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4 14:32:15 | 移动端: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篇一: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昆嵛山的分析

现实基础分析

昆嵛山作为山岳类旅游资源,无论是从资源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在省内都处于较高的地位,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 保护压力大、基础设施匮乏、人力资源短缺、管理体制不顺、跨区协调困难等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昆嵛山旅游业整体上呈现低迷态势,游客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区域旅游发展的矛盾与障碍分析

? 旅游区与行政区之间的矛盾

?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矛盾

? 烟台与威海两地区的矛盾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 主要旅游发展障碍

基础设施简陋; 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人员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 资金投入不足。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风貌和悠久厚重的仙道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具备开发建设生态旅游胜地和高端休闲度假区的条件和潜力;

▲ 优势: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周边青烟威三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腹地广阔、潜力巨大;

▲ 机遇:烟台昆嵛山行政区的设立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以及烟台、威海两地政府对昆嵛山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

▲ 劣势: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尚未树立、旅游投资开发建设力度小、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特别是地跨烟威两市,协调整合难度大,对其进一步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 威胁:区域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确立合理的增长模式,在激烈竞争中塑造品牌?如何发挥昆嵛山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旅游解决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使两者能够协调共进?

葡萄酒规划

? 基础分析

? 从全球的范围看,葡萄酒旅游仍属于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

?

?

?

?

?

?

?

? 葡萄酒旅游+其他旅游 酿酒师和葡萄酒企业要有旅游意识,接受相关培训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 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引导和推动 对于葡萄酒企业和乡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葡萄种植业者应该参与葡萄酒旅游的发展 区域识别是关键要素 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持续传播 适宜的空间分布

? 葡萄酒的质量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SWOT分析

优势

? 自然条件优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量大,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 拥有张裕、长城、王朝、华东、威龙等国内知名企业;

? 已经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葡萄酒旅游产品;

? 三市整体旅游比较优势突出。

劣势

? 葡萄种植不稳定,与葡萄酒生产销之间的一体化程度较低;

? 葡萄酒的产销市场紊乱,品牌发育不足,国际影响力不够;

? 缺乏产区的概念和形象;

? 葡萄酒旅游开发技术含量低,配套服务弱,同其他旅游产品关联不足。

机会分析

? 葡萄酒消费市场增长迅速,葡萄酒文化传播快;

? 旅游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 山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 山东半岛交通条件会有大的改善。

威胁

? 进口葡萄酒的增长会对本土酒企和产区的形成构成冲击;

? 葡萄酒旅游的国内竞争会越来越强;

? 人力资源短缺有可能制约葡萄酒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结 论

山东半岛具有大力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条件和比较优势,但是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 葡萄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葡萄酒品质的提升

? 特色产品的开发

? 合理的空间组织

? 有效的市场推广

? 密切的行业统筹

? 超前的人力资源开发

? 宁波市旅游业在世纪开局的SWOT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宁波市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2. 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位,综合服务功能正在不断增强,1999年宁波市入列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着城市旅游环境已具备较高水平。

3.宁波市具有丰富的复合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

4.宁波市旅游行业的基础格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吃、住、行、游、购、

娱相配套的旅游综合生产力体系在“九五”期间已有迅速发展。行业在新世纪具备了内求质量、外求规模的双向张力。

5. 地方领导已经形成了高度重视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决策共识,政府主导型的全市各行业“合力兴旅”的社会氛围已开始形成。旅游业的联动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二、自身劣势

1. 旅游资源开发的配套深度不足,系列主打产品有待建设,策划运作能力有所欠缺

2. 旅游业管理体制尚未全面理顺,旅游企业条块分割,小、散、乱的竞争劣势明显存在,行业整合度差

3. 市域范围内科学到位的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拓展战略研究、市场比较研究等工作急待加强

4. 宁波市现状的城市文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对旅游业的质量性成长构成不利因素

三、外界机会

1. 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旅游业发展的波进式推动

2. 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二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3. 沿海大通道的贯通和北仑港腹地范围的扩展将极大地改变宁波市目前的交通区位,倍增宁波的要素市场。

4. 宁波溪口蒋氏故里与国民党的特殊关系,使我市在新世纪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进程中,将长期受到世界目光的关注

外因的挑战和威胁

1. 周边同业的竞争关系

2. 集聚效应中上海对宁波人才体系的屏蔽效应

3.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热点转移和游客分流

4. 区域宏观环境和亮色不足

5. 新形势对宁波适应性的要求

桂林旅游

基础篇从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市场需求入手,分析了桂林旅游中的资源、旅游产品、产业的潜力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6章为市场篇。市场篇对桂林旅游的市场潜力,以及各细分市场的规模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一、桂林旅游业发展概况

1、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周期:桂林旅游业发展阶段界定、各阶段的特征概述

2、桂林旅游业的地位:经济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产业地位

3、桂林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二、桂林旅游资源结构和主要旅游产品现状评估

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空间结构

2、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3、主要旅游产品现状:主要产品类型(观光度假型、会议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布局与旅游线路

三、桂林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现状评估

旅游业涉及的行业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第三产业中所有行业,如交通通讯、餐饮住宿、游览娱乐、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商业等等。在这众多的行业中,有些行业是没有旅游活动发生便不能存在的,如旅行社业、旅馆业、旅游景点业等;有些则是没有旅游活动仍可继续存在,但是企业规模会缩小的行业,如交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文化娱乐业、金融保险业

四、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

基本产业是指与旅游者直接发生联系并为之服务、支撑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行业,主要包括旅行社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商贸行业等。

五、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产业现状评估

相关产业包括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和旅游相关产业,相关产业即为旅游基本产业提供投入品或以旅游产品作为投入品而间接与旅游发生关系的产业,主要包括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科技等。

篇二: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 绿维创景 李明伟 林峰 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曹魏文化、钧瓷文化和花卉温泉是许昌独具的品牌资源,誉为“魏都、钧都、花都”。 近年来许昌市旅游发展较快, 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都取得一定成绩。旅游发展的政府运作和政策扶持基本到位。 2004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许昌市虽然名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统计显示: 2005 年,河南省旅游人次突破 1 亿,全省旅游总收入已突破 800 亿元,占全省 GDP 的 8 %;而许昌市旅游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还不到 2% ,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5.4 %和河南省水平 8 %。统计分析说明,许昌在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的份额极少,不到四十分之一,对入豫旅游者没有吸引力,旅游产业尚未成为许昌市的支柱产业。

在河南省现有的旅游大格局中,目前主要有三条旅游带:一是以郑汴洛为核心的传统黄河旅游带,二是以安阳、鹤壁、新乡形成的由黄河和太行上相结合的景观带,三是以伏牛山为主体的新兴自然生态游线。而许昌作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并没有纳入到任何一个游线的结构之中,也没有那一个城市来带动许昌发展成为一个过境旅游目的地,那么如何发展许昌旅游?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靠许昌自己!许昌只能自己打造旅游目的地!

虽然许昌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缺乏故都形象和核心吸引物,城市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和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较低,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产品较少,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供给不足等,反映许昌市“小旅游”的现状与旅游名城之间尚有相当差距。 事实说明,优秀旅游城市不一定就是旅游名城。名城之“名”只能来自鲜明的城市形象和著名旅游品牌形成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而只有跳出许昌,站在河南省旅游大格局的高度,以大旅游的气魄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业结构,才能使许昌成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名声大振。

2、探寻成为目的地的基础市场基础?资源基础?运营基础?

许昌能够成为目的地吗?在我们开始进场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问题!

靠资源?好像很难。靠市场?休闲发展的机会很大。靠政府运营能力?许昌城市建设管理与管理水平很高。提升许昌城市旅游,最终还是必须依托市场机遇,着眼于资源独特性的基础。

许昌,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移都25年而天下闻名;一部《三国演义》,成为东亚和华人圈中的圣经,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而清晰。

鄢陵县,接壤许昌城市的西部郊县,50多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全国最大,是南花北移的过渡地。在万花丛中,还有温泉。

许昌城市建设,在近三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中,创造了“四城同创”(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模式,成功打造了宜居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政府、企业、居民形成了建设城市风貌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性。

钧瓷,中华文明的经典代表之一;许昌禹州的神古镇,至今仍是钧瓷生产交易的中心,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古街、古庙,烟囱林立。

经过深度的资源考察与分析,我们最后落地到这四个方面,作为我们创造“名”城的核心资源基础。

然而,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这些资源如何才能成为可说、可看、可游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力呢?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如何才能把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呢?

3、紧紧抓住市场双重旅游目的地开发构架

许昌在河南省的中间位置,距郑州 80公里 。而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应该说许昌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许昌为中心的 100 公里 - 300 公里 的 1 - 3 小时的车程辐射圈,不仅覆盖了河南省全部区域辐射到山西的晋城,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菏泽。在这个辐射圈里有三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昌做休闲旅游的市场基础非常好,而观光旅游依托郑州这个中心和郑汴洛这条游线,分流游客到许昌的这个可能性极大。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许昌作为休闲和观光目的地的市场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关键是许昌以什么东西分流客源?

许昌市 市全境总面积 4996 平方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赋存各类旅游资源 85 种(处) ;尽管已开发建成 5 个国家 2A - 4A 级景区, 4 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但由于以往旅游开发无统一规划,各地就资源论资源,以各系统、单个景区分散进行,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主题相悖,无法以系统产品和旅游品牌形成许昌旅游核心吸引力。

就市场而言,许昌近邻郑州及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许昌旅游开发最直接,最有消费能力,最容易开发的市场;这一市场是一个休闲为主的市场,包括商务休闲、居民假日休闲、会展休闲三大市场。而中原观光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郑汴洛的构架,开发需要更加充分的旅游吸引物建设和游线发展。从资源基础来看,花卉温泉资源、许昌城市环境资源,是许昌已经形成的较易开发和具有独特性的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许昌应该按照 观光与休闲两重目的地 进行构架 ,形成更加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目标。在 区分观光与休闲两个目的地层次,分别进行系统打造的 同时,通过 相互补充,形成许昌旅游的整体目的地。

4、 落地产品策划包装三大品牌,形成产品系列结构

许昌建设旅游目的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经验教训证明:在这样广大的城市范围内,没有旅游品牌支持决不可能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从而构筑起区别于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通过对许昌旅游资源分析,我们认为,曹魏故都是许昌影响力巨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这个背景后隐藏着众多故事和人物线索;另外一个是鄢陵的花木基地,可以把生产型的基地转化为很好的观光休闲型产品;神古镇作为钧瓷古镇的影响力实际上有限的,考察后我们发现这种保持原生态的古镇本身价值巨大,其遗存的古老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一个“活着的古镇”,完全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也是打造许昌观光目的地的重要开发点。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许昌旅游的主题: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古镇,体验之旅。

在三大品牌中, 曹魏故都作为城市形象和目的地品牌,是许昌城市的核心品牌 ;尤其重要。许昌因曹操而成为曹魏故都,因曹魏故都而有了历史遗产。

以曹魏故都为主题、四季花城为核心景观,通过“宜居花城”建设,服务于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休闲消费需求, 打造 中原最大的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 树立“中原宜居花城”的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宜居花城”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自然、人文、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宜居宜旅城市。

以钧瓷文化为基础的“神古镇”是本策划中的许昌旅游目的地打造的三大核心旅游品牌。 我们将“神古镇”称为“活着的古镇”,具有“千年窑火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神古镇作为活着的古镇,其制窑工艺千年流传,以神古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古镇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陶瓷作坊生产、古玩市场、钧瓷旅游纪念品等内容,整合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购物娱乐、艺术学习为一体的文化性旅游产品将形成许昌旅游的一大特色及卖点。

因此,“神古镇”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成为全国一般游客和国际一般游客都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 从而超出钧瓷旅游的狭隘范围,成为中国古镇旅游的领军品牌。

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二、创新战略,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1、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创新旅游开发战略

三大旅游品牌,不是旅游系统自身能够完成的。

它涉及到城市改造和风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创意文化产业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必须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由政府以大气魄、大手笔主导运作,全盘筹划。

基于对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巨大市场潜力和需求的认识,我们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的思路。但要,旅游名城建设,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持。城市建设、农业和农村建设、文化产业、服务业等需要聚合成泛旅游产业体系,从而为许昌构筑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持。为了打通旅游产业链,必须实施大产业转化战略:

( 1 )旅游休闲产业主导的城市经营运作战略 :以许昌新区、魏都风情区为中心的许昌 城市建设、以大清 河风光线、青泥河为主的水利工程和水系改造、旅游产业发展应当与城市美化、宜居宜旅化、旅游功能化紧密结合;

( 2 )旅游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许昌连接郑州的 103 平方公里带状区域通过工业新区、行政新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大型乡村休闲区和大旅游区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实现城乡一体、双城一体(郑、许)发展,从而链接入郑汴洛城市群-黄河旅游带。

( 3 )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小城镇建设战略 :许昌丰富的花卉、林果、温泉、药材、河网景观、乡村和民俗文化等是高适度的中原城市群市场观光休闲资源。通过将生产型基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基地,在鄢陵花乡、禹州、襄城、许昌县、长葛市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一大批旅游新村。在此基础上构建若干旅游产业聚集的旅游小城镇。

( 4 ) 政府主导的文化经营带动旅游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必须纳入政府文化工程,包括:神古镇和文物遗存的文化抢救工程;举办曹魏文化论坛; 组织旅游文化节庆( 曹魏文化艺术节、莲花节、中原花木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腊梅文化旅游节、钧瓷艺术文化节、花乡旅游嘉年华――许昌花乡农家乐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旅游节、许氏宗亲祭祀大典)等。

2、以经营城市的成熟模式,带动旅游发展

城市经营,是中国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核心模式!

篇三:旅游规划案例2

城市公园游憩创新设计

生长在新城市公园中的村落,东江湾半岛公园概念性规划

在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明显的加快,城市化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无论大小城市都出现农村人口大量的进入城市,从而使得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迅猛的大规模开发建设给城市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和城市环境的恶化,整体来讲影响了城市生活人群的生活质量,从综合方面来说还对城市本身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力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之一,对城市的环境改善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建设成为热点,对于城市来说应当如何规划设计一个既保证城市居民游憩空间又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公园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项目概况

规划背景:资兴以山川秀丽、物华天宝而著称。素有“水乡、电城、煤都、林海、粮仓”的美称,是湖南省的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建材基地。同时资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神奇的东江湖,素有“湘南洞庭”和“东方瑞士”的美誉,为湖南省十佳旅游景区。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江支流耒水上游,罗霄山脉南端,东靠桂东,南邻汝城,北与永兴、安仁、炎陵毗邻。轴承长株潭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是湖南省的南大门和广东省的后花园。

项目主要涵括资兴市东江区东江湾半岛区域,是城市中心之一。

问题的提出

根据项目的现实情况对东江湾半岛规划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城市公园的“造”与原村落的“拆” ?依据传统的城市公园的开发模式以及中国传统的“造园”“园林”“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发展中,位于新城市公园的村落面临着被拆迁的问题,以及由原住民的拆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于是城市公园开发中原住民的拆迁是公园开发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二问:项目地原著居民的生存与城市公园新功能的“博弈”? 乡村聚落作为一个完整生活和生产的区域,由于城市的发展,赋予了城市公园的新功能,为城市大众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休憩公共空间,同时作为城市发展中的村落原住民一份子,将何去何从? 如何安置城市公园开发中的原居民又成一大难题 。

三问:城市公园开发中地脉问题该如何处理?每一块区域的空间和场地等都有其自然形成过程,如何根据现状条件,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公共空间。这对城市发展中原地脉的处理提出了要求。

四问:城市公园开发中文脉的处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的建设更强调历史文化与场所精神的表达,即城市的文脉处理.做为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和形象象征的城市公园,如何延续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城市特色和魅力融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是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

五问:城市公园公共性与收益性的问题?城市公园,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主要空间,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即是商业化运营.如何把握好尺度,使城市公园的运作更佳的合理化,找到公共性和收益性的平衡点,是大多数城市公园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公园游憩设计的核心理念

根据项目的问题的提出和项目现状概况的基本解析,规划中提出城市公园设计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一:尊重地脉,保留原有格局,继承自然原生态 。空间和场地是规划的基础。尊重场地的地脉,在空间上尽量保留原有的布局方式, 以自然的手法体现和延续空间特征也是设计开发的一种方式。

我国古代的城池和村落的选址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理水理气,布局严谨并有理有据。在规划设计中,延续地脉的机理也是对古代设计手法和布局艺术的学习和保留。对这种有鲜明布局特色的区域,保留其原由内容,是一种生态的、自然的理念。

核心理念二: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原住民”资源要素,继承人文原生态。城市中村落的拆迁和改造是城市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其核心为原住民的安置问题。规划建设中要尊重原住民的意愿,保护原住民的权益,保留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因为人才是文化、发展等一切的核心。

本次规划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善用原生态人文资源,注重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核心理念三:尊重文脉,注入区域文化要素和城市特色,传承人文原生态。我国历史延续千年,至今仍留下了许多有着深厚文化特色的村落.在城市开发建设的热潮中,有些古村幸运的保留下来,延续其古老的文化。如今,这些村落成为城市中独具特色的风景。由此可见,尊重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是可以协调的。

核心理念四:居民的角色转换和生活习俗传承完美统一,实现经济原生态 。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原住居民的影响较大,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传统文化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还有来自生活方式和角色转变的挑战。

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考虑将原住居民就地安置的方法。尽可能的保留原有村落布局和文化传统,通过运营手段和业态的转换,使居民的生活得到保证。在保留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这种互补的发展方式即是经济原生态的要义。

核心理念五:构建公园休闲游憩化的运营,创新经济原生态的商业运营模式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经济投入较大,但由于其公共性的约束,一般需要靠政府补贴,自身难以维持。这些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瓶颈。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公园功能及形式单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本次规划提倡以休闲游憩化的手段来打造城市公园,即在满足其公共休闲功能的前提下,将传统地域文化、原住民等作为特色资源融入规划设计当中,创造核心吸引力的同时减少前期投入。如此不可复制的场所,再通过运营手段的创新,实现其基本运营要求,盈利部分投入到公园的持续建设当中,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项目定位分析

在新任务、新诉求、新契机、新视点的背景下,对东江湾半岛公园的形象定位为:资兴绿核,东江情结。

呈现三大打造方式

1.顺势而为,演绎自然原生态,打造东江“山水结” 。

场地分析:规划区被水体所环绕,其主体要素为村落及围绕村落周边古樟树,其它用地为村镇建设用地、农业地和水体。工业用地面积较大,约占规划区面积的1/3。村落和房屋依地势散布,部分地段有保留完好且仍有村民生活的原始建筑。

空间关系初步梳理:

(1)半岛公园东部、东北部有山半包,东江将其环绕,山水凝聚,就像在此打了一个小结,半岛公园成为东江的山水结;

(2)北部的寿佛公园和东部寿佛寺分别与半岛公园形成对景,使得半岛公园成为一个景观结;

(3)由东江、半岛公园、寺庙等形成了东江新区的景观主轴,半岛公园是其重要的一结。

2.文脉梳理,保持原住民的生活习俗,体现人文原生态,演绎东江情结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72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