强而读书,用我们的汗水实现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折一枝杨柳献给祖先,我们的骨子里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五十六个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我们的名子,都叫中国!

2014.3.31 3

篇二: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原文】: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阅读训练】(1)诗歌前两句用 、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参考答案】:(1)花 柳 汉宫 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春城无处不飞花

篇三:寒食 诗歌

寒食

——韩翃 hong 飞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一

作者:佚名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解释】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词语解释】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五侯:宦官宠臣。 【诗文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情况的

结 题 汇 报

朱网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2008年8月江苏省教育学会批准我组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大胆尝试,我们以“希望之星电视台”小记者和“凫鸟文学社”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为切入点,以课堂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阵地,认真开展了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力图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推动作文教学积极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个性,形成人人喜欢写作、个个争当校园小作家的良好氛围。目前,课题的各项

研究工作基本结束,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未雨绸缪,周密策划,稳步推进课题研究。

在申报课题之前,我们为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先设计了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难点,以如何将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为目标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基本显示了学生对于校园文学活动和作文教学的看法,以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意见,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多开展各类文学活动,加强校园文学活动的普及。

课题申报成功之初,我们课题组便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前国内作文教学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修定和确定了研究目标,由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牵头负责,引导各年级根据年级特点进行研究,稳步推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研讨会,多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力组织开展“希望之星”小记者和“凫鸟文学社”的文学社团活动,举办各种文学创作讲座、课堂教学、各类比赛、创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整合资源,开发并编撰了《五中通讯》、《八年级优秀作文选》、学生作文《活页文选》、《凫鸟文学社刊》,并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丰富活动,冲破“瓶颈”,打开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通道。

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开展文学阅读活动,积极引导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两者的密切联系。古人说“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眼光的影响。我们主张开卷有益,一方面提倡“随便翻翻”的自主自由阅读,另一方面以我国的“四大名

著”、 《骆驼祥子》、《男生贾里全传》、《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和《鲁滨逊漂流记》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来砥砺思想境界和语言修养,以文学巨匠、思想伟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体验,以科学理论、最新成果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准。

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七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札记。我们每年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开展读书笔记的交流和读书札记的评比。

2.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是注重校园文学与课堂作文写作平台的创建,大力建设“希望之星”小记者社团、凫鸟文学社和《五中通讯》、《八年级优秀作文选》、学生作文《活页文选》、《凫鸟文学社刊》,定下了“学生写、写学生、学生读”的办刊方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闻到油墨散发的清香,他们的文章被传阅,这给他们巨大鼓舞。同时也激发了课堂作文写作的热情。二是以“我欣赏的名家名著”、“书香漫我家,共享读书乐”等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了他们的生活视野,也为学生们得课堂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三是我们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与比赛,如七年级的读书札记、美文推荐,八年级的传统诗词创作、九年级的古诗文默写比赛、全校性的亲情专信、剪报练笔、时文鉴赏、“谈千古经典,做当代新人”演讲比赛、“万卷长歌赤子心”朗诵会、“每天送你一首诗”朗诵比赛、“树文明风采”主题征文活动、文学社社长竞聘活动、课前演讲、辩论竞赛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大胆走出校门,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参加各种文学大赛。

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捕捉生活中体现美好感情的每一个闪光点,倾注于笔端,形成校园文学作品。以上这些

活动同时又为课堂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课堂作文写什么内容”的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欲炊无米”问题。

三、结合课堂,找准“切口”,铺平课堂写作的道路。

由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校园文学活动相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而且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和自然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找准两者联系的“切口”,使得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和谐发展。

1.基础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积累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如记叙、描写、议论等基本表达方式的单项训练,立意、构思、写作技巧等综合训练等。另一方面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创新思维发展。

2.经典与时尚相结合。一个自然人必然受社会的的影响,当今社会多元发展,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一是利用《五中通讯》、《凫鸟文学社刊》这些园地,用文学样式,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完成学生人格、情操的提高,完成对学生正统的教育和引导。二是把时尚表现出来的无限创意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作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药引”。研究证明,多元化的选材广开了作文教学之路,打开了学生写作的灵感之门。

3.多种文体相结合。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局限于常见的文体上,不易打开局面。我们自行设计了七到九年级的作文教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创设表达的契机,指导学生把课写作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要求学生经常写写实性练笔、想象性练笔、感悟性练笔和学步性练笔,写札记,写随笔,写各种说不上什么文体的文章。研究证明,多样化的练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形成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兴趣。

四、教学相长,喜见“成果”,踏上新征程。

虽然,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已经进行了二年多,实践证明,校园文学对繁荣校园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探索作文教学的思路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实施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较之以往,不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特别是写作兴趣更是有了明显的变化。截止目前,张银坤老师的

《课外阅读,我为你导航》发表在《初中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发表在《成才导报》2008年10月15日。张秀娟老师的论文《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表在《学习方法报》(2009年第25期,总第8838期),蒋春芳老师的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策略》发表在《教师》(2010年第11期,总第83期);孙煜老师的论文《让学生爱上作文》获省二等奖,《关于七年级作文教学几点思考》获常州市二等奖;徐佳美老师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语文》获常州市中语会二等奖;张银坤老师多次为“希望之星”社团通讯员开设专题讲座,并在2010年3月31日面向全市开设了《“添枝加叶”——作文教学》观摩研究课。在常州市第九届和江苏省第十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传统诗词创作、美文推荐、读书札记、红读征文以及各类主题征文活动中,杭姣、曹源、邓玥、吴昊、鲍思佳、袁梦婷、李平等57位同学获得江苏省、常州市一、

二、三等奖。尤其是杭姣、邓玥同学在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年来,有多篇优秀学生习作在《常州教育报》和《金坛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自行编辑和出版了《八年级优秀作文选》2期、《五中通讯》3期和《凫鸟文学社刊》12期,正在编辑学生《活页文选》。

校园文学活动与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校园文学活动是作文教学最有益的补充,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开拓学生创造思维,解除学生创作的枷锁,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提高文学修养和创造能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2.校园文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由于升学的压力,课题研究的力量还不够集中。

这些问题,不是课题研究结题就不存在,我们还将在今后继续进行认真地探讨和研究,尤其是我加入了“张和忠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导研究读写超级链接,更为我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途径、平台和支撑,我们将一直努力实现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的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寒食东风御柳斜》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55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