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严文井是什么家

严文井是什么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8 07:17:14 | 移动端:严文井是什么家

篇一:小学二年级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关爱是小溪

关爱是小溪,柔柔的,浅浅的。 关爱是白云,轻轻的,淡淡的。 关爱是大太阳,红红的,暖暖的。 关爱是棉花糖,软软的,甜甜的。 如果丢了它,心里就会酸酸的??

8.做一片美的叶子

-----金波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啊!

9.小溪流的歌(节选)

严文井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不断响着他唱歌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小溪流不断向他所遇到的朋友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他用清亮的嗓

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他们看见小溪流活泼欢快的样子,就问:“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到前面去呀!”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会儿吧。”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为什么呀?不能够停留!”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前面出现了村庄。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推动。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小溪流长大了,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唱着歌冲向茫茫的海洋。

10.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滕毓旭

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11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12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13爱心树

[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

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

“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14.宠物店里的故事

一家宠物店门口挂着“小狗出售”的牌子。一个小男孩走进店里询问:“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小狗?”

店主回答:“从三十元到五十元不等。” 小男孩把手伸进口袋,但掏出的只是一些零钱,他说:“我只有两元三毛七分,我能看看小狗吗?”

店主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吹了一声口哨,立刻从店铺里面跑来了一只狗妈妈和五只毛茸茸的小狗。这五只小狗,前面四只像是会滚动的球,最后一只却是一跛一跛地往前走。小男孩一眼就看到这只小狗,关切地问道:“这只小狗怎么啦?”

店主解释说:“这只小狗后脚残疾,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小男孩听了,坚定地说:“我就要买这只小狗。”

“这只狗不必买,你若真想要,我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双眼直视着店主,说:“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钱。我现在只能给你两元三毛七分,但以后每个月我会给你五毛,直到把钱付清。”

店主摆了摆手:“你何必买这只小狗呢?它又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样陪你跳、陪你玩。”“因为这只小狗最需要关怀。”

18.墨萱图(其一)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19.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a),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0.大脚和小脚

王宜振 大脚大, 小脚小。 大脚是爸爸, 小脚是宝宝。

大脚小脚都走路, 大脚声音大, 小脚声音小。

小脚为啥声音小, 爸爸想想就知道—— 楼下阿姨上夜班, 白天要睡觉。

小脚大, 小脚小,

大脚小脚都走路, 大脚小脚静悄悄??

21.妈妈的爱 王清秀 妈妈的爱 像草原。 我是小羊,

怎么跑也跑不到边。

妈妈的爱, 像蓝天。 我是小鸟,

怎么飞也飞在里面。

22.妈妈的爱 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回,我打破了暖瓶,

还对妈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让我们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

所有人的妈妈。”

23.我的太阳 ——写给盲童朋友

高洪波 太阳是圆的, 就像你手中的皮球;

太阳是热的, 就像冬天的火炉。 你摸摸玻璃窗, 就能摸到太阳光;

告诉你, 太阳又大又亮, 像你的心房。

太阳是我的, 也是你的。 你看不见太阳, 却看见了一切。

24.千万个小雷锋(节选)

○尹世霖

千万颗明亮的星星, 缀满灿烂的夜空; 千万朵鲜艳的花儿, 开满祖国的山岭。

赛过鲜艳的花朵, 胜过明亮的群星; 我们千万个小雷锋, 行进在少先队的行列中。

当人们走进校园、教室,

感到清新、明净; 没有痰迹、碎纸和灰尘, 只有歌声、笑声、读书声。

当前进的集体, 出现了掉队的学生; 有伸过去的一双双手臂, 送去鼓劲儿的春风。

当学期已经结束, 要把教室的桌椅点清; 老师会高兴地宣布: 不缺少一颗螺丝钉。

......

啊!赛过鲜艳的花朵, 胜过明亮的群星; 星星火炬队旗下, 就行进着千万个小雷锋!

25.雷锋语录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现金才能移山填海。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26.新竹 (清)郑板桥 新竹高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27.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28.思母 (元)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

29.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0.献给老师的花

刘崇善

欢乐地迎来了假日, 他们到野外采摘鲜花, 鲜花打扮着绿色的田野—— 一幅多美的春天的图画!

忽然,他们想起自己的老师, 此刻,她正独坐在窗下?? ——辛勤染白了老师的头发,

假日也从无闲暇。

老师不是最爱花吗?

应该给她采一束最美的鲜花,

连同一颗颗赤诚的心, 一起请亲爱的老师收下!

轻轻地走到老师的窗口, 她正在作业本上批划, 蓝色的字迹像绿色的田野, 红色的批语如一簇簇鲜花??

啊!一幅比田野更美的图画,

展现在老师的窗下: 鲜艳的花朵流溢芬芳, 夺目的色泽放射光华?? 也许用不着献上手里的鲜花, 孩子们的心意早已表达, 多美的祖国的花朵,

在老师的心田里扎根开花??

31.名句欣赏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

种幸福。

32.爱的箴言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罗

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

贴。

——(英国)杰弗雷˙

乔叟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墨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篇二:母亲1

19.接受任务——认出暗探——思想斗争——意志坚定(打定主意)(4 分,一点1 分,意思对即可)

20. (l)表现了母亲接受任务后的高度普觉、警惕。(1 分)

(2)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母亲从“担心、怀疑”到“心存侥幸”,再到决心“勇敢面对”的心理变化过程。(3 分,一点1 分)

21.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探的出现是母亲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起因;(2 分)②衬托了母亲的形象,母亲最终选择勇敢面对,使其形象更加高大。(2 分)

22.①母亲形象:母亲是一个面对危险有过动摇,但最终走向坚定的革命者。(2 分)②时代意义:今天的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仍然要有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虽然没有残酷的革命斗争,但同样也会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胆怯,而要战胜怯懦,勇敢面对。(4 分)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2分)

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2分)

(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4分)

迷 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小说为什么以“迷路”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题目“迷路”有双重意义。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性之路。

2.“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言简意赅,引人深思“我”迷路的原因,蕴含着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话既照应了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又能唤起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性思考,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3.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我”骗了问路的老人后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与后来“我”迷了路“嘤嘤地哭”形成了对比;老人向“我”问路,“我”骗了老人与“我”迷了路,大人带我回家形成了对比。……这些对比鲜明,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颇有起伏跌宕。(分析恰当给,语言通顺。如果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心地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一个孩子。”

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们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去,人有这样勇敢吗?”

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有着“苏格拉底似的谢顶”,长着又圆又大额头的“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用强烈的灯光照着,不让睡觉。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在韦君宜出版了《思痛录》后,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的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欢欢”。 [注、严文井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

4.根据文意,怎样理解标题“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答:作者把严文井比喻成一口井,流淌出柔和的美感,同时也突出了柔和是严文井的个性和作品的主要特征。

5.为什么严文井拒绝写回忆录,而宁愿画一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分赠给同事和朋友?分别体现了严文井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严文井拒绝写回忆录是因为怕伤害许多人,表现了他宽以待人的思想性格;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象征着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精神被压抑、人性被扭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既含蓄地流露出严文井对那个年代的灾难的愤懑,也表现了严文井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思想性格。

6.文章从描写严文井和他养的猫开始,篇末以严文井亲手安葬爱猫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答:这看似平凡的生活小节,表现了严文井自始至终喜爱猫,也揭示了他喜爱小动物与童话的关系,说明他像小孩喜爱小动物那样的纯真,拥有孩子般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善于抓住最能

状元街(14分)

刘国芳

女孩门前有条状元街。

女孩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状元街只有三米宽,从村子里穿过。街中间毕毕直直嵌了两行卵石,街有多长,卵石也嵌了多长。女孩看过火车,那嵌出的两行卵石就跟铁轨一样,只是没有那么宽。那两行卵石嵌出的距离,只可以走一个人。

女孩知道这状元街上为什么嵌着这两行卵石。

女孩的大人告诉过女孩,好久以前,他们浯溪村考取了一位状元。状元要回村时,村里人到浯溪里捞来了很多很大的卵石,在村子最中间的一条路上嵌了两行。状元回来了,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以后,村里人就把这条街叫着状元街。女孩还知道,村里人后来就没人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了,除非状元回来,才能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女孩现在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她好像看见状元回来了。状元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一大群人走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状元。女孩也跑过去,也跟着状元。女孩像大家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很想走到中间去,但女孩不敢,女孩只能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

状元街上当然没走来状元,是几个孩子走来了。女孩看见一个孩子走在两行卵石中间,其他几个孩子在两边跟着。那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把两只胳膊摆开来,做出大摇大摆很得意的样子。正得意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老人看着孩子说:“谁叫你走在中间?”

孩子就慌慌地从两行卵石中间走出来。

老人还不放过孩子,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但你考取大学,也可以走到中间去。” 孩子喏喏地应着,往女孩跟前走来。

女孩站起来,想跟几个孩子一起去玩,但这时女孩听到大人喊她,大人说:“嫣嫣,把这些菜拿到浯溪里洗一下。”

大人说着,把半篮菜递给了女孩。

女孩就提着菜去浯溪里洗,浯溪就在村口,走完状元街,就是村口的浯溪了。女孩走在状元街上,街上还有很多人走着,都是大人,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没人在两行卵石里面走着。他们见了女孩,都问着说:“嫣嫣,去哪里呀?”

女孩说:“去浯溪里洗菜。”

女孩也跟那些大人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但走着走着,女孩就很想走到两行卵石中间去,女孩想走就走了进去,走在两行卵石的中间。正走着,忽然一个大人说话了,那大人说:”嫣嫣,你怎么走路的?” 女孩吓了一跳,慌忙走了出来。

大人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考了,但等你考取了大学,你才可以走中间,你知道么?” 女孩点点头,女孩说:“我知道。”

女孩洗了菜回来后,又坐在门口,女孩还看着门前那条状元街。看着看着,女孩起身了。女孩去屋里背起了书包,然后出门了。

女孩去上学了。

女孩仍然走在状元街上,去上学要从状元街走出村子,女孩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知道,现在她只能走在两行卵石的外面,要等到考取了大学,她才能像状元一样走在卵石的里面。

女孩天天这样走着,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一天一天过去,女孩就大了。女孩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也好,高中成绩更好。后来,女孩就参加高考了,女孩知道自己考取了。果然,有一天女孩在村口等到了录

取通知书。女孩真的考取大学了。女孩捧着通知书回家时,走在状元街中间了,全村的人都跟在后面,但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他们都说:“嫣嫣你是我们村的状元了。”

女孩甜甜地笑了。

在女孩笑着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那是女孩大人的声音,大人说:“嫣嫣,你怎么坐在门口打瞌睡了?” 女孩就醒过来了,原来她在门口打瞌睡,她是在梦里考取了大学。

女孩叹了一声,然后看着大人说:“妈,我都十岁了,你什么时候让我读书呀?”

大人说:“女孩子家,读什么书。”

女孩说:“我要读。”

大人说:“没有钱,拿什么给你读。”

女孩“呜——”地一声哭了。

1.文章以“状元街”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女孩看见一个孩子走在两行卵石中间,其他几个孩子在两边跟着。那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把两只胳膊摆开来,做出大摇大摆很得意的样子。

3.根据小说对女孩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女孩这个人物形象。(3分)

4.小说围绕女孩很想“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来写,作者借此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心中颇有感慨,请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出你内心真实的感受。(5分)

答案:

状元街(14分)

1. “状元街”既是小说的情节线索,(1分)它更象征着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与幸福的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与幸福的追求)(2分)

2. “大摇大摆”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的自豪得意的神情,也表现女孩内心的羡慕之意。

3. 示例:“女孩也跟那些大人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但走着走着,女孩就很想走到两行卵石中间去,女孩想走就走了进去,走在两行卵石的中间。”(1分)这一细节描写真切地表达了女孩对“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的向往和渴求,(1分)她是一个渴望读书,心怀梦想,向往美好与幸福的孩子。(1分)

4. 第一问: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社会问题(1分)第二问:紧扣自己的读书经历,言之成理即可。(3分)

篇三:赵毅敏

深得毛泽东赏识的赵毅敏

刘守森

赵毅敏这个名字,现在并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知道,但是,在延安时期,由于他的资深经历和与毛泽东的亲密关系,许多革命青年都熟知他,敬重他,尊称他为“赵大爷”。 其实,“赵大爷”原本不姓赵,他姓刘,叫刘焜,河南省滑县牛市屯人,1904年1月5日生于一个书香人家。1922年由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入河北大学,1924年继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之后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因参与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冬被驱逐出境,经德国辗转来到苏联东方大学,与罗世文、向警予等中共知名人士同班读书,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他听过王明的报告,与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等有过很深的交往。1928年底他要求回国,先在满洲绥芬河搞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站工作,专门负责接送来往苏联的中共干部。1930年赴沈阳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代表省委连夜起草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史称《九一九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号召中国民众进行抗日斗争的第一篇宣言。1935年初,他又重返苏联,作为中共的代表之一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改名赵毅敏。会后被任命为苏联东方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院(前身为东方大学)第八分校校长,负责培训中共高级干部,曾与李立三、吴玉章、陈云、滕代远一起给学员授课,还曾动员李立三自讲“立三路线”,被后人传为佳话。康生、刘亚楼、方志纯等都曾在该校学习过。1938年底,赵毅敏向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负责人任弼时提出要求,请求回国参加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1939年1月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回到延安,从此,赵毅敏便在毛泽东的教诲和关照下工作,演绎出许多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值此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赵毅敏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根据赵毅敏和他的秘书田俊杰同志的多次谈话,将其连缀成文,以示纪念。

赵毅敏被任命为鲁艺副院长,张闻天说,希望你去了之后好好作一个报告。毛泽东则说,我劝你去了之后三个月不要讲话

赵毅敏到达延安后,党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正在开会,请他立即前往。他先前虽然在莫斯科认识了周恩来,但不认识毛泽东,也不认识张闻天,只是与张闻天曾同时期在苏联莫斯科学习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把赵毅敏介绍给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并说,“我们已经决定让他到鲁艺学院负责工作,我已和学院讲了,他相当懂得艺术。”接着对赵毅敏说:“希望你去之后,好好作一个报告。”毛泽东听了之后,若有所思,随后意味深长地对赵毅敏说:“我劝你去了以后三个月不要讲话,不要作报告。要先了解情况,把问题搞清楚了再讲,要讲就要解决问题。”毛泽东接着说,“知道你不是搞艺术的,但现在需要你去,解决存在问题,把教师团结起来。据说你能团结干部,待搞好了以后再调你的工作。”

赵毅敏对毛泽东别具一格的谈话十分敬重,但因没有读过毛泽东的相关著作,一时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不久,他在工作中接触到毛泽东的有关文章,知道上述讲话源于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发言权”的一贯思想,要他不要下车伊始,就乱发议论,内心深处感到

了极大震动。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了解到鲁艺内虽然荟集了像何其芳、刘伯钊、周立波、陈荒煤、严文井、舒群、沙汀、冼星海、吕骥等中国革命文化精英,但内部确存在着许多不团结现象,赵毅敏审慎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以化解。如一位学术不太过硬的戏剧家因院里未安排他讲课,感到怀才不遇,常有怨言。赵毅敏得悉后,主动给这位戏剧家安排课程,动员学员听课,而且自己还亲自听。虽然学生们听了后亦然不感兴趣,越讲学生越少,但那位戏剧家肚子里的怨气已经消散了许多。课后赵毅敏坦诚的对这位戏剧家说,要像毛主席讲的那样,要想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自己首先把要讲的理论搞懂、搞透,学生们自然就喜欢听了。从此,这位戏剧家就不再提讲课的事,埋头钻研业务去了。还有些教员教学水平相当高,但是个性也相当强,学院发下来的登记表不愿填,甚至公开说:“我不了解任何人,也不需要任何人了解我”等等。赵毅敏就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并建立了良好的个人感情。

赵毅敏还很注意培养文化新人,他曾与同学院的政治部主任介绍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冼星海在鲁艺音乐系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成为整个延安时期的巅峰之作,至今仍久唱不衰,誉满全球。

赵毅敏到鲁艺一个多月之后,有机会见到了毛泽东,赵毅敏说:“主席,我去鲁艺前您对我讲的话,我照办了,没有做报告。以后我在工作中读了您的文章,才真正认识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现在,鲁艺的情况我还没有完全吃透,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看来,要作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报告,没有三个月的时间还真不行。”毛泽东听后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1939年4月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时,毛泽东亲自与会,赵毅敏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反映很好。毛泽东看到鲁艺一片兴旺团结的景象,心里十分高兴,遂挥毫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这无疑是对鲁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赵毅敏说,鲁艺有的干部以没有经验为由不愿服从分配。毛泽东说,你问他,谁是学会革命来干革命的

赵毅敏住在延安宝塔山北面的杨家岭,离毛泽东的住处很近,不断有机会见面,有时毛泽东还找他去谈话聊天。

有一次,毛泽东问赵毅敏:“你说共产党员有什么能耐?”赵毅敏泛泛眼睛进行思索。不等赵毅敏回答,毛泽东接着就说:“有错就改。改了才能取得经验教训,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能耐。”毛泽东进一步阐释道:“人能不犯错误吗?马克思、列宁就不犯错误吗?我看不见得。你仔细看看马列的手稿,常常一段一段地圈掉,改得很多。没错为什么要改呀?我写《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央许多人都看过手稿,改的地方很多,也是为了避免片面性。”赵毅敏十分赞同地点点头。

赵毅敏看到主席谈兴甚浓,想趁机汇报鲁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请求他的指示。赵毅敏说,目前鲁艺的干部以没有经验为理由不愿服从工作分配,请求主席指示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毛泽东略加思索地说:“你问他,他说谁有经验,叫他回答,我们谁是学会革命来干革命的?不都是在革命中学嘛!我们原来也不会打仗,谁打过仗,谁带过兵啊?那还不是带起来再学吗?都是在干中学,书本知识是间接性的。你说这个没经验,那个没经验,我们都没有经验。你不实践,经验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后来毛泽东就这一问题还对赵毅敏说:“我们有些干部在分配工作时挑挑拣拣。他想象去的地方领导怎么好,同事怎么好,下级怎么好。这样的空想是要不得的。不要这么想,要多往坏处想:我的首长犯官僚主义,同事们都看不起我,下级也不服从我。多想想坏的方面,

到了那个地方之后,就会觉得还不错,还挺高兴。我们对整个革命事业也应当在坏的方面多做些准备。比如说,红军减少三分之二,党员脱党百分之六十,大多数人牺牲,准备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把这一切都准备好就不怕困难。坏的我们不欢迎,但我们不怕。这样,心里稳了,坏事来了就不张惶失措。我对革命也有两手:争取好的,不怕坏的。”

毛泽东的一席话语,使赵毅敏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有毛主席的话给他撑腰,干部的分配工作好做多了。

赵毅敏了解到延安农民负担很重,对共产党产生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情绪,主动组织干部、知识分子下乡与农民一起扭秧歌,联络感情。毛泽东称赞道:赵匡胤带秧歌队下乡,跟老百姓一块跳秧歌,从此天下太平

赵毅敏在鲁艺工作一年之后,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创办了中共根据地内第一份大报《解放日报》,接着参与创办了根据地内第一所正规大学延安大学,后任中宣部宣传科长、副部长。1944年他办了一件事,令毛泽东大加赞扬。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国民党部队对延安愈演愈烈的经济封锁,使延安农民的负担亦越来越大,老百姓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在生活上却苦不堪言,逐渐对共产党产生了一些怨言,甚至不满情绪。据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披露,1941年边区政府开会那天,天上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给打死了。消息传开后,有人竟说,“哎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毛泽东得悉后,非但没有怪罪这位老百姓,而是深入调查这话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通过调查,毛泽东发现,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仅1941年边区就要老百姓出二十万石公粮,还要运输公盐,沉重的负担把老百姓压得“哇哇地叫”,对共产党产生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消极情绪。鉴于这种苗头有可能危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乃至夺取全国最后胜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立即作出决定,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农民负担,并要求革命干部放下架子,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加固党群、干群关系。

赵毅敏清楚地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性,并思考了作为中宣部机关应采用何种让陕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扭秧歌。因陕北民间有每逢重大节日扭秧歌的传统,动员干部与老百姓一起扭秧歌,干群关系自然会慢慢融洽起来。但问题是:大多数干部认为扭秧歌那玩艺儿太低俗,不愿意扭;许多当地老百姓则因为与干部有一层说不清的隔膜,也不愿意一块扭。赵毅敏认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尽管粗犷,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但我们不能看不起,认为是落后的东西。实际上在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热衷于搞那些洋歌剧之类的所谓“阳春白雪”,根本起不到教育群众、鼓舞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赵毅敏毅然决定动员中宣部机关干部和鲁艺的知识分子学习陕北秧歌,并亲自带队下乡与老百姓一起扭秧歌,时间一长,干群之间的那一层隔膜就慢慢不见了。

一次,赵毅敏了解到延安以北数十公里的安塞县要召开劳动英雄表彰大会,就带领秧歌队与安塞老百姓的秧歌队一起扭,观看表演的许多老百姓也纷纷加入秧歌队扭起来,会场一片欢腾,老百姓称赞说:“还是共产党和咱们穷人心连心,咱们穷人不跟共产党跟谁?”回来后,赵毅敏将上述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了解到干部、知识分子搞文化下乡对于

密切党群关系起了如此大的作用,很是高兴,说:“应当这样,不应该他们跳他们的,我们跳我们的,要打成一片。”

此后,赵毅敏的秧歌队又有了新发展:把与群众扭秧歌作为开场,等观看的群众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暂停秧歌,演出秧歌剧,借以激发群众抗日爱国思想,传播新的文化科学知识。赵毅敏根据李富春的提议,排演了一出宣传新法接生的秧歌剧,老百姓看到剧中女主人公生孩子后不知给剪子消毒,剪了脐带,造成婴儿死亡,联想到本村、本人的类似经历,不少人泣不成声,甚至有的拉着扮演医生的秧歌队员教他们如何进行新法接生。

当赵毅敏把此事报告给毛泽东时,毛泽东颇有感慨地说:“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还是没有群众先进,我们以为老百姓是怎么样的落后,实际上有些事情老百姓都干了,我们还没干。以后每个县都搞一个医疗站!”

在一次大会报告中,毛泽东高兴而又幽默地说:“过去我们有些政策不对头,老百姓有意见,后来赵匡胤(实指赵毅敏)带秧歌队下乡,跟老百姓一块跳秧歌,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此天下太平!”毛泽东发出号召:“每个机关都下去跳秧歌,都跳去!”

一时间,扭秧歌、打腰鼓、演秧歌剧在延安乃至各个解放区成为一种时尚。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隆重开幕,赵毅敏作为中直机关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坐在一排一号。24日,毛泽东向大会作口头政治报告,报告中再次对赵毅敏带领干部下乡与老百姓一起扭秧歌的事给予极高评价。毛泽东赞扬说:“当时我们的同志,不管是参加过万里长征的也好,千里长征的也好,老共产党员也好,抗战时期到延安的青年也好,延安人民对我们是什么态度?我说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觉得共产党虽然很好,他们很尊敬,但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就要躲避一点。直至去年春季,赵毅敏同志带着杨家岭组织的秧歌队,跑到安塞扭秧歌,安塞正在开劳动英雄大会,那些老百姓也组织了秧歌队,和杨家岭的秧歌队一起扭起来,我说从此天下太平矣!因为外来的知识分子和陕北老百姓一块扭起秧歌来了。从前老百姓见了他们是敬鬼神而远之,现在是打成一片了。”

经毛泽东一讲,许多代表的目光投向了赵毅敏,赵毅敏显得非常激动和不安,他不曾想,他带队下乡与老百姓扭秧歌,并非是什么英雄壮举,竟得到领袖如此般的高度赞赏,他除继续努力工作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抗战胜利后,赵毅敏要求到东北基层工作。李富春、陆定一都想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毛泽东对赵毅敏说,“没问题,就说我同意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迟滞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毛泽东准备亲自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一方面酝酿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一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去建立根据地。

赵毅敏得悉后,他认为自己在东北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东北情况比较熟悉,到东北基层去要比呆在中央机关会对中国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个想法很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和负责宣传工作的陆定一知道了,俩人都想挽留他。李富春说:“毅敏同志啊,到我们办公厅工作吧,在这里中央很多会议你都能参加,对你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很有好处。”陆定一说,“哪怕留半年也可以,宣传和党报工作都很需要你。”

但是,赵毅敏觉得,尽管自己的身体欠佳(在苏联给他作肠道手术的医生曾断言他只有五年的寿命),留机关可能会舒服一些,然而,从革命发展需要上讲,还是到东北去更为重要,因为他深知,东北背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又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那里建立了稳固

的根据地,会为最终赢得内战、解放全中国奠定扎实的基础,于是,他下定决心设法要到东北去。

机会终于来到了。一天晚上,杨家岭举办舞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都来参加了。待毛泽东午间休息时,赵毅敏快步走到毛泽东身边,当面向毛泽东提出了到东北的请求。

“主席,我想请求到下面去工作。”

“到什么地方啊?”

“到东北去,我曾在那里工作好几年,情况比较熟悉,到那里工作,我会对实现中央的战略方针做更多的工作。”

“啊,那好啊!开辟东北根据地非常重要,你要去东北开辟工作,我同意。”

“可李富春和陆定一同志都想把我留在他们那里,怎么办?”

“没问题,我同意了。”

大概是毛泽东给有关中央领导打了招呼,赵毅敏很快踏上了去东北的征途。

1945年9月22日,赵毅敏协助林枫率1200多人经承德前往东北。凭借他娴熟的俄语和灵活的协调手段,说服了驻承德苏军城防司令,使其突破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关于凡苏军解放的我国东北城市,中共军队不得进入,需停留在城镇25公里之外的约定,允许中共军队着装骑马过城。

不久,刘少奇代中共中央政治局起草指示,称“热河及察哈尔两省我必须全部控制??才能保障我党对于东北的控制”,决定成立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由程子华任分局书记,肖克任军区司令员,赵毅敏先任组织部长,后任宣传部长。赵毅敏迅速把从延安来的文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胜利剧社”,接着又办起了冀察热辽鲁迅艺术学院和联合大学,为党培养了近两万名新生力量。内战爆发后,他又赴农村参加领导土地改革和清算减租。

北平和平解放,赵毅敏受命担任市委宣传部长。赵毅敏负责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毛泽东亲自审定发刊词;赵毅敏对如何处置曾骂过共产党的旧文人一时拿不准,请示毛泽东,毛泽东说,包起来,无非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赵毅敏调北平市委任宣传部长。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赵毅敏与市委书记彭真、第二副书记赵振声(李葆华)一起进驻北平,往日怕见兵的学生们爬上坦克高呼口号欢迎解放军进城。

赵毅敏随市委一班人进驻原德国驻华大使馆,立即开展各项宣传工作。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通过城外解放军与赵毅敏取得联系,表示要“唱全本最好的戏”以欢迎解放大军。赵毅敏对两位艺术家的义举表示热诚欢迎,很快安排他们进行演出,梅兰芳精湛的舞台艺术和程砚秋的《锁麟囊》、《荒山泪》等优秀剧目开始展示在工农兵面前,由此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空前发展。

赵毅敏当时最急迫的任务是根据毛泽东指示,尽快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他作为兼职报社社长,对报纸从编辑、印刷到发行都必须做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准备就绪,毛泽东闻讯报纸即将发行,很快审定了发刊词,嘱赵毅敏尽快开印。

办报伊始,版面由赵毅敏和市委书记彭真、第二书记赵振声负责审定,后来彭、赵工作忙了,就让赵毅敏一个人负责审定。赵毅敏常常和衣而睡,在睡梦中被叫醒起床审定清样,


严文井是什么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03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