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重阳节诗歌朗诵
重阳节现代诗歌集锦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抒怀》
九九重阳志未铭,
邀友结伴向山行。
峻峭山岭踩脚下,
登高眺望众山群。
云海茫茫足下过,
古木幽幽树成林。
满山遍野红烂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间小路弯曲径,
曲桥入水见倩影。
巨石醉卧于山涧,
俯望天地鬼神惊。
芳草绵绵绿茵茵,
重阳秋游登山顶。
上到山顶是好汉,
暮色夕阳不老情。
《重阳节》
重阳节
都远去了 春天诱人的新绿
盛夏震耳的雷鸣
总有千言万语
欲说还休
九月重阳 相思凝聚心头
谁说秋风过后尽是凄凉
登高远望 层林尽染
如同我的思绪已扬帆远航
听秋虫歌唱 秋叶坠落枝头
看天高云淡 候鸟列队南飞
多想也飞回昔日好时光
执子之手 重温昨日亲情
九月重阳 相思弦断异乡
问遍菊花难寻曾相识
故土千里 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
【二】
九月重阳 相思弦断异乡
问遍菊花难寻曾相识
故土千里 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
【三】
听秋虫歌唱 秋叶坠落枝头
看天高云淡 候鸟列队南飞
【四】
十月节
又走来了 秋日撩人的金黄。
初冬微薄的风霜
也有万语千言
欲休还说
十月金黄 相念放眼天下
莫言秋霜来后只有冰寒
走在秋园 金英怒放
恰似我的年轮被金菊染黄。
看枝叶寥落 寒蝉悠哉花间
听秋风低吟 长空雁叫悠长
多想也跃上葱茏四百旋
屈指行程 再续往日辉煌
十月金黄 信天游荡它方
踏遍青山不见旧时月
故旧千人 愿今夜同把盏
大雁传情 执著是我的灯塔
【五】
故土千里 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
抛去乡愁,
留下乡音,
乡情,
乡颂!
重阳节敬老诗歌
牵起手,我们同一片蓝天下走,
抬头仰望星空,有你们留下的汗水和泪水. 俯首看着地,那金黄的麦子是你们宝贝, 就象我们,
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捧起.
看看身边的爷爷奶奶,
微笑之下藏着的皱纹什么时候又深了又多了.
想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让一个位,撑一把伞,换一个灿烂的微笑, 天空会多一颗闪亮的星星!
《重阳登高》
即使是一只蜗牛
九月初九这天
我也要选择一座山
然后一步踩碎一个思念
将汗水舞成绚丽的金菊
饮尽凄迷风雨爬到顶峰
因为,那里离天堂最近
即使是一只秋雁
九月初九这天
我也要停下南飞的翅膀
在山顶上插几棵茱艾萸
远方发如霜背如弓的背影 在遥寄的祝福中逐渐清晰 因为,这里离亲情最近
《重阳登山雁南飞》
秋山红叶满山红,葫芦岛上一群人。 重阳登山强壮体,登高而呼抒心胸。 惦记先祖功伟业,民族佳节记心中。 众览山小秋风爽,枫叶尽染秋意浓。 游人攀登不畏苦,汗流浃背向前冲。 一家和睦老人乐,夕阳红中露笑容。 枫林竹影叶摇曳,仿佛迎接远方人。 草木多情迎风展,万物和谐心相融。 白云飘逸山若隐,一声雁鸣震耳聋。 群雁南飞庆节日,廉子鼠标笔画神。 有画无诗意境淡,诗快赋诗助友成。 书画人生展才艺,重阳绘画情意深。 群雁恋家挂亲友,如梦似幻展笔功。
篇二:重阳节诗朗诵
重阳节诗朗诵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
《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
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篇三:小学生重阳节诗歌朗诵稿
小学生重阳节诗歌朗诵稿 诗朗诵:《重阳节》 都远去了 春天诱人的新绿
盛夏震耳的雷鸣 总有千言万语
欲说还休
九月重阳 相思凝聚心头 谁说秋风过后尽是凄凉 登高远望 层林尽染 如同我的思绪已扬帆远航 听秋虫歌唱 秋叶坠落枝头 看天高云淡 候鸟列队南飞 多想也飞回昔日好时光 执子之手 重温昨日亲情 九月重阳 相思弦断异乡 问遍菊花难寻曾相识 故土千里 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