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思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思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6 17:45:21 | 移动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思

篇一: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伶俜(pīnɡ)葳蕤(ruí)踟(zhí)蹰 心有余悸(jì) B.愆(qiān)期 信札(zhá) 陨(yǔn)落 匪(fěi)夷所思 C.蒲苇(wěi) 忌惮(dàn) 城隅(yú)殒身不恤(xùn) D.菲(fěi)薄 惩创(chuànɡ) 悄(qiāo)然 夙兴夜寐(m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氓隶 迷惘 豆蔻 既往不究 B.驰骋 暮蔼 糜烂 永不瞑目 C.晌午 磐石 骐骥 桀骜不驯 D.江渚 羁绊 廖落 鸠占鹊巢

3.下列各组词语及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开济(扶助) 悯然(忧郁的样子)侵晓(渐近) 契阔(久别重逢) B.微漠(依稀) 秋士(暮年的知识分子) 出离(超出) 列缺(同“裂”,分裂) C.金风(秋风) 淮左(地理上以北为左) 菲薄(微薄) 浸渍(浸润,渗透) D.次第(依次) 伯仲(引申为不相上下) 阑珊(衰落) 长歌当哭(应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屡试不爽的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 ....B.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

C.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千万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中途松.......懈,功败垂成。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B.同学们在“庭院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的讨论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如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

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 ”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乐》《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乐》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7.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8.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9.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0.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

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平贾生列传》

注:①惨怛(dá):内心悲痛。②广崇:广大崇高。③濯淖(nào):濯,通“浊”。淖,泥浆。 ④

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B.靡不毕见 靡:没有、不 .C.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深远 .D.其文约,其辞微 微:含蓄 .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③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④虽与府吏邀,渠会永无缘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意关系相同的两项是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④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创作背景看,“不聪”、“蔽明”、“害公”、“不容”可以说是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 B.从屈原的遭遇看,“穷”和“怨”可谓其创作《离骚》的内因。

C.作者并未详评《离骚》的内容,而是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及其文学价值。 D.文段后半部分由论文推及论人,介绍屈原的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称小旨大”、“类迩义远”的思想基础,从而盛赞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行。

第二卷 (共108分)

四、(30分)

15.联系第一卷文言文,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通“险”,怪异;俭梳妆,即奇形怪状的梳妆打扮。②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⑴诗中贫女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⑵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皆为贫士写照”,指出了这首诗语意双关的特点。试选诗中两例加以说明。

17.将下面的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注意保持原句的句意和语言风格(6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①②③ 18.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

①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 。 ⑤三杯两盏淡酒, 。 ⑥ ,磐石无转移。

⑦二十四桥仍在, 。 ⑧朝搴阰之木兰兮, 。

⑨真的猛士, , 。 五、(18分)

空 白

林斤澜 (一)“空白”作为艺术手段,传统上又叫做“留白”“布白”。这一个手段差不多和结构和组织布局谋篇等同起来了,例如五言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这四句大白话只是规定了一个情境:月夜思乡。思乡总要有些具体内容,或人或物或情或理,一概不提,一片空白,却耐得住千古传诵。可不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一片空白里。

冷落旧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三)这二十个字只围绕着第四句里的那个“说”字:告诉读者“说”的环境,“说”的年月,“说”的人物,“说”的题目。着重告诉了“说”的情调:冷落、寂寞、白头、闲坐。那么究竟“说”了什么?玄宗其时?玄宗其人?或是繁华?昌盛?战乱?或是爱情悲剧?全诗都埋葬在空白里,读者爱“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也一样,限制“说”的只有情调,只要进了这四句,就不会从这“情调”里溜掉。

(四)山水诗中的开山杰作有四句: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五)千山万水自是千姿百态,这首山水诗里只点出了一个白云,也只点到不加形容,只感叹“自怡悦”不能够赠送山外。叫人觉着山居生活可望不可及,仿佛神仙世界。这首诗真叫“空灵”。若填得满满的,灵气就没有了空间,倒给憋回去了。

(六)其实,古老祖国所有艺术门类,都明显地运用空白,发展空白,经过千百年共同努力,从面貌到血肉到骨骼,成了独特的形和神。

(七)我们的戏曲舞台上一无所有,比划比划,门、窗、楼、台、车、船、高山大川要什么是什么。

(八)我们绘画上,飞鸟无天,游鱼无水,花木无根,连山峰也可以不着地。

(九)我们讲究文气,气韵,气氛,精气神,这些气在哪里?我们的书法上说字在字外,以白计黑。我们一时犯傻在戏曲舞台上布置实景真景,演员的表演就滑稽了。我们的画面上的“布白”就是构图,我们讲究的“气”——蒸蒸的生机,如果不“布”以“白”,将“仿佛徨于无地”。 (十)外国的友好画家,有的欣赏我们的作品,评价也高。但对那么些空白,总觉着是“未完成的杰作”。

(十一)我们自己没有疑问,尽管看戏看画看字,不记得谁教过我们,好像这种审美沉浸在我们的血液里,潜伏在我们的基因中间。

19.这篇文章共有三处划线的句子,对这些句子,各有疑问,它们是 ⑴作者为什么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这一片空白里”?(2分) ⑵这句话里的“面貌”和“血肉、骨骼”分别指什么?

面貌指 (2分)

血肉、骨骼指 (2分) ⑶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篇二: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伶俜(pīnɡ)葳蕤(ruí)踟(zhí)蹰 心有余悸(jì) B.愆(qiān)期 信札(zhá) 陨(yǔn)落 匪(fěi)夷所思 C.蒲苇(wěi) 忌惮(dàn) 城隅(yú)殒身不恤(xùn) D.菲(fěi)薄 惩创(chuànɡ) 悄(qiāo)然 夙兴夜寐(m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氓隶 迷惘 豆蔻 既往不究 B.驰骋 暮蔼 糜烂 永不瞑目 C.晌午 磐石 骐骥 桀骜不驯 D.江渚 羁绊 廖落 鸠占鹊巢

3.下列各组词语及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开济(扶助) 悯然(忧郁的样子)侵晓(渐近) 契阔(久别重逢) B.微漠(依稀) 秋士(暮年的知识分子) 出离(超出) 列缺(同“裂”,分裂) C.金风(秋风) 淮左(地理上以北为左) 菲薄(微薄) 浸渍(浸润,渗透) D.次第(依次) 伯仲(引申为不相上下) 阑珊(衰落) 长歌当哭(应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屡试不爽的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 ....B.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

C.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千万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中途松懈,功败垂成。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B.同学们在“庭院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的讨论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如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 ”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乐》《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乐》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7.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8.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9.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0.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

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

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③④

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平贾生列传》

注:①惨怛(dá):内心悲痛。②广崇:广大崇高。③濯淖(nào):濯,通“浊”。淖,泥浆。 ④皭(jiào)然:洁白

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B.靡不毕见 靡:没有、不 .C.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深远 .D.其文约,其辞微 微:含蓄 .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③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④虽与府吏邀,渠会永无缘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意关系相同的两项是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④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创作背景看,“不聪”、“蔽明”、“害公”、“不容”可以说是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 B.从屈原的遭遇看,“穷”和“怨”可谓其创作《离骚》的内因。

C.作者并未详评《离骚》的内容,而是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及其文学价值。 D.文段后半部分由论文推及论人,介绍屈原的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称小旨大”、“类迩义远”的思想基础,从而盛赞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行。

,盖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①②③ 18.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

①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 。 ⑤三杯两盏淡酒, 。 ⑥ ,磐石无转移。

⑦二十四桥仍在, 。 ⑧朝搴阰之木兰兮, 。

⑨真的猛士, , 。 五、(18分)

空 白

林斤澜 (一)“空白”作为艺术手段,传统上又叫做“留白”“布白”。这一个手段差不多和结构和组织布局谋篇等同起来了,例如五言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这四句大白话只是规定了一个情境:月夜思乡。思乡总要有些具体内容,或人或物或情或理,一概不提,一片空白,却耐得住千古传诵。可不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一片空白里。 冷落旧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三)这二十个字只围绕着第四句里的那个“说”字:告诉读者“说”的环境,“说”的年月,“说”的人物,“说”的题目。着重告诉了“说”的情调:冷落、寂寞、白头、闲坐。那么究竟“说”了什么?玄宗其时?玄宗其人?或是繁华?昌盛?战乱?或是爱情悲剧?全诗都埋葬在空白里,读者爱“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也一样,限制“说”的只有情调,只要进了这四句,就不会从这“情调”里溜掉。 (四)山水诗中的开山杰作有四句: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五)千山万水自是千姿百态,这首山水诗里只点出了一个白云,也只点到不加形容,只感叹“自怡悦”不能够赠送山外。叫人觉着山居生活可望不可及,仿佛神仙世界。这首诗真叫“空灵”。若填得满满的,灵气就没有了空间,倒给憋回去了。

(六)其实,古老祖国所有艺术门类,都明显地运用空白,发展空白,经过千百年共同努力,从面貌到血肉到骨骼,成了独特的形和神。

(七)我们的戏曲舞台上一无所有,比划比划,门、窗、楼、台、车、船、高山大川要什么是什么。 (八)我们绘画上,飞鸟无天,游鱼无水,花木无根,连山峰也可以不着地。

(九)我们讲究文气,气韵,气氛,精气神,这些气在哪里?我们的书法上说字在字外,以白计黑。我们一时犯傻在戏曲舞台上布置实景真景,演员的表演就滑稽了。我们的画面上的“布白”就是构图,我们讲究的“气”——蒸蒸的生机,如果不“布”以“白”,将“仿佛徨于无地”。

(十)外国的友好画家,有的欣赏我们的作品,评价也高。但对那么些空白,总觉着是“未完成的杰作”。

(十一)我们自己没有疑问,尽管看戏看画看字,不记得谁教过我们,好像这种审美沉浸在我们的血液里,潜伏在我们的基因中间。

19.这篇文章共有三处划线的句子,对这些句子,各有疑问,它们是 ⑴作者为什么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这一片空白里”?(2分)

⑵这句话里的“面貌”和“血肉、骨骼”分别指什么?

面貌指 (2分)

血肉、骨骼指 (2分) ⑶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20.联系全文看,第一段里的“空白”两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2分)

21.理解两个自然段的表述作用

⑴从内容上看,第六段有什么作用?(2分)

⑵作者在第十段写到外国友好画家看画的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留白”在我们传统艺术创作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和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有关。 B.“空白”表现在戏曲舞台上就是从布景到表演都是虚拟的,完全脱离于实际生活,观众却能明白。 C.作者例举的三首绝句说明诗歌创作得留有“空白”,让读者也加入创作。

D.本文以诗、戏、画为话题,淋漓尽致地阐述了“留白”这种传统艺术门类的独特魅力。

E.这篇小品文,专门对传统诗歌的“留白”妙处一一评点,从容道来,收发有度,也是善于“留白”的佳作。 六、(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希望是人生漫漫长夜的灯塔,人有希望才活得有乐趣;没有希望也应给自己虚构一种希望,否则人会因为失望而意志消沉、悲观厌世、一事无成。也有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为了虚无缥缈的希望劳神费力,倒不如随遇而安,乐得清闲自在。

你对此有什么思考、感悟或风闻、经历呢?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唐春尧)

答 案

篇三: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南通市四模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庄子》如浩瀚江河,气势壮阔,其 的文思对后代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唐代,李白的诗歌文笔横肆, 感情逸荡, 与《庄子》 。宋代,苏轼的作品豪迈奔放,随缘旷达, 深得《庄子》 。

A.天马行空 异曲同工 神妙

B.异想天开异曲同工神韵

C.异想天开 一脉相承 神妙

D.天马行空 一脉相承神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和社

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B.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

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切实保证交易质量,虚假宣传和虚假包装等

网络交易的不良行为已对网购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D.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诚信档案,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能促进

社会公德建设,有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建成。

3.下列诗句与“云边雁断胡天月”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塞上燕脂凝夜紫

B.陇上羊归塞草烟

C.夜来清梦绕西城

D.帘外春寒赐锦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 “晚唐” 气象。 入世不得, 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 D.⑤④②①③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溪流不断汇入,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续欧阳子朋党论 苏轼

欧阳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党之说。”呜呼,国之将亡,此其征欤?祸莫大于权之移人,而君莫危于国之有党。有党则必争,争则小人者必胜,而权之所归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违,人主必狎之而亲。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则奉身而退,乐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则侥幸复用,唯怨之报。此其所以必胜也。 且夫君子者,世无若是之多也。小人者,亦无若是之众也。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孔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未必皆君子也。冉有从夫子则为门人之选,从季氏则为聚敛之臣。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奔,乐王鲋谓范宣子曰:“盍反州绰、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王鲋曰:“子为彼栾氏,乃亦子之勇也。”呜呼,宣子蚤从王鲋之言,岂独获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变哉!

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苟黜其首恶而贷其余,使才者不失富贵,不才者无所致憾,将为吾用之不暇,又何怨之报乎!人之所以为盗者,衣食不足耳。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而衣食既足,盗岂有不能返农夫市人也哉!故善除盗者,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善除小人者,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以力取威胜者,盖未尝不反为所噬也。

曹参之治齐曰:“慎无扰狱市。”狱市,奸人之所容也。知此,亦庶几于善治矣。奸固不可长,而亦不可不容也。若奸无所容,君子岂久安之道哉!牛、李之党遍天下,而李德裕以一夫之力,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奸臣复炽,忠义益衰。以力取威胜者,果不可耶!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而为君子小人之戒。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之将亡,此其征欤 征:争夺

B.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 睽:背离

C.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 泰:安定

D.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 隳:毁坏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祸莫大于权之移人 又何怨之报乎

B.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 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

C.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奔 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

D.君子以道事君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⑴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 (3 分)

⑵呜呼,宣子蚤从王鲋之言,岂独获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变哉! (3分) ⑶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 (4 分)

9.苏轼认为君王防治朋党之祸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请简要概括。 (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 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

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 分)

⑵“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句中词人“心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分)

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

⑵,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

⑶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

⑷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⑸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⑹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

⑺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⑻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抒怀》)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陋 巷 丰子恺

以前读到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时,常疑所谓“陋巷”大约是一条坍圯、龌龊而狭小的弄。及到了杭州,看见了巷的名称,才在想象中确定颜子所居的地方,大约是这种巷。其中有一条陋巷,我只到过三次,不过印象很清晰。

第一次到这陋巷,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在杭州读书。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在出家前的某日,带我到这陋巷里访问马一浮先生。走进老屋,一番介绍后,我就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我其实全然听不懂他们的话,只是假装静听的样子。好在我可以偷看这位初见的马先生的状貌:头圆而大,眼睛炯炯发光,上眼帘弯成一条坚致有力的弧线,须髯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我当时正热衷于木炭画,觉得他的肖像宜用木炭描写。我正在这样观察的时候,他突然发出哈哈的笑声。我惊奇他的笑声响亮而愉快,同他的话声全然不接,好像是两个人的声音。他一面笑,一面顾视我。我不知可笑的理由,只得再假装领会的样子,强颜作笑。他们当然不会拷问我领会到如何程度,但我深感羞愧。从进来到辞去,一直感觉自己是个傀儡,冤枉地被带到这老屋里来摆了几个钟头。

第二次到这陋巷,是在做傀儡之后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我东奔西走,糊口四方,多了妻室,少了母亲。那一次,我代李先生送两块印石去。陋巷照旧是我所想象的颜子的居处,老屋也照旧古色苍然。马先生的音容和十余年前一样:坚致有力的眼帘,炯炯发光的黑瞳,和响亮而愉快的谈笑声。但是听这谈笑声的我,已与前大异了。方言不再成问题,我对于他的话也完全懂得了。上次做傀儡的苦痛,这回已经没有,可是我另感到一种更深的苦痛:初失母亲,心中充满了对于无常的悲愤和疑惑。可自己无法解除这悲和疑,生活便堕入了颓唐的状态。每天为了糊口读几页书,写几小时稿,吸半听美丽牌香烟。

马先生和我谈起我所作而他所序的《护生画集》,勉励我。知道我抱着风木之悲,又为我解说无常,劝慰我。其实我不须听他的话,只要望见他的颜色,已觉羞愧得无地自容了。我局促不安,坐了约一小时就告辞,叫了一辆黄包车,不问价钱,跨了上去。回到旅馆的时候,想起所访问的主人,热烈地感到畏敬的亲爱。

第三次到这陋巷,是在上星期。这回是我自动去访问的。马先生照旧孑然一身地隐居在那陋巷的老屋里, 两眼照旧炯炯发光, 谈笑声照旧愉快。但使我惊奇的是,他的深黑的须髯已渐近白色。我心中浮出“白发不能容宰相,也同闲客满头生”之句,又悔不早些常来亲近他。如今母亲去世三年多了,我的心似已屈服于“无常”,生活也就从颓唐中爬起来,想对“无常”作抵抗了。我在古人诗词中读到“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等咏叹无常的文句,不肯放过,把它们翻译为画。以前曾寄两幅给马先生,近来想多集些文句来描画,预备作一册《无常画集》 。我把这意思告诉他,请他指教。他欣然地指示我多找些佛经和诗文集,又背诵了许多佳句。最后说:“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他这话把我从无常的火宅中救出,使我感到无限的清凉。当时我想,我画了《无常画集》之后,要再画一册《常画集》。《常画集》不须请他作序,因为自始至终每页都是空白的。

这一天我走出陋巷,已是傍晚时候,岁暮的雨雪充塞了道路。我独自在路上彷徨,回想不问价钱跨上黄包车那一回,又回想做几小时傀儡那一回,似觉身在梦中。 (有删改)

12.作者前两次到陋巷访问马先生时,为什么深感羞愧?请简要说明。(4分)

13.文中多次写到马先生的外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14.请理解文中画线句蕴含的深意。 (6 分)

15.作者在与马先生的交往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意加以探究。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中华文化的和谐与包容梁文道

①我们今天讲儒家,讲中华文化,有时觉得好像不够包容,但以我的理解,儒家本来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也许很多人会把今天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于传统,在我们把孔子叫“孔老二”的年代,一切的错都是孔子的错。但是近几年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孔子越来越受重视了。于丹写《〈论语〉心得》,出版商最后告诉她,盗版的光碟都卖了两千万套。

②《论语》那么火,孔子那么火,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冷静一点来看?我们不能把一切好东西都说成是传统造成的,也不能把一切坏东西都说成是儒家造成的。

③儒家讲究包容。儒家的积极面是鼓励大家去学不同的东西,要尽量认识很多种不同的知识,这个是很多观点对立的学者都共同认为的。比如,陆象山和朱熹他们两个对立,但是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鼓励弟子要尽量看一些跟自己教的不一样的东西。尊重不同,尊重差异,要从不同之中学到东西,反省自己,才能够改错。

④真正讲“同”的是墨家,墨子讲“尚同”,儒家反对墨家的一点就是尚同。儒家认为,人怎么是相同的?人肯定是不同的。《论语·为政篇》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即研究学问,就是要好好研究异端,研究异端就可以止住危害,才能达到孔子“四小”的境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个人老困在自己很狭隘的见解里的时候,是一定会犯错的,一定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一定要通过好好研究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才能够打开自己,进入大道。

⑤我们今天讲和谐,讲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那么什么叫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因为首先有不同然后才会有“和”。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把“和”就直接等同于“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思》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26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