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保定市

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保定市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2 23:32:56 | 移动端: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保定市

篇一: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篇二: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2、 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将儒学改造为孔教。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 )

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 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C.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 D.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

3、 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召乱。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

A.格物才能穷其理B.存天理,灭人欲

C.正君心以正朝廷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4、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 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 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6、 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

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

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

7、战国时期,出现了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的问题。这表明

A.商人社会地位高于农民 B.商业发展影响国家收入

C.各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 D.农业经济出现衰败困境

8、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

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9、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

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10、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

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11、唐末徐寅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

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12、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

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商业发展无障碍 B.商人地位高

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

13、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

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14、1931年5月,国产第一辆汽车问世,该车除少数部件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的外,其余部

件均由民生厂自制。民生厂还曾同国外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这充分说明( )

A.中国汽车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制于洋人B.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工业有业务联系

C.中国汽车工业有很强的自主性D.民生厂是一个典型的合资企业

15、《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

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16、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

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17、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

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18、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 西餐刀叉,影

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B.远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人饮食受传统思想影响

19、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

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 )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20、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1750-1900年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单位:百分率)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21、据统计,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在中国经营成果的外资企业和华资企业每年回收他们资本投资最初市

场价值的只有10%或者略多一点。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限制了市场消费 B.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顽固坚持传统的中农抑商政策

22、 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

(

)

A.“一五”计划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B.“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中央经济八字方针收到良好效果D.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

23、自1949年至2008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但其中1961年,1967年出现了明

显的下降,导致下降的共同因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三大改造未完成

24、1980年4月,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领取了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外资审字

(1980) 001号”营业执照。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 D.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改革主要目标

25、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

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26、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吧《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

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B.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27、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

错误的是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28、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易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

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29、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

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篇三: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110 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如果要为以下四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列强侵华的扩

大B.近代中国走向沉沦

C.军国主义的残

暴D.先进中国人的救亡

2.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

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①五口通商 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3.近代西方列强开始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中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

京条约》D.《辛丑条约》

4.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

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A.轮船招商局的创

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6. 观察右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

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7. 马克思在1853年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

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马克思意在表明

A.工业文明必然取代农业文明 B.君主立宪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

C.主观暴力破坏与客观推动进步同时并存D.主观暴力破坏具有延续的特点

8.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

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9.“??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

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

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1.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12.美国学者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

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是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3.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

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14.《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

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D.心理征服

15.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

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 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

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 16.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

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

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17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8.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

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对这一宣言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B.国共矛盾从根本上消除

C.标志国共两党关系的开始改变D.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19.在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第54军郭汝瑰参谋长说:“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

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整个抗战也会因我有生力量之保全而得以持久。” 其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思是

A.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B.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

C.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D.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

20.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

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与材料中“任务与目的”有关的言论是

A.“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 B.“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

C.“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D.“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21.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

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

斯福认为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22.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

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23.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

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24. 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

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如图5)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

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 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25.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

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

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

26.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

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保定市》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90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