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朝花夕拾保姆阿长

朝花夕拾保姆阿长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7 06:40:34 | 移动端:朝花夕拾保姆阿长

篇一:说说“远房叔祖”

说说“远房叔祖”

《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主要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但是心地善良,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血。

经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感情线索、体会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我准备利用第二课时,安排学生研读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的部分,深入体会“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鲁迅对她的深厚感情。

在备课中我发现,课文在买《山海经》的部分时,提到了“远房叔祖”,并用了许多文字介绍了“远房叔祖”的一些情况。教参中对“远房叔祖”并没有多解释,只是说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我”最初是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我觉得“远房叔祖”这个人物对于“阿长”这个人物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写“叔祖”的作用。

案例描述:

师:课文第19、20自然段中提到了鲁迅的一个“远房叔祖”,说说你对这个“叔祖”的看法吧?

生:他胖、和蔼、爱种花木。

师:好的。课文中有明确的介绍。

生:他是一个秀才。

师:你看得很仔细。课下注释里有个补充介绍。

生:他是个“寂寞者” ,“很爱和孩子来往”。

师:你按照课文里面的介绍说的,是正确的。可是老师有个问题,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叔祖是个“寂寞者”?

生:因为他的妻子与他不是同路人。他的妻子不爱护他的花草,将晒衣服的竹竿压在朱兰的枝条上,还且还说脏话、骂人。

师:看来平日他与妻子是无话可说的。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他爱孩子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他是爱孩子的。因为他“很爱和孩子们往来”,“称我们小友”,还给孩子们说书听。《山海经》这本书就是他给鲁迅说的。

篇二:朝花夕拾500字读后感

《朝花夕拾》500字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作品。

这本书写了许多鲁迅儿时的琐事,虽然都是小事,但每件事都蕴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和保姆阿长之间发生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非常喜欢小老鼠,并称之为“隐鼠”。鲁迅养了一只小隐鼠,隐鼠在书桌上跑来跑去,十分调皮。但不幸的是,一天,隐鼠突然不见了。鲁迅急得香儿锅上的蚂蚁,到处寻找,可就是不见隐鼠的踪影。后来,鲁迅去问阿长有没有看到隐鼠阿长说隐鼠大概是被猫吃了。鲁迅十分伤心,从此便开始仇猫,读到这里,我为隐鼠的命运而深感惋惜,因为我也喜欢鼠类,并养了一只小仓鼠,可后来因为没有时间照料而送了人,他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可是后来,鲁迅得知隐鼠是因为顺着阿长的裤脚往上爬,被阿长发现并踩死的。我大吃一惊,我万万没有料到是阿长踩死了隐鼠,我竟有些恨阿长了,每每读到“阿长”这两个字便要皱一下眉头,并在心里说一句:她踩死了隐鼠!

渐渐地,鲁迅原谅了阿长,毕竟阿长也教会了鲁迅许多为人处事方面的道理,和说话方面的注意事项。而我也陷入了反思:我的确很喜欢鼠类,可如果我是阿长,我是不是也会把隐鼠一脚踩死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我喜欢鼠类,但并不代表我会容忍一只老鼠爬到我身上,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这只讨厌的老鼠“处死”。毕竟不是自己养的,而且很少有人会喜欢老鼠,老鼠灰不溜秋的,外观也不太可爱。阿长的做法是常人的处理方法,所以我没有资格去责备她,更不应该恨她。

还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父亲的病》。

鲁迅的父亲病得很严重,家里人给他找了几位被传为是“神医”和“名医”的人。可让我愤怒和心寒的是:这几位“神医”和“名医”一点都不关心病人的病情反而在开方子时只关心价钱,关心自己能捞到多少钱。医生的本职是治病救人,怎能一心惦记报酬?!鲁迅父亲的病情没有好转,在他快要临终时,衍太太不停地让鲁迅叫他的父亲,还让他大声点再大声点。鲁迅一遍遍地大声叫着“父亲!”“父亲!”,就这样,鲁迅的父亲在不平静中病逝了。事后,鲁迅十分后悔,后悔自己没能让父亲平静地走。

这本书我使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大触动

篇三:阿长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 说课稿

教材地位: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重点阅读课文。此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对他小时候的保姆阿长的回忆。阿长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地位低下的劳动妇女,他身上的缺点很多,唠叨、多事、粗俗、封建、迷信,但是她淳朴、善良、热情、关心孩子、热望着一生平安。在鲁迅的多部作品中都提到过阿长,就是长妈妈,而本文是对阿长做专门的回忆,可见阿长在鲁迅小时候的生活中乃至人生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此文有助于学生了解鲁迅对身边下人、对劳动妇女的思想感情,了解鲁迅的一段思想感情的成长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要解决生字词,让学生能顺畅读课文。 ( 本课文篇幅较长,又写于五四时期,个别词语有别于现代。)

二、继续了解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是大作家,但离现在年代稍远,学生总是比较陌生。)

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和鲁迅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写的阿长与小时候的鲁迅之间的几件事,阿长是主人公,自然要了解她的性格特点,而鲁迅对她的感情在不断变化,所以了解鲁迅的感情有助于了解阿长。)

能力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本文为了表现阿长的个性特征,作者围绕阿长选取了七件事情,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阿长的形象。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写写人的作文。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再次做一个小结。)

二、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者在选取的七件事情中重点刻画了阿长买山海经的事,将自己的心理刻画细致,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表现阿长对他所做的事情的重要性及影响。从而表现阿长的善良关爱。学习词典有助于认识人物形象也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对待劳动妇女的感情,学习平等待人。(鲁迅是大作家,当时的年代等级观念很强,但鲁迅却很爱很怀念阿长,全然没有歧视,这能教育学生平等对待一切人。) 教学重点 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和鲁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鲁迅在小时候与年长后对阿长的认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一节学生自主预习课,解决生字词,及课文整体感知;两节课进行理解展示,解决重难点。)

学生情况 在学习本课文之前,学生学习过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对鲁迅文章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对阿长有一点印象,但是毕竟鲁迅的文字深沉,年少的学生理解困难,所以感知人物容易,了解感情与认识较难。 教学过程

先简单说说第二课时,这节课通过一、快阅第1、2和20段,提取信息,简要介绍阿长姓名、长相、地位、经历。二、说阿长的故事了解了阿长的几件事情。三、划出文中表现我对阿长感情的词句,黑板上关键词接龙。了解小时的我对阿长的感情。通过小组对学来总结阿长的性格特点。

重点说第三课时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情境对话。为什么呢?因为鲁迅写文章比较含蓄深沉,此文中对阿长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年长后的鲁迅对阿长的思想融入在字里行间,并不明显,年代相隔,今天的学生理解自然费力。小时候的鲁迅对阿长给他吃福橘没感到厌烦,认为她是封建多规矩。但是到了成年后鲁迅明白了阿长的苦心是对自己的爱护与祝福。其二,小时候鲁迅听阿长将长毛的故事,觉得阿长很有神力,大感敬畏。但是到了成年后,鲁迅真正认识到阿长思想的愚昧与无知。

怎样让学生能够自己能明白这点呢?我设计让阿长活过来去给鲁迅解释自己的动机。互动方式是情景对话一:阿长来解释 如果阿长还活着,听说鲁迅写文章烦她在元旦的早上逼他吃福橘,觉得挺委屈,颤巍巍的来给迅哥儿解释,想像她说什么来着。让学生自己揣摩阿长会怎么说,如果学生能够说出阿长的心声就是懂得了鲁迅成年后的思想感情。

情景对话二、鲁迅发感慨 设想阿长又在鲁迅面前自豪地提起当年被长毛逼着站在城墙下挡大炮的故事,鲁迅听了大发感慨。想象鲁迅会发怎样的感慨?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合作表演情境对话

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鲁迅的心路变化。

而阿长给鲁迅买书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深深刻画在鲁迅的心理,阿长的这份关爱一直被鲁迅珍藏和怀念。但是文中并没有感谢的语言,而是深藏在字里行间,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鲁迅的这份感激与怀念,我设计了一个学生人人动手的活动: 给阿长的信鲁迅每想起长妈妈给他买《山海经》的事便心生敬意,请以迅哥儿的口吻写一封感谢阿长的信。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可以重新认识到在年长的鲁迅眼里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这时就让学生总结: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上环节是希望巧妙突破难点,加深对阿长和鲁迅的认识。

学是为了致用,为了提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学习围绕中心选材,我安排了两个拓展内容供学生选择:一、阿长买《山海经》 设想鲁迅一直都想知道,不识字的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请你结合课文22--25段内容展开想象,构想“阿长买山海经”的故事。 二是分享“我与书”的故事 设想你一定也有过渴望得到一本书和很想读一本书的故事吧,请与同学分享你与书的故事。这两个拓展内容有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提前准备,老师查阅,课堂上学生自由展示。此项内容学生应该很感兴趣,估计可以完成比较精彩。这一内容如果顺利完成就表明学生对课文理解了,能力提升了。

黑板上的板书就是学生在黑板上做的对阿长形象的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保姆阿长》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91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