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沈从文致张兆和情书

沈从文致张兆和情书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1 06:08:33 | 移动端:沈从文致张兆和情书

篇一:梁实秋致韩菁清的情书

梁实秋与韩菁清

2011年07月08日 10:15

来源:新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71岁的梁实秋在妻子故去半年后应邀来台,原本是校阅纪念忘妻“槐园梦忆”的,却于偶然中认识小他28岁的韩菁清,彼此交谈非常愉快,她的一切让他难忘,情愫顿生。 梁实秋与前妻程季淑近50年风雨共济,绵情不断。妻子故去后,和歌星韩菁清的情缘,则是他情感史上的神来之笔。他与程季淑爱得通透,与韩菁清爱得惊世骇俗。 我有秋恋,我应恋秋“女人的魅力在于陌生”,这句话一定程度也适合爱情。陌生即可以隔开一切俗事,况且爱情本无根,是不需要过多沉淀的,所有的情感中也只有爱情才可能“一见钟情”。 于偶然中相逢,如是还能相爱,且爱得又有结局,这就是宿命。宿命,我信。 七岁时,当韩菁清以一曲《秋的怀念》在上海的儿童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而那时的梁实秋正孤身逃难在重庆,正把一片相思遥寄远在北京的妻子儿女,哪里想到在十里洋场的上

海,有一个和女儿一样大的七岁女孩,正在动情地唱一首《秋的怀念》,并于三十多年后,把这一首歌曲化为心曲,唱入他的心怀。还有她在少女时写就的那篇《秋恋》的散文,其中有“我的身世,仿佛美丽的秋云,我生在重九的秋天里,我幸福的恋歌,也产生在秋天中,我有秋恋,我应恋秋。”谁也想象不到在她四十三岁时真的会在秋天遇上她的秋恋,13年后在秋天送走她的秋恋。这是她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算命占卦也白费。

———这正应合了爱的宿命。

我愿爱你,像你爱我

七十一岁的梁实秋在妻子故去半年后应邀来台,原本是校阅纪念忘妻“槐园梦忆”的,却于偶然中认识小他28岁的韩菁清,彼此交谈非常愉快,她的一切让他难忘,情愫顿生。见面第二天,他就按她头天提供的住址,大清早站在她的楼下向上仰望,看住有她7楼的窗帘是否开启,等一会,转悠一会,一直等到下午两时才见窗帘被缓缓拉开,于是他上楼,进到家门后与她畅谈了一个下午。此时她已敏感觉察到他对她的一脉真情,但她想阻止这场爱的滋长,于是当他们再次相晤时,她对他说“我想为你做红娘。”

“我爱红娘。”他回答得直截了当。

她完全出乎意料,这份回答直捣了她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相识五天后,她写给他第一信,本想撇清这层情感,没想到信出后竟牵出了他接二连三的情书,他天天来,照样在楼下静候着七楼的窗帘被缓缓拉开,然后急切地上楼当面递送着他的情书,两个月间竟写了二十多万字的三十多封情书。

情书并没有让他们的情感超载,如果这些情书里的激情能迸发成火,可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火灾,冒出的青烟定会模糊众多旁观者的双眼。

彼时她内心被矛盾与徨惑充满,他已白发,她尚青丝,这差异像巨大沟壑,她没有勇气去跨越,于是要求他“悬崖勒马”,他却回应说“不要说是悬崖,就是火山口,也要拥抱着跳下去。”

“我只要拥有你,所谓拥有,不仅是你的身和心,还有名义,我要你做我的妻。” 谁能敌得过如此真言,她被彻底软化,决定与他纵身情海。

她开始热情地回应他的爱:我愿爱你,像你爱我,她真,她诚,好纯,好不平凡!爱:我被你的权威屈服了!统一了!我会永远效忠于你,心不二志!

他给她的情书称呼是“我的小娃”,落款是:你的人,秋。她给他的情书称呼为“我的秋秋”。

情书成了他们的精神桥梁,他们爱得急促且有序,起程便摆开了与时间赛跑的架式。 同

中有异,异中有同

她原本是歌星,又是影星,情路曾一度坎坷,终生未孕,曾育有一养子,后因与梁实秋的结合而松散,亲情不再,她间或的走动也只限于往返于香港的侄子家,维系着这份亲情,她的精神并不饱满,实在需要爱的呵护,所以这份迟来的爱令她十分珍惜。或许她对他的爱最初是“敬爱”,他对她的爱则是“宠爱”和“疼爱”,但交汇点是“爱”,爱的笔画是一样的。他们爱的事实招致了无数的切齿之声,两人犹如面临一场战事,内外交困,他们奋力挣扎,在亲人及朋友还有社会與论的重重围剿下最终得以突破险境,终于在相识半年后举行了一个小型却又特别的婚礼。他穿上了她为他准备的橘黄色花领带,玫瑰红色的衣服,满面喜色,自担司仪,站在大红喜字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后又自读结婚证书,随后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

谢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各位对我和韩小姐婚姻的关心。

我们两个人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最大的异,是年龄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有更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兴趣,相同的话题,相同的感情。我相信,我们的婚姻是会幸福的、美满的。他们真的就美满了十三年,让那些站在不远处看热闹的人相继咂舌,他们的爱情被岁月镀上了金色。

婚后她曾坦诚倾诉:“我坦白地承认我曾有过无数次的罗曼史,不成熟的,稚气的,成熟的,多姿多彩的,但是,都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现在这迟来的爱情才是实在的,坚固的,它会与世永存!”他则回应:强烈的爱燃起了我心里的火。这圣火一经点燃是永不永不熄灭的。爱是葱绿,并非秋黄

晚年梁实秋耳聋加上又犯有糖尿病,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婚前需要助听器,怕漏听她说的任何一个字,一句话,婚后他却取下了助听器,因为她可以随时俯身贴耳来传达所有的信息,包括爱。她悉心照顾着他的起居,为了给他提供更安稳的环境,趁他飞回美国与女儿小住的空当五年间竟搬家三次。她每晚下厨为他煲汤;她搀扶着他从一条小巷穿行于另一条小 巷;他们在家养猫,权当是他们的孩子,共同地爱。

偶尔有争吵,大多因他误食有害健康,于是她大吵大闹,生气时跑进洗手间,他则在门外唱起那首他们平时常唱的歌《总有一天等到你》,不一会又压低嗓子装出悲痛欲绝的音调唱起那首《情人的眼泪》,直到她弯身笑着走出那扇门,直至两人一起欢快地笑出眼泪———他们爱的细节呈现着大片葱绿,并非秋黄。

她给他的爱,说不定还延长了他十年八年的生命,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已入暮年的他时常会想想身后的事。趁她赴港办事,他给她写了一封信:

我首先告诉你,启从十年前在华美一晤我就爱你,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我故后,你不必悲伤,因为我先你而去是我们早就料到的事。我对你没有什么不放心。我知道你能独立奋斗生存,你会安排你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

十年来你对我的爱,讨我的照顾,对我的宽容,对我的欣赏,对我所作的牺牲,我十分感激你。

———信中的表述实则是他们爱情试卷的最佳答案。

秋的怀念,爱的过往

临终前他发出了强烈的求生的欲望:“救我”、“我需要更多的氧气”,大抵是因为放不下她。

她送走了他,为他高筑墓地,面朝故土,为他书写了碑文,亲唱着戚婉之歌与他惜惜永别。

她照旧给他写信,焚化在他的墓前,遥看几缕青烟寄送着她无限的爱恋。

在他的遗嘱里,他为她往后的生活作了安排。他终年时八十四岁,而她才五十六岁。寡居期间她整理着他的遗作,与他的女儿一同前往大陆看望他曾经念叨过的朋友冰心及老舍的

妻子,以了却心愿。她还撰写着“秋的怀念”一如当初相识时他为她单独创办的“清秋副刊”,这些文字记录着他们爱的过往。他走后的七年她因病仙逝,终年六十三岁。

并不清楚她的墓是否依在了他的墓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槐园那块他曾经预留的墓地是空着的。

他与程季淑爱得通透,与韩菁清爱得惊世骇俗,性情并且直接,却多少让人侧目和惊悚,像团迷雾。

我只想说———此情不关风与月。

爱就爱了。

颜玉篇二:看看名人是怎样写情书的

鲁迅,沈从文,梁实秋,徐志摩,胡兰成是怎么写情书的

岁月如流水,转眼便是沧海桑田。然而人世间,随时光流转,而情怀依旧。夏花灿烂的时节,细细翻阅那些文人的情书,令人感动。那些温暖人心的文字,足以温暖红尘中孤寂的心灵。

鲁迅致许广平

此刻是半夜,却很静,和上海大不同。我不知乖姑(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睡了没有,我觉得她一定还未睡着,以为我正在大谈三年的经历了。其实并未大谈,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订的时光,不使小刺猬(鲁迅对许广平的另一昵称)忧虑。

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态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女子怕做错事,男子却并不在已做过的错事上有所遁避。所以,如果我

爱的是你的不幸,那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梁实秋致韩菁清

凤凰引火自焚,然后有一个新生。我也是自己捡起柴木,煽动火焰,开始焚烧我自己,但愿我能把以往烧成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也即是你所谓的“自讨苦吃”。我看“苦”是吃定了。你给我煮的水饺、鸡汤,乃是我在你的房里第一次的享受,尤其是那一瓶苏格兰的名贵威士忌。若不是有第三者在场,我将不准你使用那两只漂亮的酒杯,一只就足够了??只有在我们两人相对的时候,可以共饮一杯。这是我的恳求,务必答应我。我暂时离开的期间,我要在那酒瓶上加一封条。

徐志摩与陆小曼

王小波与李银河

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 胡兰成与张爱玲

胡兰成1944年与张爱玲结婚,1947年6月10日收到张爱玲的决绝信。张爱玲写道: 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我亦是不看的了。如下是胡兰成的回信:

爱玲:

我常以为,天空是湖泊和大海的镜子,所以才会如此湛蓝。我坐在这儿,静静地等你,

我的爱。而你,此刻在哪里呢,真的永不相见了么?

记得那时,我们整日地厮守在你的住所——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一九二号公寓六楼六五室。爱玲,你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想想也是好笑的,到现在我还无法解释当时的鲁莽。在《天地》上读了你的文,就想我是一定要见你的。从苏青那里抄得了你的地址后就急奔而来,得来的却是老妈妈一句:张小姐不见人的。我是极不死心的人,想要做的事一刻也耽搁不下,想要见的人是一定要见的。那时只有一个念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当即就立于你家门口写下我的电话和地址,从门缝塞进。 你翌日下午就打电话过来,我正在吃午饭,听得电话铃声,青芸要去接,我那时仿佛已感应是你的,就自己起身接了。你说你一会儿来看我,我就饭也不吃了,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吩咐青芸泡茶,只等你来了。我那时住大西路美丽园,离你家不远,不一会你就来了。我们一谈就是五个小时,茶

喝淡了一壶又一壶。爱玲,你起身告辞,我是要坚持送你归去。二月末的天气里,我们并肩走在大西路上,梧桐树儿正在鼓芽,一枝枝蠢蠢欲动的模样,而我们,好得已经宛若多年的朋友。

这样,有半年光景,我们就结婚了。可是世事布下的局,谁能破了?因为因时局发展,我辗转武汉,在那里认识小周,自此背信于你。可是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都要疯掉了。次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我被划为文化汉奸被政府通缉,到温州老家避难,与秀美成婚。你来看我,要我于小周同你之间做出选择,我不愿舍去小周,更不愿失去你,我无法给出选择,你在大雨中离去。间隔没几日,我又回到上海,去你那里,我们再不像从前那般亲近,甚至我轻触你手臂时,你低吼一声,再不愿我碰你。我睡了沙发,早晨去看你,你一伏在我肩头哽咽一声“兰成”,没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面。数月后收到你寄来的诀别信。

爱玲,记否我们初见时我写给你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今看来,我终究是不能明白你的。你原是极心高气傲的,宁可重新回到尘埃之中,也不甘让我时时仰望了。 上次遇见炎樱,我说:“爱玲一直在我心上,是爱玲不要我了。”听了这话炎樱在笑,又说:“两个人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什么大的仇恨要不爱了呢,必定是你伤她心太狠。我无语,只能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来形容我的懊悔。当时,炎樱是我们篇三:爱情

1、最多人抄袭的情话

周星弛致朱茵(在《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对她说那3个字:我爱你。如果要给我个承诺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2、最狂热的情话

拿破仑致约瑟芬:我将把你紧紧地搂在怀中,吻你亿万次,像在赤道上面那样炽烈的吻。 3、最夸张的情话

海明威:爱你时,觉得地面都在移动。

4、最甜蜜的情话

我就像你送的巧克力,在你的口中被溶化。

5、最易动心的情话

理察.基尔致朱丽叶.罗伯茨(在电影《逃跑的新娘》中):如果我不向你求婚,我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你是我的惟一。

6、最可爱的情话

尤金.奥尼尔:我只是等待着像一只爱你的小狗一样躺在你的脚下。

7、最实用的情话

梁实秋致韩菁清:有桩事你也许没注意,你给我的那把牙刷成了我的恩物,每一次使用

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我要永远使用它,除非你再给我一把。

雨果致朱丽叶特:我在忧愁时想你,就像在冬季想太阳;我在快乐时想你,就像在骄阳下想树荫。

8、最温情的情话

卡夫卡致密伦那夫人:总得在阴凉的园子里给你放上一把躺椅,在你的手够得着的地方放上10杯冰牛奶。

9、最无厘头的情话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曾对一个刚认识的女性说:我觉得我暗恋你已经很久了。 罗曼.罗兰:我自你出生以前就爱上了你了。

10、最饮食男女的情话

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11、最没想像力的情话

我愿意一生守在你的身边,冬天做你的棉被,夏天做你的电风扇。

12、最伤感的情话

张小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不知道我爱你! 13、最难以启齿的情话

我只想用我的吻遍布你的每寸肌肤。

14、最不等值的情话

乔治.桑:把你的心给我一小部分,把我的整个拿去!

济慈致芬尼.勃劳恩:我真愿意我们能够变成蝴蝶,哪怕只在夏季里生存3天也就够了――我在这3天中所得到的快乐要比平常50年还要多。

篇二:沈从文与张兆和:人生,容不得两个人都正确!

沈从文与张兆和:人生,容不得两个人都正确!

一对老人,逝去后被人们视为恩爱典范:从年轻时他向她飞鸿求爱的浪漫到暮年里她为他梳理一生的温馨,其间55年。他为她写下无数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诗,她为他付出无限美好的年华和多彩的梦。但是,多么悲凉的“但是”,虽然相敬如宾了,虽然相濡以沫了,却真的相知相忆过吗?

(一)他顽固地爱着你;我顽固地不爱他!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所写的几百封情书中的一句话,所有这些情书只有一个收件人——张兆和,张兆和把这些情书的寄件人编为“青蛙13号”,其他为其写情书的男人是青蛙1号,青蛙2号...

安徽张家是大家族,家长是富商张吉友,有良田万顷,喜好结交名流,投资教育事业,蔡元培先生是他的座上宾。张家有四个女儿,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分别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斯,称“合肥四姐妹”,美籍华人金安平博士专门有书写这四个女人。这其中,最精彩、最感人、最知名的故事的主角就是沈从文和张兆和…也最悲凉!

1927年,张兆和来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外语系读书。给张兆和上课的老师中就有沈从文,长她8岁。沈从文来自湘西凤凰镇,青山秀水临江吊脚楼,和风细雨满城石板路,滋润了沈从文的文字,也氤氲了沈的心。他有着一股湖南人的蛮劲,也有凤凰镇的柔腻。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当过五年兵,当兵时喜欢过一个姑娘,还被她弟弟骗了1500大洋。沈从文来教书是徐志摩推荐的,校长胡适也有意录用,当时的沈从文在中国文坛已经饱受赞誉了! 沈从文第一次登上讲台,台下的学生中就有张兆和和姐姐张允和。沈非常紧张,说不出话来,转身在黑板上写到:请给我五分钟!五分钟后一开口,操一口浓重的湖南湘西口音,声音微颤,与民国时期潇洒倜傥的知识分子形象相去甚远,也难怪张氏姐妹课后取笑他。一次,沈作为老师去宿舍看望学生,对张兆和说:你就是那个“笑话”!张不解,几经解释才知道,原来是“校花”的湖南口音版!不过,这话发音虽有问题,句意却是毫无争议的:张兆和此时18岁,大二,“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皮肤稍稍有点黑,校内学生以“黑牡丹”之称代之。这年是1928。沈从文开始了对张兆和的追求,方式是他最锋利的武器:文字!沈署名S先生,第一封情书这样开头:“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兆和一心向学,不予理睬,将他和其他众多求爱者按先后顺序编成青蛙某号,搁在一边。此后,沈从文情书不断,频繁到让张兆和心生厌恶的地步!

“想到所爱的一个人的时候,血就流走得快了许多,全身就发热作寒;听到旁人提到这人的名字,就似乎又十分害怕,又十分快乐。”沈从文用手术刀般的文字,一点一点地切下自己的每一丝情感,装进一封封的情书寄给张兆和。无奈,爱情实在勉强不来,这些情书扔到地上还能听到个响声,但就是没在兆和心中激起半点涟漪。沈从文大病一场:“男子爱而变成糊涂东西,是任何教育不能使他变聪明一点,除非那爱不诚实。”百般追求兆和而不得的从文开始变得极度自卑,一个湘西小镇出来的男人在合肥名门闺秀面前本来就存有的自卑极度膨胀。他在情书里说:“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爱情使男人变成了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不过,有幸碰到让你甘心做奴隶的女人,你也就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做奴隶算什么,就算是做牛做马,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这自卑

的爱情,当然是不可能赢得兆和芳心的。自然界中动物的故事可以教会我很许多,鸟儿通过漂亮的羽毛,狮子通过雄猛的力量吸引异性,刚刚进化成人的我们又怎能逃脱这普遍的规律呢?沈从文需要做的是吸引,而非追求,这苦苦的哀求甚至连我们都有些鄙夷了,更何况系出名门的兆和呢?

无奈之下,沈从文找到张兆和同舍好友王华莲,希望曲线救国。王华莲带来的关于兆和的消息让沈陷入绝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都在追求张兆和,多的时候一次取信可以收到几十封情书,她从不回信,而且很烦!沈从文像丢失了自己武器的孩子一样,面对王华莲动情地痛哭。而这一切,非但没能打动兆和,甚至连王华莲都心生反感,她觉得,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实在配不上兆和,所以,王华莲这条曲线反而弯向了远离沈从文预期的方向。沈无计可施了,湖南人的蛮劲开始占据上风。张兆和在日记中说:“他对我的室友莲说,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得…总是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

看来,兆和身边的人是帮不了自己了,沈老师又将希望有寄托在自己人身上,他找到胡适诉说自己爱得艰难。胡校长一口答应要做他的爱情天使,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媒妁之言,他也能行!1930年7月,兆和出现在胡适家的客厅里。胡适开始了月老的表演,他一面夸沈从文是难得的天才,一面说同是安徽人,他愿意出面向张父说媒。可是兆和不为所动。校长情急,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兆和坚决:“我顽固地不爱他!”胡适不再唠叨,他错愕,惋惜,本来他以为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都应帮他才是。可是校长啊校长,爱神做事,历来不许任何人插手!胡适败下阵来,写信给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那些说爱情是人生唯一的事,乃是妄人之言。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看来胡校长做学问可以,这方面着实菜了。本来以为胡先生是个中高手呢,他曾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生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有如此哲学的人多半是看透了人生的,不知为何独在这件事上,糊涂得一塌糊涂!

但是胡先生毕竟是大家,坦荡的胸襟还是有的,他把写给沈从文的信的副本寄给兆和。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胡先生只知道爱是可贵的,以为只要是诚意的就应当接受,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被爱者如果也爱他,是甘愿的接受,那当然没话说。他没有知道,如果被爱者不爱这献上爱的人,而只因他爱的诚挚就勉强接受了他,这人为地,非有两心互应的永恒结合,不但不是幸福的设计,终会酿成更大的麻烦与苦恼。”还是兆和看得明白,她是不准备给沈从文留下任何一丝希望了!

但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看不懂了,难道这毫无自尊可言的软磨硬泡真能换来女人的心吗?

(二)几百封情书,铺满从青岛到苏州的路!

沈从文去了青岛大学教书,一如既往地写情书,空中飞鸿:“我希望我能学做一个男子,爱你却不再来麻烦你,我爱你一天,总是要认真生活一天,也极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为着这个世界上有我永远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实做个人的。”“?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这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积极生活的态度自然要比那寻死觅活的招数更能让兆和看得起吧!兆和虽仍不爱他,但是也渐渐有

了那么一丝同情,她想给沈从文回一封信,但终于还是没落笔。在日记中,兆和写道:“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或许,兆和的心扉,开了那么一丝缝隙吧!但是,那吹进心门的,青岛的海风和凤凰的江风,真的有区别吗…二姐张允和后来回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乡下人的看法逐渐改变了,真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可是,毕竟还是改变了看法!

伴随着邮递员一趟一趟地送着只有去信没有回音的情书,时间来到了1932年夏,沈从文不堪相思之苦,从青岛跑到苏州兆和住处,朝圣!兆和去了图书馆,二姐允和在家。让沈老师进家来,沈老师不肯,让沈老师先回去,沈老师又不甘。偌大个太阳当头照着,二姐也着实不忍,于是,要了沈的旅店地址,让他回去了。兆和不是不知道沈从文要来,所以二姐也埋怨她明知沈千里迢迢来到苏州却还躲起来不见,实在失了风度。张允和让三妹去看看沈从文。但是,名门闺秀跑到旅店里去看望一个男人,在当时实在是不靠谱儿!于是,允和教兆和:就说家里有很多弟弟,欢迎沈老师来家玩儿!兆和一字不漏地说了。

此次苏州之行,沈从文颇费心思,带了一对书夹,是长嘴鸟造型的,还有一些书,托巴金买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人的精装本英译俄国小说。兆和在中国公学是学外文的。为了买这些书,他卖掉了一本书的版权。现在想想,那个买走沈从文小说版权的家伙实在是赚大了,不过,沈从文比他还赚:兆和留下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猎人日记》。张兆和的家人比她更早地接受了沈从文:张父本就欣赏文化人,继母也不拦着,张家小五更是喜欢这个会讲故事的青蛙13号,甚至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了一瓶汽水。 女人,实在是难以捉摸!之所以难以捉摸,就在于她们根本没有底线、没有原则、没有主见,却貌似有!当校长、家人甚至全世界都认可的男人出现了,而这个男人有才华、有名望、爱且只爱她,同时,还能把所有的爱转化成动人的文字写给他的女神,女人之前那“顽固地不爱他”,早已成了戏言!张兆和开始接受沈从文了,芳心暗许!但是,她自己也知道接受的原因绝非爱!或许只是爱他的信吧,读信已成为生活中早已习惯的一部分!兆和说:“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从后来的一切来看,也可以说张兆和始终没有真正爱上过沈从文——这个动不动就哭,一激动就流鼻血,说话操着口音,形象着实不佳的湖南乡下人。然而,就算始终顽固地不爱他,不恰恰说明张兆和接受了一个始终不想接受的人,违背了自己吗?或许有人质疑:一个张兆和的动摇可以代表全部女人吗?我觉得,如张这样的女人都放弃自己的底线,才更能说明问题!张兆和生来不受宠,骨子里带着股韧劲。她不哭不闹,吃咸豇豆喝稀饭;母亲给买的布娃娃她用手撕了,保姆做的泥娃娃她用板凳砸了,后来家人给她一个橡皮娃娃,撕不坏砸不烂,兆和想了一会儿,拿出一把剪刀,一刀就把头剪了下来!她从来不听别人的,也不稀罕任何人的关心和好意,她留短发,黒黑的胖胖的,不愿意把自己打扮得秀气,永远穿一件男士蓝粗布袍子。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人家嘱咐务必作件新衣服,她又做了一件新的男士蓝粗布袍子。就是这么一个有主意的女人,就是这么一个当着胡适校长的面说顽固地不爱沈从文的女人,就是这么一个读着成千上万封情书过日子却从未回过一封信从未动过一次心的女人,妥协了,最终妥协了!!! 女人的底线、原则、主见,虽不能说不堪一击,但也确实不算牢不可破吧!

继续吧:沈从文回到青岛后,攻势不减。他托二姐允和帮忙成全,另外也向张父提起这门亲事,就说: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毕竟没有招架住这几百封情书!二姐允和去拍电报告知沈从文,机灵的她只发了一个字:“允”!沈从文自然能会意。可是兆和怕不保险,又去发了一条:“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发报员不

解,兆和说照发就是!据考证,这是中国第一封白话文电报,用几百封情书换来的,浪漫得有点发酸发苦…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教职,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没有隆重的仪式,家里也很寒碜。文人有骨气,当过兵文人更是如此,除了自己的女人,他不向任何人低头!不管安徽张家多有钱,沈从文不要一分。家里虽不能说徒四壁,但也着实无长物。连件像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只有梁思成、林徽因送的锦缎百子图罩单看上去还有些喜气。不管怎么说,日子是开始了…写沈张故事的文章,大多从此处开始描述二人婚后虽有坎坷但最终携手走完一生,是幸福的。但是,果真如此吗?

(三)开在信纸上的爱情之花,在柴米油盐中能依然绽放吗?

李敖说他受不了胡茵梦在厕所里便秘,那时,女神变成了女人!可是没办法,因为胡茵梦和张兆和,确确实实是人。沈从文有风骨,不要嫁妆,但苦了张家三小姐。更何况,他还喜欢收藏古董文物一类的东西,兆和却为三斗米而发愁,说他“打肿脸充胖子…不是绅士冒充绅士”。生活本就拮据了,还有个败家的九妹跟着哥哥沈从文。有时候,沈从文会当掉兆和的一些首饰,或者补贴家用,或者卖古玩。一次当了兆和的玉戒指,还把当票忘在衣服口袋里,洗掉了。兆和虽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失落恐怕是难免的。她虽然喜欢不为人注意,但是骨子里是好强而且叛逆的。也有自己的梦,有自己的理想,写过小说《湖畔》,文笔相当好——那个年代,学外文的女子怎么可能没有点浪漫情结呢?但是,生活着实让她浪漫不起来,不仅生活的客体,也包括那个陪她一同生活的人,始终没能点燃她的激情。27岁时,她觉得自己老了,很显然,不管沈从文的情书有多么动人,现实生活里,他并没有给兆和幸福!女人,靠追或者求,终究是无法征服的!张兆和,虽然答应嫁给了沈从文,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欣赏、爱慕过这个令无数女子欣赏、爱慕的人。

正如张兆和最爱穿的蓝粗布袍子一样的粗粝,这个名门之后的性格也如同砂纸打磨过一样,没有丝毫的奢华。她开始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毕竟,不能靠吃情书过日子,看完了那些美丽的文字之后,还是要买米下锅的。她说:“不许你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衣服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对此,沈从文虽不甘,却也无话可说。他的爱情是属于女神的,而又没有条件供奉起他的女神。可以说,沈从文更想要的是精神食粮,但是,张兆和和沈从文都要吃饭却是无法摆脱的现实!从一开始,这份感情的两端就是不平衡的。在爱情纯精神层面的投入上,沈从文无疑远远超过张兆和!

婚后刚刚四个月的时候,沈从文的母亲病了,沈回家探亲。他是独自上路的,张兆和不陪!去往湘西的途中,沈从文怀揣着张兆和的照片,每天一封信:“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路上,看什么总想到你。”“有上万句话,有无数的字眼,一大堆的微笑,一大堆的吻,皆为你而储蓄在心上。”沈从文爱得恳切,希望和兆和分享一切!而张兆和却冷漠得多,回信很少。最暖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张兆和始终不肯陪着沈从文同去湘西。

沈从文为兆和写情书,也为她写小说。“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边城》里的翠翠、《长河》里的夭夭,《三三》里的三三,都是黑皮肤女孩,都是兆和。可以说,没有张兆和,也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从文家书》,没有《边城》,没有“沈从文”了。而张兆和是个红颜,但不是知己。她并不喜欢沈从文所写的故事,也不欣

赏他的文章。更甚至,在沈从文声名大作之时,张兆和还总忍不住去修改沈从文文中的语法,以至于最后沈不敢再让她看自己的新作。这也难怪,几代望族留下来的传统,讲究的就是一个规矩,不比“乡下人” 的自由灵动,更何况兆和学得是国人看重语法的外文呢!但是,不管怎么解释,这样一个事实是难以掩盖的:张兆和并不懂沈从文。

林语堂说过一句很贴切的话: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学,女子却懂得人生!沈从文希望生活可以浪漫一些,哲学一些,他想不到现实里的那些事;张兆和更希望生活可以浪漫一些,但是现实逼着她不得不现实,直面人生。1937年,抗战爆发!沈从文和几个知识分子化了妆,辗转南逃到昆明,到西南联大教书!这一次,张兆和还是没有陪着!张自己的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顾,离开北京多有不便,沈书信太多、稿件太多、需要整理、保护,一家人都跟着沈从文,会拖累他。明眼人一看便知,多半是借口。战乱年代里,一次相别或许就意味着永不能再见面。真正相爱的人,情何以堪!而兆和,情可以堪!从《飘零书简》可以看出,沈从文来信很密,张兆和则极少回信。偶有一两封,也多半是嘱咐沈从文别成为别人的负担。在张兆和眼里,沈从文从来都不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男人,或许更像一个孩子。沈从文希望张兆和也变成一个孩子,可以和自己无忧无虑地爱着;而张兆和则希望沈从文可以变成一个男人,至少,她要让外人看上去会觉得沈从文是个男人。她关心沈在外的形象,怕他如在自己面前一样地在外人面前自卑。她不允许沈借钱,不得已时自己会向娘家伸手!

一个在北平,一个在昆明的日子里,不管沈怎么哀求,张兆和总是找出理由来回避跟沈从文的团聚。沈从文抱怨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这话说得透彻!或许这说明了问题的全部,和实质!也许张兆和真的就是喜欢上了读信,在文字中玩味和迷恋,而并不想面对甚至抵触那写信的人吧。这没由头的不相见,不能不让本就自卑的沈从文心生疑惑,他怀疑张兆和发生了婚外恋:“即或是因为北平有个关心你,你也同情他的人,只因为这种事不来,故意留在北京,我也不嫉妒,不生气。”兆和无奈,只得于1938年底,带着两个儿子龙虎兄弟来到了昆明。但是,依然不与沈从文住在一处。娘三个住到了呈贡,兆和在一所学校教书。沈从文每逢周末就“小火车拖着晃一个钟头,再跨上一匹秀气的云南小马颠十里,才到呈贡县南门。”

和文人,或者说和有思想的人相爱真的很辛苦,理想国里的爱情之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相宜的土壤!沈从文的激情也被这日常凡俗琐事消磨殆尽,罗曼蒂克的情愫大打折扣。1935年的小说《自杀》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女人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她们内心深处期待一种被征服的无力感,本能地受到强有力的男人的吸引。但是,又不希望这个男人在自己面前永远强势!罗曼·罗兰说:“在女人眼里,男人的力遭摧折是特别令人感动的。”女人最骄傲的事就是亲手包扎她所崇拜的英雄的伤口,亲自抚慰她所深爱的强者的弱处。这唤起女人的母性,这种能量一旦激发,就没有她所承受不了的苦难!但是,如果面对一个臣服于自己的男人,伤口、弱处又忽然成了她们鄙夷的对象!冷漠,就是与母性最不搭边的姿态。而这也是张兆和对待深爱她的沈从文的姿态。尽管她说话总是温言软语,但是丝丝寒意仍然从张兆和回避与沈从文相见的说辞中渗出来!容不得沈从文不自卑,如黄永玉所描绘的:沈从文“一看到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满心戒备。”张兆和嫁给沈从文,并不是因为沈从文变得她可以接受了,如今的沈如同当年自比亲吻女神之脚的奴隶尚且不如时的沈一样,毫无改变;而如今的张兆和,也如同当年一样不爱这献上爱的人,只是,她妥协了!

回头说一句,就在沈从文怀疑张兆和有婚外恋的时候,自己却早已有了…

(四)一个在北平是信中的三三,一个在昆明是书里的小三

篇三:老实又最顽固的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

老实又最顽固的爱情: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张兆和,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看张不被打动,有人传言沈竟然要自杀。张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张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拿着一大包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沈鼓起勇气说到:“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欣然同意,张给他发了一封电报,八个字——“乡下人喝杯

甜酒吧”。沈从文为我们留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1946年以后,张兆和和沈从文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危机。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见解,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他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分居,只有到每天晚上,他才能回家去吃饭,走之前,还要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沈从文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在家庭上又遭到了自己结发妻子和儿子的拒绝。 1969年初冬了,沈从文作为反动文人要下放改造的前夕,此时的张兆和已经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挑粪种田。期间,他收到了张兆和给他的第一封信,快七十岁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

沈从文、张兆和他们一生的婚姻和爱情,从整体来讲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他俩应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的人。因为沈从文是个野性十足的湘西人,而张兆和是个大家闺秀,是另外一种文化背景。张家的张兆和、张允和、张充和几个姐妹,文化修养相当高,一个是昆曲专家,一个是中国的书法文物专家,张兆和本人文化修养也相当高。从文化背景来说,沈从文与张兆和是互补的。当然,从家庭生活来说,他们两人之间,也不能说没有矛盾的,一辈子也不可能没矛盾的。

他们互相之间的思想倾向,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学的态度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但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张兆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时是决定性作用。没有张兆和,可以说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边城》,包括《从文家书》等。沈从文曾写道:我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些爱与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

张允和在《水》上的文章《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中,以见证人的身份,记述了沈从文与张兆和顽固相恋的种种细节,时间跨度五十多年。有一个镜头令人难以忘怀:1969年冬天,即将下放的前夜,在凌乱得难以下脚的屋中,七十

岁的沈从文找出了珍藏着的张兆和写给他的第一封信,他把它放在怀中温热许久,又小心地放进衣兜里,口中还喃喃着!“这是三姐(张兆和)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同时唏嘘不已。

1993年《从文家书》编好之后,张兆和写了一篇后记,里面张兆和有这么几句话,很能说明她和沈从文的关系,或者说精神上的沟通:“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几百字的后记写得非常朴实、简洁而又真诚感人。黄永玉先生曾经抄录了这篇后记,曾想刻成石碑,竖在沈从文的墓地上。

相关书目

《中国人的病》 《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妙语录》《从文自传》《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沈从文致张兆和情书》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36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