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管理哲学的意义

管理哲学的意义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4 07:41:06 | 移动端:管理哲学的意义

篇一:学习哲学的意义与指导作用

学习哲学的意义与指导作用

法学院6班

00

哲学是一门源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惊异和追问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哲学不管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是充当传播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的工具的角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髓。换言而说,哲学是一切文化、科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基石,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民族文 化得以发展的基础,她可以使人“知而能识,学而能思”。是个人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文化底线。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从古就有许许多多的哲 学思想,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无数优秀的哲学家,他们为后人留下一笔不可以以数字计算的哲学财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儒家一直 占统治地位。直到近代,“西学东渐”以后,中西哲学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撞,而后出现融合的趋势。各种哲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倡学哲学,或者说学哲学的意义有哪些?我想,起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从理论意义上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世界上的事物纷纭复杂,哲学的意义就在于,任何事物的运动 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学好哲学,掌握了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 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不学习哲学,不研究哲学,不懂得哲 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这两门理论。我们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谈不上结合,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从现实意义上讲。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小平同志讲,要冷静地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总结经验,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要真正实事求是地总结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活动,必须做到在估价成绩和失误 时,不因成绩巨大而忌言失误,也不因揭露失误而抹煞成绩;在对待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幼芽时,既肯定、保护、扶植,又不忘去掉附着在它身上的旧事物残片;在处理两难选择的问题时,既要果断又要瞻前顾后,使之对全局产生有利影响,并为今后的发展作一些铺垫。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三,从个人的进步和提高来讲。人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 哲

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当然,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但是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具体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认识的根源讲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的水平与实践 的次数成正比。具体到每个人,能否进步和进步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能否善于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使具体经验上升为一般,能否在理论指 导下实践,能否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这是所有人能否做好工作,不断进步、提高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古以来哲学就与人生、生活密切相关。在西方哲学发源地的古希腊,苏格拉底就认为,哲学是关于人生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学问, 学哲学就是学做人;柏拉图认为哲学是研究理念的一种学问;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要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即经验之后的实在的问题。“希腊三哲”都非常强调哲学追问人生的意义,注重道德践履。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 。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

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综上所述,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作用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虽然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的地位,但如果没有了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要走更多弯路。没有哲学的指导的人生不能说是完美的人生,哲学为我们的发展指出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学好哲学,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

篇二:管理哲学简答题答案

自然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答一、科学实验法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科学实验就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源泉和检验标准。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任何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能够重现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否则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连发表学术论文的可能性都会被取缔。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论全书中的数学方法指研究和发展数学时的思想方法而这里所要阐述的数学方法则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内涵是它是科学抽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符合客观的前提下使科学概念或原理符号化、公式化利用数学语言即数学工具对符合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数学解释和预测从而从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这种特殊的抽象方法称为数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关于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自20世纪上半叶才产生但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个包括众多分支的科学领域。

它包括有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运筹学、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一般生命系统论、社会系统论、泛系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分支。这些分支各自研究不同的系统。

用现代管理中的例子说明分析法离不开综合法的指导?

答 分析法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该方法一、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去解决决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的过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是影响整个决策过程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当代社会问题错综复杂,运用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目前关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已成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有效实施公共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新的政策问题不断出现,以往过于重视经济与技术为主的定量政策研究方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不仅为了完善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而是为了给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提供可行的操作与技巧,从而更有效、更快捷地发现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提出政策方案并成功解决政策问题,以达到公众的利益要求。公共政策分析不仅要求有操作性强的实用技巧,而且更离不开唯物辩证法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该方法,是我们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该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所直面的是社会问题与矛盾,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出现,也有不同的解决公共政策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社会问题更是趋于具体化、专业化,对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论问题多复杂、多具体,最根本的一点是政策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矛盾,所以我们从矛盾入手,运用矛盾分析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现代管理决策的一般程序是

答:1、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现和提出问题;2、系统分析,确定决策目标;3、拟制决策方案;4、分析和评价方案;5、总体权衡,方案择优;6、组织决策执行。

决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 2.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 3决策的过程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最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 4.决策具有可行性

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

答:一般包括人员配备控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控制,正式组织结构控制,政策和规则控制,财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管理客体的性质是什么?

答:1、管理客体系统具有目的性和稳定性;2、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协同性;3、管理客体具有不协调性;4、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变动性。

管理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1.良好的政治素质 2.具有专和博的只是素质 3.掌握正确的哲学理论 4.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经验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2、古典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

管理协调的原则有哪些?答:1、及时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5、全局性原则;6、长远性原则;7、原则的决策和策略的灵活性。

管理价值特点有哪些?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管理

价值具有社会性。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

在优化组合的协调中,要注意哪些决策原则?答: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2、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结合;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4、领导者和专家相结合;5、局部和全局相结合;6、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7、决策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从城市土地管理的整体来说,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答:(1)对城市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和统计。(2)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管理。(3)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4)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5)根据国家土地法,建立和健全城市土地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6)城市土地的经营管理。

城市土地的特点有哪些?答:1、价值的密集性。2、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3、城市土地利用具有固定性。4、城市土地在自然特性方面具有差异性。

阐述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答:1980年国务院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1989年又把城市发展方针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并在《城市规划法》中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气候恶化、绿地面积少等。

2. 孔德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观点是?

组织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答:1.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 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 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

4.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

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答:1.管理伦理能弥补规章制度的局限性;2.管理伦理能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3.管理伦理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4.管理伦理对组织的改革发展有重要作用;5.管理伦理能够协调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6管理伦理对对伦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帮助。

管理价值特点有哪些?

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

简要说明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

答:1.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还表现在二者存在这自控和受控的矛盾。

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相互依赖、相互统一。在管理实践中双方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管理主体以管理客体为前提,若没有管理客体,管理主体也就失去了意义。管理主体为了进行管理,而认识和管理客体,才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同样,管理客体也是相对于管理主体而言的。

3.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处于交互作用中,具体表现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如何看待被管理者,决定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管理主体的意图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管理客体的理解和配合,管理活动中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消极地接受指令,而是常将自己的需要化作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见,管理主体与客体除一般的物质性作用外,还体现着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与限定的关系。

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有哪些?

答: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各自功能不同;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变化时是稳定的,反之是不稳定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目标离不开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目标制约手段,目标性质决定了手段的性质。 4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管理伦理为什么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答:首先,进步的伦理道德能够为管理的变革作舆论准备,论证管理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批判腐朽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理论上阐明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自己理论体系,提高管理实践水平。其次,伦理道德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管理法规的制定,由于不同的道德观念,会制定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法规。使管理法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利于管理法规的顺利执行

组织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

答:1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4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5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要素的重要作用6组织管理中“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经验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2.古典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形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

2. 研究管理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首先,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

其次,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管理客体具有的性质有:(一)管理客体具有客观性;(二)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三)管理客体具有复杂性;(四)管理客体具有能动性。

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不同于一般哲学。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虽然也存在于管理领域中,但没有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有管理领域的特点。它们之间又有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要吸收一般哲学的合理性成分和有益的因素。

管理哲学的特点?

——一方面,它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它是从管理活动和管理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管理领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3、管理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具体理论、具体问题。管理哲学研究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中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适用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管理哲学的的作用?

——(1)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5、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1)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成为管理客体,是由于具有能动性,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把原来不是管理客观的事物变成管理客体。(2)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对人进行正确有效地指挥、调节和控制,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而是对管理主体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管理客体。

6、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科学决策呢?

——(1)决策所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确定的措施方案也应该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执行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关的事物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对社会发展不利,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

7、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只有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面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

8、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

——(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9、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掌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照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

10、管理价值的特点。

——(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具有社会性;(4)具

有长期性;(5)具有创造性;(6)具有相对性。

11、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该具有哲学素养。

——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经济管理者在经济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是“全部经济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参谋者和监督者”,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着眼长远,也就是坚持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有辩证的认识,善于处理权威与服从的矛盾关系。创造性作用要求其善于创新,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启发创造。经济管理者既要掌握哲学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又要具备哲学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成为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内涵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的人才。

12、“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

——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而“看不见的手”是指经济生活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自发进行。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是主张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还是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都是违反辩证法的,因而是片面的。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是经济生活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是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大事。两者的统一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的互补,事后调节和事前调节的互补等等。

14、如何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经济管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公平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尺度,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等经济效率。在经济管理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在不直接损害效率的情况下,组织有义务有责任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对在竞争中受到损害的公平予以适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带公平的良性循环。

13、如何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括四方面原则:一是生态持续,二是经济持续,三是社会持续,四是文化持续。之所以强调要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是因为目前人们日益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观时,往往只看到生态持续和经济持续,而忽视了社会持续和文化持续。(1)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内涵。

(2)经济持续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社会持续原则从关心人的温饱上升到注重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与发展。总之,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继续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认识和创新。

15、如何正确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

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一,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一切利的取得都离不开义。其二,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德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就能团结协作,利才能得以实现;反之则会妨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主体和客体必须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道德原则才能得以自觉贯彻。所以,既重视利,又重视义,以义促利,以利促义,才是在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

(论述题)

1、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

答:儒家:(1)行政管理上:施行仁政;(2)在教育管理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有机体观念。 从宏观的理念具体化到操作程序上,表现为君子要博学多才,领袖要选贤与能;经济管理上要“节用”、“薄敛”、“使命以时”;教育上要“不耻下问”、“举一反三”。

墨家:(1)主张“尚贤”,即“选贤与能”;(2)强调“节用”、“尚俭”、“节葬”;(3)提出“力”的概念与孔子的“命”的概念相对抗;(4)提出“天志”、“明鬼”;(5)提出“兼爱”、“非攻”。

道家:(1)在理解“道”的基础上,清净无为;(2)强调管理者的全局观;(3)以平等为代价而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经验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一直是后世牢记的范例。

兵家:(1)突出全局的重要性;(2)在具体行政管理上:A强调管理手段B强调认识优先;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择人任事,用将以德。

法家:(1)管理手段多样化,以法为主;(2)具体行管上:A有肯只有一个首脑;B制定完善官僚体系;C考核“因

任而援官,循名而责实”。

2、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辨证关系。

——由于组织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动态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组织中自始至终还存在着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与不平衡又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又包含着某种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素、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的个别因素和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时,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

3、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辨证关系。

答:(一)经济管理需要哲学。(1)经济管理实践总体上要求管理哲学的指导。(2)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困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要求人们进行哲学的思考。(3)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需要哲学的引导。(二)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整个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是经济,因而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不能远离孕育思想精神于其中的社会领域。将哲学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哲学开辟广阔的道路。

4、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处理好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搞好管理的根本所在。(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1)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物的关系是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区别要求管理者一方面认识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要认识掌握管理客体中各要素的特点,以及管理客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管理的主动权。(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还表现在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二)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依赖、相互统一。(1)在管理实践中双方互为前提。管理主体以管理客体的存在为前提,若没有管理客体,管理主体就失去意义。管理主体为了进行管理,而认识和改造管理客体,为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2)相对性转化。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做管理客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于一定的对象,是管理主体,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则成为管理客体,主要是由于社会组织系统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决定的。在不同的关系中,人的角色经常会发生变换。(3)二者的相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5、管理协调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若不及时协调,会积少成多、积小变大,造成积重难返,所以管理者应善于分析和推测未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二)关键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有对关键性原则的清醒认识。(三)激励性原则。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可以预防问题的发生,调动各方协作的力量,及时将问题解决。(四)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可以保证配合顺畅,反应迅速,达成相互的支持和理解,减少误会。(五)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时,应该自觉服从全局利益。(六)长远性原则。在管理协调工作中,要高瞻远瞩。(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定性,作为艺术的管理,要求策略的灵活性。

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一)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敢于正视所遇到的大量的矛盾。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所遇到的矛盾进行思维时,应要区别和分清不同矛盾的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二)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一个复杂的事物,是由许多矛盾构成的,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在分析处理一个复杂事物的各种矛盾时,在思维方法上要注意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努力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才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管理者处理复杂事物各种矛盾必须坚持的有效的思维方法。

(三)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确定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科学地安排管理客体中人、财、物的关系,又要考虑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三种相互联系的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只强调环境效益,而降低经济效益。

(四)过程论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并且它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过程的要点要求管理者要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管理者确定管理目标到最后实现管理目标,需

篇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精神生活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哲学的目的就在于为自觉的人寻找世界万物之所以存在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哲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普通的人们那儿,哲学是他们对于世界(存在)、社会、人生抽象出来的总的看法。

“哲学的目的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并不是去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被认识,也不是去发现我们不能认识真正的真理,而只能认识暂时的、有限的真理。此外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哲学本身??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这唯一的真理,而同时把它当作源泉,一切其他事物,自然的一切规律,都只是从这源泉里流出,它们只是它的反映——或者把所有这些规律和现象,依照着表面上似乎相反的路线,引回那唯一的源泉,但为的是根据它来把握它们,这就是说,认识它们是从它派生出来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24-25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哲学所揭示的根据大致包括三种范畴,揭示自在存在的根据:最高境界为“真”;揭示自为存在的根据:最高境界为“善”;揭示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关系范畴的根据:最高境界为“美”。哲学的最后、最高目的是人。哲学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了揭示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的自由与超越的意志提供精神动力。

关于“存在”的哲学研究已经走向没落,不可能再有什么新的发现。 “存在是不必要的,存在就是在那儿,这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东西出现着,彼此相逐相逢。但人们永远不能解释它们??这公园,这城市,以及我本身,一切都是无理由的。当意识到这些时,心里就翻腾,一切都在你面前浮动起来,于是你就想呕吐。这就是恶心。这就是那些混蛋们企图用他们的法权思想掩盖的东西,这是多么可怜的谎言啊!任何人也没有这个权利,混蛋们像其他人一样,完全是无谓的。”(《萨特研究》《恶心》318页,中文版)

“上帝死了!”由于无法解释存在之谜,人类变得沮丧、迷茫。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弥漫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流派中。多少代哲人精心构建的象牙塔原来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人们在精神上受到了煎熬,传统的一切都受到了挑战。有人甚至推论,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与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不无关系。哲学历经无数次否定之否定,彻底地坠入众说纷纭之中。

显然,悲观失望的哲学论调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哲学只能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只能描述它,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对它产生新的思考,任何对“存在之迷”的终极探索都是不存在的。存在之迷永远是人类思考问题的起点,永远也不会有最后的结论。


管理哲学的意义》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29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