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5 14:28:14 | 移动端: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篇一:共工怒触不周山 精品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主备人: 集备时间: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设问导入:

如果说夸父逐日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太阳的认识,那么古代人民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又是怎样的看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工触怒不周山》。

二、展示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传说共工氏力大无穷,但计谋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

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三、初读神话:

1、 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 学生齐读课文。

5、 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四、解读神话

1、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他的“怒”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2、课文内容理解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崇高的奉献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3、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以下两个场景。

1) 共工与颛顼为帝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

2) 共工撞倒不周之后,天地出现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抓住语言点、联想、想象,融入自己新的想法)

(教学预设)

1) 共工心想:周为帝后之子,凭我的本能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一个奸诈的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2) 天动地摇,支撑天穹的擎天柱折断了,维系大地四角的巨绳断裂。

4、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讨论并归纳: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五、拓展延伸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古代神话英雄夸父,这一节,我们再认识一个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崇高的奉献精神古代神话英雄——共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作品介绍

1.介绍《淮南子》

《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安有心在天下一旦发生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积极制作战争装备,集聚金钱,贿赂汉王朝的地方实力派。又日夜研究军事地图,暗中进行作战部署。淮南国贵族违法的事件逐渐有所败露,在朝廷予以追查时,刘安终于发起叛乱。然而叛乱迅速被汉王朝成功平定。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

2.课文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传说共工氏力大无穷,但计谋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3.何谓“五帝”?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4.“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三、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四、课文翻译

1.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

2.师生交流

(1)重点词语:

①昔者:从前②触:碰、撞 ③折:折断④维:绳子 ⑤绝:断

⑥焉:于此(兼词),这里,那里 ⑦不满:塌陷 ⑧潦:积水 ⑨归:流向

(2)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

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五、合作探究

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2.读完课文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崇高的奉献精神。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3.“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明确:《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6.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明确: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共工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觉悟;这是一场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无论正义与邪恶,它只是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信念。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3)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六、课文总结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2)。

板书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锄不周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篇三: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何海蓓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疏通课文内容。

2. 分析共工的性格,感受共工用于反抗的精神。。

3. 感受神话的那种瑰丽的想象,窥探古人对自然的认识,与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作比较。

导入:

《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这场战争打的是惊天地,泣鬼神。最后以炎帝战败收场。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来瞧瞧,炎黄两帝的后代有发生了什么事。

文言字词梳理:

1. 请一生朗读全文,纠正及指导读音。然后全班齐读。

2. 给学生时间,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疏通文章大意。(PPT呈现课文的重点字词) PPT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 然后检测成果。检测方式:PPT呈现无标点符号的原文,让学生关上书,在底下试着复原课文里头的断句。然后请一生起来断句。

PPT: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4. 请学生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过程。

分析课文:

师:同学们觉得共工的性格如何?

生:1、脾气暴躁,刚烈,不顾后果。

课文中的依据:

1、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抵也。”(可让学生查古汉语字典)

从“触”一字,大家可以想象共工撞向不周山时的动作,姿态——以头撞向不周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情景,体会他当时的情绪。可见共工是个暴脾气,烈性子。

2、造成的后果: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

归焉。

注解“不周之山”

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山海经·西次三经》云:“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可见,在当时,不周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连通天地,支撑苍穹。可是,共工怒上心头,全然不顾,把这座至关重要的仙山撞折。真是任性妄为,不顾后果。

师:我们刚才分析到不周山被撞断的后果很严重。

PPT: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师:同学们联系社会所学,我国的地势是怎样的?生:自西向东,阶梯下降

师:那要是让你们来解释造成这样的地形地势的原因,你们会怎么解释?

生:学生用社会知识解答

师:为什么古人却觉得是共工的错呢?

生:那时候,科学不发达,古人只能靠想象。

师:回答到了点子上。其实古人对自然的好奇心比我们更强烈。《淮南子》这本书便是一本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思考的书。

PPT: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

师:古人因为对自然万物的未知,所以在解释时,就不免大量地加入人为的想象。

1、古人思考自己所处的天地,到底从何而来?他们就发挥了想象——盘古开天地。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1、 当他们思考自己从何而来时,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女娲造人。

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2、 当他们抬头看到像火球一样的太阳和发出温柔的白光的月亮时,又不免浮想联翩——后

羿射日、嫦娥奔月。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向天皇要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

结束语:西方有句话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今天的我们来看,是很不科学的,甚至有些好笑——人是泥巴甩出来的,太阳可以用箭射下来。但是,他们有一点是今天的我们所做不到的,那就是对

自然的敬畏。今天的我们,也许会觉得自己对自然了解的很透彻,反而对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粗暴地掠夺自然资源,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环境。殊不知,自然有自己的防御力量,就像《淮南子》开篇所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道”,大自然那双调控的手,覆盖天承载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触顶,深至无法测底,包裹着天地,无形中萌育万物。如果我们不爱护自然,不对自然有敬畏之心,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61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