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

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1 06:06:29 | 移动端: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

篇一: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

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

1、答案不是我做的;

2、答案仅作为参考,对于考题我一般自己找答案。一旦你这么做就会发现这些参考答案有不少都不完整。尽管如此,对作者表示钦佩和感谢。

3、在此贴一个来自阅卷老师的建议,希望大家注意:在今年(09)的硕士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的答案非常类似,想是都是论坛的功劳。但要提醒使用论坛答案的同学,论坛上的答案只是一些考生自己准备的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对其使用不能“拿来主义”。比如今年考到汝窑那题,使用“标准”答案的基本只给了一半的分数,没有答完全,也没有加入新成果。

所以提醒各位考生,论坛只是一个提供交流的平台,不能完全依赖它,把复习考试等同于背答案。因为考古的答案是动态的,永远有新事物在发生。“厚积薄发”在考古上是非常适用的。

4、

1993年考题

名词解释

1直立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补充:Homo erectus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生活在距今约 180万~2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 、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头骨平扁 ,骨壁厚 ,眉脊粗壮 , 脑量平均小于1000毫升(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 1200毫升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 160 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60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

2类型学:

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

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

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

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器总体来说不发达。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

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6空首布:

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原三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7妇好墓:

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大明宫:

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9黄肠题凑:

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见于《汉书》记载。黄肠 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为等诸侯王墓为典型代表。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室墓所代替。

10越窑:

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参看大百科考古卷)问答题 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距今71-23万年。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931年至1966年陆续发现有牙齿、肢骨、头骨。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310-150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青年男性的上门齿,指状突比北京人发育。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距今65-50万年。发现下颌骨和牙齿,保存较好。牙齿属一老年人。

公王岭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古地磁测年为距今75-78万年或100万年或73-80万年。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框上圆枕比北京人粗大,骨壁厚,脑量约780ml。

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距今15-20万年。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及牙齿,至少代表三个个体。

郧县人:在湖北省郧县,距今80-83万年。发现两块头骨化石,挤压变形严重,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

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距今30-35万年。发现有头盖骨及牙齿等,南京人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特有。

巫山人: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古地磁测年为距今200万年。发现一左侧下颌骨。

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距今26万年左右。人化石丰富,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

尺骨等,形态既有智人的一些进步特征,又有类似于直立人之处。

(2)旧石器时代中期:

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距今10-12万年。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

新洞人:与北京人周口店第4地点相联,距今13.5-17.5万年,发现左上前臼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定为早期智人。

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距今18-23万年。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代表青年男性,形态较北京人进步,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

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距今10-12万年。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巢县人:在安徽省巢县,距今16-20万年。发现人类枕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距今19.5万年左右。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左侧上颌骨、右下前臼齿等,比直立人进步。

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距今12。9万年左右。发现的人类化石有额骨、顶骨、鼻骨等,比直立人进步,较晚期智人原始。

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距今11。5或11。3或18。1万年,发现人类牙齿,有人认为属直立人,有人以为属早期智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在北京,距今1.8万年或2-3万年。据研究,所发现人类化石代表11个个体,山顶洞人较现代人原始,是中国晚期智人的代表。

河套人:1922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发现,至二十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人类牙齿、骰骨及头骨残片等。

资阳人:在四川资阳,距今39300+2500年,发现人类头骨化石,是晚期智人的典型代表。

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另有广西麒麟山人、吐波人、柳江人、山西峙峪人、吉林安图人、云南丽江人、左镇人、西畴人、山东新泰人、浙江建德人、辽

宁前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龙人等。

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约在公元前12000-6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准备阶段,各地区新石器

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如下:

沙苑文化: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大量细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仅两件三角形箭头,年代范围界定在“中石器时代以至于新石器时代初期”

鹅毛口遗址: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南庄头遗址:在河北省徐水县,时代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主要文化遗存包括灰坑、陶片、磨制石器和骨角器等。石磨盘和磨棒为其典型石器,表面留有使用痕迹,陶片多夹沙或云母碎末,烧成温度不高,灰陶为主,常见附饰绳纹,可辨器类有直腹罐和钵。

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

玉蟾岩遗址:在湖南省道县,年代为公元前11000或13000年,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是一些烧过的灰堆,最重要的发现是少数陶器和稻谷遗存。石器全系打制,以小型石器为主。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薄不均,可辨器类有釜。所出稻谷遗存,经鉴定分析,认为兼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二者都在江西省万年县,年代约在公元前12000-9000年。发现有石、骨、角、蚌器,其中以早期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早期陶片的陶土中都加有诸如石英碎末等羼和料,制法有泥片巾塑和泥条叠筑两种,烧成温度不高,无完整器,纹饰有条纹、绳纹和编织纹,也有素面陶。栽培稻遗存从早到晚的不断增多,表明稻作农业已经有了发展。

甑皮岩遗址:在广西桂林市,年代在公元前8000-7000年之间。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及陶器。陶器全系手制,较粗糙,烧成温度低,器型有罐、釜、钵等。

岭南的贝丘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有些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如广西南宁市的豹子头遗址,石器以磨制为主,亦发现有夹砂陶,器型多为圜底。

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遗址面积都比较小,文化堆积延续的时间都较长,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实行定居;磨制石器在各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经济结构多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早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辅,以上即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一般特征。

3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

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

处于西汉与隋唐都城之间的过渡形态,可以东汉洛阳城和北魏洛阳城为例。

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北魏洛阳城,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4砖室墓墓型演变述略

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开始出现用小型砖建筑的墓,一般称为“砖室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贵族官僚们的砖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布局模仿他们的府第。许多墓里还绘有彩色壁画。东汉时期,四川省境内的砖室墓葬往往在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官僚的墓一般都是砖室墓,有时设石门。和汉墓相比,墓室的平面布局简化,面积减小。但是,在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却有一些新的发展。如:洛阳西晋墓中有角柱与斗拱,南京东晋墓中有直棂窗。从汉末魏晋开始,各地都流行在墓室中设棺床,在长江流域的晋墓中,有时还有灯龛和台桌。这些结构和设施,都是用砖砌成,使得墓室更象现实生活中的居室。在黄河流域,砖室墓的墓道甚长,其接近墓室的部分是一段隧道,随着年代的推移,隧道逐渐加长,到了北魏,有的墓在隧道的顶部开天井,直通地面。辽东、河西等边远地区的豪族大姓,沿袭汉代旧制,营建砖石结构的大墓,在

墓壁和砖面上施彩画,其题材多与汉墓壁画相似;在中原一带,却很少有在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流行用模印着画像的砖来装饰墓壁。

入唐以后,官僚墓一般均为砖室墓。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从初唐到盛唐,贵族官僚墓中流行壁画。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墓葬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墓的简化,短而狭的竖井式墓道代替了斜坡式的长墓道,因而天井和壁龛也不见了。墓室的规模缩小,壁画亦十分罕见。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砖室墓多为长方形,有的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

五代前蜀王建墓、南唐帝陵,其地下玄宫皆分前、中、后三室,各室两侧又多设壁龛或耳室,这可能是承袭唐陵的制度。

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北宋墓,最富有特色的是一种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北

篇二: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2001-2015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 良渚文化的玉礼器

3、 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4、 汉代五铢钱的变化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 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 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 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山顶洞人2、大溪文化 3、三星堆器物坑

4、碳十四年代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汉长安城

7、龙门石窟8、青花瓷

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

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

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

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

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

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南京(汤山)人 2、石家河文化 3、尸乡沟商城

4、满城汉墓 5、长沙走马楼吴简 6、唐长安城

7、莫高窟 8、明孝陵

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

9、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10、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

11、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

12、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

13、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

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丁村文化 2、屈家岭文化 3、二里头文化

4、狮子山汉墓 5、六朝建康城 6、隋唐扬州城

7、云冈石窟 8、明十三陵

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

1、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

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编年序列和文化特征

3、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4、试述东晋南朝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

5、试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

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丁村遗址 2、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3、侯马盟书

4、汉阳陵 5、六朝建康城6、永宁寺遗址

7、南唐二陵 8、应县木塔

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

9、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

10、试述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及其特征

11、试述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12、试述隋唐两京地区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

13、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布局特点

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

1、北京(直立)人2、良渚文化 3、二里冈上、下层文化

4、马王堆汉墓5、南朝陵墓石刻 6、唐大明宫遗址

7、白沙宋墓8、麦积山石窟

二、问答题(每题52分,6题选做3题,共156分)

1、试述考古遗存中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

2、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

3、试述长江下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和特征

4、试述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两晋家族墓地的主要特点

5、试述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6、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南京大学2008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0题,150分)

1、龙山文化2、二里头遗址 3、黄肠题凑墓

4、长沙窑 5、魂瓶 6、昭陵六骏

7、土墩墓

8、 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壁画

10、仿木结构砖印壁画墓

二、问答题(每题50分,6题选作3题,共150分)

11、试述考古研究中断代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

12、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

13、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

14、试举两例我国近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

15、试结合下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图例主要是长安城明德门城门遗址)

16、看图指出下列物品的年代及判断依据

南京大学2009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洞沟文化2.良渚古城3.狮子山汉墓

4.侯马铸铜遗址 5.安伽墓 6.昭陵六俊

7.元大都 8.天龙山石窟

二、问答

1.考古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2.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特点

3.黄河下游夏商文化特点

4.鄂城周边六朝墓葬

5.隋唐扬州城遗址文化遗存及布局特点

6.明十三陵

南京大学2010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裴文中2、红山文化 3、偃师商城

4、尼雅遗址 5、象山王氏墓葬6、南唐二陵

7、西夏王陵 8、云冈石窟

二、问答

1、考古文化研究中的侧年方法及其特点

2、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

3、伊洛河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

4、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特点

5、巩县宋陵的布局特点

6、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

南京大学2011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吕大临 2、水沟洞文化 3、寺墩遗址

4、上村岭虢国墓地5、居延遗址6、司马金龙墓

7、白沙宋墓8、上林湖窑址

二、简答(六选三)

9、试述考古遗址中古植物遗骸对研究古代经济生活和环境变化的作用和意义

10、试述狩猎-采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表现

11、试述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标志和特点

12、试述汉代诸侯王墓的埋葬制度和特点

13、试述唐大明宫的主要发现和特点

14、试述元大都的布局特点和对后世城市发展的意义

南京大学2012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2、李家沟遗址 3、石峡文化

4、何尊 5、走马楼吴简 6、栖霞山石窟

7、虞弘墓 8、长沙铜官窑

二、简答(六选三)

9、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 “考古学思想已经腐朽”问题

10、你如何理解苏秉琦先生所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理论

11、简述长江上游地区三星堆文化的内涵

12、从“黄肠题凑”的墓葬形式如何反应汉代墓葬的等级制度

13、唐代长安城里坊制度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14、从考古学角度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影响

南京大学2013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尹达 2 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3 湖熟文化 4 夏家店下层文化

5 南越王墓6 磁州墓<窑?>7 安伽墓8 克孜尔石窟

二、论述题

1 论述中国文化西来说、

2 长江中游地区商周文化

3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聚落分层

4 江淮地区汉代贵族墓

5 栖霞山石刻

6 明南京城

南京大学2014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汤姆森(丹麦) 2.金斯泰洞穴遗址 3.草鞋山遗址 4.辛村卫国墓地

5.未央宫遗址 6.司马金龙墓7.昭陵六骏石刻8.拉萨大昭寺

9.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满天星斗”理论的主要内容

10.中国文化区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长江上游地区夏商遗存的主要发现及其特点

14长沙地区汉代贵族墓葬的主要发现及其特点

15.南京地区南朝陵墓石刻的主要发现及其特点

16中国古代佛教东传的“凉州模式”的影响

南京大学2015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 总分144分)

1、斯文赫定(瑞典)

2、柿子滩遗址

3、大河村遗址

4、滕州脚掌大墓地

5、熹平石经

6、老司城

7、永泰公主墓

8、雷峰塔

二、论述题(选做三道,每道52分 总分156分)

1、试述苏秉琦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理论的学术意义

2、试述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

3、试述黄河中游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

4、试述徐州地区汉代贵族墓的主要发现及其特点

5、试述中原地区唐代陵墓的主要发现及其特点

6、试述明代南京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其影响

篇三:郑州大学考古历年真题

郑州大学考古历年真题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 共150分 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5分)

1、间接打击法 2、安阳“三叠层” 3、 河姆渡文化 4、郑州商城

5、汉长安城6、五铢钱 7、元大都 8、简牍 9、唐三彩

二、简答题(每题15,共45分)

1、简述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布局模式。

2、简述东周都城的布局特点。

3、简述唐陵石刻艺术。

三、论述题 (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发展历程。

2、谈一谈自己对考古学的认识和读过的考古书籍和报告。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 共150分 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考古学文化 2、龙山文化3、失腊法4、侯马盟书5、龙门石窟6、

云梦秦简7、博局镜8、唐三彩

二、简答题(共42分)

1、简述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特征(12分)

2、概括东周列国都城遗址的特征(15分)

3、谈谈考古学的功用,你为什么学习考古学?(15分)

三、论述题(共60分)

1、论述安阳殷墟的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30分)

2、试论秦始皇陵园的形制布局特征及其影响(30分)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 A卷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后岗“三叠层” 2、山顶洞人3、裴李岗文化 4、侯马盟书 5、秦兵马俑 6、龙门石窟 7、五铢钱 8、唐三彩

二、简答题(共42分)

1、简述新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12分)

2、简述中原地区主要青铜文化遗存(15分)

3、谈谈考古学的功用,你为什么学习考古学?(15分)

三、论述题(共60分)

1、论述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发展(30分)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0分)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 A卷 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三叠层 2、北京猿人 3、二里头文化 4、列鼎列簋 5、秦兵马俑

6、半两钱 7、唐三彩 8、元大都

二、简述题(共42分)

1、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12分)

2、简述青铜时代的分期 (15分)

3、汉唐铜镜的特点 (15分)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新石器至唐宋时期墓葬形制演变的基本规律。

2、综合考古发现谈谈考古学的功能和意义。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专业

研究方向 :考古及博物馆学各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632 考古综合

一、名词解释 (每题10分,共80分)

1、史记 2、澶渊之盟 3、三叠层 4、区系类型学 5、妇好墓 6、郑韩故城 7、五铢钱 8、敦煌石窟

二、简述题 (每题20分,共80分)

1.简述唐代科举制度

2.简释地丁合一制度

3.简述黄河、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及其发展序列

4.简述唐宋陵前石刻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 (共140分)

1.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45分)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发展的基本模式。(45分)

3.你为什么学习考古学?谈谈对考古学功能的认识并列出自己所读过的代表性考古学著作。(50分)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专业

研究方向 :考古及博物馆学各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632 考古综合

一、 名词解释 (每题10分,共80分)

1、 国人暴动 2、绍兴合议 3、直立人 4、类型学 5、妇好墓 6、

偃师商城 7、元大都 8、博局镜

二、 简答题 (每题20分,共80分)

1、 简述东汉地主田庄。

2、 简述元代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3、 简述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

4、 简述宋元著名瓷窑址。

三、 论述题

1、 论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5分)

2、 论述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变迁。 (45分)

3、 谈谈学习考古学的目的和意义,并列举出考古学目前研究的热

点和难点问题(不少于6个)。 (50分)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专业

研究方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各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632 考古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80分)

1、《汉书》2、五胡十六国3、考古学文化4、大荔人5、山东龙山文化6、二里头遗址 7、黄肠题凑 8、唐三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简评武则天。

2、简述郑和下西洋。

3、简述郑州商城的形制布局及年代特征。

4、简述唐宋陵前石刻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王安石变法。(40分)


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26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