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五保户贫困的原因

五保户贫困的原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8 14:08:47 | 移动端:五保户贫困的原因

篇一: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精准扶贫之我见

从我们对口帮扶的村镇的调研情况结合我个人在农村任职经历,对农村至贫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劳力至贫,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导致难以脱贫。现有贫困户中,因缺劳力至贫占贫困户总数的60%以上,这类贫困户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即使脱了贫也容易返贫。

(二)因病至贫,家庭成员得慢性重症或突患重病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没有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致富无门,安于临界现状。

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无技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在家想致富,又缺资金、缺项目,经济状况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自身安于现状,不愿拼搏。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提供增收项目,在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能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四)遭遇灾害,家庭经济状况变差

个别农户本来就举债经营,想押宝致富,但若遇到投资项目遭遇天灾人祸。家庭经济状况就雪上加霜,极有可能造成贫困。

精准扶贫就要针对农村至贫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找出脱贫策略,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政策宣传,培养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扶贫应先扶志,人穷志不短,不能安于现状,等着政府捐物捐资,滋生依赖心理,而是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新路子。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帮扶很难脱贫,只能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

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

免一补”政策;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三)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估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资金

(四)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缺口问题

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

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五)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

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

(六)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还应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七)精准扶贫应找准切入点,分类化解,区别对待。 扶贫攻坚是一项持久战,不是遭遇战。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制度的国家,它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这就决定了扶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能理解为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

扶贫攻坚要有的放矢,不能一刀切。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致富;引导一批满足于填饱肚子的懒、散贫困户脱贫;救助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们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

建立健全干部联系贫困户常态机制。干部应帮助贫困户出金点子、想好办法,提供致富信息、种、养殖实用技术,协调各种关系,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做到心系贫困户、情牵贫困户。有条件的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适当扶助,但应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

篇二:中国的农村贫困问题

中国的农村贫困问题

——基于农村家庭情况调查的分析——

马永良 赵长保 武志刚

内容提要:本报告利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和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常规调查数据,对中国中西部部分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以及各项扶贫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除农业资源条件差外(表现为农业收入太少),家庭人口健康状况差是致贫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教育支出。扶贫项目中的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在缓解贫困上有些效果。扶贫贴息贷款由于缺乏瞄准性对扶贫的效果有限。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尤其是在“通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和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资对缓解贫困有较好的效果。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外出打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低收入户很少能参加这种活动,还没有在缓解贫困上发挥作用。

1、引言

1.1.目的和内容

本报告是为《中国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一篇背景报告,旨在为具体的反贫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报告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概要介绍样本村所在地和样本村的基本情况,及样本农户的收入分布。第二,初步分析农户贫困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第三,分析评价各种扶贫政策措施的效果。

1.2.数据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所做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数据,二是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常规调查数据。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于2006年5月进行,调查的对象为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协商后确定的中西部的9个省(市)的部分固定观察村和所选择的固定观察村中的全部固定观察户。选择的9各省(市)包括山西、安徽、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甘肃。调查样本村的数量为61个,样本户为3518户。调查问卷包括农户问卷和村级情况问卷,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专家设计。农户调查问卷和村级情况问卷的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主题设臵,一是农户贫困的内外部原因,二是各种扶贫开发措施的效果。

由于上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的问卷只设臵了很少的定量指标,特别是缺少反映收入状况的指标。这样在统计分析时,需要将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户的数据与本次专题调查的数据进行联接。

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的数据中,有三个村样本户的户码与固定观察点常规农户调查数据不一致,因此,在汇总分析时,去掉了这三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和村调查数据,具体为山西省的3号村、8号村,和安徽省的4号村。这样,实际分析的村数为58个,农户数为3161个。

2、样本村和样本村所在地基本情况

2.1.人口、劳动力和土地

在58个样本村中,平均每个村的农户数为388户,人口为1573人,劳动力

为808人,经常在外务工经商的劳动力有27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4.4%,算上劳动力的家属经常在外的村民总共有305人,占人口数的19.4%。留在本村的劳动力有525人,其中基本务农的有429人,其余的劳动力主要在本村内从事非农产业。村均耕地面积为2248亩,其中灌溉面积811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3亩。

2.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大部分样本村所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中等或比较贫穷的位臵。当问及“本县经济发展在全省处于什么水平?”时,有6个村回答“比较好”,有23个村回答“中等”,有29个村回答“比较贫穷”,分别占样本村数的10.3%,39.7%和50%。

绝大部分调查村的农民平均收入水平在所在县属于中等或比较贫穷的位臵。当问及“本村平均收入在全县属于什么水平?”时,只有一个村回答“比较好”,回答“中等”的村有39个,回答“比较贫穷”的村有18个,分别占调查村数的

1.7%,67.2%和31%。

样本村所在县有3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28个非国家级贫困县。在58个村中有16个贫困村。有56个村填写了本村的贫困户和特困户的数量,有53个村填写了五保户的数量。这些村,平均每个村的贫困户为63户,特困户为20户,五保户为6户。村均贫困户占这些村平均户数的15.8%。显然,贫困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样本村之间,农户的收入来源有很大的差别。有17个村认为本村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业(农林牧渔业),有11个村认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有9个村认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与农业等相结合。2005年,调查户的人均纯收入为2650.3元,其中有42.6%为外出劳务收入。

2.3.样本农户的收入分布

样本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5年,全体样本户的人均纯收入为2650.3元,低于3255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体样本户中,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线683元的农户有183户,人口数为698人,人均纯收入低于低收入标准线944元的农户(以下将低于低收入标准线的农户称为低收入户或低收入家庭)有317户,人口为1223人,贫困发生率为5.4%,人均纯收入少于944元的低收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4%,贫困发生率和低收入人口的比重均高于2004年全国水平的2.8%和5.3%(国家统计局,2005)。

图1 年样本农户的收入分布

(2005年)

资料来源: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户常规调查,2006;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中国发展研究

基金会,“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2006年。

样本农户的收入分布为非正态的,农户主要分布在较低收入组。从图1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的农户的数量最多,占样本户的17.7%,大部分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这部分农户占样本户的70.4%。

3、对贫困原因的初步分析

3.1.农户家庭内部原因

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负担重,人口素质较低

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负担重。总体上讲,收入较低家庭的人口规模要大于收入较高的家庭。调查显示,在全部样本户中,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农户的平均人口数为4.24人,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农户的平均人口数为3.80人,但是,人均纯收入在944元以下的低收入户的平均人口数并不大,为3.86人,只大于人均收入在4500-5000元组农户的3.64人和5000元以上组农户的3.41人。但是,较低收入户劳动力负担系数(家庭人口/家庭劳动力数)较高。人均收入在944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74,高于其他收入组,尤其是明显高于高收入组,而且从图2也可以看出,在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范围内,人均纯收入与劳动力负担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此外,部分农户自己也认为,家里“人口多或者缺劳动力”是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自认为家庭生活困难的1594个农户中,有15.4%的农户认为“家里人口多,或者缺劳力”是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多选题)。低收入农户的农户认为“家里人口多或缺劳力”是生活困难原因的农户有54户,占该组农户数的17%,大大高于其他收入组。

图2 不同收入组农户劳动力的负担系数

(2005年)

资料来源:同图1。

低收入家庭人口素质较低。从家庭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看,高收入组明显高于低收入组。调查显示,家庭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越高,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越高。从图3可以看出,在2005年,低收入组家庭的劳动力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为5.31年,低于小学文化程度,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最高收入组的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为7.42年,比最低收入组高出近2.11年。

图3 不同收入组农户劳动力的平均教育年数

(2005年)

资料来源:同图1。

低收入家庭人口素质低,还表现在这些家庭的劳动力的健康状况较差。当被问及“劳动力中有没有因为长期患病、伤残、智力缺陷而影响劳动能力?”时,回答“有”的农户达367户,占样本户的12%,这体现了样本户整体劳动力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从图4可以看出,尽管部分较高收入组的该比重高于其相邻的较低收入组,但总体来看,较低收入组回答“有”的比重明显高于高收入组。在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的低收入组,回答“有”的农户占该组农户数的比重达16.1%,而在5000元以上收入组,该比重为6%,前者比后者高10个百分点。

图4 不同收入组农户劳动力中有长期患病、伤残、智力缺陷而影响劳动

能力的农户数占该收入组农户数的比重

(2005年)

资料来源:同图1。

低收入家庭的非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也差。当被问及“您家老人、孩子(非劳动力)中有没有长期患病(超过半年)的?”时,回答“有”的农户达356户,占样本户的12%。从图5可以看出,总体来讲,伴随患病非劳动力人口比重的上升,人均纯收入则下降。

图5 不同收入组农户的老人、孩子中有长期患病(超过半年)的农户数

占该收入组农户数的比重

(2005年)

资料来源:同图1。

较低的人口素质可能不仅对家庭的农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就业。在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的低收入组,主要在本村或本乡务工经商的劳动力数占该组劳动力数的比重为8.8%,离开本乡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的比重为13.5%,而在944元以上收入组,这两个值分别为13.0%和30.8%。可见,较低的人口素质限制了低收入户经济活动范围。事实上,近些年,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已经成为收入增长的最重要来源。从2000年到2005年,样本户的人均纯收入由1601元增加到2650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58.4%。在农业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缺乏外出打工就业能力的低收入户是很难增加收入的。

3.2.外部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样本户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样本户的收入也越高。从图6可以看出,样本村所在的县在全省属于“比较好”的村的样本户的人均纯收入为3337元,属于“中等”的为2915元,属于“比较贫穷”的为2234元。

图6 按样本村所在县经济发展在全省所处水平分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5年)

资料来源:同图1。

自然条件

贫困村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在58个村中,有30个村所在的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级贫困县的样本村的气候条件差。当问及“当地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怎样?”时,全体样本村没有一个村回答“风调雨顺”,在国家级贫困县的样本村中,回答“气候一般,有时受灾”的有20个,回答“气候恶劣,常有旱涝灾害”的有10个村,分别占贫困县样本村数的66.7%和33.3%。在非国家级贫困县的样本村中,回答“气候一般,有时受灾”的有26个村,回答“气候恶劣,常有旱涝灾害”的有2个村,分别占非贫困县样本村的92.9%和

7.1%。

贫困县调查村的土地条件也相对较差。当问及“本村土地条件怎样?”时,在贫困县的样本村中,回答“土地肥沃”的有1个村,回答“中等”的有9个村,回答“土地差,或耕地太少”的有20个村,分别占贫困县样本村的3.3%,30%和66.7%。在非贫困县的调查村中,回答“中等”的有20个村,回答“土地差,或耕地太少”的有7个村,分别占非贫困县样本村数的74.1%和25.9%。

总体来讲,从对村的调查来看,不论是贫困县的样本村,还是非贫困县的样本村,水利灌溉条件都比较差,但贫困县的村就更差一些。

表1 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自然条件的比较

资料来源: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调查”,2006年。

贫困村的自然条件较差,也可以从农户调查数据得到反映。按村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将58个村进行5等份分组,各收入组调查农户对本村自然条件的评价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伴随收入组的由低到高,回答“土地薄、灾害多”的农户占对应收入组调查农户数的比重就越低。在最低收入组,回答“土地薄、灾害多”的农户的比重高达60.5%,大大高于其他收入组。在低收入组,回答“缺水”的农户数的比重为35.1%,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收入组。由此可见,气象条件和耕地质量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样本村按人均纯收入5等份分组别的农户对本村自然条件的评价

资料来源:同表1。

此外,农户调查也同样表明,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遭受了自然灾害”是使部分农户感到生活困难的原因。当问及“你家生活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回答“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农户达324户,占回答生活有困难的农户比重为20.6%。可以想象,灾害对收入较低的户影响更大。

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限的农业资源(如耕地等),使农业收入难以大幅度的增加。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农户调查结果得到证实。在问及“如果你家生活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有1122个农户选择了“农业收入太少”,占回答生活有困难农户的71.5%,占所有样本户的35.5%,在各种造成生活困难的原因中处第一位。由于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农业收入太少”对低收入户的影响更大。在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的低收入组,回答“农业收入太少”的农户有183户,占该组农户数的57.7%,大大高于其他收入组。

基础设施

根据对村的调查,58个样本村全部都通了电,只有1个村没有通电话(非贫困村),有12个村没有通广播电视,其中有11个村所在的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非国家级贫困县只有1个村没有通广播电视。国家级贫困县的样本村有30个,贫困县的贫困村有14个,其中有7个村“有正式公路或铺面村道,汽车能常年通行”,有7个村有“汽车能通行的土路”,贫困县有非贫困村16个,其中,有12个村有“有正式公路或铺面村道,汽车能常年通行”,有3个村“汽车能通行的土路”,有1个村不通汽车。

非国家级贫困县的样本村有28个,其中有两个贫困村,通公路的情况均为“汽车能通行的土路”,26个非贫困村有17个为“有正式公路或铺面村道,汽

篇三:五保户申请报告

农村“五保户”申请书

尊敬的民政办:

本人某某,农业户口,出生于1962年2月,今年51岁,务农为生,无正式职业,现居

住在————,父母双亡,终身未婚,无儿无女,独自一人居住和生活。 今年二月份不慎摔伤大腿,手术和医疗费花了两万多元,原本就贫困的我如同雪上加霜,

饮食起居不能自理,还需要药物治疗,生活极其艰难。 由于本人一直以务农、打散工为生,无稳定收入 来源,生活极其清贫,加上几个多月病腿的治疗,已经使我完全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自理

能力,今后生活难以为继,陷入绝境。因此,现恳请民政部门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准予我

申请农村“五保户”!

此致

敬礼

赵明顺

2012年9月20日篇二:五保户申请表 农村五保户登记表

镇(街道) 村委会 编号注:此表一式三份,批准后村委会、镇(街道)、区民政部门各留底一份。 篇三:五保户保申请报告 五保户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甘新干,男,1942年出生,现年72岁,家住新泉镇杨红村11组。1996年,老伴因

鼻癌离我而去,此时年迈多病的我已丧失劳动能力,幸有年长的儿子勇挑重担,勉强能维持

生计!可祸不单行,2008年,儿子又因原肠癌去世,原本残缺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儿媳随

后改嫁,留下一个孙儿、孙女由我抚养,因给儿子治病家中早已债台高筑,且我又年事已高,

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来源,现在生活举步维艰,因此特申请五保户,请求领

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甘新干

2014年2月17日篇四:五保申请书五保申请书

尊敬的民政办:

我叫赵长彬,男,今年63岁,农业户口,务农为生,无正式职业,现居住在和尚房子乡

李家店村红旗杆组。本人父母双亡,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孤独一人居住和生活。患有严重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走困难,有时大小便失禁。 由于我一直以务农和低保费为生,无

稳定收入来源,生活极其清贫,加上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我完全丧失了劳动和生

活自理能力,今后生活难以为继,陷入绝境。因此,现恳请民政部门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

准予我申请农村“五保户”,以帮我度过风烛残年! 此致敬礼

申请人:赵长彬

2012年11月11日篇五:五保户申请书五保户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叫邓善益,男,1948出生,现居住邵东县黄陂桥乡龙石村毛舍组。由于长期以来体弱

多病,又无能力娶妻养子,现年级已高,以失去劳动努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家境十分困

难,一直以来都是由乡、村、组扶持生活。再加上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

现在生活举步维艰。因此特申请五保户,请求领导批准。以上就是本人情况,请上级领导核实。


五保户贫困的原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8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