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挣脱束缚任务

挣脱束缚任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1 06:10:48 | 移动端:挣脱束缚任务

篇一:挣脱束缚

挣脱束缚,走进课改的春天

逍遥镇中 崔惠敏

我们的课堂教学多数老师放不开,仍旧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动地位,无论从课堂时间、课堂问题设计等都是如此。这样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一般而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答。但是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往往是班级中少数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举手解答。多数学生并不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来讲,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思考,有些学生可能需要通过教师或同学的点拨启发才能解决,而有些学生可能由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能力不足从而无法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同样的对于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分析。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到老师的问题后,能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问题解决得正确无误;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举起了手,自己也有了答案,但是所思考的答案是不正确的。这样我们就知道,对于老师或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对于班级中的学生来说,真正需要帮助的是哪些学生呢?是那些没有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可是,这时候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引导这部分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点

名叫起了举手的学生。在这时候,如果第一个叫起来的学生没有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老师会叫第二名学生。当学生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后,老师可能会问一问其他的学生是否明白了。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自己明白了。即使不明白的学生也会滥竽充数在里面。只有在老师叫起多名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时,老师才会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讲一讲的问题。老师所做的并不是备课前提前了解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疑惑点在哪里?应该想什么样的方法加以突破?

那么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我们也来分析一下。只要是讲,若想使之有效,那最终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只有学生认真倾听才有可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明白。没有了学生的倾听,老师的讲是毫无意义的。那同样的班级中的学生又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认真倾听,并能够听明白的;一类是认真倾听,但不能听明白的;一类是不认真倾听,但是本身就明白的;一类是不认真倾听,也不明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老师的讲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没有作用的。

前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能够明白,传统课堂对学生来讲是被动的课堂,学生处在被参与的地位。现在,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非要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让学生被动参与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只有两个字,改革。只有我们大胆地进行改革才能解决上面谈到的问题,否则,我们没有出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革呢?

首先,我们要把学生从苦学中解救出来,变苦学为乐。只有乐学才可以爱学,才可以实现“终身学习”,真正发展自己。乐学的方法有很多,但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找到学习的兴趣中心,让学生愿意学。要解决愿意学的问题,还包括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做主人的过程中找回丢失已久的信心。当然,除了信心,我们还要教孩子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拥有了这把金钥匙,假以时日,才能让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模式,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现在我们迎来了课改的契机,“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在要求学生独学中,首先找到自己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来。然后在对学时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可以放到小组展示或大展时解决。同时作为老师,课堂的主导者,也可以在三次学情调查时发现问题,督促潜能生进行学习。同时运用好评价这个“武器”,上课调动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的拉力,对抗,质疑,并做好及时性评价,激发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生的参与,我们害怕学生学不好吗?

第三,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还要编制好导学案。它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它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同时,将知识成长为一种学习经验。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竭力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探索课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艺术手段。既活又实进行课堂教学,挣脱传统教学束缚,打造我们课改的春天。

篇二:挣脱生命束缚

` 挣脱生命束缚

2013级高二三班吴国栋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莫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穷的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没有力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而精彩。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的奔腾流动,与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的飘过,除了带走一片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在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一件事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会有几年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不管父母或老师说的对与不对都和他们对抗。这一现象就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开始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以此来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人类会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是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不一样的意义。

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面,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的目标可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了我们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们往往可以更加自强不息,因为他们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过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尽管城里人的日子不一定好),想要吃的跟城里人一样多,想要跟城里人走的一样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成为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底下,就像狼群里的尾狼一样,永远吃不到第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励任何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那些有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围追堵截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胸,都会感到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明白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坚持改变当前状态;另一种没耐心的就会采取危险的行动来达到目的。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奋斗的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社会地位之后, 人们就会追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次的生命抗争。人生而平等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的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的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就是摆脱思想的束缚,获得精神的平等。但是,当我们发现现实的束缚是不可挣脱时,就希望精神的解放。这一挣扎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诞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和自由的路途。

最后,由衷的祝福大家可以挣脱自己的束缚,迈向生命高峰!

评语:文章语言紧紧围绕中心,运用对比的修辞使观点更明确更突出。人生的道路就在于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攀登,才会使人生更辉煌,更灿烂!

辅导老师 崔胜英

篇三:201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上海卷)

【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文题简析】

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参考立意:

1、谈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谈责任与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面对责任,学会承担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3、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

【优秀作文】

为了自由的束缚

“自由是什么?” 我试着不断地询问着自己去寻找可能的答案解释,可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迫切愿望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发展的”。

当我们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可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的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我真正摆脱父母,一个人毫无约束地在外面生活时,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怀念家的温暖,父母的宽容与慈爱,想再次投入父母的安全港湾;当辛苦工作之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时,或者结束了高三紧张的学习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时间长了,我便开始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由此来看,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绝对的自由能产生出我们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只手的两面,但他们同是一只手,相辅相成。

古代科学无非就是炼金和炼丹,炼金是想获得财富,扩大自己的自由空间和内容;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获得时间上的自由。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把科学用来炼金和炼丹,但科学仍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工具。当波义耳提出化学的目的是探索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人们终于认识到,要扩大自有,首先要认识规律,人可以不受人为规范的限制,但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约束和自有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而追求自由最重要的是寻找约束与自由辩证关系。

自由的本质应该是在适当的束缚下多彩的精彩生活。为此,我们需要主动地约束自己,适当的越是自己。制定必要的社会规范可以让我们免受由错误行为造成的规律的惩罚。减少多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努力发现不合理的规范而去除它,这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主要目的。必要的束缚本身就是为了自由。

作为常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他的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他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众人所云,不屈服于体制,内心自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信仰理念;同时他又不放纵自我,不无所事事,自身有着严格的行为准则,两者相互制约而并存,合二为一。

为了更高的自由,请勒住马儿的缰绳,任其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

【专家点评】

作者充分施展了辩证思维的才能,充分论证了“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极富思辨的张力。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

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自我约束才能享受真自由

一匹马看到自己总被一根缰绳牵着,非常苦恼,想方设法地挣脱。有一天,它终于挣脱了缰绳,觉得很自由,一路狂奔,最终跑到悬崖,由于没有缰绳来勒住,不幸坠崖而死。

与此相反,鱼儿们每天生活在有遮有挡的水中,不自怨自艾,不感叹没有自由,自由自在地畅游。而如果水一旦没有由堤坝什么的包围起来,就会四处漫溢,那鱼儿就再也没有自由活动的可能,只能成为涸辙之鲋。

因此,对于自由的看法,我很相信一句话:只有通过约束,并且是自我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生活中,那些看似阻碍我们自由的有形无形的围墙,实际上为我们的自由提供了保证。试想,如果社会上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来约束,一些歹徒想杀人就杀人,想放火就放火,那每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生命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对于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来说,连生命也没有了,又谈何自由呢?

往大处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一种自由;往小处说,屋子里的鸟,池塘里的鱼,难道就没有自由了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到的鱼,在那么小的小石潭中也可以“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啊。我们常常会感叹:“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也飞不高……”这是到底因为笼子太小感觉没有自由,还是由于翅膀不够硬即使给足够的空间也飞不动呢?

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在约束中寻找自由,在约束中收获自由。而且,只有当这种约束是自我约束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由的真谛。比如说,一个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繁华城市的人,如果被迫住在山里,每天让他干农活或者写文章,他肯定会觉得自己丧失了自由;但如果是一些喜欢隐居生活的文人主动住在山里,就像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像陶渊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自由人生。其实说白了,自由就是一种建立在成长经历和爱好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感受。所以说,只有通过自我约束,自己给自己设定空间,即使不能“天高任鸟飞”,也可以“山高任鸟飞”,就能真正获得自由。

然而,要做到自我约束,得先让自己的翅膀长硬,当你能够自我飞翔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爱好,才能真正找到飞翔的天空。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理想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的理性才是自由。当你真正拥有自由的理性的时候,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空间,享受自己的自由。

谈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博学多才的弘一法师。也许我还没有参透人生,自始至终,我都无法理解弘一法师的自由。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他认为的真正的自由。遁入空门后,妻子携儿子来找他,他居然都不让他们进门,面对妻子“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的质问,他还是无动于衷。这就是一种“大道”的自由吗?我总觉得该面对的要面对,而不是逃避吧。

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弋

人生总归是这样。这就好比要穿越一片沙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比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生来一个是王子,一个是贫儿,你有选择的自由吗?但一个贫儿可以变成王子,那就是你的自由,没有人阻止你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可以选择改变命运的自由。有许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是对这种“自由”的注释。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得不”,比如说我们不想这样,但生活让我们必须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这样。像《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不得不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自由吗?她不自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在当时法国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的痛苦就在于她的不自由啊!一番丢项链的经历恰又使她自由起来,比如说夫妇两个齐心协力,花十年的功夫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她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由爱慕虚荣的女人,还原成真实的自己。于是当她再遇见当年的女友的时候,倒说“不过这一切都结束了”,她自由了!

这是什么?这就叫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当中,有的人痛苦万分,有的人生性洒脱,这是心灵的境界不同。

冯友兰把人生归为四种境界: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一个人整天陷入功利境界当中,其心灵是不自由的;若进入天地境界,那真是人生的大自由。像星云大师所言“我是佛”,我都是佛了,还有什么不自由的?

在所有的古人中,我最崇拜的是苏东坡,他是一尾鱼,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刃有余的鱼。他有选择不被贬谪的自由吗?没有。儋州尽管不是沙漠,但也是荒蛮的瘴疠之地呀,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都是奇迹。但他很自由,“短篱寻尺间,寄我无穷境。”

在所有的现代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周有光,经历过无数次运动,如今活到了让上帝忘记的年龄,没有心灵的自由,谁可臻此境?

亲们,您要做这样自由游弋的鱼吗?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

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自由与不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现实中,又往往有许多不自由,不自在:你可自由行动,可又常常被目的制约;你可自在玩耍,却又经常受任务限制。你可活动自由,但又往往被纪律约束;你可行为潇洒,然又时常受法律束缚。自由与不自由,如手掌和手背,连在一起,密不可分。正因为这样,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艺术使用。

客观存在,相互依存,必须学会选择,走向生存绿洲。回想生活,只要有自由,就有某些不自由;只要有不自由,就会有某些自由。自由与不自由,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如伴如侣,终身相随。它们始终存在于生活之中,伴随在人们身边。深入去想,自由是相对的,不自由是绝对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方式方法,选取途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活得潇洒。网络上,有一则寓言:河水不断掀起激流,冲击河畔,想冲毁河岸,可惜都未能如愿。面对失败,河水发出咆哮:你如墙立在我的两旁,阻挡我的随意流淌;你整天呆在我的身边,限制我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你的束缚,我会过得更好!听到咆哮,河岸严肃劝告:正因为有我的阻挡,你才得以形成;如果没有我的限制,你就不会存在。倘若挣脱我的束缚,你就会很快消失!不听劝告,河水继续冲击,终于冲毁堤岸,满地自由流淌。不一会儿,烈日照耀,河水受到蒸发,便渐渐消失。河岸不复存在,河水何以能单独存在?河岸不再束缚,河水何以能自由流淌?自由与束缚,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相生相成,密不可分。 对立统一,同步共振,必须深入思考,和谐生命环境。自由与不自由,常常截然相反,鲜明相背;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又往往同处一境,合为一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和谐的。如果它们能同步共振,那就能达到最大统一,进入最佳和谐。而要想同步共振,效果超强,那就必须深研彻讨,想方设法,和谐环境。进而,使生命达到最大和谐,进入最佳境界。足球比赛,是世人最为喜爱的。但如果没有比赛规则,没有那些不自由,恐怕就不会受人喜爱,更不会被人痴迷。试着想想,如果没有规定一定场地,那足球不光会横冲直撞,骚扰百姓,甚至还会误入陷阱,或坠落悬崖。如果没有设置球门,没有进球方向,那踢球就


挣脱束缚任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29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