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南宋历史

南宋历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6 18:17:56 | 移动端:南宋历史

篇一:南宋灭亡的历史真相及原因

南宋灭亡的历史真相及原因

在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站在岸边堆积的熔岩乱石之上,雾霭茫茫,水天一线,惊涛如诉。湛江文化研究专家、湛江市博物馆原馆长陈志坚介绍,相传当年流亡至此的南宋皇帝赵昰和抗元军民正是在这里愤慨山河沦陷,将岸边巨石怒击水中,代表与元朝抗争到底的决心。是为“以石击匈(元)”,“硇”字由此而生,硇洲岛也因而得名。

虽然南宋朝廷苟且偏安后在此最后灭亡,然而这段历史却是粤西沿海地区最为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南宋年间,粤西沿海大都是荒远之地,正是因南宋流亡朝廷的一路南下,才为这些地区带来了中原、江南文化的火种,并对其后世文化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硇洲岛,就是南宋朝廷这段流亡之旅的海上最南端根据地。在此地发生了两件大事:一、年仅11岁的皇帝赵昰驾崩,7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继位;

二、宋军于此驻扎不久即莫名掉头北返,走上了最终“自取灭亡”的不归之路。在这个仅有5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与宋代相关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是颇为厚重,宋皇城遗址、翔龙书院、宋皇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这些沧桑斑驳的古迹隐藏在一片片茂密的火山岛原始植被深处,曲径通幽,充满了神秘色彩。不仅如此,“不拜皇帝拜忠臣”,岛上的庙宇除天后宫(妈祖庙)、关帝庙、宗族祠堂等在广东沿海常见类型之外,早年修筑的分别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宋末重臣的祠庙在这里分布众多,香火不断。

岛上居民至今仍延续着将三位宋臣神像请回家中轮流供奉的虔诚风俗,每年庙会之际又送回庙中,岛上、岛外居民都会来此祭拜,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

崖山之战示意图

当代史学专家对硇洲岛的历史背景一直存在着一定争议。从地图上看,宋廷流亡至硇洲,却又突然掉头北返,最终亡于崖山。行军路线逆流,且迎向元军追兵,似乎十分不合情理。然而在以硇洲岛津前天后宫理事会副会长窦广栋为代表的当地文化学者看来,这种疑虑似乎不应存在。

在他和陈志坚老馆长的带领下,我们仔细考察了当年南宋朝廷驻扎过的遗迹。而对于学术界的争议,窦广栋等人有一个颇为大胆的猜想:或许历史上的崖山海战,根本不是亡宋之战,史料所记载的,只是后人以讹传讹。崖山海战的失利对宋军海上主力的打击虽是毁灭性的,但陆秀夫背负赵昺跳海记载中南宋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可能并未在崖山发生。

“赵昺和陆秀夫可能是在硇洲岛跳海的!”窦广栋进一步陈述了他有如此猜想的论据:从海上逃亡路线分析,掉头北返的确不合情理。因此北返的应该是张世杰所率领的宋军精锐,企图开辟“第二战场”。崖山海战确实让宋军丧失了大部作战主力,

但宋廷并非灭亡在崖山。在硇洲岛上,宋廷修建行宫、书院等遗址真实存在,若非宋廷想长期驻扎于此,绝不会贸然劳师动众大兴土木。年幼的赵昺当时可能与陆秀夫等其他大臣留驻在硇洲岛,苦等来张世杰崖山战败的消息后或于此地绝望跳海,或在随后继续流亡的途中最终葬身大海。

记载不详的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会伴随着猜想、推敲和质疑。硇洲岛在宋元之交那段特殊历史中扮演的角色的细节究竟如何,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证。

篇二:论南宋的历史地位

略论南宋的历史地位

何忠礼

内容提要

南宋立国153年,以往人们对它的历史地位评价颇低。实际上,这种评价缺乏总之,绝不能贬低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史研究中心主任。(杭州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何时,最高统治者就为外戚、宦官、权臣、军阀玩于股掌之上,国家或是为豪强地种情况,在南宋历史上却并未出现。而南宋常为后世所诟病的军事上的不振,固然有抑制武人所带来的副作用,但金、蒙统治的相对稳固,军事力量的空前强大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而这一点很少有人指出。因此,全面而实事求是地评价南宋的历史地位,既是正确研究南宋历史的需要, 也是深刻揭示南宋所以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需要。为此,笔者不揣识昩,拟对南宋的历史地位作一个简略的评价,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为后世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南宋建立以后,经历了大约14年时间的战乱,社会逐渐趋向安定,而华北、中原地区的人民或为了躲避战乱,或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野蛮统治,纷纷南移,正如时人庄绰所说:“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①以都城临安府为例,竟然成了一个移民城市,至迟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以北方移民为主的外来人口,已占了全城人口的十之七八②。甚至原本人烟稀少的两广地区,也因远离战场,成了人们避难的乐土,出现了“时中原士大夫避乱者多在岭南”③的局面。

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和生产技术的传入,南宋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作为劳动力的人口来说,光宗绍熙元年(1190)全国有12355800户,若以平均每户5口计,有6177万余人,超过了汉、唐时期的最高人口数④。与此同时,金朝有户768万余,口4581万余⑤。户口数也比南宋要少了许多。从粮食产量来说,由

于南宋重视水利兴修和精耕细作,加之稻麦并举这一生产格局的出现,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唐代上田亩产不过二石左右,南宋江东、两浙地区的“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提高了二倍多。加上大批荒地获得开垦,粮食总产量也随之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⑥的谚语由此产生。继苏湖地区成为南宋的粮仓以后,进入元朝,福建、江西等地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当时全国岁入税粮总计为12114708石,其中江浙行省即达4494783石,占了全国的3710%。说明中国南粮北调的格局到元代已经出现,而它的基础却是南宋奠定的。

其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北方工匠的南下,南方的手工业生产也上了一个台阶。除了矿冶业因受资源条件限制,并未获得显著发展以外,其它生产部门几乎全都超过了北方。原设在开封的公私手工业作坊移到临安府后,使临安府迅速成为南宋最大的手工业中心。其中,纺织业是南宋手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其规模和技术都大大地超过了同时代的金朝,从此以后,南方一直成为中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宋时,制瓷业的中心尚在北方,定窑(河北定州)、汝窑(河南临汝)、钧窑(河南禹县)、官窑(河南开封)和景德镇窑(江西),是当时全国的五大名窑。可是,北方故产品有“饶玉1”之称⑦,为后世的“瓷都”地位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广东、福建2007年12月从广东洋江海底打捞上来的南海一号沉船,装有绍兴年间在龙泉、福建、广东等地生产的大量精美的陶瓷制品,就是一个明证。

此外,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生产部门,也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远非北宋时候可以比拟,与金统治的北方地区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南宋的商品经济更加发展。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繁华、商业的兴盛,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南宋最大的城市是都城临安府,到咸淳年间(1265~1274),仅城区(钱塘、仁和两县)就有186330户,若以每户5口计算,即达931650口,加上众多的流动人口,全市约有140万人左右。临安城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买卖昼夜不绝。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最著名的大都会伦敦人口也不过三万四千左右。难怪马可·波罗到了杭州以后,对它“颇具豪华气派的一事一物,惊讶得瞠目结舌,叹为观止”⑧了。明州、绍兴、平江、建康、成都、福州、泉州、广州、长沙、荆南(湖北江陵)、沙市、襄阳、兴元(陕西汉中)等城市,也十分繁华,即便地处宋金前线的鄂州(湖北武昌),也是“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⑨。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浩翰的大洋不再是中国向外发展的天然障碍,而成了远比驼帮载运量要大上千百倍的海上交通线和对外快捷方式。六百年前的郑和所进行的大规模远航,就是遵循了这条航海通道。大宗商品,通过几百上千吨位的巨舟,驶往世界

各地。“鲸波万里,如履坦途。杂货瑰宝,将日陈于斯庭,而帑藏无一之不充矣”⑩。“蛮贾蕃商”也纷纷前往南宋进行贸易,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各设蕃坊,甚至还建有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在那里生活着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外国商人,总数达数万人之众。近有学者指出:到宋元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向,出现了由汉唐的“头枕三河(即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草原”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历史性转折。亦即自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笔者认为,南宋正是这一转折的最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按照这一势头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大国。可惜到了明中叶以后,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出现了连续多年的海禁,使这条海洋之路遭到扼杀,“于是中国再度回到面向西北草原的内陆国家运行轨道中来”。

从以上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的历史过程。宁宗朝官员吴衡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巨大的变化,对此作出了精辟的概述,他说:

天下地利,古盛于北者,今皆盛于南??以元丰二十三路较之,户口登耗,垦田多寡,当天下三分之二。其道里广狭,财赋丰俭,当四分之二[三]。彼西北一隅之而财赋所入当三分之二。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不是南宋的建立,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此为其一。

二、对后世中国的经济制度和赋税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纸币的广泛使用。交子,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虽然出现于北宋,但当时主要通用于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不仅范围不广,发行量也不大。可是从南宋起,以会子为主的各种纸币在全国各地普遍获得使用,即使官吏俸禄、士兵纸币“遂与见缗并行,不可复废矣”。理宗朝时,用的交钞,也是仿照南宋钞法加以印造和流通的。

二是土地占有中“鱼鳞图”:无论官田、民田,一律依式打造“砧基簿,(1234),又被称为“鱼鳞图”,“鱼鳞图”的出现,对于防止地主

首先,人头税的逐渐取消。自五代至北宋,中国南方地区除四川外,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人头税,即所谓身丁钱。进入南宋,各地身丁钱陆续被蠲除,或者将它们摊入田亩征收。如绍兴三年(1133)八月,高宗下诏:“湖南丁米三分之二均取于民田,其

一取之丁口。”五年三月下诏:“道州丁米,依旧于田亩上均敷,用本州请也。”所以出现这种摊丁入亩的现象,与那些地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人丁锐减,已无法摊派丁钱有密切的关系。绍兴三十二年五月,朝廷下诏同意知湖州陈之茂的奏请,将湖州每年的丁绢固定为五千匹,今后“不以添丁而增赋”。这对其它地区丁钱的征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放松了封建政府对劳动者的人身束缚。南宋以机工、窑工、矿工为主的雇佣劳动者很多,有的学者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南宋,与此不无关系。其次,差役负担渐趋合理。南宋后期,一些地方政府鉴于赋税繁杂,胥吏趁机作奸,从而极大地加重了广大农民负担的情况,将役钱、和买钱、茶钱等各种杂税一并依物力(指以土地为主的家产)高下征收,以使“官无亏赋,民无重征”。有些地方,甚至将役钱完全摊入田亩征收。这种做法,无异是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的雏形。

三、使南方人民免遭战祸和蹂躏,并为收复北方失地提供了一个基地

刚刚兴起的女真势力,极具野蛮性和掠夺性, 华北、中原地区被占领地区的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以见一斑,其谓 :

;佛寺俱空,塑像尽破胸背以取心腹中物;殡无完柩,大逵已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

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华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痩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唐止朱粲一军,今百倍于前世,杀戮焚溺饥饿疾疫阝舀堕,其死已众,又加之以相食。杜少陵谓“丧乱死多门”,信矣!不意老眼亲见此时,呜呼痛哉!。

们驱赶到北方作为奴隶。又移住猛安谋克户,女真服装“见小民有衣犊鼻者,亦责以汉服斩之不能有半点自由。

?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帝王都会》中的这样一条记载作为根据,其谓::

绍兴、淳熙之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絶于旅邸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便把杭州作汴州。”

笔者认为,林升此诗,虽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却主要还是为了提醒世人,可是由此却对后人正确认识南宋社会起到了某种误导作用。首先,如果此诗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广大军民,那是不公正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支持北伐中原,收复北方失地的人,在南宋军民中始终占了主流。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楼房林立,歌舞升平,人民群众过着和诣、安定的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任何国家、任何朝代可以说概莫能外,没有理由因为当时的临安有湖山之美和繁华的都市生活,就得出人们

(“游人”)已忘记了恢复中原之志的结论。

其次,如果此诗揭露的是当时的统治者,也需要作具体分析。诚然,绍兴年间,以高宗为代表的投降派,由于“恐金病”的作祟和为了抑制武人的需要而不惜与金人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此后更是文恬武嬉,将恢复中原之事完全抛诸脑后。但自孝宗以降的南宋诸帝,都或多或少地怀有恢复中原故土的愿望和实际行动。如在孝宗朝初年,有张浚领导的北伐战争,孝宗的继承人光宗,在位时间只有四年,本人又患有精神疾病,当然不可能指望他会发动恢复中原的战争。宁宗为嘉王时,翊善黄裳专门为他制作了一幅“舆地图”,要他经常了解山川形势,时刻不忘恢复中原。他继位后,便支持权臣韩侂胄在开禧年间进行北伐战争。北伐开始时尚较顺利,如故南宋先于端平二年(1234)与蒙古军联合灭金,一报“”。翌年,宰相郑清之除了高宗,南宋大部分帝王为了恢复中原还是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笼统指斥他们“不思恢复”,并非事实。

至于所谓南宋“君相纵逸,耽乐湖山”云云,同样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南宋统治者与历史上大多数帝王相比,尚不算最奢侈。以孝宗而言,他生活的节俭在中国古代帝王中颇为少见。宁宗本人的生活同样相当节俭,别的姑且不论,就以他在位三十一年间,竟没有在西湖上作过一次游宴,即可见其一斑。高宗和理宗早年的生活也同样比较节俭,只有到了他们的晚年,才转向淫逸,则是事实。南宋的建立,也为北方沦陷区人民争取摆脱金朝的奴役和统治带来了希望,以辛弃疾为代表的大批归正人的南归,就是一个明证。山东、淮北忠义民兵的反金斗争,所以能蓬勃开展,并坚持了较长时间,同样也是因为有南宋政权支持的缘故。

总之,南宋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夙愿,却为最后灭亡金朝作出了贡献,如果不是以成败得失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南宋政权长期成为广大爱国军民抗金和收复北方失地的基地,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造就了璀灿的南宋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复必振。”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更认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们所言,虽然指的是整个宋代,但是,如果没有南宋的存在,宋文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所说的宋代,主要是指南宋。因此学术界

篇三:南宋历史

南宋建立

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持“正统”史观者称为“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金和约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

南宋官窑暗花盏

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绝后),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宋朝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后来,高宗希望换回在金的生母与父亲徽宗的遗体,答应金杀岳飞,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要求。【金因看到南宋不断强大的反抗力量,尤以岳飞等一批优秀将领为突出。希望借此机会除掉岳飞。同时,高宗也害怕岳飞真的收复北宋失地,会救回靖康之难被劫走的兄弟钦宗,危及自身帝位,因此答应金人杀岳飞的要求。】命秦桧除掉岳飞。秦桧领命除岳飞,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服从命令。在1142年1月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中期状况

宋室也曾由刘光世、张浚、韩侂胄、虞允文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也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收复淮河两岸不少失地并签订多项条约。

在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干道和议》),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 在1206年,韩侂胄北伐,后来被金击退。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联盟灭金

1214年七月,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朝已遭受蒙古帝国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协议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在1232年,宋攻下金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宋在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南宋灭亡

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1259年,蒙古帝国蒙哥汗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权臣贾似道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体政权宣告)灭亡。

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多年与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结。

编辑本段重要事件

建炎南渡

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得以幸免。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淮河渡长江,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在。金朝一路南扑,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1141年金、南宋、西夏三国对峙图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相左,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伏笔。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颖昌,又败。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兀术逃出开封。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

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尚与高宗的想法相左,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

偏安江南

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卅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击退。此时金国发生内乱,金帝海陵王被杀,金军北返。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以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

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光宗。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且对孝宗十分不孝。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1195年,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内忧外患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朝廷。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朝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由于当时金国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金国已是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抵御蒙军

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三京,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人

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后,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备在和林称汗,立即准备撤军以争夺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赵禥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

崖门海战

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南宋灭亡。但赵隰之弟赵昰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将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门海战。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至此宋朝彻底灭亡。

张弘范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门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此外,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后来由于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编辑本段经济方面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立都东京开始,历经三百多年。中国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丝绸之路的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南宋的时候,最大的城市临安的人口已经突破了百万,而此时欧洲还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宋朝时发明的指南针,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

文天祥

宋朝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

南宋政权与金政权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榷场交易和


南宋历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28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