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百岁军医

百岁军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0 06:12:13 | 移动端:百岁军医

篇一:十件影响富氢水氢医学的大事件

十件影响富氢水氢医学的大事件

1、2016年2月3日《抗击氧化的利剑——富氢》

2016年2月3日,央视权威媒体发现之旅频道《健康大本营》播放了一部名为《抗击氧化的利剑——富氢》的科学纪录片,详细地讲解了富氢对抗氧化、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2014年3月19日氢分生物医学子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4年3月19日电“2014年第一届氢分子生物医学交流会暨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由业内权威专家学者组成,共同开拓氢分子在医学领域中最有价值的临床应用。此次首届氢分子生物医学交流会上有近200名专家学者出席,并邀请到了日本、韩国、美国以及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国内外权威专家对各自在氢分子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3、2013年研究提示长寿是大肠菌产氢能力强

2013年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的研究,研究发现,普通健康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产氢能力区别不大,糖尿病患者(23.2±19.0 ppm)产氢能力比正常人17.7±19.6) ppm)稍微增高。百岁老人产氢能力非常强大,达到59.4±62.6 ppm,是普通健康人的三倍以上,更有意思的是,和这些百岁老人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后代

也具有很强的产氢能力,也达到37.8±27.2 ppm。文章分析了产生氢气的途径和可能原因,一是这些百岁老人可能饮食中包含更多不能被人体消化成分,例如大豆多糖、纤维素、直链淀粉、寡聚果糖等等,另一方面可能是这些老人大肠的产氢细菌的比例和数量比较高。

4、2012年发现自由基引起的62种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2年来自世界12个发达国家、1700名科研人员发表了450篇氢分子医学效应论文,发现由自由基引起的62种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此时,全球富氢水市场已经达到了220亿美元的规模。

5、2008年3月孙学军在科学网写下第一篇博客

孙学军在科学网博客的公告:07年发现氢气的选择性抗氧化效应以来,已经证明氢气对中风、心肝肾肺等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特点是抗氧化损伤、抗炎症损伤和减少细胞凋亡。氢气将对人类健康防护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人类对生物学现象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3月29日写下第一篇博客《广告也要讲科学:从电解水的作用谈起》,其中谈到“那么电解水有用吗?实际上是有用的,最近仍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本质实际上溶解在水中的氢气发挥这种作用,与酸硷度没有关系。本人从2007年7月开始研究氢气的效应,经过我们的初步研究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甚至可以推测,氢气治疗疾病的有关研究将在生物医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将发挥重要贡献,本博将在后续文章中持续跟踪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当然,

至于为什么氢有这种作用?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一些。有时间可以讨论和论述。请持续关注。”

6、2007年发现氢分子可清除人体自由基

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在世界著名杂志《自然医学》上发表了论文《氢气作用通过选择性地减少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的抗氧化治疗》,发现氢分子可清除人体自由基,对衰老及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慢性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一发现,正式拉开了氢分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和相关产业的序幕。

7、2003年林秀光博士发现“神奇之水”真相

2003年9月,日本的著名电解水专家林秀光博士到诺尔登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探访。他用随身携带的氢感应器对从矿坑中取出的水进行测量,发现水中含有氢气。根据自己多年对电解水的研究经验,林秀光博士推测,诺尔登瑙“神奇之水”的神奇之处原来就是因为水中含有氢气的原因。

8、1998年6月13日《包治百病?!神奇之水的真相》

1998年6月13日,日本的朝日电视台在19点播放的《探明真相》专辑节目中,有一集名为《包治百病?!神奇之水的真相》,现场报道了该矿坑中涌水的神奇功效。诺尔登瑙神奇泉水在全日本变得出名。

9、1992年德国有个药厂申请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专利

在1992年的时候,德国有个药厂申请了一个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专利,专利中就明确提出了,呼吸氢、氢的溶液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专利在2012年已经到期,这个专利中有对氢气各种治疗功能的猜测,但他们的研究证据很少,这说明那个年代已经有人注意到了氢气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个药厂并没有开发相关的产品。

10、1975年报导氢气具有抗氧化作用

1975年,Dole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氢气具有抗氧化作用,呼吸高压氢气可以治疗皮肤磷状细胞恶性肿瘤,他们认为氢气和羟自由基反应属于放热过程,可以产生水和氢原子。

篇二:父亲自传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十四岁离家,一直都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父亲出事后,未能在他老人家有生之年侍奉尽孝成为了我挥之不去的终生伤痛和遗憾。事隔七年,当我再次走进父亲的书房,整理他落满灰尘的写字台和书柜,翻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的、还有陌生的遗物时,我再一次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这一整理,不仅让我看到了父亲真实情感的一面,更让我知道,父亲对我们的爱并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停止,我对父亲的思念也从来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一沓台历纸

打开写字台右侧的第一个抽屉,一沓叠放整齐的台历纸单页异常醒目:台历纸虽然大小不一、印刷版本不同,但却都是同一天的。从1979年7月12日开始,一直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每年一张,共计27张。父亲是2005年7月1日离世的,可是这一年7月12日的台历纸却已静静地躺在了最上面!

7月12日,这个对别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对于父亲、对于我们这个家,却是一个痛苦伤悲的日子。这一天是我生母的祭日。

父亲在其中的台历纸上还留有话语:“1979年7月12日,她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旅途,终于弃我和孩子们而去,时值凌晨二时。享年四十一岁(1938年11月22日—1979年今日)。写作伴着我度过了这悲哀的时刻”。这段话引起了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记得母亲走的那年,姐弟四人中,我还不满17岁,最小的弟弟才10岁。而母亲,从她身体不好到病重去世,前后有近十年的光景。这期间,父亲的工

作又那么繁忙,一年中总有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要离家下部队。有那么几年,父亲每次在走之前,总要把母亲安顿到医院,再把几个大的在上学、小的在上幼儿园的我们安排到军部幼儿园里寄宿,直到他从外面回来后再把我们接回家。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们的小姨(即后来的继母)调来照顾我们为止。记忆中的父亲,白天在外忙工作,晚上在家时多半又要写材料或搞创作。清晨醒来的我,也多半会看到眼中布满血丝的父亲和屋中一地的烟头。想想那段苦涩的日子,我们年纪尚小,还不知道如何帮父亲解愁分忧,真不知道他是怎样孤独地熬过来的。

“你尽管走了,但在我心里,你和艰难竭蹶的这个家始终是连在一起的。每年的这一天,我都将小心地撕下这一页日历,并精心地保存起来(直到我去九泉见你的时候为止)。这样做,为的是在心灵里默默地祭奠你呀!”。这是1981年7月12日父亲在台历纸上写给九泉之下母亲的话。父亲的这个承诺一直坚守到他离世去见母亲的那一年。一共27张,一共27年哪!世上有谁会用生命的时间和思念的心血把一年一张的台历纸积攒到一起呢?!父亲的情和爱又怎能不让我去怀念和追思呢?!我记得在母亲病危靠鼻饲维持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父亲他不仅和医生一起探讨治疗方案,还亲自为母亲制定每周的鼻饲流质食谱。他还特别地用红色铅笔在“芹菜汁末”后面注明“富含纤维素”。我记得在母亲生病后,父亲曾努力地学做饭菜为我们改善生活,他炸的麻花、做的麻辣鸡和腌的泡菜不仅是我们和周围家庭的零食和叫座菜,还是他回馈邻居叔叔、阿姨们对母亲和我们关照的

礼物!??很多很多的往事,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至今,我们姐弟还清楚地记得,母亲虽然多年被病痛折磨并逐渐不能自理,但她的多数时间总是笑着的??

“又是十年过去,依旧是梦里相思,相思梦里??”。台历纸上还留有很多话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叫人心碎!父亲甚至把我们姐妹俩参加天安门国庆35周年大典阅兵活动的事情都写在了台历纸上,与他故去的妻子、我们的母亲分享。

父亲是用他特殊的方式和特别的笔墨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情。如今,他老人家也到那个世界追寻母亲去了,为什么我还是心碎哀伤呢?

一盘录音带

一盘磁带上,父亲在上面写着“摇篮曲和晓菲的录音”(晓菲是我的乳名)。放到录放机里,只听见父亲的歌声在耳边温柔地响起:“风儿你要轻轻地吹,鸟儿你要轻轻地叫,我家小宝宝快要睡着了。菲菲的眼睛像妈妈,菲菲的眉毛像爸爸,菲菲的鼻子哎又像妈来又像爸。睡着吧爸爸的小宝宝,醒来带你去玩耍,玩耍到你外婆家??噢!噢!”,紧接着我的一阵笑声响起:“爸,你真有意思!我没想到你会在我结婚前,悄悄地录上一段你唱给我的儿歌,还不让我知道??”。

这盘录音带的前半部分,是父亲独自一人录下的。而后半部分,是我在某天发现了磁带的秘密之后又独自一人录下了我对父亲说的

话。很特别的是,我和他谁也没有当面说过此事。没想到,心细的父亲在发现我的那部分录音后便把它存放了起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父亲还保留着它,声音还是那样清晰,那样熟悉!谁说父亲离开了我们?他不是还在我的耳边唱歌吗?

在我们姐弟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把严父的胸怀和慈母的柔情结合在一起,用他的独特方式疼爱、抚育着我们。在我们小的时候,他每每去外地或路过书店,总会给我们带回图文并茂的小人书、益智玩具和零食。等我们年龄稍长后,他又把在北戴河疗养、去南宁和乌鲁木齐等地开会和坐在飞机上看到的大自然景象,生动、有趣地画在纸上、写在信里,给我们一一地讲解、娓娓地道来。他还把记录着我们姐弟成长过程的照片,精心地制成像册并配上文字注解、小图画和诗歌交于我们每一个人手里。

我十四岁就离家当兵去了。记得父亲第一次到连队来看我时,手里提的是一大包卫生纸和一大罐在家精心熬煮的猪皮黄豆!要知道,当时我那重病住院的母亲是无法为我考虑并准备的,而父亲他却细腻地为女儿做了这一切。我还记得我结婚之时,父亲曾用心良苦和意味深长地给我们夫妇写来了一封信,他说:“孩子,你们已进入人生的美妙时期,你们双双缔结婚约的本身,不就是意味着人生的一个阶段已成为过去而另一个阶段正在开始么???我相信:只要你们彼此相爱,互相搀扶,永远像现在这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永远像现在这样追求更崇高和更有价值的生活;不管摆在你们面前的人生道路有多

漫长,有多艰险,你们一定会从共同的拚搏中获得足够的快乐和幸福;一定能一同到达希望的驿站和幸福的彼岸!情双好,情双好!百岁如意,白头偕老!永远牵挂、热爱你们的爸爸”。

父亲啊,我会好好地珍藏这盒留有您慈爱声音的录音带的。那里面有您浓浓的父爱和女儿对您爱的理解,它的价值对我来说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能用感情来复制的。

几本装订的信札

父亲的书柜里有一摞用牛皮纸和棉线穿好的信件,封皮上有他亲笔书写的“万金家书”、“战友们往来信件”、“亲戚们往来信件”等标题。翻开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历经四十余年的书信,他都按时间顺序排好保留了下来。

其中,在我和妹妹上军校的这段时间里,父亲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用了很长的篇幅,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我们畅谈理想、事业和婚姻大事,也和我们谈论家庭事务以及他的苦恼,现在看来对身为母亲的我都还有教育意义。

父亲在1981年8月来信中写到:“《闻爱女应考得中,急成五言十二句凡六十字》:应考军医校,汝名列前茅,突闻此喜讯,热血涌滔滔,汝母若有知,九泉当含笑。良驹思千里,凤雏恋九霄,此去多珍重,莫道路遥遥,有志事竟成,勤学夺头鳌”。看着他这一气呵成充满激情鼓励的诗句,我却是满腔的五味杂陈难以用几句话来回应

篇三:2,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金刚不坏之身”这个典故,与一位佛门高僧有关。这位高僧就是朱士行。公元250年,朱士行在洛阳登坛受戒,成为汉土第一个出家沙门。朱士行圆寂后,人们火化他的遗体,然而柴薪燃尽后,遗体依然完好无损。正当惊异之际,一位高僧合十咒曰:“你若真得道,身体亦当会灭,不必作此惊世之举。”于是朱士行的遗体应声而碎,这就是“金刚不坏之身”典故的由来。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只有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肖颖彬的履历,是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

15岁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刚满18岁就成为共产党员,29岁破格晋升高级职称,32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心外科主任,34岁成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底,不满50岁的他晋升专业技术2级、文职1级??

回顾成长历程,肖颖彬说:“对崇高信仰和正确信念的坚守,引领支撑我一路走来。”大三那年,肖颖彬挑灯写下近万字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军医,承担的是献身国防、挽救生命、造福人民的崇高事业,我愿为这个事业奋斗终身,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期间,肖颖彬不仅医学科目拔尖,

而且政治理论课成绩也十分优秀。有同学说,一个医生只要能精通医术就可以了,政治学得那么好有什么用?肖叙彬却认为:军医军医,军字在前,首先要“当好兵”,才能“行好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兵,政治合格是第一位的。

在肖颖彬看来,政治合格绝不是一句空话。2000年,36岁 的他在德国学习时,导师曾挽留并介绍他到一家国际权威的心脏 病治疗机构工作当时在那里做一台手术的收人相当于国内一年的工资,但肖颖彬认为,自己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自己的知 识和技术也理应回报祖国人民,肖颖彬毅然回国。

“业务要拔尖,首先思想要过硬。”这是肖颖彬抓科室人才 队伍建没的一个秘诀。肖颖彬的学生、心外科郝嘉副教授至今对 自已新到科室时收到的“见面礼”记忆犹新。他到科室报到那天, 肖颖彬就给他和其他儿位新人科的同志送了《心脏外科学》和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两本书。对新进科室的同志,肖颖 彬都要送一本业务一朽籍、一本党的创新理论读物,并告诉大家:“‘政治‘峡定、技术优良’是1931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 命家为我党第一所红军军医学校确立的办学方针。作为新时代的 军队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老红军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不学不用党的理论,怎能与党同心同德?”

习近平总书记说,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 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 的精神家园。

杨德千,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先后经历百团大战、太原

战役等大小上百次战役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 晋绥军区、清太徐指挥部等单位;新中国成立后,在石家庄第6 高级步校、第6政治干部学校、军委防化兵学校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政委等职。杨德千是位出了名的爱学习的老红军。从1940年5月被晋西游击队授予“模范党员”称号,到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 人”2008年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他学到老、奉献到老,也光荣到老。

1938年6月,杨德千所在纵队组织官兵学习毛主席的《论 持久战》。当时,全纵队只有一本书。杨德千和几名文化程度较 高的战友分工,点着油灯,趴在石头上,忙了整整一晚上,终于 将书抄完。“这次抄书,让我找到了学习理论的方法,也明白了 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性。”70多年后,杨德千对那次抄写经过,仍然念念不忘。

不算从前学习的积累,仅仅从他1982年10月离休算起,就先后研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读本》等理论书籍100多册,做理论学习笔记40多本,撰写心得体会40多万字。

杨德千始终把号召和带领身边工作人员、周围干部群众学习,用理论武器解决思想问题,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干。干休所勤务队队长葛伟生,人伍就在干休所。1992年,小葛被选去参加司机培训,因思想松懈,开车撞了树,胳膊受了伤,情绪一撅不振。后来考军校,连续两年落榜,一时间信心全无。杨德千经常找他谈心,讲红军屡挫屡战、夺取胜利的故事,鼓励他认准理想,继续奋斗。小葛再次鼓起勇气,刻苦学习,在1995年考上蚌埠汽车管理学院。干休所有个战士叫王表,因一时挫折产生

了自暴自弃情绪。杨德千得知后,主动让小王到自己身边工作,并引导他学习理论知识。后来,小王因工作表现突出,加人了党组织提了干。这些年,在杨德千身边工作的战士,经过他的教育 养,有21人人了党,有的被评为优秀士兵,有的考上军校,人退伍后进了党政机关,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杨德千总有一种担心:“离休以后,怎样才能与党保持上的一致?自己会不会因为思想落后而违反党的要求?不学不用党的理论,怎能与党同心同德?”他说:“这些担心,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在头脑中冒出来。”

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红军对自己的危机感,竟然如此强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明白杨德千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学习热 情,为什么会那么痴迷于政治理论学习了。

“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

1963年4月,方永刚出生于辽西一个有7个孩子的农家, 贫穷儿乎是他童年的全部记忆。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是方家认定的家族生日—从此,家庭成分的包袱没有了,“包产到户”后的全家第一次不用为吃饭发愁了;后来,全家族40口人中有30多人陆续迁至大连,祖祖辈辈生活的那个十年九旱的村庄成了附近闻名的“电话村”、“自来水村”,走出了一批批与方永刚一样的大学生和到韩国、日本打工的青年人??他明白,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党的好理论、好政策带来的。农民之子朴素的感恩之情,涌泉般汇人学者方永刚的理性思考,汇成了对党的信赖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

1981年秋,方永刚考人复旦大学历史系。1985年7月毕业

后参军人伍,先后在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任教,长期从 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从感恩、热爱到领悟、信仰,用生命探索、传播、践行党的 创新理论,成为方永刚一生无悔的选择。生命一分钟,奋斗60 秒,这是方永刚的人生信条。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方永刚以一个理论战士特有的敏锐,密切关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最新成果。他对学生说,只要立志成为党的理论工作 者,关注前沿就不再是个人意愿,而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方永刚 的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方永刚的母亲去世,父亲重病缠身,6个兄弟姐妹都陷人了经济困难。方永刚恨自己不能 给这个养育了他的贫寒之家以更多回报,无奈之下,向学院院长 提出转业申请。院长多次与深为器重的方永刚促膝相谈。没有许 诺,没有更多的美言巧辞,她只是反复陈述着一个理由:军队建设不能没有优秀的理论人才。“我还要我的那张办公桌。”方永刚留了下来,当年就获得教学奖和科研奖,他所在的教研室也获得“先进教研室”的称号。“转业风波”让方永刚更加读懂了自己:他离不开部队,离不开这份登高望远的事业!10年过去了,方永刚成了学院的青年教员标兵,拿到了博士学位,晋升为教授。 有一次,方永刚遭遇重大车祸,颈椎严重受损,危及生命。 躺在病床上的108天里,方永刚看完了43本理论书籍,翻阅了 1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了30万字的《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 军》书稿。正是凭借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方永刚取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他先后完成8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撰写13 部专著,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26项成果在全国、全军和海 军获奖。方永刚认为,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使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


百岁军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21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