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骆驼祥子词语解释

骆驼祥子词语解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5 06:42:49 | 移动端:骆驼祥子词语解释

篇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3.学衡派

4.甲寅派

5.《野草》

6.《朝花夕拾》

7.精神胜利法

8.问题小说

9.爱的哲学

10.小诗体

11.“冰心体”

12.乡土文学

13.零余人

14.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

15.象征诗派

16.太阳社

17.东北作家群

18.现代派

19.社会分析小说

20.京派

21.海派

22.红色鼓动诗

23.革命浪漫谛克

24.“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25.《抗战文艺》

26.街头剧

27.抗战三诗人

28.时代的鼓手

29.民族新歌剧

30.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孤岛文学

34.中国诗歌会

35.语丝体

36.汉园三诗人

37.湖畔诗人

38.零余人

39.左联

40.两个口号论争

简答论述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说明“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其功绩。

3.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主要贡献各是什么?

4.新文化统一战线同哪些复古主义派别进行过斗争?

5.简述鲁迅世界观转变的主、客观条件。

6.《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7.分析阿Q的形象。

8.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9.鲁迅后期杂文有哪些?为什么说鲁迅后期的主要业绩表现在杂文上?

10.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11.分析《野草》的思想艺术特色。

12.试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13.《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4.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有什么影响?

15.《女神》的思想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它在新诗史上地位如何?

16.分析《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17.谈谈郭沫若历史剧的特点。

18.分析《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19.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20.周作人20年代散文的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1.简要分析潘先生形象。

22.试说明《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

23.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24.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5.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26.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27.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28.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29.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30.“乡土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1.如何认识《沉沦》中主人公形象的积极意义?

32.试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33.如何认识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34.闻一多诗歌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5.以《死水》为例,谈谈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特点。

36.试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37.冯文炳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38.冯至的创作概况及其诗歌艺术特色。

39.李金发的创作及其艺术特色。

40.简要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41.《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是什么?

42.“左联”是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的?它的历史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43.“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是什么?其重要收获有哪些?

44.试述”左联”时期几次文艺思想斗争的基本内容及各次斗争的特点。

45.《子夜》的主题是什么?

46.吴荪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典型?试予以简要分析。

47.林老板形象简析。

48.《春蚕》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9.《蚀》三部曲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51.《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52.祥子的生活道路错在什么地方?虎妞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53.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54.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55.如何理解老舍小说的“京味”特色。

56.分析觉慧形象的意义。

57.分析觉新的形象即意义。

58.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59.分析《家》的艺术特色。

60.简析《寒夜》的艺术特色。

61.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

62.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63.《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64.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65.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艺术特色。

66.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什么?

67.分析《雷雨》的思想意义和蘩漪的形象特征。

68.《雷雨》的艺术魅力在哪里?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

69.《名优之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70.说明《五奎桥》主题的意义。

71.肖涧秋的形象及其意义。

72.简析柔石小说的艺术特色。

73.理解蒋光慈、柔石、叶紫、殷夫创作的异同及意义

74.简析莎菲女士的形象。

75.《莎菲女士的日记》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76.《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主题是什么?

77.《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有何特点?

78.简要说明华威先生形象的意义。

篇二:中文名词解释

第六课

郁达夫(1896年~1945年)

1、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毕业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通晓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

2、以“个人自叙传”形式写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迟桂花》等 。创造社成员。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创造社

1、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1925年后,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2、理论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3、流派特点: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心理描写成为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表达觉醒青年一代的呼声。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流派。

“自叙传”抒情小说

1、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最初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创造社成员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另有庐隐。形成了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浪漫派”。

2、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同时吸收日本“私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特点,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生活和心境,侧重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http://m.csmayi.cn/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3、郁达夫抒情小说注重性心理描写,包括性病态,加之浓烈的抒情气质,显示出感伤美和病态美。

第七课

海派小说

1、20年代末的上海,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开始形成,操新文学体而向市民读者倾斜的作家开始进行世俗化和商业化写作。出现第一代具有“现代性质”的海派小说家。

2、第一代海派:20年代末的“性爱小说”,接续鸳蝴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 表现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过渡性都市描写,沉醉于物质享受而又有负罪感,“都市男女”主题;性爱小说风尚,表现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 重视形式的创新,体现上海追新猎奇的风貌。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

3、第二代海派:30年代的“新感觉派”,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 现代人的眼光,新异的现代形式,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 引HTTP://M.CSMAYI.CN/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对人的“精神内涵”的表现,有新的开掘。 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代表作家:刘呐鸥《都市风景线》、施蛰存、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上海的狐步舞》

4、第三代海派: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

施蛰存(1905年—2003年)

1、原名施青萍,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2、192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底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

一。 1930年与鲁迅论战。1932年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

3、海派小说第二代(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历史题材故事。

4、代表作品:《上元灯》、《梅雨之夕》、《石秀》

现代派诗歌

1、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1932年,施蛰存、杜衡等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发表了“纯诗”,这是现代诗派形成的标志。

2、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3、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4、《现代》、《新诗》、《小雅》、《诗志》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刊登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载体。代表诗人有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徐迟等。

5、风格

? 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典型的“现代情绪(诗情)”是“都市怀乡病”。

? 作为生存于都市与乡土、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感受着古老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的历史阵痛,又体验着波特莱尔笔下的都市文明的沉沦与绝望,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使他们回到内心世界。但他们又无力像鲁迅一样严酷激烈地自我拷问与分裂,于是就转向“乡愁”,对“现代都市青春病”的体味与自恋,从而形成一种“感伤”的情调与思绪。

? 诗歌形式上注重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联想)的融合;注重“意”与

“象”的浑然一体,“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追求与特征。

戴望舒(1905.3.5~1950.2.28)

1、人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寀[cǎi],又名戴梦鸥。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2、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8年发表《雨巷》,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3、代表作《雨巷》、《寻梦者》、《单恋者》、《烦忧》、《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第八课

张爱玲(1920—1995)

1、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上海人,原籍河北。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既是海派第三代作家,又自成一家,创作出熔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古今杂错、华洋杂陈的新小说文体。历来被人称为“新鸳蝴体”、“新洋场小说”、“娱情小说”,经典的雅俗共存。

2、代表作:中篇《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长篇《十八春》、《小团圆》;散文集《流言》、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学术著作《红楼梦魇》;译作:《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

3、文体

? “沪港市民传奇”熔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古今杂错、华洋杂陈的新小说文体。 ? 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解剖和城市发现,都相当的具有现代性。但她写出来,既有传统的

语汇和手法,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地富有照映心理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如月亮等意象),这里明显留下西方现代派的先锋痕迹。而作者构造故事,设置人物,又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题目到叙述风格,都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色彩,使中国读者读起来分外亲切、容易接受。

卞之琳(1910.12.8-2000.12.2)

1、生于江苏人,诗人(“汉园三诗人”(李广田、何其芳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大英文系毕业,徐志摩的学生,牛津大学研究员。后任四川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莎士比亚专家。

2、新月派后期成员、后来走近现代派。《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3、代表作: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数行集》(收入《汉园集》)、《雕虫纪历1930-1958》等。

第九课

老舍(1899年-1966年)

1、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

2、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3、老舍的创作

? 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

静的审视,既有批判,又有眷恋,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在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展现“市民世界”;在“城与人”的关系中批判“城市文明病”。 ? 老舍对长篇小说的贡献在于独特的文体风格,在于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是“京味

小说”的源头。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

第十课

杨绛

1、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入清华研究院外国语文读研,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2、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长篇小说《洗澡》、短篇《璐璐,不用愁》

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

译著《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等,

戏剧:《弄真成假》、《称心如意》

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诗人食指

1、本名郭路生 ,生于1948年,山东人。高中毕业。1968年写下名篇《相信未来》,因之被批斗,受强烈刺激至精神分裂,断断续续在精神病院和福利院生活二十多年,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2年病愈出院。

2、代表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 朱自清(1898—1948)

1、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北大哲学系毕业,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2、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3、主要作品有《匆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1.炉中煤&我爱这土地 主题&表达手法异同

主题:

同:都是爱国诗篇,表达诗人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异:郭沫若《炉中煤》表达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与炽热、激烈之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沉郁忠贞志趣及严肃和沉重的爱

《炉中煤》是五四运动后,诗人在日本求学遥寄祖国所作,寄寓着诗人对祖国的思念,满腔热血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感情炽热、激烈。

《我爱这土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诗人满怀对国家的严肃沉重的爱和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所作。诗人关注人民的苦难,为祖国担忧,相信抗争必胜,感情强烈而内在,基调深沉而忧郁。

表现手法:

同:两首诗都直抒胸臆,开门见山的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而且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具体的事物以此更好的抒发感情。

不同:《炉》

1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本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祖国比做“女郎”,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 3本诗每节以“啊,我年轻的女郎”领起,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

篇三:作品名词解释

《呐喊》 ,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26年起改由北京书局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呐喊》中,鲁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的出路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概括和反映。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不仅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也代表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

《彷徨》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收小说11篇。在《彷徨》里,鲁迅继续对农民的不幸遭遇、妇女的悲惨地位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前途给予了深沉的关注,对封建传统尤其是封建思想意识进行了更为透彻的揭露和批判,同样塑造了一批永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与《呐喊》相比,《彷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激流三部曲》 它是巴金早期创作成熟的代表,由《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作品中巴金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以及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青年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的家族历史缩影。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的控诉.

《南行记》小说家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初版于1935年,收作品8篇。解放后出版的《南行记》增至31篇。内容大都是作者漂泊于我国西南边陲和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见闻。把西南边境的绮丽风光和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和斗争首次带到文学作品中来。其创作的基本特色是:朴实的风格,奇异的情调,带有浓郁地方传奇色彩,有一种野性的气愤,人物性格鲜明,独具风采。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生活实感的基础上揉进了浓郁浪漫主义色彩,有很强的抒情性。整个作品洋溢着明朗乐观的精神。有内在的思想力量。其中的《山峡中》、《人生哲学的一课》等篇最具代表性。

《荷花淀》(小说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孙犁著,1947年4月由香港海洋书屋出版。内收小说4篇,散文2篇,依次为:《荷花淀》、《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散文)、《村落战》、《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散文)、《山里的春天》、《麦收》。其中的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因而人们把他这一派称为“荷花淀派”。他在这本集子里继续保持着小说散文化的趋势,而且写得更加空灵与轻巧;对于细节与对话的描写也更入微和传神,尤其是对各种各样女性的刻画,显示出了作家对生活细致精心的观察。作品积极、乐观、向上、风格优美流转。

《野草》现代散文诗开先河之作。创作于1923年至1926年间。1927年由北平北新书局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出版。共收鲁迅诗23篇,其中包括《秋夜》、《影的告别》、《墓志铭》等广为人知的篇章。《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通过是的意象与气质表现出来。大量运用象征、梦境和幻觉自然联系,语言具有是一样的跳跃性的音乐感。《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重重困惑坚持探索前行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寻求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

《尝试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胡适。《尝试集》的基本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了争取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尝试集》在“诗体的大解放”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是在对旧体诗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体诗,全部用白话创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建立和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初步建立了白话新诗的地位。《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

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和女神之再生等诗。《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死水》是闻一多最重要的代表性诗集,其中的诗篇创作于1925年6月留美回国后到1927年之间的两年时间中,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产物。诗人在美留学8年,饱尝了天涯羁旅的孤苦和身为“弱小国民”的耻辱。他怀着极大的愤慨和热切的富国强民愿望,回到了日思夜梦想的祖国。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死水”般的社会,一个内忧外患,四海萧条的国度。诗歌幻想中的瑰梦彻底破灭了,他那敏感的心弦发出强烈的震撼。《发现》、《荒村》、《大鼓师》等篇,均是这一心境的具体体现。与前期发表的《红烛》相比,《死水》消退了那种青年式的单纯透明的色彩,更加贴近丑恶的现实,更深沉厚重,艺术上更为成熟。其中的大多数篇章结构整饬,韵律和行数、字数都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以7字一行为主,2行或4行一节,有时巧妙运用长短相间的手法,既整齐雅洁,又错落有秩。诗中运用大量精巧的叠句、叠字,压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节奏鲜明、生动、不富有弹性。《死水》显示出较高的诗歌语言技巧,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作用。

《三个叛逆的女性》 1926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一书出版。这三个剧本塑造了三个大胆叛逆的女性形象,以炽热的革命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觉醒和斗争,猛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制度,强烈体现出反封建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革命精神。在艺术上,剧本有着重要特征:通过历史题材以戏剧形式反射现实,用大胆的想象和虚构手法发掘、描画历史人物的精神思想,使之与新时代精神息息相通。《阿Q正传》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成功塑造了阿Q的性格,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民族的病态及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阿Q正传》都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是丁玲创作的享有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1948年9月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小说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外文坛引起普遍关注,并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改斗争题材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长篇代表作,也是丁玲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小说以华北地区桑干河畔一个名叫暖水屯的村庄为背景,着力反映了这里的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几经波折最终斗倒地主分了田地的完整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和土改斗争的艰巨性。

《暴风骤雨》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以广阔的艺术视野真实地展现了东北地区土改的全貌,以血淋淋的阶级斗争,表明了土改运动的残酷、悲壮和伟大。整部作品突出了土改斗争的尖锐、反复,写出了广大农民向旧世界发起暴风骤雨般冲击的坚定信念,写出了浩然激荡的历史发展趋势。

《围城》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方鸿渐为主要代表,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作者以幽默而嘲讽的手法,写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方鸿渐是“现代儒林”中“新儒”的典型代表,他在事业、婚恋、家庭多方面不断寻求、不断失落、不断幻灭。他的命运,不仅蕴涵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破产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路究竟何在这样深刻的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性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一生不断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困惑始终伴随着他,他总想走出“围城”,然而人生处处是“围城”。《升官图》是陈白尘的一部讽刺喜剧,完稿于1945年10月。剧中写了两个强盗在一个

凄风苦雨的夜里,为了躲避追捕,闯入一古老的住宅,在疲惫不堪和无限惊惧中沉入梦境,做了一夜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他们的美梦,正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们巧立名目,鱼肉人民的真面目,对国民党反动组织提出了强烈控诉。全剧构思新颖、结构精巧,运用了夸张、变形、漫画的手法刻画人物,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戏剧性强。 汪文宣

巴金著名长篇小说《寒夜》的男主人公,他是当时黑暗社会典型的被损害者、被侮辱者。汪文宣是个典型的“好人”,他处处忍让,事事委曲求全,但社会并没有对他有所宽容,他最终在孤独与悲哀中“吐尽了血痰死去”。作品中汪文宣这样的小人物之死,预示着那个“寒夜”一般黑暗冷酷的社会的必然灭亡。

虎妞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着墨较多、很有特色、性格复杂的一个人物。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性格泼辣、爽快。作为生活在病态社会里的30多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并因这种愿望的不能正常实现形成了她变态的心理;她对祥子有感情真挚的一面,为与祥子结合,她失去了父亲和财产,最后难产身亡,在她身上具有某种悲剧因素。但她的剥削意识十足,想利用自己经济上的优势,控制祥子以及周围的人们,妄图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就暴露出她作为剥削阶级自私、冷酷的一面。祁瑞宣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得最有深度的形象。一位“温雅自然”的知识分子,“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他失去了往日的沉静,家与国的矛盾使他处于极度的“惶惑”中。他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但作为长孙、当家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又不能够离家出走。他知道家庭之累使他耽误了报国大事,但又只能这样苟且偷生,心里痛苦万分。最后,他终于从痛苦的矛盾中挣脱出来,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战的事情。莎菲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内心痛苦而充满矛盾的时代女性。她追求一种完美的爱,却又以游戏的态度对待爱与生活。莎菲的形象是“五四”以后那种冲出家庭,大胆追求爱情却又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极其凶狠狡诈的伪君子。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专横独断的暴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的代表。

鲁侍萍 曹禺戏剧《雷雨》中性格较为复杂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蔑视封建道德,心甘情愿与周朴园同居。他对周朴园的感情是专一的、执著的。当她被周朴园赶出家门后投河自杀未成,她活着不再是为了自己,孩子成了生活的她唯一希望。为孩子的“牺牲”精神和对外界压力的“忍让”精神,使他的自我意识完全消失。她是一个可怜的、不自由的、不完整的“非人”。

周萍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他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的命运的种子。他性格软弱自私,根本无力也不想承担任何压力,妄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心灵的重压。在周公馆内部矛盾的总爆发的电闪雷鸣中,首先毁灭的是他年轻的生命。

周繁漪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她性格复杂,感情丰富,既有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又有个人主义的一面。

“精神胜利法” 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


骆驼祥子词语解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69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