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1 06:15:40 | 移动端: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篇一:如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如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米寅小学:刘国立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那么,我们如何加强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1、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值日教师应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

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规范》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年队员行队礼。”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可以通过

晨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国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励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这样把《规范》中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五、检查评比,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加强了学生干部的巡查、执勤,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周评比以流动红旗鼓励促进,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位学生时时处处既能自觉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批评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总之,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刘国立,男,生于1956年12月,中师毕业,小学高级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以来先后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教辅站业务员、党支部书记等职,现任米寅小学校长。

在近三十来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善于不断总结经验,经常撰写经验文章,曾在《贵州教育报》,《平塘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过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联系地址:平塘县苗二河乡米寅小学

联系电话:13765767796

邮编:558300

篇二: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制订并组织试行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牢记规范要求,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通知》要求我们,养成教育规范化。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经过筛选,把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订成为规范,是最基本的东西,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现在国家教委已制订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我们把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在中、小学生中认真贯彻,使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贯彻《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它明确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定出方圆,让学生养成规矩。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这些规范就是力图建立起学生生活的规范体系,以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二、养成教育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成人化”倾向。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要求标准过高,过于抽象,脱离了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一误区,我认为教育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

是要求要离孩子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鹜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掌握、执行。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1.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有些孩子听大人讲话时很不认真,心不在焉,甚至不耐烦、乱插嘴,这个坏习惯一定要矫正。

2.长辈批评时不顶撞,可以解释;但不许撒野。有些孩子听不得批评,一批评就要闹,家长不能妥协,要坚持正确的意见,使孩子从小养成谦虚的习惯。

3.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不高声大喊。有些孩子在家说话又喊又叫,家里调最高的就是孩子,总想压倒别人,以自己为中心。家长要培养他们讲话要温和一些,讲究礼貌。

4.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国外一些孩子回家都说一声“我回来了”,咱们的孩子回家却不吱声。家长要培养孩子主动打招呼的习惯。

5.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没答应,不许撒娇、耍横。有些孩子“说一不二”,让家长买什么就得买什么,不然就闹。这很不好。现在家里条

件比以前好了,但也不能什么要求都答应。孩子提十条要求,我们全能满足,也要留二、三条不满足,让孩子学会节制欲望,不能什么都依着孩子。

6.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有些孩子吃东西特别“独”,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家长在家里不要什么都尽着孩子吃,而应与孩子分享。无论家长想吃不想吃,爱吃不爱吃,舍得吃舍不得吃,都要和孩子分着吃,要培养孩子心里想着长辈,装着他人的好思想。

7.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有些活学生可以干,家长不要舍不得,要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常帮助家长干活的孩子才懂得父母的辛劳,才与家长更亲,长大了才会尊敬父母。

8.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送双拖鞋,递条毛巾等等。

9.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

10.长辈心情不快时,应主动去安慰。

??

这样要求的“尊敬”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可有效地防止“成人化”倾向,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注意这一点。习惯的培养必须做过细的工作,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比如说生活讲秩序,当家长的要给孩子立规矩,反复训练。首先是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置。学生回家后书包、大衣都要各就各位,晚上睡觉时,衣服、鞋也要有准地方,看完的书要码放整齐,玩完的玩具要放在固定之处。其次是晚上睡觉前整理一遍书包。按第二天的课程表,第一节课用的书本放

在第一层,第二节课用的书本放在第二层??天天晚上整理,时间长了自然会养成习惯,不整理书包就睡不着觉,保证上学不会忘记带东西。再就是要把孩子衣兜管起来,不允许乱装东西,如左上衣兜插钢笔,左下衣兜装手绢,右上衣兜装钱包,裤兜装钥匙??

近、小、实有利于《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它能使《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养成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这个“序”是科学的、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这个“序”,揭示出这个“序”,并按这个“序”安排内容,使养成教育更科学、更完善。养成教育是整个德育序列的一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是完善人格,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人的成长是有序的,养成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它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不按其自身的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养成教育成为一种无序、混乱的教育,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不少家长忽视了养成教育的“序”。社会上搞文明礼貌月,我们就抓礼貌习惯的培养,社会上搞“五讲四美”周,我们又赶紧抓行为美的培养。突击性、运动式打乱了养成教育的序,似乎只要搞搞突击,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完满形成,其实就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它把养成教育割裂开来,如同“一阵风”、“一阵雨”,只是湿了地皮,

并未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的身上生根。为了使孩子的好习惯能真正培养起来,就要改变无序的状态,把养成教育按照科学的序进行排列,使它如同数学、语文的教育内容一样,各年级有明确的训练内容。一年级培养什么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二年级培养什么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三年级??,把它排出序列,这样我们能按部就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当孩子长大时,已完成了起码的、序列的行为习惯训练,像完成数学、语文教学大纲一样,我们也完成了养成教育的“大纲”要求。

养成教育要序列化,是因为学生成长是个有序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按科学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目前一些教师计划性差,盲目性大,对养成教育随心所欲,不注意序列,进行什么教育完全由主观决定,甚至是盲目的、被动的。这就必然造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湮”的局面,成为“救火式”、“堵漏式”的教育。一些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教育学生。自己重视学习就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自己喜爱劳动,就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自己是个“孝子”,就注重培养学生敬老习惯。这种教育方法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所受的教育往往是零乱的,

篇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梁二庄小学

为了把《十个好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按《中小学生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活动,以达到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本《方案》是结合各种教学常规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系统教育,且具有教育的渐进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2、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严禁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严禁把饭菜带进校园。严禁买零食进校园(饮用水除外)。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23日——3月23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对本方案征求意见,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

2、各中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3、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

(二)自查阶段(3月24日——4月4日):

各班对照《实施方案》,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明理的基础上对照检查,反省自身,引导学生习惯逐步养成。这一实践活动是方案实施的重点,全过程有班主任、科任老师配合。

(三)重点检查阶段 (4月7日——4月25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领导组成员在学校纠察队学生的配合下,每天进行评比。具体措施:(1)学生出现违规现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通报批评,累计三次取消其各级各项评优资格。(2)班级出现违规现象,一周内累计五次违规现象,则取消其本周流动红旗评比资格。

(3)班主任任教的班级,一周内累计发现10人次违规,则取消其参评本学期各级优秀班主任及优秀辅导员评比的资格。

(四)反馈整理阶段 (5月5日——5月18日):

针对重点检查阶段二情况,在学生会、教师会上公布,好的予以表扬,存在问题的班级和学生要进一步整改。

(五)总结巩固阶段 (5月19日——6月28日):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不定时进行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马建忠 成员:刘新栋、朱琳张玉江 各班主任

2、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学生一天二次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行为规范评比栏”公布。

五、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意见: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40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