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19 11:50:24 | 移动端: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一: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平平淡淡的生活,开开心心做事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对生死,总感觉这个话题太沉重,太有内涵,《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读完之后细细的回味着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余味无穷,感触颇多。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以后,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得知他的恩师的病情之后,便和老教授约定,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大部分人在老人离世前,要么一味竭尽全力给老人多留点时间,要么一味的为老人的即将离去而痛哭流涕,没人想到去聆听这远比遗嘱要重要的多的东西。幸亏有莫里·施瓦茨,幸亏有米奇,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临终老人对人生的思索。

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这和老教授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因为老教授在每个星期二给他的得意门生讲授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课堂上不需要课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得准备回答问题,还得准备提出问题,还有好多讨论的话题,涉及到爱情,工作,年龄,社会,原谅,以及死亡。每个话题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深不可测,然而在莫里的口中,一切不过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会没有爱情,不可能会脱离社会,不可能永远远离死亡,一切都是在平常不过的,在他看来,风轻云淡,即使他自己是主人公。在他的话题中,大至世界,死亡,小至家庭,爱情,,在他的话题中或许他描述了他的一生,可是那又何尝不是我们没个人人生的一个缩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家庭,一个人可能没有富足的生活,没有健康的体魄,但他不可能没有家庭。在家庭这个避风港中,我们得到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得多,但从没有人跟你计较这些。在这里,你能得到爱,不是来自于情人,不关于爱情的爱,无论在外边受到什么样的痛苦委屈,心里也不会感到孤独害怕,因为有一个家庭守护着你。还有关于感情,人活一生不能没有爱。相爱或是死亡。一个人如果失去爱就像断了翅膀的小鸟一样。还有关于遗憾,或许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存有遗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可以说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抑或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但如果每个人的遗憾都想莫里那般美好——当不成医生当不成律师,就当一名好老师。那遗憾也就不能称之为遗憾了。还有衰老和死亡。莫里说:“拒绝衰老和死亡,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死亡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是的,与生活讲和,这不是懦弱,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正视生活中的衰老病痛,甚至死亡。既是不可避免,为什么要惧怕他的到来呢。

读完整本书后,你才会理解,其实他重新审视的是人们公认的从不多加思考的标准,而我们仍然在这样的标准下,浑浑噩噩地斗志昂扬地生活着。作者米奇一直与教授相伴,聆听他的内心,也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书中还有他的琐忆和随想。读这样的书,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起角落里那落满灰尘的画笔,想起很长时间没打电话联络的朋友,想在秋日的阳光下从容地坐一会儿眯一眯眼睛,想离开现在固定、紧张、忙碌如陀螺的生活??不过,合上书,就像关闭了一扇窗,日子还是一样滴滴答答地走下去。老人说“当你学会了怎样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听他的话,那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开开心心做事,我想我们一定会生活的更美好。

篇二: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大一的团校上,当时我们的课程中有一堂课就叫相约星期二,老师给我们大致的介绍了这本书,却是那简单的一句“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完课,我便开始了相约星期二的旅程。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书:每句话我都有感触,每句话我都想画下来,每句话我都想在边上发表自己的感慨。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我和米奇一样的想法,认为一个将死的人还那么关心时事,让人无法理解,即使我们这些活在壮年的人也并没有多么的关心时事,我们太忙了,自己的事情都关心不了,如何关心别人的事情呢。 可是莫里老人不仅在关心着时事,他会为半个地球之外毫不相干的无辜受难的人流下同情的眼泪。他因疾病而痛苦,可是他只有在早晨起床的那个时刻有些微的难过,他每天都在想的是那些比他更要痛苦的人,他同情他们。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自怜连带着抱怨,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做的事情,有的人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自怨自艾。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自怜,一直持续到晚上,觉得自己不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觉得领导对自己有偏见,觉得同事排挤自己的,觉得自己总是最痛苦的。莫里老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去跳舞的能力,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吃饭的能力,甚至失去上厕所的能力,连头部转动都要靠别人,最

让他难堪的是连擦屁股都要别人代劳。

他是最有理由自怜的人,他是一个如此善良而有爱心的老人和学者,上帝待他应该是最不公平的,理所当然的,他也有抱怨,只是在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小会儿,但是很快就过去了,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自怜,因为他有很多幸福的事情要做,他还有能力倾听,还有能力接待来访的人。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我们一直在自私的追求的那些东西,莫里告诉我们: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埋头不断的工作、工作的时候,你得到了你所想要的一切物质享受的时候,扪心自问:这就是你想要的?

这难道还不是遗憾吗?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这几乎是人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尤其是很多智慧的老人,他们说我并不害怕死亡。可是莫里老人没有这么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他一再重复的一句话:“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谈论死亡的时候,我却从莫里老人的话语中读到了这两个字:“珍惜。”

坦然的接受自己会死亡的事实,享受自己活着的时光,这就是莫里

老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没有将焦点放在死亡上,而是放在了死亡之前宝贵的活着的岁月上。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守护”,莫里用这个概念来诠释家庭,他的家庭概念不光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还有他的祖母、父母和兄弟,他对他们都有同样炙热的感情,他教育儿子热情的对亲人表现出自己的关怀。

他说:谁都会离开你,尤其是你生病脆弱的时候,但是家人不会。当我在抱怨我生活辛苦的时候,牺牲大的时候,我却没有意识到父母为我付出的那些守护、关心和对我坏脾气的忍让,这些事别人不能给你的,只有你的家人能给你,而这些却是无价的。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对同事表达友好,怕被勾心斗角和闲言碎语淹没;对领导表达关心,怕被同事说自己拍马屁;想对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恋,怕被对方拒绝,怕丢面子;想告诉别人自己一个人的孤独,怕被别人笑话不正常,生活质量不高;遇到难过的事情时,想痛哭来发泄,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坚强??

这是几乎每个活着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孤独、恐惧、痛苦、伤心都会降临,却努力抵御、逃避,努力不让自己去体会,却有时时刻刻活在这些感情可能降临的恐惧中。我们这样矛盾的生活着,比我们逃避的孤独、恐惧、痛苦、伤心更加孤独、恐惧、痛苦、伤心。

莫里老人像告诉我们关于死亡一样,让我们勇敢的去体验,敞开心扉投入自己的感情,知道了怎样悲伤才会了解如何去超脱悲伤,知道

如何痛苦,才会了解如何去超脱痛苦,知道了如何孤单才会去了解如何超脱。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这就是莫里老人对衰老的诠释。享受每个人生阶段,你会发现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美好,都有别的人生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幸福。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会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莫里没有要求我们超脱于金钱之上,或者说鄙视唾弃金钱,他没有排斥必要的金钱和物质追求,但是他像中国的很多哲人一样:强调一个度。

我们毫不吝啬的过度耗费自己的时间在争取那些物质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来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需要它。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这是莫里老人自始至终在坚持的事情,也是他认为可以实现的事情。他毫不吝啬的给出自己的爱,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而同样的,他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他的身边围着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亲眼见证他所发生的一切,他是那么幸运和富有,他从来不曾感觉到孤独。

试想这个世界上,有谁会拒绝友好,有谁会拒绝爱呢?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这个话题我应该是最没有资格提出感悟的人,因为我没有婚姻,但是我见证了我父母的婚姻。

我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我母亲却是个忍辱负重、性格温和的人。永远看着父亲对着母亲大吼大叫。

我一直认为都是母亲在向父亲妥协。但是当我看到母亲发火时,父亲不吭声的样子,看到他们凑在一起非常有默契的商量家里的大事情,看到当父亲刀枪不入的,谁也说不通的时候,母亲几句唠叨就有效果。

莫里说:“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每一对坚持下来的夫妻,都用他们特殊的方式相处,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莫里口中的文化是个贬义词,但是他是用健康的心态来评价文化

篇三: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个暑假没什么事做,就打算像老师说的开始来沉淀自己。起初,拿到《相约星期二》,应该在必然之中吧,因为它在网上被评为教师必读的书籍之一。

我特意选了星期二来读这本书,早上看了五页就困得要死,于是睡觉了。直到下午,周围安静下来,我又毫无睡意就又拿起这本书来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本讲述人生的书.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毕业以后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也忘了自己在毕业典礼后曾答应莫里教授要保持联络的诺言。在毕业后的十几年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做兼职。直到有一天,在广播里听到曾经熟悉的名字,知道莫里教授的时日不多了。于是前往莫里教授家里探望,两人相约在莫里教授活着的每个星期二,两人见一次面,由莫里教授亲自授课,学生是米奇,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

他们一共度过了十四个星期二,但并不是每个星期二谈论的内容我都有感触,可能是我的经历还不够,未能贴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对死亡的态度真的很让我敬佩。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这美好年纪要怎样面对死亡。如果我离去,没有爱人,没有朋友知道我离开,没有过孩子,没有过努力,甚至可以说我还没有见识到社会就已经离去,是会有遗憾的,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的体会。而书中讲到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然后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我还在羊皮卷里读到过相似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这些智者都选择过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正是很多人都忘了的生活,人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东西,觉得如果没有了追求生活就回归于平淡,就是一种躲避,于是我们没有问问自己这是我们想追求的吗?还是人云亦云?在盲目的追求过程中渐渐地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繁华褪尽,回归真我,原来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书中偶尔提到美国那时的新闻,想想跟中国现状真的很像,我都不想看新闻了,一幕幕奇葩的画面出现在脑海中,舍友间不满投毒杀害,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厕所里出现弃婴, 老师猥亵幼童。我们在问中国怎么了?其实最该问的是我们怎么了?正如莫里教授所说,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我们这些可怜人要么太自私要么太浅薄,以至于文明社会弊端层出不穷。直至此刻,我都在想起刚刚发生的海归不服从传销组织被打至死,我彻底无语了。爷爷奶奶每天在看新闻,我不知道他们看着这社会变成这样有何感想?人之初性本善,莫里教授提到是“人只有在受威胁时才会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讲到死亡,其实我真的没那么坦然,但是莫里教授就真的很坦然,原谅我读书的时候不认真,我就算知道要像莫里教授那样对待,可是我觉得我做不到。他说,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是啊,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曾活在别人的心中,他才算来过这个世界。他要每一个他所认识的人继续他们自己的生活——不要由于他的死而毁了它。莫里教授对死亡的看法真的太深了。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只有把一本书看过三遍以上才可以发表评论,的确,我还没有读彻这本书,也就是我对生活还不够了解。《相约星期二》就此告一段落。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71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