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天安门前着火

天安门前着火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5 06:16:47 | 移动端:天安门前着火

篇一:天安门广场阅读答案

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这便是(wén míng zhōng wài)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座庄严、宏伟而又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的金水河上,有7座玉带形的汉白玉石桥,桥上饰有雕花石栏。金水桥前的两侧,矗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华表。天安门城楼和它前面的两座华表,组成了国徽的主要部分,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的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刻有毛主席的题字和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十幅反映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浮雕,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广场的南端,是1977年5月建成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的毛主席纪念堂。它有两层台基,用一色枣红花岗岩砌成,四十四根明柱,高大挺拔。纪念堂的正厅,迎面是一尊三米多高的,用纯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座像,座像后面墙上话着《祖国的大地》的巨幅壁画,正厅南侧是瞻仰厅,里面放着晶莹透亮的水晶棺,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周围簇拥着鲜花和常青树。每年都有不少来访的国家元首、总理和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广场的东西两侧,是1957年建造恰里的两座对称大厦。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的淡黄墙面和浅红色、白色的花岗岩石基与黄瓦、红柱的天安门城楼互相映衬,显得格外壮观。

广场周围和毛主席纪念堂四周广种花木,(xiāng piāo sì jì),郁郁葱葱。站在广场上纵目远望,令人意气风发,心旷神怡。天安门广场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还代表着中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阅读题:

1. 把文章注音的两个词语写在括号里。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精致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 降落

4.这篇文章是以__________来命题的。

5.找出每段中的方位词,写在下面横线上。

6.文章是按__________来写的。

7.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天安门广场阅读答案:

1.闻名中外,香飘四季

2.矗立,细致

3.高大、上升

4.地名

5.天安门前;广场北面;天安门前;广场南面;广场南端;广场的东西两侧;广场周围和纪念堂四周

6.方位顺序

7.天安门广场前庄严、雄伟的建筑。

8.赞美了英勇的中国人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篇二:《天安门前看升旗》阅读附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天安门前看升旗在琐碎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小题2:简析第四、五两段中划线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4分)小题3:观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小题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4分)参考答案:小题1: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意思对即可)小题1:这两个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4分)小题1:原先是“淡漠”,“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观看升旗后,先是“心里起了波涛”,继而“感到一种责任”。(2分)小题1: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2分)(答到两点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具体方法: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要求:准确、简洁。小题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以及上下文。小题1:本题考查领悟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以及上下文。小题1:本题考查第一小问理解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第二小问可就创业的艰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等方面来谈。(2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三: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金水桥建造于何时?

永乐年间建成木桥,景泰年间改成石桥

金水桥是天安门前跨于金水河上五座石拱桥之总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被称为“外金水桥”,也称“玉河桥”、“御河桥”,俗称“筒子河”或“护城河”。

金水,古时象征神圣之意。《古今事物考》载:帝王阙内置金水河,是表示天河银汉之意。皇城外置河建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管子·乘马篇》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令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由此说明了古人与国都(城邑)设置和水的密切关系。

关于金水桥的建造年代,有几种说法。《天安门史话》称:“‘先有天安门楼,后有金水石桥’,紫禁城内、外各有五座金水桥,风格一致,属同一时期建筑,为永乐时营造北京城宫殿的产物,大致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北京古桥》载:“明代初,京城九座城门外原为木桥,明正统二年(1437年)改建为石桥,天安门金水桥是那时建造的,景泰三年(1452年)告竣。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进行过扩建。”《华夏名桥》载:“金水桥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为三座桥,成化元年(1465年)改成五座样式的金水桥。清顺治八年(1651年)对其进行了大修,从那时至今的350多年里再没有大修过。”其实,天安门建金水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金水桥及端门、承天门各五间”,金水桥也称五龙桥,“在承天门外者称外五龙桥,居午门内者称内五龙桥。”朱棣称帝后,拟迁都于北京,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命明年始建”北京宫殿,“悉如南京之制而弘敞过之”。北京是仿南京而建的,新宫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这也包括作为皇城重要装点的外金水桥,所以明宫城图中明确无误地画出了外金水桥五座,连桥前后石狮与华表的布置数量、位置也与今存实际相符。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

金水桥的设计者究竟是谁?

一说为河北曲阳人杨琼,一说为苏州金山人陆祥

金水桥的设计者,历史上争议较多,至今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金水桥的蓝本是元代宫城的周桥。元代宫城的位置要比明清的紫禁城偏北,其正门崇天门大体在今天故宫太和殿的位置上。周桥便位于崇天门前,其设计者叫杨琼。

杨琼,今河北省曲阳县人,出身于石工世家,其石雕技艺“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相传,当年修建大都宫城时,忽必烈在各地广招能工巧匠。其中招纳石匠的皇榜贴到了有“雕刻之乡”美誉之称的曲阳。可皇榜贴出了半个多月没人敢揭,谁都知道,这给皇家当差可不是闹着玩的。眼看快一个月了仍是无人揭榜,可急坏了曲阳县令。就在这时,有个叫杨琼的石匠揭了皇榜,不久他带着师兄弟十几个人去了大都。短短几年的光景,杨琼设计建造的十余座建筑石作,其中宫城崇天门前的周桥设计建造独具匠心,尽显天子风范。但见这石桥之上“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载水中,甚壮。”忽必烈上桥巡视后龙颜大悦,随即任命杨琼为石局总管。只可惜元代宫城于明初被毁,周桥也未能幸免,但周桥的建筑图样(设计图纸)得以幸存。明代皇城的建造者在修建金水桥时,把元代周桥的样式“移植”而来,用以营造承天门(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并排七座,每桥三孔。“七”与“三”均是奇数,这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最高等级标志。

另一种说法是,金水桥为明代石匠陆祥雕造的,他是苏州金山人。历史上金山一带以细石匠知名。早在朱元璋营建南京时,陆祥已是非常著名的石匠了。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又专门把他征调到了北京,由他来掌管北京宫殿、坛庙的石活。今天北京的不少明代遗址中的石作大多是陆祥主持或设计完成的。《苏州香山帮建筑》称其技艺“有巧思,尝用石方寸许,刻镂为方池以献,凡水中所有鱼龙荇藻之类皆备,曲尽其巧。”据传,因其修建北京城有功,特别是天安门前金水桥的建筑格局颇受朱棣的青睐,由此被封为工部侍郎,官至正三品。但陆祥无意久在京为官,修建完北京城后便告老还乡了。金水桥为何等级森严?

天子走“御路桥” ,亲王大臣走“王公桥”

金水桥地处皇城之外,天安门前的五座汉白玉石桥对应着天安门的五个门洞,东西另有两座石桥各自对应着太庙和社稷坛的大门。明清时,经过金水桥的人员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界限。

正对着天安门中门的石桥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皇城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因是皇帝御行之桥,所以桥的栏杆望柱上雕刻的是云龙纹。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坛祭天,夏至去地坛祭地,孟春赴先农坛耕耤田,均要经御路桥出入天安门。

御路桥左右两侧的石桥称“王公桥”,也称“皇族桥”,正对着天安门中门左右的旁门,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王公桥”东西两侧的石桥称“品级桥”,正对着天安门五座

大门左右最外侧的门,是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通行的。而在太庙和社稷坛门前的两座桥比“品级桥”还窄,且为单孔,称“公生桥”,是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夫役、太监来往的。

清代皇帝到天坛和先农坛祭祀时,其仪仗和辇轿,王公大臣和兵役、太监等先按五路纵队齐出天安门,然后按等级分七路纵队通过外金水桥,到大清门时又合并成三路纵队。这种引路上的等级,明清两朝称“扈从仪仗”。但按等级经过金水桥的规定只是随皇帝出入时使用,平时不管是几品官员上下朝,一律走天安门两侧的“公生桥”。

金水河源自何处?

源于玉泉山,“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

金水桥下之金水河源于京西玉泉山,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金水河源出于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大清一统志》称“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按照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故元代称之为“金水河”。另据史料记载:远在辽金时,西山之水便被引入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元代下游水道被圈入禁苑。《日下旧闻考》称:“护城河西面之水,自紫禁城西南隅流经天安门外金水桥,往南注入,是为外金水河。”

元代时金水河自京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从西直门南水关入京城,到甘石桥又折向北,再向东流,从西步粮桥入太液池(今北海)。到了明代,为避免河道所经路线过多所造成的跨河跳槽,金水河改道,水从玉泉山流出,向东流入小湖(今紫竹院湖),又向东流入高粱河并汇合,再东流经高梁桥,分而为二,一灌城隍(护城河),一从德胜门水关汇入后湖,向东南出银锭桥入今什刹海,向南出西步粮桥入太液池,从南海东岸引太液池水,沿御用监南护城河,顺灵台宝钞司东下,抵西长安右门,穿过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到皇城的东南墙,向南入内城之南护城河,流至大通桥入城外通惠河。

而今金水河在颐和园南侧尚存部分故道(今称金河),而城区大部分已改为暗河,仅有天安门前一段已成为景观河。2002年原天安门东侧长安左门以东的一段金水河(今菖蒲河)故道恢复了水面,亮出了太庙及皇史宬的红墙。

或许正是缘于金水桥代表了老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电视剧以“金水河边”命名,更能体现老北京的韵味吧!


天安门前着火》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81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