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0 00:19:19 | 移动端: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篇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管怎样变换角度,庐山呈现出的一峰一峦、一草一木具体的景致都不能代表庐山,无法反映出庐山的整体风貌。这虽是苏轼登临庐山生发出的议论,但给后人带来的却是广泛的启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山中。”这句诗出自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全诗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山中。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庐山面貌千姿百态,从不同的角度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后两句写诗人由此产生的感悟:为无法看清庐山的整体风貌呢?原因很简单,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了限制。 生活中事情如此:旁观者清,当局迷。现在“庐山真面目”生活中的成语,这首诗揭示的哲理也可以被大家。

篇二:题目984ba6114431b90d6c85c754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应振飚)

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在苏轼被降职后由黄州到汝州任职,途经九江时,在庐山游玩,看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想。苏轼是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古代“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诗词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冬景》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庐山局部的景物,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游山的体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警示自己和别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55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