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农历二月二龙头节

农历二月二龙头节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7 11:25:17 | 移动端:农历二月二龙头节

篇一:二月二节与龙有关的民俗

二月二节与龙有关的民俗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

一、剃龙头

演变到民俗上,就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谁都想图个好兆头。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

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剃龙头”习俗只是二月二众多民俗之一。其他与龙有关的习俗各地还有很多。

二、 引龙回与熏百虫:

据古籍记载,二月二这天,百姓由大门外开始撒草木灰,将草木灰线一直撒到院内,屋内,厨房,并围着水缸绕一圈,称之为“引龙回”。

龙是要引回到自己家的,而百虫则是要驱除的,所以就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三、食物都加上“龙”头衔:

这一天各地人们的饮食虽有不同,但一概与龙挂钩。吃面条的,叫做吃“龙须面”;吃饼子的,“龙鳞”;吃饺子的,则称为吃“龙牙” 、“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四、敲龙头唤龙醒来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五、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因而正月里,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住。到了二月二,出了正月,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尤其是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回娘家更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更是受到了娘家人的欢迎。

篇二:龙头节

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冀东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就早早起来炒豆子、玉米,还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希望今年又是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人们在这一天还要吃煎饼、春饼、包饺子的习惯。煎饼被人们视为龙皮,饺子成龙蛋,把旧的龙皮扒下来,并且吃掉,好让龙复苏更生。

龙头节这天,人们还要给龙王烧香、上供。头一天就要把水缸的水挑满了,说这一天再挑水,就会挑回“懒龙”来。传说,有人不相信,在龙头节这天跳水了,真的挑进懒龙来,一年里,每次跳水,向水缸里倒水,水缸就真的会吱吱的响,闹得一年不吉利。

古时候人们认为主管行云布雨的神是龙,还有几龙治水之说,就是看农历正月第一次出现的辰(龙)在那一天。2014年马年出现的第一个“辰”是在正月初三,这年就是三龙治水了。“龙”是管雨的神,以五龙治水可获风调雨顺,因东南西北中都有神龙,各施其职。龙少了当年就要发大水;龙多了,龙多俟靠,当年就要大旱。天旱不下雨了,还要向龙王祈求降雨。所以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龙是人们最受敬仰的神,还把皇上说成“真龙天子”。龙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图腾、主要象征,中华名族也自称是龙的传人。

二月二是在仲春之初,差不多在“惊蛰节”前后,惊蛰节是每年阳历的3月5日或6日,农历的正月的后半月和二月初。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所以,这天吃煎饼、烙春饼、炒豆、炸粘糕等,人们管他叫“煎虫”,有消灭害虫的意思。

二月二剃龙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人们祈盼龙抬头行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民间传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吉星高照。对上学的学生来说会清醒头脑,更加聪明,另外,民间也流传着“正月剃头妨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春节前剃头理发后,到二月才解禁。传统说法“娘亲舅大”,当然这个也是对亲娘舅的一种尊重。据说在过去正月剃头如舅舅发现是被认为大逆不道的。可现在这些都没人信了。

“二月二龙抬头”还与天文天象有关。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的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古人把天空星象划分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指“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成三角状排列。先人又选择了黄道赤道上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以东方苍龙为例,从角宿到箕宿看成为一条龙,角宿像犄角,亢宿像龙头,氐房心宿像龙身,尾箕宿即龙尾。因冬春之交,苍龙显现,所以也看作“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也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重日有关。“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纪念活动,以求幸福、安康和吉祥。所以,把正月初一叫作“春节”,把三月三叫“上巳”(古时候),五月五叫“端午节”,七月七叫“七夕节”,九月九叫“重阳节”,当然“龙头节”也一样。

篇三:二月二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俗称青龙节。

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

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

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古诗中,还可以觅到它们的影子。

踏青

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

在唐代诗歌中,有两首同题为《二月二日》的传世佳作,一首为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一首为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前者抒写踏青见闻,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后者托物寄情,以踏青时的江边春色,反衬出自己的身世沉沦和凄苦心境。

另外,宋代王庭也是一位热衷于踏青的诗人,并写下了: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挑菜

二月二在宋代又称“挑菜节”,人们纷纷到郊外挖野菜或采摘时令蔬菜,趁鲜生食或做成可口菜肴。

这种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民间习俗,既可以让人们尝到鲜美的时令菜食,又能讨一个好彩头(“菜”同“财”),甚至还一度传入了宫廷。苏门学士张耒尤为喜欢“挑菜”,以至于在一个大雨瓢泼的二月二,无奈地写道:“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青菜来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

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彿又听到引来春水轱辘的流动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

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吃糕

清人蔡云曰:“二月二日春正晓,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此诗写的是:二月二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至于如何制作,在《吴中竹枝词》中可以一探究竟:“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原来,就是把过年时余下的年糕切成短条状,入油锅煎成嫩黄色即可,农耕年代的妇女同样是强劳力,也非得腰圆臂粗了才行。

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

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

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

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迎富

“迎富日”之说,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据《岁华纪丽》记载:有巢氏时,有人在二月二,收养了一个小孩儿,从此家中大富。以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蓬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

经过正月底的晦日送穷,人们对“迎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庆祝场面往往特别隆重。

南宋学者魏了翁,对此俗却颇不以为然,他写道:“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明人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则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他还解释其起源说:

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送给邻家帮助抚养,邻家从此大富。 这家人家见此情景,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要回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二月二定为“迎富日”。

以上这些节俗,无不打着农耕文化的烙印。

在科学还不发达、生产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常把脱贫致富、祛病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风俗上。

尽管他们的目的难以达到,但这些有趣的风俗却以其特有的魅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山东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农历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龙头节》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25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