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7 11:23:53 | 移动端:二月二剃龙头

篇一:二月二,龙抬头

资料: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二月二龙抬头,北方人很重视,关于龙抬头很有很多传说的故事,也有历史相关的故事。这是一则历史与传说相结合的故事,相传唐朝武则天登基后,玉帝大怒,下令龙王三年不准给人间降雨,然后龙王仁慈,不忍见百姓受苦,私自降雨,而遭受天帝惩罚,被贬下凡压在大山之下。玉帝称,除非金豆开花,否则龙王将永远压在大山之下。百姓感恩龙王的救命之恩,四处奔走找金豆,到了二月初二这天,忽见有人在晒金黄的玉米种子,那人心想,如果把玉米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爆米花,并设香炉祭天地,龙王因此得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人们都说,龙的故乡在中国,于是九州大地上留下了龙的传人,所以就有了龙口,龙潭,九龙坡,龙门寺……关于龙的地名,也铸就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有关龙的传说数不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关于龙的传说,“小白龙的故事”:

泰山黑龙潭下边有个白龙池,据说小白龙从前住在这里。有一次,玉皇大帝叫小白龙下一场狂风暴雨,但他不忍心毁坏老百姓的庄稼,只下了一场牛毛细雨。这下激怒了玉帝,罚他到人间做苦工。小白龙到人间去做短工,并和一个姓崔的姑娘相爱结婚。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都快干死了,小白龙偷偷地显现龙形,帮助下了一场透雨。但它的原形还是让人发现了。它的妻子听到传闻后,不相信,追问丈夫,并让他现出原形给她看看,小白龙被逼无奈,现出原形,一下子把他的妻子吓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为民浇地的好处,在泉边盖了一座白龙庙。

小白龙,不存在于现实,可这个故事赋予了小白龙以助人为乐的品质。我们是龙的传人, 具有龙不屈不挠的精神,拥有龙自由完美的能力。龙,虽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帝王称自己为真龙天子,所以龙也是最高权利的象征。

但是,在几十年前,这块被称为龙的土地,经历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磨难。从甲午海战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和抗美援朝。日本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使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华儿女家破人亡,迫使中国人做他们的奴隶。侵略者一口一口吸食这中华儿女的鲜血,一刀一刀的分割着中华大地上的资源。最后中华儿女实在忍无可忍了,团结在一起组成了八路军赶走了侵略者。

在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下,我们重新创建了美好的家园。从神五到神九的成功升天,那是龙在腾飞;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那是龙的身影;GPS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运行,那是龙的传人智慧的结晶;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那是龙的精神在闪光!我们的民族不再是睡狮,而是一飞冲天的巨龙,叱咤风云,雄姿勃发。如今,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又开始萌发,抢占我们的钓鱼岛,无端地搞侵略,侵占我们的领土,龙的传人不会放过他们,侵略者胆敢迈出半步,定叫他有来无回!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龙的样子: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夏天的山: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瞧!阳光下的小山充满生机、焕发容颜、亭亭玉立。星点的光芒投落在石逢中,小草艰难地透过石逢探出了脑袋,露出嫩绿的小叶子。它好像在张望着什么、寻找着什么、期盼着什么,其它的小草也伸了伸懒腰,舒展开叶片,向我们展示出清晰可见的纹理。显得生机盎然。一切景物在我眼前呈现,我不知怎样形容它那种朴实无华的美,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秋天,站在山脚下,抬眼望去,那满山的红叶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又仿佛红丝绸飘在山腰,犹如朝霞落在山间。

小松鼠就在我们的眼前窜过去,我抬头一看,有好几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小松鼠尾巴很大,头很小,眼睛可是真亮啊!我真想抱抱小松鼠和它们做朋友,我还想把小松鼠带回家,天天看它,和它玩。

春天,家乡的小山上漫山都是绿树,别提有多美了!看:柳树、杨树、松树、苹果树、梨树??,满眼的绿意。尤其是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长出了长长的大辫子。一阵风吹来,长长的辫子摇来摇去,好象是让人欣赏她呢!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毛茸茸的绿色,给小山穿上了美丽的裙子。我们躺在它身上,象躺在母亲的怀抱中,温暖惬意。

夏天,树木变得愈加茂盛,满山绿树成荫。山上的小野花开了各式各样、芬芳扑鼻,给绿色的小山点缀上了缤纷的色彩。牛羊在山上悠闲地吃着草,吃饱了就卧在山坡上休息,给小山更增添了一丝光彩。

秋天,嫩绿的小草逐渐发黄了,树木的颜色也慢慢地由绿变黄。但是,小山却也别有一番风景。看!山上的一树树灯笼,红彤彤的是苹果树上的累累果实,黄澄澄的是梨,压得枝条都弯了腰。摘下一只,吃到嘴里,真甜呀!乡亲们带着笑意,采摘着丰收的果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筐筐,一篓篓的水果,带着乡亲们的希望,运出山,走向各地。

冬天,下了一场雪,山伯伯也“老”了,长出了白头发和白胡子,真是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啊!小山披上了一件银妆,显得更加美丽了!

山里面有许多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快乐生长;无数虫鸟鱼兽,在山水间无忧无虑,嬉闹打笑;小溪,山泉也是兴致盎然,终年奔流不息??

走到了山脚下,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向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大石头,这些石头形态万千、大小不一、一个个屹然挺立。忽然,我看到了一个个乌龟形状的石头,真有意思。旁边是一条水渠,里面有可爱的小鱼游戏。小青蛙穿着绿衣服在水草边歌唱。

接下来,来到一个平坦的空地上。老师,同学们都停了下来.我们即将在这里表演节目。有的学生背诵诗歌,我和另外一些同学又唱起了红歌“春风”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嘹亮的歌声传遍山谷。演出结束后,老师们把各班的学生带到指定位置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体育老师带着我们登山比赛。

我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向上登,到了山顶,拿出自己带的小吃,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吃饱喝足后,又到旁边的石头上玩,我小心翼翼地爬上这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石头山,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大石头山,它是用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星星形的、桃心形的、长方形的……许多人坐在上面谈笑风生。我站在上面眺望远处的景色,看到了家乡 美丽的全景。

座落在八里河右岸的青龙山,山势蜿蜒如龙,列为周围群山之冠,在山的顶峰处,有块巨石,立如石塔,远远望去,在云雾之中,塔影晃动,景色奇妙,称之为石塔停云,是海城的古八景之一.从前,在青龙山西麓有一座古庙,叫石塔寺.山上的石塔与山麓的石塔寺,相互对峙,更为石塔增辉.石塔寺原来叫失塔寺,为什么叫失塔寺呢?这里边还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青龙山下,住有十几户人家,生活极其贫困.村里有位百岁老太婆,膝下无儿无女,靠的是采山货为生.有一天,青龙山雾气沼沼,对面不见人.老太婆正在采山货,就觉得山半腰影影绰绰有座精致的大铁塔,等走到近前又不见了.接走七七四十九天,天天都是如此.这一天,老太婆晚上睡觉梦见了一位白发道人.白发道人对老太婆说:"此地风水好,辈辈出人才,但必须有铁塔镇着为妙."也不知什么时候,这座山上就有了铁塔.打这以后,青龙山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这一天,从青龙山的西面来了个黑发道人经过此地,他暗中打量这个地方,只见他长袖一甩,漫天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只听一声闷雷响,铁塔拔地而起,腾空而飞.但见铁塔飞走以后,一座庙宇落在了铁塔的原位上,人们为了纪念那座铁塔,给这座庙宇起个名子,叫失塔寺. 后来,失塔寺来了一位跛足道人.每天除了吃斋念佛外,还要做些零活,庙前庙后都种得满满的,一年吃菜不用外出化缘.周围的老百姓都很喜欢这位道人,每到庙会求他的时候,都背着好米好菜周济道人.有一天,满天黑云翻滚,天黑得象锅底,道人在井边打水,突然从西方发出一道刺眼的金光,只见一匹金马驹直奔水井而来,吓得道人吸了一口凉气,从那以后,青龙山的水井每到半夜经常发出金光.后来有人骗来一个怀孕的村妇,半夜来到井旁.他们刚伸头朝井底张望,只见金光刷地一下迸射出来,金光力量把他俩人撞出很远,站不稳,立不牢,慌乱之中同时抱住一棵树,立刻变成一块僵硬的青石.现在青龙山上还有抱松石,是青龙山的一景.

篇二: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摘要;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故“龙头节”流传至今,龙抬头叶城春龙节,春龙节是指农历二月二,旧时曾有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是预示来年的五谷丰登,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二月二以后,雨水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而这一天很多人都去理发,叫“剃龙头”,可以保佑人们鸿运当头。就像大多数传统节令一样,春龙节有它的风俗习惯,也有它的由来。

关键词;龙抬头由来;历史;天文解释;传说;习俗

一、龙抬头的由来

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

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龙抬头那天属蛇的和属龙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气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

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1, 青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

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动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四、古时候的二月二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有着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hú (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能吃。

1

,湖北襄樊:“二月二” 剃龙头

篇三: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

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

“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

北方的星

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剃龙头》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25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