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散文八大家选读

散文八大家选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9 00:14:26 | 移动端:散文八大家选读

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留侯论》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翻译: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贵族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而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2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翻译:您辛勤奉养父母,安宁的过日子,只是盼望平安无事。

3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必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翻译:这个道理宽阔无边,即使是圣人不能认为这是可信的,所以到中间又怀疑起来。 4 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翻译:爱好自己清廉名声的士人,都害怕顾忌不敢称称赞您的高才。

5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

翻译:大火帮助了你,使你的实际情况显现出来,使那些把称赞你的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张开他们的嘴,主持考试的人,授予你官职也不提心吊胆了。

6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翻译: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来表示你一无所有。

7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翻译:现在我所说的这样的情况,跟古代有所不同,所以把慰问你改为祝贺你。 《答司马谏议书》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又想到君实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3.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游褒禅山记》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翻译: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翻译: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翻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柳子厚墓志铭》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翻译: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教谕和禁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依赖。

2.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翻译:此地风俗借钱时用自己的子女作抵押,按照契约规定,到时不还钱赎回自己的子女的,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就没收为奴婢。

3.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翻译: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追逐游戏,虚伪地互相谦逊以媚悦对方。

4.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翻译:你已落入圈套,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

5.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翻译: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长,其困窘如果不至于极点,他即便在功名事业上出人头地,而对文学辞章来说,必定不会自己刻苦努力,从而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名传后世的业绩,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6.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翻译:自从子厚被贬斥以来,卢遵一直跟他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从没有离开过。送子厚归葬以后,还将要经营料理子厚的家事,这样的人真可以说是一位有始有终的人。

7.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翻译:被贬以后,又没有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穷困荒远的地方,才能不被世人使用,理想在当时不能实现。

《祭十二郎文》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翻译: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子。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翻译: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

此离开你而去就任啊!

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翻译: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4.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翻译:难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翻译: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6.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 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翻译: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送李愿归盘谷序》

1.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翻译: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2.大丈夫之遇之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翻译: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在当朝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翻译: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4.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翻译:啊,盘谷中的快乐啊,真是快乐无穷。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啊,禁绝不祥。

《张中丞传后叙》

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翻译:哪里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全部牺牲了,唯独自己蒙受耻辱求得活命的事?即使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哎呀!(有人)却认为那么贤明的许远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

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翻译:在张、许二公防守睢阳之初,他们怎么会料到别人始终不肯来救援,因而就丢下城池逃走呢?如果这座城池不能守住,即使逃到别处又有什么好处呢?到了没有救援并且弹尽粮绝之时,带领这支因作战负伤残废、饿得瘦弱不堪的残余部队,总是想要突围出去,一定也是做不到的。二公的贤能,他们的谋划是很精细的。

3.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尔。

翻译: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4.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翻译:但是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叛军所说的是真的。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翻译: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能一一计算;拥有强大兵力却坐视不

救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6.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翻译: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吊祭人们所说的双庙。

7.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翻译:但看中了南霁云作战勇悍有力,不听南霁云苦苦请求救援的话,却硬留下他,为他准备了酒宴和歌舞,请南霁云入座。

8.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翻译: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

《段太尉逸事状》

1.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翻译: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大都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

2.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翻译: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这样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

3.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翻译:现在称赞段太尉大节的人,认为他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从而取得天下的名声,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象上述的那样。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翻译: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5.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要求他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的表现),小心谨慎的样子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说的是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

《越州赵公救灾记》

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文:(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 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文:(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新自 处理。

《丰乐亭记》

篇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

1.原毁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求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反对的颜色。又曾经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高兴的颜色。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2.留侯论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

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3.进学解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来自于勤奋,却因为游荡玩乐而荒废;品德的成就来自于思考,却因循随俗而败坏。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拔除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有一点长处的人都已经被录取,凭能治一种经书而出名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人才。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提拔举用呢?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一味多读书致力获得更多知识,大小方面都不舍弃。晚上点起灯烛继续白天的学习,总是劳累地过完一年又一年。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寻找踪迹难寻的儒家遗说,独自广泛搜求、从古代将它们继承下来。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

嚼其中精华,写作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训别人干么呢?”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4.越州赵公救灾记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和尚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

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5.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

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fǔ);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fǔ);安上,字纯父(fǔ)。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也作“临川王某记”。这里“某”是古人写文章时惯用的谦称)

6.后赤壁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7.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李翰凭借文章使自己出名,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只是先后时间不同罢了。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

篇三:(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目录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目录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目录

论说

进学解 韩愈

朋党论 欧阳修

名二子说苏洵

留侯论 苏轼

书信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答司马谏议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杂记

丰乐亭记

木假山记

墨池记

超然台记

黄州快哉亭记

山水游记

钴钙潭西小丘记

游褒禅山记

后赤壁赋

赠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赠黎安二生序

书序

张中丞传后叙

梅圣俞诗集序

战国策目录序

传记

柳子厚墓志铭

段太尉逸事状

方山子传

祭文

祭十二郎文

祭石曼卿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寓言

毛颖传

颇嫩传

日喻

活动专题

附录 柳宗元 王安石 苏辙 欧阳修 苏洵 曾巩 苏轼 苏辙 柳宗元 王安石 苏轼 韩愈 韩愈 曾巩 韩愈 欧阳修 曾巩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散文八大家选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48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