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老马识途的科学道理

老马识途的科学道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9 07:07:45 | 移动端:老马识途的科学道理

篇一:老马识途的故事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篇二:广东初中生物试题详解每日一练(2015.4.13)

单项选择题

1 、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图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 、用基因组成为Bb的青洲蜜桃枝条为接穂,嫁接到基因组成为bb的青洲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的基因组成Bb几率是( )

A.100%

B.70%

C.50%

D.25%

3 、始祖鸟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这说明鸟类起源于??????()

A.古代的昆虫

B.古

代鱼类

C.古代爬行类 D.古代哺乳类

4 、国家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 )

A.糖尿病

B. 大脖子病

C.贫血症

D.佝偻病

5 、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

A.鱼类

B.昆虫

C.环节动物 D.哺乳动物

6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B、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C、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D、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7 、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BCD

A.白萝卜

B.

病毒 C.乳酸菌 D.香菇

8 、 一个生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时,针对如图所示的心脏解剖结构,以下四位同学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左心房

B.③为右心室

C.④为肺静脉

D.①与②间存在房室瓣

9 、探究根的生长中,对根尖等距离划细线,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B.分生

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0 、夏秋季节,无论在我市的城镇还是农村都可以见到蝗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同

B.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C.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熟的蝗虫有明显的差别

D.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1 、下列几种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病毒 B

.细菌

C.霉菌 D.蘑菇

A.内部密封,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生活

12 、 某中午,小华按照营养需求吃了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形成食糜之后,能分解得到的一组最终消化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13 、三次测量某同学的胸围差得出的数据是:第一次10厘米,第二次9厘米,第三次11厘米,则该同学的胸围差值是( )

A.10厘米

B

.9厘米C.11厘米 D.30厘米

14 、制作面包、馒头,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青霉菌

C.酵母菌D.醋酸菌

15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种子能萌发的培养皿是()

A 5 培养皿底部有湿润的滤纸或纱布,20℃

B 5 培养皿底部有干燥的滤纸或纱布,20℃

C 5 培养皿底部有湿润的滤纸或纱布,-10℃

D 5 水淹没种子,20℃

16 、 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7 、当你的同伴因意外事故下肢大动脉出血时,你首先要做的事是( )。

A.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绷带止血

B.用绷带止血

C.通知同伴家人

D.马上报告老师

18 、最早的鸡每年产的卵只有8-12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卵鸡每年可产卵200~300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A.吃不同食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环境变化的结果

19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吐丝是在发育的哪个阶段( )

A.成虫

B.

蛹C.幼虫 D.卵

20 、 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 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 能将来自c 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 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1 、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图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

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2 、根据科学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中

B.降雨

过程中

C.原始海洋中 D.岩石中

23 、被疯狗咬伤的患者,需要及时注射狂犬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 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 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A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选择的结

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

展的结果C代代

经常使用的结果D繁殖后代的需要

24 、下列各种饮料中,依靠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是????????????()

A.鲜榨果汁

B

.矿泉水

C.鲜牛奶 D.酸奶

25 、在生物的进化树上,最高等的植物是()

A.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26 、国家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 )

A.糖尿病

B. 大脖子病

C.贫血症

D.佝偻病

27 、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右下图表示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较少

C.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D.有利于保护声带

28 、下列出现的各类变异中可遗传的是( )

A.长期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B.肥沃土壤中生长的小麦比一般土壤中小麦茎秆粗壮

C.人工培育的韭黄的黄色叶片

D.在一株玉米上出现一支紫色的玉米穗

29 、甲、乙两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别采摘了同种植物的两片叶子,并从叶片上撕下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两片叶子上的气孔状态不同:一种气孔开放,另一种是气孔关闭。根据上述观察的结果,你能够判断出缺水的是()

A.气孔关闭状态的植物

B.气孔开放状态的植物

C.两株植物都缺水

D.无法确定

30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老马识途

B.鹦

鹉学舌

C.蜘蛛结网 D.八哥说话

31 、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是 ( )A.受精卵B.体细胞 C.精子 D.卵细胞

A.只经体循

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肺循

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32 、科学家将一只妊娠的灰色雌鼠的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另一只除去细胞核的黑色雌鼠的受精卵内。再将这一受精卵在体外培养4-5天,形成胚胎后,再移植到一只白色雌鼠的子宫内发育,最后生出一只灰色的小鼠。这个实验说明控制鼠毛色的基因储存在( )

A.细胞膜中

B.细胞

质中 C.

细胞核中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33 、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

A. 25

%

B.

50%C. 75% D.100%

篇三:心理效应解读

1、 认知地图效应

老马识途所利用的经验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是有科学道理的.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2、 法厄同行为

3、 投射作用

4、 习得性无助行为

5、 霍桑效应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陈哲)

6、 虚假一致偏差

7、 视网膜效应

8、 延迟满足

9、 叶克斯—道森定律

10、归因偏差

11、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12、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3、心理帐户

14、直觉决策

15、卡尼曼风险定律

16、小数法则

17、定势理论

18、杰奎斯法则

19、津巴多实验

20、补偿作用

21、睡眠效应

22、反馈效应

23、补偿效应

24、培哥效应

25、迁移效应

26、酝酿效应

27、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28、囚徒困境

29、凡勃伦效应

30、墨菲定律

31、邦尼定律

32、赫洛克效应

33、零和游戏原理

34、路径依赖

35、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36、示范效应

37、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38、旁观者效应

39、彼得原理

40、团体压力效应

41、社会促进效应

42、破窗理论

43、250定律

44、传播扭曲效应

45、共生效应

46、羊群效应

47、连锁塑造

48、史华兹论断

49、多米诺效应

50、相关性定律

51、幻想反应

52、目标效应

53、温水效应

54、追随耳效应

55、鱼缸法则

56、卡瑞尔公式

57、情绪渲染

58、马蝇效应

59、手表定律

60、岢希纳定律

61、认知失调

62、PMA黄金定律

63、优势效应

64、剃刀定律

65、保龄球理论

66、崔西定律

67、色彩效应

68、例外原则

69、套裁效应

70、亚里士多德定律

71、权变理论

72、鳄鱼法则

73、颂歌效应

74、斯诺克理论

75、驼峰效应

76、莱斯托夫效应

77、依恋心理

78、帕累托法则

79、暗示效应

80、3对1效应

81、标签效应

82、豪猪法则


老马识途的科学道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20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