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宋词鉴赏

宋词鉴赏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7 12:07:38 | 移动端:宋词鉴赏

篇一:宋词鉴赏

《定风波》

序: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

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写于元丰六年。词中提及三个人物:王巩,字定国,苏轼好友,貌美,被苏轼叫做“琢玉郎”。柔奴,王定国的妾,又叫“酥娘”,原本江南歌女。还有作者,贬谪至黄州的苏轼。

王定国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至岭南一带,后又稍向北迁回,至黄州,苏轼宴请,柔奴作陪。酒席中,柔奴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令苏轼吃了一惊,柔奴不过一歌儿,受异乡之苦,怎能这般气定神闲说出这样的话。惊诧带着敬意,为柔奴写下这首《定风波》。 词的蕴意简单明了,音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有着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的风格,是其婉约词的代表。

上阙总写柔奴的容貌秀美,歌声悦耳,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阙通过写柔奴的北归,表现其心灵的温和旷达。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 “微笑”二字,更是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 “笑时犹带岭梅香”,以傲霜的岭梅喻柔奴品格,赞美柔奴不为生活艰难而困的意志,为她语出惊人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回答更显深长隽永。

最让人心动的还是这句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漂泊在外,关键处就是安心,心安下来,才有活灵活现的喜怒哀乐。不然有安定的事情可做,不然有安然的人可依靠,不然,是惯常了漂泊,足以给自己安慰。想柔奴心中所有的安定,该是王定国吧,只要跟着他,到哪里都是家。女子仰仗她的丈夫,生死动荡,艰难苦恨,全是可以忘怀的,既托付了身家性命于他,那么,他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能心安的地方。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苏轼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屈原、陶潜、李杜等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端的进取与隐退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矛盾的人格一方面是他忠君爱国,包袱满怀的儒家思想践行者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他留给后人更重要的影响,即他的“退隐”心态。这首《定风波》里也有透露。他借柔奴之口,赞柔奴,即是在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无依漂泊,心安为乡。

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由此而生的空漠的人生慨叹,可以说是“乌台诗案”为他留下的影响。苏轼的词以乌台诗案为界,在创作上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 后期作品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而后期的作品风格更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引自百度百科)

他欣赏一切美好而自然的事物、温和且平淡的人物,在细微须臾的欢笑中表达着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在质朴的想象意境中表达他所定义的人生、艺术的美。他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同于白居易的明朗;不如柳宗元的孤峭;更不像韩愈那样的盛气凌人。他在后期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是一种退避社会的生活态度。有着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在当时的太平盛世里,仕途坎坷,难得抱负的苏轼憧憬着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漂泊与心灵退隐中,淡漠着对整个社会和生命的厌倦感伤。从他行云流水的笔法中,从他的嬉笑怒骂的情感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骨子里饱含真性情的苏轼,一个给后世留下可以品味的心灵遗产的文人形象。

回到这首词,想到,生活一直“在路上”,这种情怀无论古今。但愿我们在外,都有安心的时刻、旷达的心境。

篇二:宋词鉴赏5首

宋词鉴赏5首

宋词和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称“唐诗宋词”,可在历年的全国语文高考中,唐诗考到了6次,而宋词只考到过1次,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也希望引起各个学校语文老师和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的重视。

下面列举5首宋词鉴赏,供参考。(版权所有,请毋下载)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1.1.词中的“月白风清”是不是仅仅写晚上天色很好?为什么?

2. 2. 清人周济评论这首词有“藕断丝连”和“异军突起”之妙,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词中的“月白风清”具有象征意义,一方面写作尊前客饮酒把欢的晚上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另一方面更写出了自己年轻时处境顺利,也反映了年轻时的愉快心情。 2.“藕断丝连”是指下片紧承上片的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一般,写得沉郁慷慨。尽管中间有情绪低沉的内容,但最后又回复到开头激越豪迈的情调。“异军突起”是指感情上的骤然转折,给人以异军突起之感。词的开头回忆年轻时仕途顺利,谁知时光易逝,种种不幸接踵而至,感情一下子掉入“忧患”之中,让人觉得凄然欲绝,情绪低沉;但到了下半片,忽然峰回路转,精力弥漫,笔势雄劲,充满豪气。

定风波 苏 轼

三雨狼遂

月。狈晴

七雨,,

日具余故

沙先独作

湖去不此

道,觉词

中行已遇皆而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

2.2.有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语含双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1. 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

过隐士一样的贫困生活。

2. 2. 这里的“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政治上的风雨和晴。由于苏

轼历经官场的风风雨雨,对风雨的袭击或雨过天晴的遭际已习以为常,所以他觉得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要了,从而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

①此词一题“郴州旅舍”,是宋哲宗绍圣四年秦观在郴州贬所时所作。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1.1.有人认为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具有象征意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 2. 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 1. 同意。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

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或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绕,无处可寻),实际上这里的“楼台”“津渡”“桃源”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感到美好的生活已经消失,内心具有一种无所适从、找不到出路的惆怅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2. 2. 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本来收到朋友寄赠的

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

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案:

1.“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写的是荆柯准备去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时的情景,那情那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这首词运用这一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的高兴之情。

2.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灞桥、曲江的风景等待南宋军队的到来,写出了中原人民正准备迎接收复失地的南宋军队到来的情景(或:表面上写的是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在等待南宋军队的到来,实际上写的是中原人民在等待南宋军队胜利收复失地),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请你谈谈该词为什么连用三个“溪”字?

2.2.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具有“澹语清新”的特点,请你具体谈谈辛弃疾这首词的这一特点。

答案:

1. 1. 连用三个“溪”字,使得词作的画面布局十分紧凑,在全词结构上起到栋梁的作用。 2. 2. 这首词“澹语清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白描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全词没有

一句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用纯粹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家环境和一家五口的生活画面。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小溪来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在写景上,把农村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成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在写人上,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真实地描绘了充满生机、和平安静、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景象。

篇三:2015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

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

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

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29.向子諲《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30.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

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

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

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 (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宋词鉴赏》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32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