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贴对联的寓意

贴对联的寓意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2 06:06:28 | 移动端:贴对联的寓意

篇一:贴春联的传统文化200字

说课稿框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贴春联》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贴春联》是山美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传统文化是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深化的内容,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如何传承至关重要。以春节为例,了解春节的习俗,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收集春联,并自己创造。

(2) 能力目标:知道一些良好的民风、民俗,提高区分不良风气与迷信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免疫力。

(3)情感目标:感受春节的快乐,激发参与民俗活动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俗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节中的各种民俗活动。

难点: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

四、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半年(一年)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同时,了解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助于学生们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增进爱国之情。

五、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资料调查与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鉴于以上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 导入——话过年(师生聊天引入春节,了解春节的

来历,学习春节的有关习俗。)

(2) 演拜年(全班分组,各组表演拜年)

(3) 贺新年(各小组写新年贺词,然后小组间评比选出

优异者)

(4) 拓展(了解其他传统节日)

(5) 课堂总结,提升认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

师评点,画龙点睛)

板书涵盖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2011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转载于:贴春联的传统文化200字),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该联采用比兴手法。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

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篇三:春节风俗贴春联 迎猴年

传统文化:贴春联迎新年

百度百科: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有些地方,如果三年内家里有人过世,还要贴其他颜色(如黄、绿、紫色)的春联。

篇二:对联简述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解: 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字写三秋离北塞

路通一线到鹏图

注解:上联隐「雁」。

下联隐「指南针」。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注解:上联隐「笛」。

下联隐「梦」。

一肩风雪三千里

两眼乾坤十二时

注解:上联隐「轿夫」。

下联隐「猫」。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清末,有一个童生应试。因没有带礼物赠送主考大人,结果屡试不中。有一年,这童生又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旁,并出联奚落他:

上勾为老,下勾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想,我屡试不第,并非我无才,而是无钱送礼。便对到: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妙人儿倪家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妙人儿倪家少女

锺山寺峙立金童

注解:第一字析爲第六、七字,第二、三字合爲第四字。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踏破磊桥三快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或如园中,拖袁出来还我国

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八刀分半粉

千里重金锺

古文故人做

(言志)言志士心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出自:明.蒋焘,字仰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 上联拆「冻」、「洒」字。

上联拆「切」、「分」字。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吴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注解:上联拆「吞吴」字。

下联拆「全任」字。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注解:上联拆「鼎」字。

下联拆「芬」字。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注解:上联拆「冯驯」。

下联拆「伊尹」。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 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 我管他子时乎 亥时乎

注解:上联拆「珠」

下联拆「孩」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注解:上联合「人曾」为僧,「人弗」为佛。

下联合「女卑」为婢,「女又」为奴。

三女爲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注解:上联合「三女」爲奸

下联合「五人」爲伞

篇三:趣味对联教案

1、趣味对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绍兴城外有个姓李的财主,非常会吹牛拍马,绍兴城有个耿直无私的读书人徐文长,决心找个机会戏弄戏弄他。这年二月初十,本县县太爷家里逢双喜:一则是县太爷逢50大寿,二则是县太爷的姨太太生了个胖小子过“百日”。哈巴狗吩咐管家准备了一份厚礼。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哈巴狗刚要出门送礼,忽然想起县太爷是孔门子弟,于是他吩咐人去请徐文长写对子,徐文长也不推辞,爽爽快快地写好了交来人带回去。哈巴狗把礼物和对子送到县衙门口,专等一声“请”。忽然,县衙出来几个衙役,二话没说,把哈巴狗按倒在地,噼里啪啦一连打了八十耳光。哈巴狗起先被打昏了,醒来还以为是礼物送少了才挨打,再一问才知道是送的对子把县太爷惹恼了。徐文长写的对子是:

县令大人不是人,生个儿子要做贼。

哈巴狗这一惊非同小可,连滚带爬去见县太爷,说对子是徐文长写的,与他不相干。县太爷一听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去把徐文长叫来,徐文长说:“只怪李财主太性急,小生的对子尚未写好,他就派人强行拿走,这怎能责备小生呢?”县太爷立即叫人取来笔墨,令徐文长接着写下去。徐文长不加思索,挥毫写到:

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

生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

“好,好!”众人一看赞不绝口,县太爷也笑了。

2、从生活中感受对联。

(1)出示4则对联,让学生猜猜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2)展示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对联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朝夕相处。

(3)展示对联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形式有上下联和横批。

(4)投影几副对联,让学生诵读初步感受一下对联的内容。

3、体验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

(1)由学生思考,尝试对对联(一字——多字)。让学生初步明白对联的要求及特点。

天——地 风——雪 海——山 新——旧

南北——东西 千山——万水庆贺——恭喜 枝头——花丛 千山

秀——万水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做完此练习,让学生比较并体会对联的特点:

A、字数相等B、词性相同C、结构相应D、语意相关或相对

(2)加字对联故事,体会对联的奇妙: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听说有一未曾谋面的财主很会附庸风雅,对别人说很仰慕自己并想求一墨宝,那日正巧路过财主家,就登门造访了。

财主见一位陌生书生来访,不知底细,就随便挥了一下手说“坐”,并叫仆人上“茶”。 苏东坡见墙上挂满了字画,就说我也来写几个字,财主一听很高兴,连忙说“请坐”,并吩咐

仆人“敬茶”,笔墨伺候。

苏东坡提笔一挥而就,下面落款“东坡居士”苏轼,看到这里,财主忙五体投地,连呼“失敬,失敬”,恭恭敬敬地拱手说“请上座”,并招呼仆人赶快“敬香茶”。

苏东坡为此大书一联如下: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虽短短几个字,言简而意赅,亦庄亦谐,亦诗亦联,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尽在其中了。

(3)连连看:出示四副有关杭州的对联,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连线,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扬柳一千株。 大好湖山归管领,无边风月任平章。

(4)找找看:出示三副完全打乱的对联,由学生自由讨论、排列,并说明理由。

天地间大小舞台, 古今来多少角色。

有声画谱描人物, 无字文章写古今。

借虚事指点实事, 托古人提醒今人。

(5)选选看:下面哪句可以构成“四面湖山归眼底”的下联?

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

(6)猜猜看(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缺一(衣)少十(食)

(7)对对看: 山色风光美—— 荷花池蜻蜓点水——

4、 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贴对联的寓意》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35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