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档案与历史研究

档案与历史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4 06:41:29 | 移动端:档案与历史研究

篇一: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14-06-09 21:48:43.807 试卷得分:81.0

1、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不使用计划方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将文书档案工作紧紧纳入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我国

2000多年的封建档案工作先河。文书的抬头制度、避讳制度、用印制度、一文一事制度等都产生于秦代。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工作的旧习,其中文书的种类有令、制、呈、示、状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5、 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是以档案室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出版、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手段和条件,以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为组织和管理全国档案事业领导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6、 题型:多选题 分值:3

著录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著录格式一致

选项2: 著录符号一致

选项

3: 著录项目一致

选项4: 著录文字简明

答案正确

17、 题型:多选题 分值:3

可以用来形成档案的记录手段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文字

选项2: 图形

选项3: 声音

选项4: 视频

答案正确

18、 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编研成果种类有______________。

选项1: 大事记

选项2: 组织沿革

选项3: 企业年鉴

选项4: 科技成果简介

答案正确

19、 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保管工作中要______________。

选项1: 防火

选项2: 防虫

篇二: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专题学习资料

资料整理:紫陌红尘

一 、史料的分类

A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 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

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B 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

五、历史观

1、含义: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2、主要历史观: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3)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附:史学史观训练题

一、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一)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的基本概念

1.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的概念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

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历史性

(1)历史性。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现象之间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认识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2.研究过程: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过程

(2)具体性。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是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史料。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模糊不清的东西。

3.历史研究法的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通过历史研究,帮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

篇三:《历史研究》的注释规范

《历史研究》的注释规范(2007-05-17 13:53:01)转载▼

虽然注释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体现了学术严谨,是从事学术不可不注意的。

--------------------------------------------------------------------------------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学术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献引证标注方式进行了修订,并将从2002年第1期开始执行。现特此公布其主要内容,敬请作者参照执行。

一 普通图书

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册;④出版者与出版时间;⑤版本;⑥页码。

(一)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1、责任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组织、机构。责任者无法确定时,用“佚名”表示。

2、责任方式有多种,如果是撰著,在姓名之后加冒号表示;如果是“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等其他责任形式,直接跟书名,不空格,不加冒号。如:

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两个或三个责任方式相同的责任者,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其后加“等”字,如:

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黄山书社,1990年。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4、责任方式不同的责任者,用逗号分开;译著的翻译者及古籍的点校者、整理者等可放在书名之后。如:

严修自订,高凌雯补《严修先生年谱》,齐鲁书社,1990年。

A . 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袁传璋、郑永慧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二)书名

1、书名的副标题应一并标注;如书名较长,再次引证时,可用简称,但须在首次标注时注明。

2、书名中原有的补充说明等文字,应放在书名号内,如: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三)出版者和出版时间

1、非公元纪年的出版时间应照录,但1949年以后不用民国纪年。如: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民国24年。

2、版权页中缺出版者或出版时间时,须说明所缺项,用[ ]表示。如:

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刊行社[出版时间不详]。

3、港台版图书可通过标注出版者所在地点(城市)反映出来。如:

余绳武、刘蜀永:《二十世纪的香港》,(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1995年。

(四)版本

1、引用图书是第1版时,可以省略版本说明;如果不是第1版,版权页中表示版本的

文字(如“修订本”、“增订本”、“第3版”等)应照录。如:

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

傅敏编《傅雷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

2、影印版的图书要标注“影印本”。如:

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

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

(五)页码

用“第 页”表示,以句号结尾;引用的内容不止一页而又不连贯时,页码之间用顿号隔开;跨页的页码,中间用连字符。如:第78、82-89、217页。

二 析出文献

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作者;②析出文献名;③文集编者;④文集题名;⑤卷册;⑥出版者与出版时间;⑦版本;⑧页码。

1、析出文献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不同时,要分别标示;如: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2、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如:《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3、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的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引论等,与析出文献标注方式相同。如:

袁伟时:《卷首献辞》,《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第2页。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

4、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由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时,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如: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古籍

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次;④部类名及篇名;⑤版本;⑥页码。由于古籍种类较多,出版情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的标注方式。

(一)责任者

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二十四史、《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如:

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6《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卷8《地理志》。

3、如果需要,责任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如: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

(二)卷次

1、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引证古籍中的续集、余集、外集、别集、别录、续编、遗文、补遗、卷首、卷末等续补附属部分,卷次须依照原书标明续补附属部分的名称。如: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21。

(三)部类名及篇名

1、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如:

《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循州·风俗》。

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

2、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如:

《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

3、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可标注为:

《魏书》卷67《崔光传附崔鸿传》。

4、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如:

《资治通鉴》卷20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5、引证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笺释,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笺释的方式。如:《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资治通鉴》卷35,汉哀帝元寿元年“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注。

(四)版本与页码

1、古籍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薛福成:《庸庵笔记》卷2,宣统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明史》卷260《陈奇瑜传》。

《清史稿》卷486《吴汝纶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444页。

2、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如: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10,丛书集成初编本。

3、影印古籍要标明影印出版信息,必要时还要标明影印所依据的原始版本。如:崇祯《吴县志》卷2,上海书店,1990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

(五)其他

一些常用先秦典籍可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如:《论语·学而》;《淮南子·地形训》。

四 期刊、报纸

引证期刊、报纸上的文章作为析出文献来对待,标注的内容及顺序为:①作者姓名;②文章名称;③期刊或报纸名称;④卷册号或日期;⑤页码。如: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朱汉国:《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光明日报》1997年6月17日。

引证期刊文献还应注意以下情况:

1、同一期刊有不同的专业版本、地区版本、文种版本时,应标注版本,以示区别。如: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2、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应标注出版地点以示区别。如:

费成康:《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证》,《社会科学》(上海)1999年第9期。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3、流行范围较小、较少见的期刊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期刊应适当加注出版地点。如:费海玑:《缘督庐日记的史料价值》,《书目季刊》(台北)第1卷第2期(1966年12月),第47—52页。

4、期刊卷册有年期号、卷期号、总期号三种表示形式,一般只用一种。用卷期号或总期号表示时,其后应以括注形式标出出版年月。如:

杨冬梅:《民国时期南京的市民文化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37卷第3期(2000年5月),第139页。

佚名:《班禅赴印记略》,《近代史资料》总第62号(1986年12月),第78页。

五 外文文献

1、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应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

2、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责任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中间用下圆点隔开;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出版物名称用斜体;引文在原书跨页,页码间用连接号(如“pp.3-4”),引文散见两页以上,页码间用逗号(如“pp.5,8,10”);注释中纯系英文,句末用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如:

Basar, T., Olsder, G. J. ,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2, p. 123.

Polo, M.,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Hertfordshire: Cunberland House, 1997.

Daily, G., Ehrlich,P., Polulation Extinction and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In Perrings, C., Maler, K.- G., Lolke, C., Holling, C., Jansson, B.-O. (ed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pp. 45-56.

六 未刊文献

原有的标题,用双引号标注(不用书名号);文献本身没有标题时,可代拟标题(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引用的未刊文献为原始文献时,可以不作说明,不是原件时,应说明文献与原始文献的关系。

1、学位论文:标明作者、文献标题(用双引号括注,下同)、文献性质、学术机构、日期、页码。如: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2、会议论文:标明作者、文献标题、会议名称和文献性质、会议地点或举办者名称、日期、页码。如:

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年。

3、未刊手稿、函电等: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如:

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七 其他

解释式注释中涉及文献出处时,需用圆括号括注版本信息,以保持陈述语句完整。如: ①关于这一问题,参见卢汉超著《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9页。 ②参阅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6章。 ③转引自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2000年)第456页。 《历史研究》编辑部 2001年10月10日


档案与历史研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60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