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安阳文字博物馆解说词

安阳文字博物馆解说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3 07:30:22 | 移动端:安阳文字博物馆解说词

篇一:文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语音导览讲解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一座面向国内、国际开放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您现在走进的是前厅,这是入馆参观的过渡空间。你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馆名。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题写。背景上的文字随机选自《康熙字典》,体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请您走进序厅。序厅共有四面浮雕。 北面表现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最上面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下方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镂、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纸张书写的历程。东面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一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南面浮雕表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我们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西面浮雕集中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一些现在不再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文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浮雕旁边的天然石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竹简。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房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接下来,请您走进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 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甲骨文记录了这个王朝许多早已被时间湮没的故事,已经成为古今安阳的符号。

甲骨文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早在清朝末年,安阳殷墟小屯还是一片农田,小屯村民在这里耕种的时侯,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被人们当作中药“龙骨”卖到药店里。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划符号。经过仔细的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划符号是商王朝的文字。他的发现后来得到学术界确认。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而被称为甲骨文。王懿荣先生因此被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的发现,可谓是“一片甲骨惊天下”。1908年,学术界获知刻有文字的甲骨出自安阳小屯。消息付出,很多人纷纷来到小屯收购甲骨,私人挖掘成风,因此大量的甲骨片流散到了海外,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呼吁科学发掘小屯。

()1928年——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对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科学发掘。此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小屯村北地、南地和花园庄东地发掘了

大量的刻辞甲骨,为全面深入的解读殷商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先后发掘15 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有关甲骨的最重要的一次发现,发生在1936年。您现在看到的照片是1936年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第十三次发掘时发现的一个甲骨坑。这个坑是一个甲骨窖穴,编号为YH127。这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坑,共出土甲骨17096片。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被专家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考虑到安全性,当时的发掘者决定将整坑甲骨搬到室内清理。但这坑甲骨过重,如何搬运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经过研究,考古工作者们将整坑甲骨切割成一个灰土柱,然后让工人连夜赶制一个特制的大木箱套在上面,加底封盖,然后用绳索沿着简易的马道拖到地面。当时没有起重设备,大家采取了当年为袁世凯抬灵柩的做法,用众多共同抬棚杠,以锣为号,经过两天两夜,终于将甲骨坑抬到火车站,最后由火车运往南京。抗日战争期间,这坑甲骨又被辗转运到昆明。此后,胡厚宣、高去寻对其进行清理、编号。整理工作历时半年之久。

()您现在看到的是YH127甲骨窖穴复原的原貌,它再现了这坑甲骨出土的情景。这坑甲骨基本上都是龟甲,形状规整,集中堆放,并且有大块的小块的,正面的反面的,有字的无字的,大字的小字的,腹甲的背甲的,彼此叠压,相互枕籍。

()从1950年起,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小屯村设立了工作站,先后举行30多次重要发掘。

其中甲骨方面有两次重大发现:一次是1973年发现的小屯南地甲骨,出土刻辞卜骨的13650片,这是建国以来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您现在看到的这片

甲骨正是出土于小屯南地。它可能是迄今为止知名度最大的甲骨片之一。它的图像经常作为教科书彩图甚至封面出现。我国还曾用它作为邮票图案。

()另外一次重要甲骨发现是1991年发掘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这坑甲骨共发现1583片。这一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出土甲骨的内容主要是商代的“非王卜辞”,即不是由商代国王自己占卜的甲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您现在看到是根据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甲骨所复原的。在骨片上都能够看到清晰的钻、凿痕迹,这都是商王占卜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他们在占卜的时候有十分严格的程序:首先,占卜一般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这些人被称为“贞人”。他们在选好的龟甲或是牛胛骨的背面凿出一排排整齐的长槽,再在长槽边钻一些小圆孔,再把燃烧的木炭在圆孔附近灼烧。甲骨受热以后,正面就会出现裂纹,并发出“卜、卜”的声音。占卜者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最后由贞人负责把占卜的过程和内容锲刻在骨片上,这样就形成了甲骨文。 ()商人为什么要占卜呢?商朝时,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王的占卜活动特别的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当时的甲骨文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占卜性刻辞,另一类是记事刻辞。 在甲骨文尚未发现之前,人们对商代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古文献。比如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殷本纪》。《史记·殷本纪》中对商代的描写非常简略,最主要的内容是商王世系谱。记载了从商代的祖先到商代最后一位国王帝辛。著名学者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释,成功释读了商王朝历代商王及其先公的庙号。他将这些庙号按称谓的先后排列起来,从而得到一份商王世系。纠正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当中的一些错误,印证了商代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有占卜性刻辞和记事性刻辞,其中大部分为占卜性刻辞记录,主要是“问”,所记事情未必都要发生。这些都已经是残片了,不能整句的释读,我们也只能理解其中的个别单字。比如占卜下雨的情况,占卜关于妇人分娩的情况。他们的占卜很频繁。 还有少部分是记事刻辞,所记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主要是一些有关卜用甲骨贡纳、征取、整治和收存手续的记录。

()百年甲骨史,国内外研究甲骨的专家达到3000多人,发表著作万种以上。不同阶段都有为甲骨学研究作出突出成绩的学者,首屈一指的当属“四堂一宣”。所谓“四堂一宣”是指五位甲骨学家。

1.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号雪堂,早期重要的甲骨收藏者和研究者。罗振玉将甲骨文的出土地考订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并确定小屯村即为商代晚期都城。这是他对甲骨学和殷商考古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仅其个人破译的甲骨文字就有561个。他以一人之力共征集甲骨30000余片,先后编印出《殷虚书契》等多种著录书,为甲骨文的搜集、拓印、流传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 ),号观堂。近代中国国学大师。他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不仅考释文字,更重要的是考证商代历史。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从甲骨文中辑出了商王朝的王位世系。

3.董作宾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董作宾先生是甲骨文科学发掘的倡导者和多次发掘的主持者。他写过一篇《甲骨断代研究例》,对出土于安阳殷墟二百余

篇二:河南:殷墟博物院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燕尾服,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考试用书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我们先来看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

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从这个档案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王从事的占卜活动特别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样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烧。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现在您看到的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文卜辞。

篇三:广播馆解说词

传媒博物馆广播馆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根据观众类型调整措辞)大家(上午|下午)好!欢迎您来到(莅临,根据来宾调整)传媒博物馆参观,我是传媒大学**专业*年级***,很高兴为您提供本次讲解服务。传媒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传媒类专业博物馆,一期工程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由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传输馆四个分馆组成,形成“四馆七厅、一条传媒科普走廊”的展览格局;目前拥有藏品12000多件,并且仍在不断丰富中。

序厅:大家看到的“传媒博物馆”几个字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我馆题写的(根据观众需要,可在参观开始前或结束后适当停留,供观众拍照)。 大屏幕循环播放的是我校建校60周年时制作的宣传片和传媒博物馆的宣传片。

第一单元 世界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入口:我们看到的这款大型收音机,是由广东德生公司为我馆定制的,它可以实时收听广播,也可以作为音箱使用,播放MP3。(值得一提的是,德生公司的董事长梁伟先生,为我们馆捐赠了大量的藏品,具体情况稍后我们还会介绍。) 广播馆一厅入口处: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的是广播馆一厅。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广播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它的出现使人类首次实现了远距离、广覆盖、实时性的信息传播。无线广播技术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技术探索。

我们先看看人类为了实现快捷方便的远距离传输信息而做出的努力,主要是有线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照片:莫尔斯拍发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

我们看到的这句英文(对于一些年轻观众可让他们来读)选自希伯来《圣经》,翻译过来就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的内容。

有线电报的发明者是美国发明家萨缪尔〃莫尔斯(Morse, Samrel Finley, Breese,1791-1872年),有趣的是,莫尔斯原本是一位画家(他最有名的画作之一“卢浮宫画廊”),一次旅行中他偶然接触到“电磁铁”,使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经过多年探索,他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53岁的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试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封由导线传递的电报,由于莫尔斯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所以电报内容是圣经的诗句,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What hath God Wrought!”

图:莫尔斯电码表

这幅图就是由莫尔斯创造并由他名字命名的莫尔斯电码,一直通行至今。

电报接发的过程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不仅手续麻烦,而且不能进行及时双向信息交流。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直接传送人类声音的通信方式,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话”。

照片: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及其场景图

电话的发明者是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年)。1876年,贝尔成功试制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照片所展示就是贝尔向世人展示他所发明的电话的场景图。

有线电报和电话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但是这两项技术所实现的都是点对点的传播,不具备点对面,广覆盖的性质。留声机的发明则打破了这个壁垒。

照片: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早期的广播大多都是将节目录制好,然后再反复播放,是一个录播的过程。 “世界发明大王”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在1877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录音装臵——留声机,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会说话的机器”。 留声机的发明也解决了广播的音源问题。

藏品:中心展柜中的一套爱迪生牌的机器,包括录音设备,留声机和消磁机器。

发明于19世纪末的蜡筒留声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商业流通的人工录音载体,能录制长达3分钟的声音,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性,最早的蜡筒留声机在使用十几次后就会变化,并在1929年后逐渐被电唱机等取代。

1.2 无线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面科学家照片墙,展示了为无线广播诞生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赫兹则随后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1896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先后在不同地点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证明了无线电可以用来传递信息。1906年12月24日,费森登通过无线电波向空中播送圣诞故事和音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被公认为无线广播诞生的标志。

无线广播是一个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发送一般是由广播电台来完成,而接收则一般使用收音机。

藏品:阿特沃特肯特牌电子管收音机

这是一台1928年美国的阿特沃特肯特牌7电

子管收音机,也是我馆目前收藏的最早期的收音

机。早期的收音机都是用这种电子管装臵(指示

观众看展品中的7个灯泡似的电子管),同时在20

年代,收音机的扬声器(或者叫喇叭)是和收音

机分离的。一般都是铜管的曲颈扬声器或者一些造型优美的扬声喇叭。 藏品:RCA落地式收音机

收音机根据其造型一般分为桌式收音机和落地式收音机。

这台便是一台1940年美国RCA落地式收音机。在二三十年代,

收音机价格是很昂贵的,只有一些富裕家庭才能买得起这种

落地式的收音机。RCA是Radio Corporation American的缩

写,即美国无线电公司。

在看完收音机后,我们来关注一下广播电台的发展

照片: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

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批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商业电台之一,同时也是第一家持续向广大受众播出的电台,并在报纸上刊登节目时间表,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KDKA广播电台开播当天播出了沃伦〃哈丁击败詹姆〃考克斯当选总统的消息,

电视机的视频就是介绍关于KDKA早期筹备开播的情况的。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一下。

照片:1922年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成立

两年之后,也就是1922年,我们大家所熟知的BBC,即英国广播公司正式成立,与KDKA的商业性质不同,BBC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BBC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在1955年独立电视台和1973年独立电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

照片: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里是伦敦》广播节目主持人爱德华·默罗。★★★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广播史上的第一次现场直播,它发生二战期间。1938年3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华〃默罗在德军进占维也纳的前一天,在战争前线开始了他的第一篇战争报道,英国和美国民众通过广播收听到了默罗关于战争的现场报道,爱德华也以其客观、冷静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国听众的信任。下面我们一同重温下爱德华经典的报道。

墙上文字:广播史上的第一次“现场直播”★★★

电视机视频:爱德华·默罗在演播室做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电台数量猛增。广播不再以单纯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主,开始加入更多为政治服务的节目内容。这一阶段成为世界广播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各国的领导人,政治家都纷纷借助广播这种有效的传播手段来宣传推广自己的思想。比如以口才和演讲著称的丘吉尔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是非常伟大的演说家。音罩下面我们可以听到罗斯福发表的“炉边谈话” 以及丘吉尔的广播演说。

(1)照片:希特勒在二战期间发表广播演说。

(2)照片: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

(3)照片:193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的照片。

(4)照片: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卫国战争动员广播演说

(5)照片: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将军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向法国人民发出著名的“六·一八”号召,要求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独立。

日本天皇也是通过广播发表了投降诏书。当天,各同盟国收听到了天皇的投降令,同日,中、美、英、苏四国正式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照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

藏品:老式手摇电唱机

这是一台老式手摇电唱机。早期的广播文艺节目(比

如音乐、相声等)都是提前录制好,灌成唱片,然后

利用电唱机在广播电台播放。

第二单元 中国现代广播事业的诞生

(1923—1949年)

在了解了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广播事业的创办和发展。


安阳文字博物馆解说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92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