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节日庆典 > 中秋节 > 中秋节文化

中秋节文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7 17:33:04 | 移动端:中秋节文化

篇一:中秋节文化

中秋节文化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臵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臵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

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臵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臵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

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臵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臵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臵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

篇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又称月节。最早来自月亮崇拜——远古时期,白天靠阳光,夜晚靠月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很敬畏,自然产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周朝就有拜月仪式,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这是一年辛劳的回报,是来年生计的凭靠。所以,中秋时节,人的心情最好。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月也成为一种习俗。这是中国人调整身心的一种好方式,也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表现。

花好月圆人团圆,“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天上月圆时,合家团圆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全家多少人,月饼就分切成多少份,每人都安享自己的一份。如果有人缺席,他的一份就被保存起来,盼着游子归来享用。这里享用的绝不仅是月饼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亲情的滋味。家制月饼、分享月饼、馈赠月饼的过程,就是表达爱、传递爱、感受爱的过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时,也希望人间圆满。团圆是一种群体意识,不是个人独好,而是周围的人都好。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民族心理。

不过,团圆又不限于家庭。“国家”,国是扩大了的家。团圆也要扩大到全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国家团圆就叫金瓯无缺,金瓯是圆的,没有欠缺,代表领土完整统一。中秋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儿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在月光下的中秋也会共同心动,共同感应,“千里共婵娟”。这是文化的认同,民族的认同。

借此提前祝福大家中秋节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篇三:中秋文化的研究

中秋文化的研究

南沙区大简小学:郭柳静 廖梓颖 何源榕何婉柔 指导老师:陈永盛 麦晓莹 第一部分:活动设计

1.1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基于调查情况所反馈的结果,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憾,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向,决定以中秋佳节为切入点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中,先确立主题“欢庆佳节话中秋”,然后围绕主题带领学生开展活动,组织学生调查、访问,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中秋的意义。借此活动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2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中秋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通过活动让学生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诗、词、歌、赋以及民间传说故事。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回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学生动手做灯笼,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中秋”传说的探究,以及诗词的吟诵。

(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以及分享合作和交流的快乐。

1.3活动方案设计

总体设计: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南沙区大简小学三(1)班的全体学生共40人;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设为2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活动场地主要安排在校园内和大简村。

(1)围绕“欢庆佳节话中秋”这个主题开展四个板块的系列实践活动。①中秋的历史、由来②中秋的传统活动③中秋的传统美食④中秋的诗词歌赋,通过多方面的探究,来了解蕴藏在“中秋佳节”背后的历史文化。

(2)以学生时间操作型的探究学习为主线,围绕四个内容,分成四个大组开展活动,通过调查、搜集、访问、制作等活动形式,切实培养学生动手、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以学生兴趣为本,充分开发家长和社会人士资源,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教师、家长的辅导作用,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学生的活动目标。

(4)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崇尚科学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文学的兴趣。

1.4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三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综合实践这门课,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指导,两课时划分为“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开题活动课:主题生成利用谈话的导入了解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兴趣,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出示中秋各种传统美食、儿歌、灯谜、传说故事等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中秋的探究兴趣,生成主题,分解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完成导向图。方案设计课:通过展示范例,分步知道,教会学生根据小组专题的特点,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周时间实施。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作调查,教会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中期反馈课:学生汇报互动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同时提出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及做得不足的地方,小组之间互相给予意见或建议。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修正活动方案,完善调查体验活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一周。交流评价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原始资料和记录,分享活动感受,同时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成果设计课: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资料和记录,根据活动特点设计直观、生动的成果呈现形式,人人动手、各有感悟。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用课堂一课时完成。成果展示课:提出了展示汇报的要求后,先让学生分组利用几天课余时间作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举行“花好月圆贺中秋”的手抄报比赛,并通过展示成果集、活动相片、

灯笼制作、猜灯谜等形式,进一步深入探究中秋文化。

第二部分 活动过程

2.1开题活动

1、活动构思:开题活动共用2课时完成,通过主题生成课,激发学生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探究热情,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分解活动主题,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组。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的内容写导向图,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

2、活动设计:

(1)“欢庆佳节话中秋”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与课型教学设计

附表:

“欢庆佳节话中秋”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情况

3、活动相片

(1)确定了活动主题后,各小组讨论,完成导向图,计划表,方案。

古老历史城 活动小组


中秋节文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83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