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8 05:43:49 | 移动端:语文主题学习

篇一: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

一、什么是语文主题教学

二、语文主题教学的意义

1、主题教学是生活

2、主题教学是积累

3、主题教学是探究活动

4、主题教学是审美、鉴赏活动。

5、主题教学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三、语文主题教学的实验运作

1.合理安排课程,保障阅读课效率

2、加强集体备课制度①研究学生。②研究主题内涵意义③研究教学设计

3、建立主题课堂基本规范①学习讨论小组的划分。②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③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规范。④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规范。⑤课堂回答问题时的倾听、补充、质疑的规范等等。

四、语文主题教学课堂践行策略

1.单元教学——“主题·整合”

2.课堂操作——“预学-共学-延学”

3、大胆改革,学案引领,整体推进①集中学课文或集中学配套的主题学习文章的单元整体推进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

4、多种课型,提高效率。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一、什么是语文“主题教学”?

语文“主题教学”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以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阅读兴趣为基本目标,以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解读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合乎语文学科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实验改革。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视学习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二、语文主题教学的意义

1、主题教学是生活

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是提升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我们在课堂上就要重塑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仅仅依靠现行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开展“主题教学”试验,就是想要通过主题学习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使其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在阅读过程中间接的获取生活经验,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生活的学习,是一种生命的成长。

2、主题教学是积累

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性积累而不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过程方法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僵死不化,整体语文素养不高。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而语言积累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核心。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的是语言,语言积累多了就形成一种积淀,从而可以为学生所用。阅读是学生接受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没有阅读,就没有积累。

3、主题教学是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或者集体探究一个虚拟的或者真实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

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不同的语言材料,反复撞击,互相印证,加深了对语言问题及语言现象的认识,有助于推动深入探究一些需要探究的内容。主题教学就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互相验证的阅读材料。

4、主题教学是审美、鉴赏活动。

学生大量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接受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使其心灵受到熏陶的一个过程。美的的东西总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记,使心灵受到震颤,使灵魂得到净化,进而使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大量阅读使学生情感得到熏染,使感悟丰厚,鉴赏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他们就能够从读书中得到一种享受,得到一种乐趣,从而才能做到如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主题教学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大量的阅读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流畅的语感。学生的阅读、表达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水平、语文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

一、 语文主题教学的实验运作

1.合理安排课程,保障阅读课效率

语文主题教学必须在科学测算学生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阅读课时。要调整阅读课的节数和排课方式,提高阅览室和主题学习书目的利用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或者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课外活动的时间学生自由阅读。

第一,老师要尽量的给予学生阅读指导,不能占用和肢解学生阅读的时间。第二,要任务明确,有重点,有目标的指导学生阅读。阅读不是没有任何要求,这一单元探究的是什么,是内容、是思想情感还是语言、表达方式等等,这些必须有所限制。这样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目标。第三,一定要保证分层阅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

2、加强集体备课制度

传统的集体备课,有这样几个特点:讲求求同存异,追求“五个统一”, 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忽略学生课堂的本体,忽略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学习需要。受旧的教学和课程观的影响,传统的集体备课思维指向是求“和”。即如何吃透教材和怎样把教材教给学生,是从教师“本位”、教材“本体”、教法“本身”着眼,以追求教材的承载量、教师的传递量和学生的接收量。这样,集体备课的终极就是形成集体意见,实现五个“统一”,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主题学习的集体备课应该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各类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找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上,则不宜强求统一。应该将“和而不同”。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切勿使自己的思想完全被别人俘虏。集体备课中做好以下几点:

①研究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生成过程。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不应是让学生“齐步发展”,而应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要反对模式化,倡导个性化;反对整齐划一,提倡丰富多样。

②研究主题内涵意义。在每个单元学习以前,备课组成员需要共同安排单元课时,共同确立学习主题,一起整合学习材料,解读文本,共同探究主题内涵, 通过研讨共同达到对所讲授主题的深化和提升,做好单元学习的准备。

③研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各类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找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方式上,则不宜强求统一。应该将“和而不同”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库。

4、建立主题课堂基本规范

在主题教学课堂实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成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因而实验过程中,课堂规范的建立也很重要。这个课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习讨论小组的划分。②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③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规范。④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规范。⑤课堂回答问题时的倾听、补充、质疑的规范等等。

四、语文主题教学课堂践行策略

“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主题的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因此,“主题”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或者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教师既要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要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因此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当然,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都需要细致策划。

1.单元教学——“主题·整合”

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一篇一篇教的僵化教学方式,以主题整合单元教学。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首先概览整组文章,整体感悟主题;以精读一篇带动多篇略读,在比较

篇二: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编写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的实验教材(即《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简简单单教语文。因为不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按照单元编排,以某个主题为中心来构建课文单元。大体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直接标示出单元主题,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五单元的主题为“读书”。第二类是单元主题隐含在单元课文背后,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开头有一段编者导语,这段话相当于该单元主题的阐释与提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即是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编写。比如教材中有一篇关于“童年”主题的课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即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的文章,且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配有阅读提示。这些文章既要照顾到古今中外,还是注意到文言、白话的搭配,既要兼顾诗歌、小说、散文等问题,又要照顾到不同的年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单元主题进行扩展和延伸,使主题更加丰富、多元,促进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即是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实施的课内大量阅读的教改实验。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

第一,语文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叫主题教学?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在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师的指点下自由阅读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实现在一般的学校,靠一般的老师,在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就能实施的语文教改方法。

第二,“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过去,有过很多语文教改实验,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依靠课外。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毫无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同样也要靠课外,课外阅读的目标能完成吗?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未来不是上大学中文系,他们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对于80%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怎样学好?“语文主题学习”为学生配备了每册十几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个学期的课内阅读可以达到100万字,一个学年完全能够达到200万字。实践证明,一本十几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教师只需略加指点,只要学生读了,质量自然就有。不需要精雕细刻,不需要每一句都挖地三尺,横梁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标准,就是一个学期的课内能不能把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读完。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各国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个阅读量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时间完成。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64本,这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第三,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用理科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众所周知,数学是举一反三,做了一个例题,就会了10个题目。这是学习理科的方式。但是学习语文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有感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所以须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搞明白,语文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的认识。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语文主题学习”。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

所以,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初,统一了三个思想:

第一,一个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 第二,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

第三,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三、 实验的开展

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践特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三个“一般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一)大量阅读

低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10万字以上;中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10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2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内阅读量1000万字以上。主要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完成。这

远远超过了课标要求。

(二)课内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想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习语文”,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操作要点

“语文主题学习”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入手,倡导大量阅读,简简单单学习语文,改变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实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改变课时分配,课内大量阅读

建立以“大阅读”为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实施语文课时的“三一制”课内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语文教材,其余三分之二时间用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为课内大量阅读提供时间保障。

(二)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字词句强拉硬套,段篇章条分缕析,把教材挖地三尺,而是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减少无效劳动,课文教学直奔中心,使课堂教学提速、增容,高效低耗。

(三)倡导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把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让其自由阅读,自主积累,自主品味,合作学习,探索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改革备课制度,利用学案导学

实施集体备课。教师课前提前阅读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教学前,备课组先进行初步集体备课,确定出每单元的教学重点或主题,分工落实到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根据分工重点备课,确定教学指导方案,提交备课组讨论、修正后分发到讲课教师;讲课教师提前公布学习方案,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推荐并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学生在查找资料、大量阅读过程中,解决疑难,提出问题。

教师以导学案为引领,对一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学案包括三部分:一是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导读提示,这是学案中最重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习真正起指导作用的核心内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不仅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示,而且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提示,学生依据学案中的问题和提示就可以知道阅读这篇文章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三是反馈检测,用来帮助学生检测对课文重点把握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

四、“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

篇三: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付军丽,女,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已十多年,现任教于林州市东岗镇西卢寨学校。曾多次获得东岗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今年春天,在安阳市举办的我的课改小论文中,学生王高丽的《我的课改体验——有趣的语文课堂》获得了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语文主题学习这几个字眼,相信作为林州的老师,都不陌生。那么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算是语文主题学习的真正体现?它的课堂模式是什么?在这样的课堂上,想要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形成什么能力?培养怎样的情感?我想,对于处在当前林州课改热潮中的每一位教师来说,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这些问题。

当我第一次听到“语文主题学习”,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种模式就是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再搜集一些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一下就行了。根据这样的想法,我还试着准备了一节《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美其名曰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并邀请了我们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一起来听。

听课结束以后,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感觉,觉得这样的课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在这节课上,虽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那时语文主题学习的资料还很匮乏,我们林州教育系统也是刚刚提起让我们学习这种模式。网上虽然也有这一方面的材料,但没有课堂实录,看了一些资料以后,心中还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懂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语文主题学习,这样的课到底该怎样去上。

幸运的是,在11月10日,我随学区领导到市剧院参加了林州

市教体局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第五次观摩研讨会,三位老师及他们学生的精彩展示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受益匪浅。在倾听了张贵栓老师对于语文主题学习三种模式的讲解以后,更使我豁然开朗,犹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但使我真正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的还是这几天在学校里,多次看了侯华丽老师的课堂实录光盘,《人与动物那些事》和《情归故乡》。通过对这两节课的反复观摩学习、研讨交流。随后我们又拜读了市实验二小侯华丽老师课改之路系列报道三“读写1+1”课堂教学模式以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语文主题学习不仅解决了语文课该怎样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并分析课文的能力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能力,还达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又符合高效课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理念,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所有教师都学习及运用的教学模式。

感谢林州市教体局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不仅有幸目睹了侯老师的风采,而且更深入的理解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中,让学生采用相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不同的文章中寻找着他们的相同之处,同时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写作。

就像崔峦老师说的那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不就是我们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吗?


语文主题学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25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