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7 12:43:17 | 移动端: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半期考试(一二单元)试题和答案

2015年春期高二年级政治必修四半期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2-3题。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4.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中美双方举行能源政策对话,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盲目征服自然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6、上述材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不可以改造的

C.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能够驯服自然界 D.自然界是变化多端的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9、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10、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1、戒掉网络游戏瘾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学生也能意识到,网络游戏上瘾,长期付出的成本要比从游戏中获得的收益大得多。但仅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顺利地戒掉网瘾。这说明

( )

A.人们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没有用的 B.由认识到行动需要决心和毅

C.人们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 D.客观因素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二、主观题(共52分)

13、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8分)

14、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为妥善安排好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政部、财政部迅速与灾区政府研究制定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政策,并明确在中央财政安排的5亿元综合财政补助中解决资金来源。

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的同学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对此作简要评析。(10分)

15、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暴恐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指挥研究制定救援、抓捕计划,指导开展抓捕工作。全国各族人民发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精神,使防暴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16、(12分)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1.材料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带有客观规律性。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直接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中央高层一个重要选择。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性。(12分)

1

2015年春期高二政治半期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3.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8分)

(1)哲学来源于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反映,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4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的同学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对此作简要评析。(10分)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2)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也是正确的。

15.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答案;(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指挥研究制定救援、抓捕计划体现了这一点。(2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也可以答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2分)在周密的救援、抓捕计划指导下,发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精神,取得防暴工作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这一点。(2分)

16.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篇二:政治必修四 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政治必修四 第一、二单元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

1. 在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活动中,有专家指出,语言学的每次发展都以哲学作为推动力,语言学研究不应局限于“纯语言”研究模式,语言学家应坚持走与哲学紧密结合的道路。专家观点表明( )

A.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对具体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D.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遵循共同的规律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语言学发展的作用,“语言学家应坚持走与哲学紧密结合的道路”体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发展 的指导作用,故选B。选项AC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答案选B。

2.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

①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 ②虚实由经验来判断

③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 ④检验真伪需实践作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疾虚妄”说明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重效验”说明检验真伪需实践作标准,①④切

1

题,②③观点错误,答案选B。

3. 直到法国大革命后期,路易十六读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的书后叹息道:“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B

【解析】从题中路易十六叹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可以反映出哲学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排除A,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故C项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错误,故选B

考点:哲学的指导作用

4. 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里发现的新粒子确系希格斯玻色子;4月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探测到多余的正电子;11月21日,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首次发现了源自太阳系外的超高能中微子。这些科学发现共同佐证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A.①②

【答案】C

【解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新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题肢①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故排除;题肢③说法正确;题肢④错误,应该是实践。答案选C。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5.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

C.②④

【答案】C

【解析】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客观存在,也就没有意识,①说法错误。题干不涉及意识的产生方面的内容,故排除③。②④切题,答案选C。

6.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 )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中“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否认世界是神或人创造的,认为“火” 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而且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火”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说明了他的观点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综上所述, D.③④

3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7.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 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 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 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答案】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真理。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D符合题意。

8. 长期以来,菠菜作为一种有营养的蔬菜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近年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菠菜的草酸含量较高,大量或长期食用易与体内钙元素结合形成草酸钙而不能被人体吸收,被排泄掉而造成人体钙质的大量流失。上述材料从哲学上反映出( )

①认识与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④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历史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人们的最新研究,改变了“长期以来,菠菜作为一种有营养的蔬菜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的看法,说明了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故题肢②④是正确的;题肢①说法错误,实践与认识是对立统一的;题中③说法错误,故排除;答案选B。

9. 下列语句中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答案】D

【解析】实干强调重视实践的作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故选项D正确;选项A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选项B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故排除;选项C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故答案选D。

10.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答案】D

【解析】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D符合题意。

11. 中国人练习毛笔字往往从“永”字开始,据说这个传统是从晋代王羲之开始的。他认为“永”字包含了汉字书写的八种基本笔法。写好了“永”字,就可以为写好其他汉字打好基础。从哲学角度表明( )

A.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B.意识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

C.人类的实践水平受认识发展程度的制约 D.没有正确意识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

12.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

5

篇三: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 ---第2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 ---第2单元测试题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200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 )

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

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

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

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4.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1

毫不手软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C.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5.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45%,相当于减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减排量的1/4。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哲学上讲说明(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6.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写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7.“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而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诉求。”这句话说明

( )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 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8.我国科学家已破译水稻遗传密码,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并将公布数据,

2

供全球无偿共享,这一研究成果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材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可以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9.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下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面漫画《破旧立新》启示人们办事情要( )

3

破旧立新

A.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2.有人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私车发展需要理智。按德国西部每1 000人有510辆车计算,若达到同样水平,中国的汽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67圈,如果那样,全世界生态系统会完全乱套。材料中对我国私车发展的推测( )

A.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

B.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未来并不存在

C.会导致错误

D.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莫言的作品( )

A.证明了文学作品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B.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启示我们应立足社会实践,提高主观臆造能力

D.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性活动

14.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4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6.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17.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 )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

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13年7月,全国很多省、市再次启动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此完成19~20题。

19.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连续15年组织了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此,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青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书本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个人获得新知的唯一途径

D.“读万卷书”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30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