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5 12:54:49 | 移动端:成本会计论文

篇一: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1 绪论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产生、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都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是如此。现代社会,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态成为必然。作为生产企业来说,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很多,如价格、款式、质量、售后服务等,但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企业达到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后,产品竞争就是价格竞争,价格决定于成本。因此,正确核算并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现代成本会计也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2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2.1 成本会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

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

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

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2.1.1 新环境的内容

(1) 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

求规划是其前身。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2) 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

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最大的好

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3) 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弹性制造系统、电脑辅助设计、

制造资源规划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4) 电脑辅助系统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

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2.1.2 新环境对成本会计带来的影响

(1) 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的制造环境下,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

工作上已经代替了人工,制造费用大幅度增加并且具有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

用人工小时已经难于正确的反映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2)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传统成本会计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

本相比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相反的作用。例如,为获得有

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

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

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2.1.3 成本会计为适应新环境向作业成本法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制造环境,经济发达的国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

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

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分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

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简单

地说,作业基础管理就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

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

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2.2 成本会计在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下的发展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管理

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2.1 企业外部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

(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

(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

进行创新。

2.2.2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的制度。它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

合,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

(2)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全面质量管理已

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性武器,其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

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决定质量。

(3)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

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

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量产品的

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

工程以增强竞争力。

(4)战略性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保证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一般包括3个方面:一是价值链分析;二是市场定位;三是成本动因分析。

(5)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奋斗总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按目标进行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6)限制理论。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

3 成本会计的发展对策

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篇二: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由成本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原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成本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这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据此,我们可将成本会计目标区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

(一)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成本费用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二)具体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

(三)终极目标。就是进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主要有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多重计量、公正分配等假设。

(一)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一切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加或强行摊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经营者的一切个人开支;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摊派;其他单位的成本耗费等。

(二)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四)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

(五)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

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为此,“费用”这一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成本、期间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

四、成本会计原则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一)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二)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望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资源。

(五)实际成本原则。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采用定额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但为了正确地计算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时,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成本计算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况日益复杂性来看,实际成本计算只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核心和主体,而不是全部。

(六)成本效益性原则。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效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成本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从管理者的角度,提

供的成本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需要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之间有密切的协作。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披露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设计成本会计制度、确定成本信息披露详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篇三:关于成本会计发展的论文

成本会计发展的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现代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

[关键词]:成本会计 发展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我们先从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发展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阐述。

一、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

一是过于注重生产成本,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二是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无论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

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

三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因此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四是缺乏对成本会计中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以期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合理地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和确定成本会计原则应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假定为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成本对象假定,使其具有层次性;二是公平分配假定,使其费用的转移和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

(二)科学界定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分工的细化,现行成本会计对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不清, 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在表述上既不统一、又欠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支出的界定: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

费用的界定: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这种耗费要和收入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

成本界定: 成本是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

成本会计的对象的界定: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 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三)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核算模式,从而使产品成本并没有包括实际的资源消耗,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消耗更是传统成本核算的薄弱环节。为了迅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应在介绍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的同时,介绍全部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在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时,研究介绍项目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并实现各成本计算方法对基本数据资料的共享,从而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资料。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现行的成本会计报告系统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三、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策略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 我们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向,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 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一)强化理论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

(二)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和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并完善成本会计电算化

(四)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五)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成本会计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阶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

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第二阶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则形成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日趋深化的。于是,目标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相关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源源不断地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成本会计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45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