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洋地名作文

洋地名作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0 06:06:27 | 移动端:洋地名作文

篇一:地名洋化的作文解析(教师)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而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的宝贵财宝,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

为加强“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基于半押题性质,考虑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以及有识之士对外来文化侵袭的担忧,设计了此题。笔者自觉此题有如下几方面优点: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发挥并传递正能量。2.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3.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4.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使考生有话可说。5.带有争议性、多解性,可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说不同的话,做到见仁见智6.写作范围宽窄适中,宕得开,收得拢。

三、题目解析:

材料有明显的立意倾向,但又留给考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根据“新兴建筑偏爱洋名”“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及多家权威媒体的批评可知,主流意识对“地名洋化”持否定态度。如果命题仅止于此,那么此试题恐怕立意单一,且强迫考生必须达成“统一共识”,因而束缚了考生健康、合理、多角度的思考。况且对“地名洋化”都持否定意见也未必符合生活实际。基于此,笔者以网友的议论辅之全之,这些议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地名洋化”的不同解读,有其合理性。这样,试题就为考生提供了适度的自主权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即可赞同主流意识,也可独出机杼,自圆其说。

四、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着巨大的威胁。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从。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

五、效果反馈:

优点:没有偏题、跑题之作,出现大批高质量优秀作文。

缺点:写作范围有些窄,绝大部分考生选择了第一种立意。

六、经验反思:

衡量作文题目的优劣,有以下几条标准:

1.是否弘扬正气,歌颂与培养人类美好品质;

2.是否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3.是否形成写作梯度差,易于选拔;

4.是否多角度、多侧面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均有话可说;

5.可否让考生真心说话,说心里话;

6.能否出现大批高质量优秀作文;

7.可否防套防宿构;八、能否杜绝材料的虚假、不科学、臆断及一厢情愿;等等。

六、佳作分享:

旧称仍堪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湛江一中 李杨霆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参与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日转星移中坚守着这份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直接粗暴的无知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至于态度的保守,那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那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遗礼,可堪千次地吟唱。

再论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故此,洋名的横行霸道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篇二:人民日报 洋地名叫人犯晕 破坏地方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 洋地名叫人犯晕 破坏地方文化传承

2016年04月10日 02:22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随意取洋名,真叫人犯晕(微调查)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0日01版)

“你说哪条路我知道,但?挪威森林?小区我可没听说过。”乘客张璇说完目的地,出租车司机就一通抱怨:“你说好好的小区,干吗非得起个洋名?怪里怪气,找起来也麻烦,根本不知道在哪儿!” 来回绕了两圈,没找到小区大门。张璇看附近楼房比较眼熟,就赶紧下了车,却发现是其他小区。“建筑风格差不多,又是洋名字,傻傻分不清。”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正在执勤的小区保安,在保安的指引下,总算找到了目的地。“本地人也不知道在哪儿,问起路来太费劲!”张璇抱怨。

张璇所在的西南某省会城市,不管是商业小区还是购物中心,“洋名”占的比例可不低。部分公交车站也以附近小区或者商场命名,从而出现被“洋地名”的现象。

实际上,这并不是该城市的独特现象。创意英国、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玛雅生活馆、波西米亚花园、地中海、名古屋、戛纳风情街、泰晤士小镇……国内许多城市都散布着“洋地名”,“曼哈顿”“泰晤士”扎堆出现,“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

张璇记得,上学时和小伙伴们常常到工人文化宫玩耍,听大人讲这个城市的人和事。如今这些名字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原有道路被改造成商业片区,也换上了和时髦外表相应的“洋名”。 小区喜欢用洋名,觉得用了洋名,品位就提高了。对国际化的非理性看法,导致了“洋地名”泛滥,其中商业炒作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市民对“洋地名”却不怎么买账。“原本记得大概位置的,有些地方换了站名,找都找不到了;有些?洋地名?,记都记不住,说也说不出来。”一位老年市民抱怨,不少地名盲目跟风,导致土生土长的他“在自己家,却迷了路”。

“假如翠湖旁边的小区改名叫瓦尔登别墅,轿子雪山景区的酒店改称阿尔卑斯小屋,你会怎么想?在?名古屋?甩米线,听起来就别扭!”调侃吐槽的背后,更说明城市的发展需要格外呵护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不同城市各自魅力的根源所在。

“如果国外游客请一位热情好客的市民留个地址以便以后交往,市民留的地址是:某市戛纳风情街或者泰晤士小镇,你说外国人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城市历史研究者赵立认为,消解传统文化并不是非要拆旧建筑、烧古书,地名变成洋名,也是一种隐性的消解。

“不少传统地名能够解读出一个地方大概的位置、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地名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信息,盲目使用?洋地名?,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断代。”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国际交流部部长汪洁泉告诉记者,一个好的地名不仅有助于指示方位、方便居民生活,更能唤起年轻一代对城市历史的兴趣,增强年轻一代对城市的认同感。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每个地方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也会形成不同的“地名文化”。胡乱起洋名,必会破坏这些文化传承。对洋地名的追逐,不仅容易迷失自我,还照见了一种懒惰思维,更折射出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其实,《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目前,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的工作正在进行,希望各地在更名工作中更加注重历史文脉保护。

——编后

篇三:2014年国家公务考试申论-停叫洋地名

【背景链接】

据报道,近几年来,河南省各地不断出现的“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如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5日起施行。《办法》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此举引起热议。据悉,全国多个城市不乏“洋地名”泛滥现象。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应该说每个地名都有它的文化源源,也承载着一段历史,只有这样的地名才是名至实归,也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如果无厘头的搞一些不伦不类的名称,一方面人们难以记忆,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出行办事带来极大的不便。

一方面,仅靠“洋地名”打造不出城市国际范。从某个层面来分析,或许能够理解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商起洋地名的初衷。因为城市的很多硬件不过关,人居环境相对差一些,起洋地名是希望能跟国际大都市接轨。然而,皮毛学来毕竟无用,不是仅仅换个洋名这么简单的模仿。城市建设在于一砖一瓦,在于市民素质等等各方面,表面的工作做得再多也徒劳,地方政府与其纠结起个什么洋气的名字,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上。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地名所承载的,不单单是基本的指路功能、符号定位的角色,更延展着历史文化,蕴蓄着时代风情,是城市文化的只光片羽。很多城市在奔向“国际化”的大路上都有一颗焦躁的心,洋地名、洋楼名、洋小区泛滥的背后,不过是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土气,仿佛名字“高大威猛”了,身体骨骼也就跟着强劲起来。

另一方面,管理“洋地名”乱象不宜一刀切。新出台的办法有许多地方还是值得赞许的,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当地的民意和民情风俗。但是,“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似乎并不可取。“洋地名”招人烦是一回事,官方一律禁止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说街道之类的公共建筑,地方政府统一规范或者进行听证,有其合理性。地方政府对宾馆、酒店这些商业场所命名也干涉,其合理性就很值得商榷。宾馆、酒店、小区这些场所,多是企业出资开发,爱起什么名字也是商家自由,公众可以表达不满,但公权不能随便就“一刀切”地禁止。这正如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再恶俗,只要不违法,别人也无权要求他去改名。如果是一些中外合资酒店,一些国际化的连锁酒店入驻河南,不能简单的照此“一刀切”管理。

[启示]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标志,我们有灿烂的华夏文明,不需要借助洋地名来确定自己的身份,鲁迅先生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对华夏文明有足够的自信,只有自信才能铸就民族的自尊和自豪的核心。我国就以《诗经》作为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体系,文

化与国土,永久共存。说到底,禁止中国城市将外国人名、地名作为地名,并不是说回到闭关锁国的年代,对外来事物一概排斥,而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仅从地名上简单粗暴的模仿,不仅表现了文化自信的缺乏,最终也只能成为东施效颦而贻笑大方。

[措施]

对此,zg教育专家建议:

一是规范命名程序,必要时举行听证。现实中,民众很不满的“洋地名”,一般也不是和自己关系不大的酒店、宾馆之类,而是街道、广场这些公共场所。对这些重要地点的命名,的确需要一定的公共讨论。现在有些城市命名地标建筑时,其实已经在采取公开征集等办法。如将“听证”确定为制度惯例,想必可大大减少不合时宜的“洋名字”。同时规范建筑命名程序,减少“洋命名”现象。

二是树立文化自觉。“洋地名”一事上,核心的问题不在于禁止,有时候越是禁止越会让人心生好奇,关键在于树立文化自觉。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取地名,无疑是需要文化自觉的,而需要彰显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则是在取地名一事上,要让当地人充分参与进来,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唤醒当地的文化自觉。当文化自觉形成,文化自信亦离我们不远了。


洋地名作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18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