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居里夫人自传ppt

居里夫人自传pp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4 06:16:53 | 移动端:居里夫人自传ppt

篇一: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

课文以三克镭为线索贯串全文。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钱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镭的情况。

第7、8自然段引用居里夫人在自传中的一段话并作简短议论,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段话是针对“一些人”认为她坚持不要专利是“固执得难以理解”的说法而讲的。“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吗?”“固执”是坚持己见,不可改变。“专利”是指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法律保障他独自享有的利益,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时期内,谁要应用创造发明者的技术,便应该付给创造发明者一定的报酬。可是居里夫人说:“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并非没有道理”指的是他们所说的“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吗”这件事,“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是针对别人说她“固执得难以理解”而言,接着居里夫人解释了她所以坚持这么做的认识和理由。居里夫人认为:“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

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建议】

1.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了解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帮助理解课文。

2. 本课识字任务不重,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指导写字时,应抓住较难写的几个字进行具体指导,如“镭、赠”不要写得过宽;“贯、囊、癌”不要写得过长;“贯”字上面不是“母”,笔顺是:竖折、横折、竖、横。

3. 本篇课文是写人的,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与文本对话,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领会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比如:

(1)“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句中的“就”和“毫无保留”。“就”表示在很短时间以内,说明居里夫妇在发现镭元素后很快就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毫不犹豫。“毫无保留”表示居里夫妇将镭的提纯方法全都公布于众,自己没有留下一点儿秘密。既不犹豫,

又毫无保留,充分表明居里夫妇心中想着全人类,丝毫不去考虑个人得失。

(2)“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中的“异常平淡”这个词语以及全句话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异常平淡”,表示居里夫人觉得他们这样做(即将镭的提纯技术公布于众)很平常,不认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将自己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而居里夫人自己却看得“异常平淡”,可见她的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说明居里夫人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谋利的资本,并且认为别人也不应该这样做。可惜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像居里夫妇那样大公无私,正如课文所写的,后来“镭的提纯技术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这完全违背了居里夫妇的初衷。

(3)“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造发明者在以自己的创造发明为人类造福的同时,通过专利保障自己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勇于实践的人(也就是创造发明者)是人类需要的,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且他们也推动了人类进步。

(4)“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梦想者”,指的是只求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考虑个人现实利益,一心沉醉于事业中的人。“大公无私”,完全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居里夫人认为,人类也需要这种沉醉于事业,一心为大众的人。居里夫妇便是这种人,他们始终不要专利,并且坚信他们这样做是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梦想者”,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4. 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又要从现实出发,正确认识专利的作用,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可以联系对居里夫人自传中所讲的那段话的理解,说明创造发明者拥有专利和做一个梦想者、醉心于事业并不是对立的。居里夫人也并没有否定“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的人。创造发明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进行创造发明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又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如果没有专利的保护,科学的发明创造便难于持续进行。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专利,不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发明者可能一贫如洗,而盗窃别人技术的不法者,却一夜暴富,出现课文所写的那种状况——“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

5.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要让学生认识到:从这三克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个精神品格十分高尚而物质生活相当困顿的科学家。她的思想境界是那么崇高,当她和她的丈夫在提炼出第一克镭时,便认为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随即便“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丝毫不去考虑这是他们获得滚滚财富的大好机会。按美国记者依据当时镭的价格推断,仅凭这项专利,居里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然而居里夫人却毫不谋取个人利益,以致自己的物质生活陷入困顿的状态,她的实验室相当简陋,连做实验需要的一克镭都买不起,要靠公众的捐赠。所以从这三克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科学家具有多么伟大的人格。

6. 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加突出了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精神的。

7. 本课可安排2课时。

教学资料

1. 人物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原籍波兰,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

复实验,与彼埃尔·居里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了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 词语解释

镭:放射性金属元素。银白色结晶,其光泽具有极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地放出大量的热。镭的放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破坏动物体的组织并杀死细菌,可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

端庄娴雅:(女性的举止、神情)端正庄重,优美不粗俗。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法郎:法国、瑞士等国的本位货币。

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

富甲一方:在这一带地方最富有(的人)。甲,居第一位。

提纯:除去某种物质所含的杂质,使变得纯净。

腰缠万贯:贯,指一贯钱,旧时的铜钱中间有一个方孔,用线索穿起来,一千个为一贯。腰里捆着万贯钱财,形容人极富有。

解囊:打开钱包。囊,口袋。

弘扬:发扬光大。

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癌:上皮组织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食道癌、皮肤癌等。

签字:在文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负责。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醉心: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

人格:本课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美丽的闪光》《悼念玛丽·居里》和《她是我的老师》。

篇二:必读的100部经典名作doc

1

2

3

4

5

篇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

学案57 传记(二)

——高频题型突破

传记文本的高频问题及其做题方法

人物传记类文本考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考查: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考点和答题方法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基本相同。二是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一)问题一:除了传主,为什么用不少篇幅写其他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疗仪器,也没有技师)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备和技师这两大难题。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年8月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

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

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在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这些车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称职的司机很少,没办法我自己学会了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亲自开车前往。那些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们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心生钦佩之情,并常以她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难。那些被抬到救护车上的伤员们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令人不忍目睹。在作X光检查时,他们咬紧牙关强忍着搬动身体所带来的剧痛,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经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摧残,永远忘不了那血腥恐怖的场面,我坚决反对一切战争。

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因为X射线技术在医学领域使用不久,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战争时期,符合条件的人大多数都去服兵役了,我决定培养妇女做我的助手。于是,我向卫生部建议,在伊迪斯·卡维尔医院下属的护士学校里,增加一个X射线照相科。我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16年,镭研究所开始组建这个科并培训学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共培训了150名妇女。所学习的课程有基础理论和解剖学,此外还要接受一般的实习和训练。她们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只要肯努力学习,便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里毕业的学员后来都成了优秀的X射线照相技师,得到了卫生部的赞赏。其实,按她们所学的课程只能成为医士的助手,但是她们当中却有很多人能够独立操作这项技术,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

(选自《相伴一生的伟大传记》,有删节)

1.“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在《居里夫人自传》中,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以下作答角度:

(1)从侧面表现传主。表面上看似写的不是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从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品质等等。之所以不从传主的角度直接写,主要是不容易写,或者写出来不形象生动;而从侧面来写,则表达效果更好,更形象有力,让人在思考回味中体会到相关的意蕴,更富于文学的魅力。

(2)内容与情节的需要。不交代其他的相关人,内容与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来表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在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为了交代必要的环境,自然要写一些看似与传主无关的人。

(3)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个人之外更深的主题。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的某种品质,光凭借传主一人无法全面地表现,就必须做拓展,除了写传主之外,还得写其他人。这样传主再加上其他人,点面结合,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二)问题二:写大人物,为什么写其普通小事(或细节)?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李岚清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1925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挨饿,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着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扎得到老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

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冼星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歌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孩子们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

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还去学唱船工号子。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多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2.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加以赏析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以下作答角度:

(1)让人物性格更加全面完整,更加立体化。人物性格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表现其普通的一面,这样人物性格是不完整的。只有写其普通的一面,他的人物形象才是完整的、全面的、立体的。

(2)让人物显得真实可亲。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

(3)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电影明星、科学家,读者已经从大众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其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比如,对周杰伦而言,读者并不想了解他在唱歌上的作品成就,因为这些已为其所知,读者更想了解他在歌唱之外的一些信息。因此,传记作品写大人物的一些普通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三)问题三:如何分析传记的表达特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 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被朝廷早点召回。特别是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林则徐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的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自己的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簸似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即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只要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

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分”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土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圣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且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3.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选材组材的?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首先,从传记的常见表达特色入手:a.传记的选材与组材;b.刻画人物的手法,如细节描写;c.引用。

其次,从传记文体入手:如是自传,可从人称入手;如是评传,可以从评传结合入手;还可以从传主本身的特点如客观性、典型性、文学性入手。

最后,从更广泛的文学(因为传记也是文学)、文章的表达特色入手,因为在传记中,几乎所有的文学手法都可运用。

(四)问题四:如何从传主身上提取关键词进行个性化解读?

4.杜甫的一生可以用以下词语来概括,如“颠沛流离”“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永不言弃”“矛盾”“诗圣”等。请从中选一个你感受最深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从传主身上提取最能体现传主一生特点(品质、性格)的关键词(如李白的

“孤独”、季羡林的“淡泊”、钱钟书的“寂静”)。(这些关键词题目一般会给出)

其次,紧扣这个关键词结合传主生平经历进行分析。

最后,表达对传主这一特点的个性化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周有光

阮中强 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不是所有活得久的人就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因为经历世事太多,而易于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你有很好的思考力,而活得不是足够久,都是个问题。

周有光绝对是一个例外。他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到很多奇怪的事情。所幸周老两者皆备,所以,他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经历百年风云的老人睿智的思想。“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

我一直认为太老的老人的文字一定是很老的,像是来自于上个世纪。读了周老的这本书(注:指周老所著《朝闻道集》,2010年1月出版),我觉得竟如此新奇!真的,他是一位可爱的天真老头。 说到天真,这多好的一个词,如今,已经快被异化成贬义词了。或许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

周老自认为自己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什么叫两头真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年轻时

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我想,他探索真理,则是赤子般的天真。他从天真盲目中走了出来,但是他仍然是天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天真,是一种自觉的天真。

因为天真,他才超凡脱俗,他的文字中仍充满理想!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谈理想的时代,可是,看周老在大谈“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里面的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因为天真,他无名缰利锁,故而自由超脱,思想透彻,力透纸背,能直达问题核心,直达心灵。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所以,他用他的百年来的阅历来审视当今世界。他思考的都是大问题: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他也谈论于丹,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因为天真,他虽百岁,但仍是说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孩,他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他说,“十年动乱”,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他认为“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

因为天真,他对人生的态度旷达。他说,“‘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有两句话我在‘文革’的时候经常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多么可爱的天真的老人。这提醒我们,要对生活保持警惕呀,现在有太多的年少老成的文化人了,真的如一位西方先哲说过的:“自从出现了有学问的人,就再也没有正直的人了。”这是一个已经不太天真的时代,在集体狂欢,集体庸俗,集体挑战恶俗底线的今天,大家都被泡沫和浪花冲得热血沸腾,而不去关注水底下水流走向。没有了理想,被物质奴化,有的是难以排遣的焦灼感和浮躁气。

让我们到百岁老人那儿寻找已经失去的美好天真吧!

(选自2010年1月13日《中华读书报》)

1.文章以“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已经不太天真的时代”,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老的“天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老说“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这对你未来的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57 传记(二)

1.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写别的不相关的人物,而是在记叙战时与自己与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等人物。

不写这些人物,就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而通过写这些人物,侧面反映了自


居里夫人自传pp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85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